等吃完饭,崔如英把珍珠金钗给许娘子了,“我和三娘子去的正院,这是夫人给的见面礼,三娘子说长者赐不可辞,女儿就没有推脱,东西太贵重了,还是放娘这儿吧。不过洗三我给添盆了,那日二两银子喜钱,全放进去了。”
她啊,现在没钱了,就剩十一文。
东西过于贵重了,家里这么多年,都没有见过一块金子。
许娘子想还回去,可大户人家,给都给了,哪里还得回去。
看着女儿的面庞,许娘子只能点点头,“娘给你收着,若日后真的给你了,就留给你做嫁妆。”
崔如英明白许娘子的小心翼翼,但她觉得,早晚有一天,崔家也能有钱。
不会像今日一样,别人送的东西都不敢收。
许娘子累了一日,崔如英催她早些睡觉。
临睡前崔如英道:“娘,我打算明儿再回家一趟,顺便在家里住两天,估计到时候爹也把屏风做好了,正好送过来。”
陆云蓁坐月子呢,她不用日日都在这儿,许娘子白日看孩子去,崔如英大多时间都是在屋里。
她想回家看看。
其实侯府再好,也不如自家自在,崔如英觉着,她在侯府顿顿有肉,但崔大山他们在家里肯定不会乱花钱,也该改善改善伙食。
许娘子困意涌了上来,却还在絮絮叨叨,“明儿回去也成,别再让三娘子叫车夫送了。告诉你爹,院里的小白菜该栽了,给喂六丫的人家再拿点东西,别小气了。趁天气好,把家里的被褥晒晒,鸡笼子得撒些石灰水……”
许娘子的声音越来越小,崔如英趁着外面的月色,仰头看看许娘子,许娘子已经睡着了,眉尖有缕倦色。
崔如英伸手把许娘子的眉头抚平,轻声道:“知道了,娘,快睡吧。”
次日一早,崔如英跟许娘子一块儿起的,吃过早饭,留了杯羊奶和两块点心,羊奶正好带回去给六丫喝,点心她路上吃。
城南城北远着呢,走回去也要好久。
许娘子嘱咐好几遍,记着路,莫要乱跑,崔如英再三保证记在脑子里了,许娘子才去东屋。
等到辰时,崔如英就去正屋找李嬷嬷说回家的事儿,“嬷嬷,我还想在家住两天。”
看崔如英一脸乖巧,李嬷嬷道:“我进去问问,看看三娘子今日用马车不,不用的话就给你送回去。”
陆云蓁还在月子里,大概率是不用的。
反正也空着,送个孩子顺手的事儿。
崔如英声音脆甜,“李嬷嬷,就不用马车送了,我今儿走回去吧。再说了,日后回去的次数多,也不能日日都送,我得认认路。”
李嬷嬷道:“这……”
崔如英道:“嬷嬷,我知道不与陌生人搭话,也不乱跑乱看,谁给钱我都不要,直到安然回到家中。”
李嬷嬷笑着点了点头,“那好,可一定得小心仔细些。”
崔如英回屋收拾东西,陈娘子也回来了。
陈娘子连着打了两个哈欠,看崔如英收拾东西,道:“三丫也要回家呀?”
崔如英笑了笑,“婶子你也回去?”
陈娘子:“离得近,就想回去看看,家里放心不下。”
崔如英东西已经收拾好了,奶给六丫带着,两块点心也装上了,“婶子你可真好,自打三娘子生了小公子后,我娘还没回去过呢,成天不放心我妹妹。”
陈娘子脸色微变,很快又笑了笑,“哎,那可不是,谁能放心家里孩子。咳,我这每回回去也是因为放心不下家里闺女,才那么大。”
崔如英说这话是不经意说出口的,因为每次回家,许娘子都嘱咐好几遍,看看六丫好不好。
陈娘子的孩子也是刚出生,她就理所当然地觉得她回去必然是喂女儿,可刚刚陈娘子神色不对。
崔如英以前什么东西都卖,所以擅长察言观色,陈娘子刚的神色分明是诧异和不屑,她留了个心眼,面上冲陈娘子笑笑道:“婶子跟我娘一样,时辰不早了,婶子忙了一晚上,快睡吧,我先走了。”
陈娘子哎了一声,“你一个人回去可得慢点儿。”
出了侯府,崔如英是按着当初来城北的路往回走的,她一边走一边想,五郎跟六丫差了两岁多,五郎早就断奶了,这会儿能走能跑。
陈娘子的儿子跟她女儿又差多少岁呢?
