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开国皇后升职记(黄柏山人)


在皇后的亲生儿子当太子,与娘家关系生疏的情况下,少年夫妻老来伴,有着共同利益和目标的皇上与皇后,绝对可以成为关系最为亲近的同伴。
那种关系,绝对不是心腹手下,或是后宫某个得宠的妃嫔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何忠算是亲眼见证过皇上与皇后的关系变迁过程,知道皇后仿佛是在放下曾经的夫妻心结,不再试图争取皇上的心意后,就如突然开了窍般,做事变得更有想法与章程,与她打交道时也变得更加轻松。
让他始终想不明白的是,一个人变化,怎么能这么大呢?而且差别仅在于能否放下无望的执念和心结。
唯一知道真相的柳明月显然不会告诉对方,那压根就不是放下心结和执念的问题,关键在于直接换了个芯子。
徐庆业的话提醒了柳明月,她自己是博士,受前世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影响,她有着重视学历的本能。
这里的功名,在她看来就代表着学历,也代表着学习能力水平。
可是深居宫中的她,不曾亲自接触过宫外的世界,也就很容易忽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这里可不是她所生活的那个教育普及的世界,在这个刚经历近百年的战乱的国家,文盲率甚至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在这种情况下,用学历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绝对是不公平的,每一位识字的人,都很难得。
没有受教育的环境条件,没接受过正经的教育,依旧能想方设法的学会认字,还敢来参加她的招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有勇有谋的好学之士。
徐庆业本人也曾有过类似经历,所以他更能理解那些人的经历与处境。
想到这些后,柳明月的思路迅速转变过来,认识到之前是她太狭隘了,在这个时代,绝对不能学历论英雄。
不过她虽然认识到自己先前的失误,但她并不打算向任何人解释,包括徐庆业在内。
思想转变后,柳明月在剩下的落选试卷中,又挑出一大批,彻底被放弃的,基本都是家境尚可,正经进学过,却连字都写不正确,理解能力也不行的那种。
虽然这样一来,通过初试的人数多到远超预期,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录用的人数。
不过柳明月觉得,她应该能吃得下这批人。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她也是趁着各地学子齐聚,再加上京城的经济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读书识字的机会更多,才能顺利吸引到这么多能满足基本条件的人参与招募。
她完全可以趁机多储备些人才,就算短时间内用不了那么多,也能先培养着,不过是前期多花些钱的事。
与她将要打造的大批战船和大商船相比,养人所需的花费,简直是不值一提,前者所需的才是巨额花费。
至于那些花费从何而来,她当然是早就有了想法,毕竟她用来说服皇上的理由,可不只是为了忽悠,而是真的打算那么做。
不过她没说全的是,就算在大安周边的海盗窝点搞不到多少钱,也有一个地方可以给他们的海上作战队保底,只是前提是他们的战斗力一定要够强。
那个地方就是拿海盗当职业的岛国,即便在这个陌生时空,那个岛国的人还没来得及犯下灭绝人性的大恶,柳明月也对他们怀着与生俱来的憎恶。
但凡有机会,她就不会放过那里,而且那里盛产白银,她还知道那里有处可以开采数百年,在某个时期被称为世界最大银矿的矿址,毕竟她还曾去参观过那处矿址遗迹。
有了那处银矿,还怕她的船造不出来,船队组建不起来?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在完成初步的人员招募后,先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海上作战队的训练,以及首批战船的制作上。
而徐庆业的意思也很明白,就是可以多留下一些人,当不了管事,可以让他们加入海上作战队。
