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尚书看来,女帝是这世上最为令人放心的存在,因为对方除了一心为国为民谋福祉外,已经无欲无求到了让人难以想像的境界。
说出去,世人都难相信,不管是女帝当皇后时期,还是当上女帝后,所有宫中产业的收入,都有严格按照朝廷的规则纳税。
而女帝的私产多到富可敌国,却都被她用来贴补她想要重点发展的各行各业,这么一位堪与古代圣贤相比肩的人物,怎么可能会为了那些’贡品‘,就接收那些异族?
“李公,就算陛下不在意那些贡品,若陛下觉得我大安现在国力强盛,不将那些人放在眼里,就决定高抬贵手,收下了那些人呢?”
何相不知道百越国发生的事,皱眉道,“陛下做事,自有她的考量,你们何必为这么一件小事,这般兴师动众将大家都召集过来?”
何相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在礼部前王尚书告老后,他也主动上了告老还乡的奏表,柳明月表示挽留,他再三请辞,如今他虽依然在任上,却已开始与后来者交接一些事务。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想载誉而退,最好还能被宫中雇为顾问,可不想为这些与他关系不大的事,惹得女帝不满。
刘尚书道,“何公,不是我等多事,是我等日前收到百越那边传回的消息,得知当年被陛下拒收的那批海外难民,被百越接收后,在其国内引发了巨大动乱,就难免有些担心。”
何相闻言,更觉不解了。
“陛下当年就能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为由,不顾朝中大臣们的劝说,坚决拒收那批难民,如今又有怎么可能会收下这批海外异族?”
【作者有话说】
我是说快要完结,不是马上就完结后,会尽量多写点儿登基后的作为。
李尚书从旁接过话道,“还不是因为他们中的有些人,不仅在当年坚决反对过陛下拒收那些海外难民的决定,后来又对陛下所制定的那条,严禁接收异族流民与难民的律令,提出过反对。”
如今的大安今非昔比,已经重现前面几个皇朝巅峰时间的盛世景象,那些异族很难再对大安构成什么威胁,这些人就急了。
担心女帝会改变当年的想法,看在人家给出的’诚意‘上,接收那些异族之人。
若不知道了当年的那批难民,在百越王国定居后,做下的那些事,他们肯定会很支持陛下改变对异族的态度。
如今知道了那些异族就是一批嘴上擅长说些蛊惑人心的话,一旦得势后,就翻脸不认人,连狼狗都不如,丝毫没有感恩与忠义之心的东西,他们当然不敢再跟那些异族讲什么大国仁义风范。
所以他们想在私下里,先与这些在朝中有话语权的各方重臣,达成一致意见。
何相扫了眼刘尚书等人,看到他们那不自在的反应,捻须哼了一声。
“原来如此,你们放心,陛下的意志之坚定,远在我等之上,眼看大安日益繁荣兴盛,连老夫在内,都不免会在心中暗自感到长得意,可是陛下依旧兢兢业业,从无半分自满与懈怠,这样的陛下,怎么可能会轻易改变自己亲自立下铁律。”
崔相点头道,“何公所言甚是,陛下从不做朝令夕改之事,我们应该相信陛下,完全没必要像这般如临大敌。”
听到两位丞相都这么说,刘尚书等人难免有些羞惭,赶紧躬身告罪。
崔相摆摆手道,“倒也不必如此,你们能通过之前的那批难民,意识到大安若接收异族难民与流民,将有可能给我大安带来的威胁,从而坚定的支持相关律令,并将相关认知教给自家门生子侄们,毕竟年轻一辈,才是大安的未来。”
在场众人纷纷表示附和,刘尚书等人更是恨不得当场发誓,保证自己是真的认识到了当年的错误。
只要不涉及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柳明月从来不会因为人家的某些政见与自己不合,就打压或弃用对方。
毕竟她若非来历特殊,也不会出于某些历史教训,做出某些决定,时下这些人无法理解,或者说是不认同,实属正常。
何况也正因有这些人勇于提出质疑,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才能将事情做得好。
知道当年曾反对过她的那些人,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也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柳明月深感欣慰。
“朕已令人将史上那些因同情异族、接收异族、帮助异族,而造成的惨痛后果与教训,都编入炎黄史中,务必要让我大安百姓的子孙后代,都要从小铭记相关历史教训,不可再重蹈覆辙。”
郭锦秋十分支持自家婆婆的这一决定。
“母后圣明,我们的确有必要早早的就开始教导年轻一辈,我大安不会主动恃强凌弱,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一定要时刻对那些异族保持高度的警惕与防备。”
徐廷君好奇的问道,“皇祖母,对的于泉海府的那批人,您打算怎么处置呢?”