第十九章 齐头并进
心里有疑惑,自然得打听了才能清楚,不过今儿崔如英肯定不会乱走,她着急回家,怕羊奶捂坏了,一会儿走一会儿跑,走到半路肚子饿了就把点心吃了一块,剩下的一块带回家了。
虽然说什么都不带回去也成,但是一块点心四郎五郎能被她支使两天。
回到家已经快过辰时了,没办法,人小腿短走得慢,在门口崔如英大喊了一声爹,崔大山正在井边刷竹屉,抬头时脸上满是笑容,“三丫回来啦!咋又回来了?”
崔如英:“想家了就回家看看,这回打算待两天,爹,屏风做好了吗?”
崔大山搓搓手,“已经打好了,昨天刚刷的漆,得晒个两天散散味儿。吃饭了吗,锅里还有包子呢,灶膛里也有红薯。”
崔如英:“吃啦,大哥二姐呢,我给六丫带了壶羊奶。”
崔大山道:“抱着喂奶去了,找了两家,早上喂一回晚上喂一回,都拿了鸡蛋和包子。”
一个人去不放心,就都跟着去了,离得远,这会儿还没回来呢。
家里就崔大山一人,四郎五郎不必说,肯定出去玩了,崔如英在家里转了一圈儿,鸡仔崔大山已经给放外面笼子里养了,长大了不少,还是十二只,小白菜也栽了。
家里的事也不是事事都用许娘子嘱咐。
不错不错,家还是那个家。
她又掀开锅盖,里面留了两个包子,还有好几个红薯。
崔如英吃过早饭了,不想吃包子,她道:“爹,我可回来一趟,是不是得吃点好的呀。”
崔大山觉得现在吃的就挺好,早上包子剩四五个就不卖了,带回家吃。肉包子也是肉,家里现在顿顿有肉,那还等着吃啥。
崔大山比许娘子更会过日子,他自己都不吃肉包子,总吃馒头,但给许娘子和孩子还是很舍得的。
不过家里也吃够了,啥好东西也不能天天吃,原来早上一人一个都不够吃,现在掰着分半个,就去吃烤红薯了。
崔如英把手一伸,“爹,给钱,我买肉去。”
崔大山从怀里摸铜板,“咋又买肉,家里天天有肉,侯府吃的不好咋地。”
崔如英道:“吃的当然好了,我是好了可你看大哥二姐,还有四郎五郎,都长个子呢,成天吃蒸红薯能成吗。”
崔大山数了十八个铜板,崔如英道:“多给点儿,我在侯府新学了菜式,没准儿能加到包子摊儿上。”
崔大山又数了十八个,要是买五花肉,三斤得三十六文。
也是赚钱了,不然崔大山舍不得给,现在一天稳妥卖十二屉包子,有时卖得快有时卖得慢,剩四五个就带回来,从十四到今天除去下雨那天有五天,赚了一吊二百多文钱。
想肉吃就吃点儿。
不过崔如英今天不打算买五花,刚吃的红烧肉,家里可以炖只鸡,放土豆子,做个小鸡盖被。
一斤鸡肉几文钱,买个四五斤的,还能捞点小钱。
许娘子坐月子的时候,隔两三日家里就炖一只鸡。但是崔大山手艺不好,为了滋补都是清炖,炖出来油多,崔如英偶尔吃几口,都是当水煮鸡肉吃的。
崔如英打算今天炖鸡的时候放几个辣椒,这样更入味儿。
街上就有活鸡卖,崔如英跑街上去,挑了个四斤八两的小公鸡,一斤鸡肉七文钱,讲价只要了三十三文。
剩下三文钱就进她口袋了。
鸡是活鸡,活蹦乱跳的,摊主给绑了翅膀,崔如英提着鸡回去了。
回到家崔大山一脸诧异,“咋买了只鸡,没买肉?”
崔如英道:“鸡补身子嘛,爹,你们这些日子辛苦了。我下厨做顿好饭,好好犒劳犒劳你。爹,一会儿我再给你捏捏,保准舒舒坦坦的。”
崔大山一听这话,也不好指责,把刷好的竹屉晾上,然后把鸡接过来,“我杀鸡去。”
崔大郎和二丫回来的时候就见崔大山在院子给鸡拔毛,家里没这么大的鸡,肯定是买的。
崔二丫福至心灵,“爹,是不是三丫回来了!”
家里除了崔如英,没人敢跟着大人要肉吃,崔家在京城也没啥亲戚,更不会有人过来做客,所以只能是三丫回来了。
崔大山点点头,“嗯,你妹在屋里呢。”
二丫赶紧往屋里跑,看见崔如英在厨房翻箱倒柜,不知道忙活啥,“咋回来了?”