两人心里都很清楚,这支海上作战队,肯定会在将来原地转为大安海军,军队也需要有一定学识的人担任将领。
届时,这将是一支从组建起,就直接打上他这个皇帝的印记,从上到下的大小将领都会听他指挥的军队。
虽有皇后的参与,但是徐庆业知道,皇后所想要的,不过是让这支军队派人给商队护航罢了,以其行事风格,肯定还会给相应的护航报酬,以让军队可以赚外快的那种方式合作。
到那时,首批加入海上作战队的人员,尤其是这种识字有一定文化的,肯定少不了会得到重用。
为了能够尽量不会错过可用之人,柳明月在拿到那些试卷后,就废寝忘食的忙碌着。
几乎算是亲自将剩下的落选试卷,都给过了一遍后,才成功赶在事先确定好的时间点之前,成功将通过初试的名单给张贴了出去。
有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没有功名,只是想着去争取试试的人,怀着没什么指望的心情去看榜,却在榜上看见自己的名字时,那种心情,从现场素不相识的人,竟然抱在一起嚎啕大哭的反应中,就能看得出来。
即便大家都知道这只是初试,虽然不知道宫中贵人最终会录用多少人,他们还有可能会在第二关复试,或是第三关面试上失败,但是能通过初试,对这些人而言,已经代表着宫中贵人的认可,让他们感到无比荣幸。
再次坐在倚风楼的二楼雅间中,看着下方那些看榜者的各种反应,众人的心情都有些复杂。
“你们也都听说过最新传出来那个消息了吧,上千份落选试卷都被送入宫中,被皇上、皇后亲自过了一遍,将本来只有不到四成的初试通过数,增加到近八成左右。”
在场众人不是即将参加殿试的新科贡士,就是颇有才名的举子,基本都有各自的消息渠道,大多都听说了这个让人感到意外和费解消息。
“你们说,是宫里觉得户部批阅时太过严苛,黜落的人太多,还是宫中临时改了主意,才会增加这么多名额?”
吴尚青迅速回道,“我祖父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去找户部的熟人打听过,是宫中临时有变,最初给的就是四成左右的通过率。”
这个消息透露出来的信息让人很吃惊,因为在此之前,众人都曾听说那些宫中产业是皇后的私产。
可是这次,却有明确消息表明,并不是皇上纵容皇后大肆操办这场招募,而是这场招募的背后一直站着皇上。
从皇上亲自在落选试卷中挑人,还因赶时间而挑至深夜的消息中,足以看出他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的最后发展,还真有可能会像魏长延所说的玩笑话般,能被录入宫中产业任职,说不定真的能比正经的科举进士更容易出头。
“长延兄这次算是赌赢了,尚青兄也很幸运,及时抓住了机会,可惜我当时虽然心动过,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义昌也已通过会试,只是他的名次比较靠后,除非在殿试中表现尤其出色,要不然,不过是个可能泯然于众的同进士出身,此刻的心情也有些复杂。
“秀铭兄不必如此气馁,现在是前途未明,谁也无法确定孰对孰错,科举本就是吾等读书人的正途,等到三年后再考,肯定是个不会出错的选择。”
郭永章点点头道,“是啊,三年后再考,是个不会出错的保守选择,从目前的形势看,宫中这次最终可能录用的人数,说不定比新科进士的录取人数更多,若不能像长延兄这般,拥有坚定的信念,恐怕也将很难从中出头。”
听到两人的话,文秀铭本有些沮丧的情绪消散了许多。
“也是,无论是文才,还是心态,我都不及长延兄和尚青兄,还是老老实实的继续参加科举吧,不能三心二意。”
魏长延没太注意众人的谈话,他在想事情,想的正是宫中临时增加名额一事。
结合他通过初试试卷上的考题所做的猜测,让他愈发觉得自己的猜测可能没错,宫中很可能有了出海计划,才会这般大规模招人。
官方出海,肯定不像民间,肯定会组织规模特别庞大的船队,而且是由那种大船组成的船队。
如此一来,不仅每条船上都需要多名管事的人,准备各种运往海外的大量不同种类的货物,船队人员在船上生活的物资,以及去海外后,与异国、异族做交易,都需要拥有一定学识能力的人负责。
而出海的话,就存在人员伤亡问题,这样才能解释,为何宫中会临时改变主意,又临时增加那么多名额,多准备些人手,缺员了可以及时补充。
想通这些后,魏长延的双眼晶亮,心中充满豪情壮志,出海,正是他的心之所向,原以为此生都没有机会实现,却没料到,机会现已被他在无意中握到了手中。
有人注意到魏长延的这番有些明显的变化,不禁有些好奇。
“长延兄这是想到了什么?怎么突然变得这般斗志昂扬?”