崔如英抬起头,大郎怀里抱着娃,她把手里的活放下,看了眼六丫,许是因为找人喂了奶的缘故,也就两天,看着胖了不少。
崔如英摸了摸六丫的手,“回家看看六丫,我央着爹买了只鸡,咱们中午吃炖鸡。姐,家里还有玉米面不,找半天没找着,中午就不吃米饭了,吃二合面饼子。”
二丫二话不说就去翻玉米面,少年话更少,只说了句三妹回来了,就把六丫抱进屋。
崔如英道:“大哥,我给六丫带回来瓶羊奶,桌上还有块点心。”
崔大郎点点头“哎。”
他把妹妹放床上,却没动点心,打算给弟弟留着。
二丫虽然也不咋说话,但崔如英能感觉出她高兴来。
玉米面找好,二丫问:“还需要啥,用我干啥不?”
二丫还记得那日吃的红烧肉,一块一块肥而不腻,好吃得很。她很想吃鸡肉,比红烧肉更想吃,许娘子坐月子的时候每每给她,她都摇头不要。
可许久不吃肉,哪里是真的不想吃。
崔如英要做的叫小鸡盖被,鸡肉土豆炖一锅,然后玉米面和白面揉成面饼,盖在锅里。
小火慢慢炖,鸡肉的油脂和肉香,最后都煮进面饼里了。
上次炖肉还剩些香料,糖后来又买了,倒是不缺什么。
崔如英道:“一会儿把鸡肉切成比上次红烧肉稍微大一点的块儿,切完揉面吧,姐,多揉一会儿,面才劲道,吃饭七个人,得跟锅这么大,被子似的。”
二丫点点头,崔大山把鸡收拾好了,她闷不吭声地剁鸡块儿,剁好就揉面,安安静静的。
崔如英撸起袖子,鸡是她提回来看着宰的,新鲜得不得了,不用焯水。小公鸡虽然也肥,可不似五花肉那么肥腻,所以也用不着煎。
糖色崔如英上次炒过,二丫一边揉面一边看着,鸡块下锅,油碰到水劈里啪啦地响,鸡块上了色,早就切好的土豆也都倒了进去。
然后就是家里的小葱,一盆小白菜,接着是干辣椒,大蒜瓣和姜片,盐糖酱油,还有两小勺白糖。
这勺白糖和炒糖色的糖不一样,是增鲜的。
把调料都炒进去后,崔如英去炉子上拎热水,二丫手上都是面,她就踩着凳子直接把水倒了进去,水没过鸡肉,灶膛里火苗跳跃,没一会儿锅就开了。
二丫问崔如英:“这么大行吗?”
二丫揉了半天面,面的确劲道,她得很用力地擀,面饼有她半指厚,占了整个面板子。
家里是大锅,正好能把鸡肉给盖上。
崔如英点点头,“姐,你跟我一块儿把面盖上去。”
小鸡盖被,就是这个意思。
小鸡在里面,被子在外面,正好吃一锅出。
二丫点点头,姐妹俩把面饼铺在锅里,面折翻起来的地方崔如英用铲子弄了弄。
锅是沸着的,不一会儿面饼就被汤中的气泡顶的鼓起来了。
崔如英这才把锅盖盖上。
鸡肉炖得时间久,就越入味越香,崔如英抽了点柴火出来,就让锅这样慢慢炖着。
二丫看了几眼,回屋看着六丫。
等到中午,外面的孩子开始往家跑了,四郎五郎抓虫子回来,二人闻着巷子里的香味,忍不住吸吸鼻子。
家里天天都能吃上肉,他们已经已经不那么馋肉了,可是离家越近肉味越香,进了家门,跟掉进肉堆似的,烟囱还呼呼冒着烟,就是他们家在做肉。
两人机灵得很,四郎一进门就看见崔如英坐着烧火,他把竹篓子放地上,“三姐你可回来了,我想死你了!三姐,我来烧!”
五郎也喊着三姐,崔如英皱着眉道:“一身土,赶紧洗洗去。”
四郎知道崔如英爱干净,拉着弟弟去洗手洗脸,崔大山在院子里摆活屏风,三丫说了,后天顺便把屏风给拉去。
正午时分,四郎和五郎已经在锅旁等着了,上次尝了肉,这回也念念不忘。
崔如英算着炖了有一个时辰了,就揭开锅盖看了看。
最上面的饼子已经熟透了,放上去时是白面和玉米面掺在一起的淡黄色,如今已被汤染成了浅褐色。
她用筷子撕了小块尝了尝,面饼筋道入味,入口是咸辣味儿,细嚼嚼带着一点玉米的香甜。
二丫问:“好吃吗?”