魏长延当然不好将还未得到验证的猜测直接说出来,不过他也没打算敷衍在场这些朋友。
“想到宫里会这么做,肯定是有大动作,我既已不幸落第,又在冲动之下参加了这次的招募,肯定要好好抓住这次的机会,争取能为自己博个好前程,总不好在将来落后诸位太多。”
此话算是恭维了在场所有人,而魏长延是位学识水平可与郭永章相比的人杰,他的恭维,听在大家耳中,自是倍感受用。
郭永章知道他的这番话,可能确实出于真心,但他更加肯定,魏长延肯定隐瞒了什么,不过他聪明的没有多问。
郭永章没有多问,等到其他人离开,周围只剩下两个选了相同的路,有可能会成为同伴的人时,吴尚青直接问了出来。
“长延兄,通过这场临时变故,是不是已经可以肯定,宫里确实有要组建船队出海的计划?”
除了这个可能,吴尚青实在想不通,宫里突然招募数量如此之多的人,到底目的何在。
若不是这场招募是由宫中发起的,而且现已确定,这件事不止是皇上支持皇后那么简单,而是那‘宫中产业’确实有皇上的份额,少不得要被质疑招募这么多人的居心。
对于拿得起放得下,且在打听消息方面很有一手的吴尚青,魏长延还是挺欣赏的,所以他不介意与对方多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是为了此事,我实在想不出,宫里一次性招募这么多人,要如何安置。”
而且养这么多人,且是一群所需待遇不低的人,绝对需要不菲的支出,只有通过海外贸易赚取丰厚的利润,才能负担得起。
吴尚青听说此话后,不禁皱眉,有些不解和担忧,
“出海可不是一件小事,除了需要冒险和大批的人手,还要准备大批的货物,最重要的是,还需要很多艘造价高昂的大船,听说朝廷没钱,哪里负担得起这么大的投入呢?”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的订阅支持!

朝廷没钱的事,现在不说是人尽皆知,至少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毕竟他们之前能在贡院参加初试的原因,已伴随着那批文臣去宫里抗议,却无功而返的行动,被传了出来,也包括后来的户部官员愿意帮忙阅卷的原因。
中宫出银子了,出银子租用贡院,出银子请户部官员帮忙批卷。
诸位大人们为五斗米折腰的消息,让人不难从中看出,朝廷和大人们都挺缺钱的现实。
“这又不是朝廷的计划,与朝廷有什么关系呢?”
吴尚青听得似懂非懂,“可是连朝廷都没钱,或者说是拿不出这笔钱,宫中又如何能拿得出来呢?”