崔如英撕了小块放二丫嘴里,四郎五郎已经张好嘴等着了,“姐,姐!”
崔如英给他俩嘴里一人放了小块饼,四郎眼睛一亮,五郎被烫得直跳,却也舍不得吐。
崔如英:“慢点吃。”
她又挑了块鸡肉和小块儿土豆,鸡肉已经脱骨了,家里养的鸡骨头是空的,连骨髓都炖到了汤中。
鸡肉筋道有嚼劲,崔如英尝了一口,肉比土豆更入味儿,咸辣鲜香。
“差不多了,招呼爹和大哥吃饭了。”
一大锅连饭都不用煮,像大锅菜却和大锅菜不一样。
崔如英看还有不少汤呢,就加了两把柴,收了收汤,没一会儿饭菜就端上桌了。
因为锅大被子大,崔如英把面饼用铲子切成了巴掌大的小块儿。
屋里都是肉香,六丫也开始哭闹。
二丫道:“我去喂喂,三丫不是带奶回来了吗。”
崔如英点点头,给二丫捡了几块鸡肉和土豆,饼子也留了两块。
家里人多吃饭不能谦让,崔如英自己夹了个鸡腿,在又舀了两勺汤,鸡皮软糯弹牙,辣味又开胃,四郎五郎吃得头都不抬。
崔大山觉得今儿光吃饼子就够了,这饼子泡过肉汤是真的香,家里有钱的时候,崔大山还下过馆子,他觉得比馆子里的菜还要好吃。
自己炖了也有百八十只鸡了,不及这个一半儿。
屋里二丫也把妹妹哄睡着了,出来一看碗里有饼有肉,忍不住笑了,“一大盆呢,还用给我留着。”
她咬了口肉,鸡肉被炖得紧实,外面裹了一层浓稠的汤,吃起来肉劲道水润,汤里除了肉香,还有粘稠的细粉,看着被炖小了的土豆,应该就是土豆糊糊。
二丫不禁道:“三妹做的真好吃。”
崔如英道:“我在侯府吃过一次,然后就想着回来给你们做,爹,你们在家摆摊儿辛苦,也得吃点好的。”
鸡腿好吃,土豆也好吃,崔如英把肉拆下来,土豆碾碎,全放在饼上,这样卷起来慢慢吃。
“不过也是因为赚了钱,要是没钱,咱们家吃不上炖鸡。”崔如英道,“爹,大哥,你们在家好好包包子,我和娘在侯府,也会照顾好小公子的。咱们一家齐头并进,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卖包子是赚了些钱,但不能安于现状。
崔大山道:“现在早起卖包子,回来刷刷洗洗买东西,下午补一个时辰觉,剩下就没别的事儿了。三丫,所以我打算再接点木工活。”
街坊邻居谁家打东西,他能做。
多做几件,就能多吃几顿肉。
看孩子吃肉这么香,崔大山心里怪不好受的。
崔如英道:“爹,木工活太累人了,你说咱们家包子卖得这么好,为啥不晚上也卖包子。”
崔大山道:“早晨多是运河码头的工人买,家里来不及做饭,吃饱点有力气,晚上都回家吃,哪里还会买包子。”
崔如英:“那是因为城南的人都穷,爹,假如我们走街串巷去城西城东卖,亦或是去城北,想来也会有人买的。”
陈娘子家就住在城东,看衣着打扮,都比城南的有钱,有钱人哪儿差几文钱买几个包子吃。
吃饱和吃好是两码事儿,每种东西都有固定客群的。
崔如英道:“爹,可以做些别的包子啥的,我先去试试。”
生煎水煎都行,崔如英正好想去城东看看。
二丫把碗放下,“爹,我能跟三丫一块儿,晚上就让大哥带六丫去喝奶。”
二丫不在乎赚不赚钱,反正赚了也不给她,她就是想帮衬家里。
妹妹这么能干,而且爹娘大哥都累,多个人能多赚点儿。
崔大山啃了口饼子,皱着眉道:“这事儿是不是得跟你娘商量商量?”
相似小说推荐
-
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木倚危) [BG同人] 《(综漫同人)少年番主角能不能远离我的生活》作者:木倚危【完结】晋江VIP2024-09-24完结总书评数:1431 ...
-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阿噗噜) [仙侠魔幻] 《圣母的恋爱模拟器》作者:阿噗噜【完结】晋江VIP2025-01-03完结总书评数:2179 当前被收藏数:6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