上阳伯府可不是什么巨富豪族,咱们圣上的出身,更是人尽皆知,圣上基后,只听说他不断的拿私库填补朝廷亏空,可没听说他私挪朝廷的钱。
也正因此,当今的皇位才能坐得越来越稳,在民间的口碑与声望都很不错。
“尚青兄,你要知道,贵人们既然决定做事,肯定在事先就有考量,轮不到我们来操心那么多,对你我而言,当务之急是能顺利通过接下来的两关考核,这竞争可不小。”
吴尚青闻言,瞬间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为一个还未得到确认的猜测操心那么多,确实不该。
“长延兄说得是,我这遇到事情总想一探究竟的臭毛病,的确该改改了。”
私下独处时,魏长延才认真想了下吴尚青的问题,他认为宫中是在下一大局棋。
由于家族产业的原因,他可谓是从小就听着各种与大海及海外异域有关的奇闻异事长大的。
所以魏长延知道海外不说是黄金遍地,但是只要有船出海,且能顺利返回来,基本都能收获不小,由此一夜暴富者,并非个例。
这也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即便明知海上凶险,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仍有不少走投无路的人,选择出海博一博的原因。
对于因战乱而变得十分贫瘠的大安而言,想要通过常规方式改变朝廷与民生的困窘现状,显然需要较长时间的经营与发展。
且需清明的吏治、惠民的政策、风调雨顺的天气,以及相对安稳的边关等关键因素配合着,否则,但凡出现大规模的天灾人祸,都能让这个新建立的皇朝陷入艰难,乃至再次分崩离析的险境。
而出海,却是一个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大安解决当前困境,还不会给大安目前这脆弱的局势,带来任何负面影响的最好途径。
对于条件有限的普通百姓而言,出海的风险的确高达九成,可是对于官方而言,只要操作得当,能将风险降低到一成。
虽然据目前已知的线索推测,这应当只是宫中那两位贵人的私人计划,与朝廷无关。
但是那两位完全能以自身的身份地位,光明正大的调用他们所需的一切人力与物力,还不用受朝廷各项政策的限制。
这绝对是场非常高明的谋划,想必朝堂上的不少大人都有看穿这一切吧,只是大家都在观望。
事实也正如魏长延所料,朝中那些站得高,看得远的重臣,大多都通过这次的转变,看出宫中应该是在谋划一场大事,甚至也推测到了出海。
政事堂中,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实权大臣齐聚,也在讨论这件事。
“听说皇后娘娘的人,于日前在集庆收购了一家底蕴极为深厚的大造船厂,随后就有了这次的招募,而且还临时决定增加名额,你们说,这之间,有没有关联?”
听到众人讨论半天,都是你试探来我试探去,不说重点,右丞相林致远直接点明话题重点。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是由工部尚书秦东正接过话道。
“依下官看,这两件事应该脱不了干系,下官也是这才想起来,早在前段时间,太子曾来工部要工部所有官吏的履历,下官说没有,便有东宫来人逐个询问并记录。”
听说这事,众官员都有些意外,林丞相更是直接问道。
“为何我等从未听闻此事?可有其他部遇到同类情况?”
其他尚书纷纷表示自家没有,只有秦尚书难掩得意地回道。
“诸公应当都曾听闻,太子素喜来我们工部咨询各种问题,部里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太子说是为了方便他日后请教问题,大家当然不会多想。”
吏部的张尚书见不得他的得意,不以为然的回道。
“这有什么,太子也喜来我们吏部请教问题。”
眼看其他人也想就此争争长短,偏离他们原本的话题,林丞相赶紧抬手示意道。
“诸位、诸位,我们大家都知道太子向来谦虚好学的事实,但是我们今天不是要讨论这个话题,而是要议一议宫中将要做的这件大事。”
李尚书毫不客气的开口道,“有什么好议的,反正这是皇上皇后的私事,只要他们不令国库出银子,不管他们想做什么,老夫都没异议。”
而且人家皇后娘娘做事敞亮,那是真出银子,不白用朝廷的场地,也不会凭白使唤朝廷的人,是真不负人家的贤名。
这是场上大多数人的想法,连一直没怎么开口过左丞相崔立言在内。
“林公,既然陛下认为这件事没必要与吾等商量,吾等只当不知即可,非要弄清楚,难不成咱们还能帮得上什么忙?”
李尚书迅速接过话道,“对,崔公说得对,真要将这事给弄清楚了,咱们现在又拿不出钱帮忙,将来怎好去要钱?”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顿时脸色各异,李尚书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嘴快,直接将心中已在打得噼啪响的盘算,直接给秃噜出去了,便给自己的嘴来了一巴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