柳明月有意将徐廷君带在身边亲自培养,当然不会瞒着对方。
“朕不仅派钦差带人前往泉海府彻查那些人的来历,还令稽查司的人,在私下里调查那尤家,以及与尤家相似的人,史上历朝都曾或多或少的接收过异族,朕要在大安来次彻查,重点要查清那些即便在我大安定居多年,依旧惦记着他们的祖先与种族信仰的人。”
徐廷君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那些人就是皇祖母所说的那种,不忠不义、不知感恩的种族吧?”
“嗯,是的,那些人即便在经过与我们大安人的数代通婚后,模样与我们大安人差别不大,骨子里往往也改不了他们的劣根,但凡有机会,还会惦记着要回归先祖的种族,心中没有国家观念,随时都有可能为了自利益背叛一切。”
郭锦秋脸色沉重的回道,“这种人,实在太可怕了,幸好母后有先见之明,知道那些人的本性,将他们拒之门外,要不然,那些人能在百越国兴风作浪,肯定也能在我们大安挑事端。”
毕竟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去了百越的那批异族,做人做事都很精明,想要讨好谁,简直是无往不利,获得别人的好感与信任后,就是他们将人利用彻底,甚至可以说是榨干榨尽的时候。
也正因那些人的这些表现,实在与炎黄民族一直以来的三观认知,完全相悖,才会给朝中那些大臣带来莫大的震撼,让他们打心里认识到那些人的危害之大。
有了蒸汽船后,各地的奏报与朝廷的政令,基本都会尽量走河运,极大的提升了传递效率。
京城外的运河,可直通泉海府,朝廷派的钦差也是乘蒸汽船走的河道,极大的节省了花在路上的时间。
宫中是二月初接到的相关奏报,二月中下旬就收到了相关调查案卷,对照稽查司以更快的速度传回的秘奏,确定相关调查结果属实后,柳明月才在朝堂上公开这件事。
原来那尤家带回的那些人,与被百越接收的那批难民,属同根同源的同族,不过他们属于那一种族中,身位地位比较高的贵族。
他们那一族的人,因原本所在的居住地发生战乱,才被迫离开之前的家园。
与之前的那批难民相比,这些身份地位高的贵族,见机早,逃得快,财产得以保全,去了别的地方,依旧能过得很滋润。
那尤家先祖也是那一种族的人,虽然已在大安传承了数代,表面上看着与大安人没什么差别,但是实际上依旧保持着那族的习俗与信仰,以及属于那一族的身份证明。
所以尤家人在海外某个岛国遇到那些人后,迅速以同族的身份,与对方建立起了亲密的合作关系。
得知大安的情况后,那些人迅速意识到地大物博,商业贸易发展得很兴盛,国力很强大的大安,是处非常好的去处。
所以他们花费数年,将所在的海外小国给彻底搜刮了一遍后,就以尤家散落海外的亲族的身份,登上了前来大安的船只。
初步抵达大安的这二三百人,只是先遣人员而已,还有上千人,都留在距离大安不太远的一座岛上,等待这边的反馈。
只要大安接纳了这二三百人,接下来,他们就能的复制前一批人的经验,成功落户大安,然后在大安建设一个属于他们的定居点,再设法联系散落在其它地区的同族。
而尤家作为可以帮助他们在大安落户的关键存在,不仅获得重返族中的资格,还被许诺,将会获得同族承认的贵族身份与地位。
与这些监听、审讯记录相比,更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是从海军与海贸司那里,获得的那一族在外海,包括他们在之前的居住地,所做的那些事,或者说是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几乎是那一族定居到哪里,发展壮大后,就会大肆收割当地的财富,有了一定财富后,就会设法控制当地的政权,将自己一族变成当地的上等种族。
从而收割更多的财富,将他们所在国家变得民不聊生,动乱不断。
发现那里的形势恶化到失控的地步后,就会迅速带着他们收割来的大量财产,又以失去家园的难民的身份,争取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同情,寻找下一个定居点。
也就是选定下一个可供他们谋夺财富与权力的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祸害了一个又一个曾对他们抱以同情,施以援手的民族与国家。
若非柳明月亲自点出那些人的特征,哪怕是分别掌握着相关信息的海军与海贸司,都没发现这一族的行事规律。
也没意识到,海外有些国家发生的动乱,其实都与这个总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种族息息相关。
相关调查结果的出现,也极大的震惊了朝中文武百官。
见女帝收到泉海府的奏表后,只往那边派了个钦差调查此事,一直没有下结论,本来已经放下心的总分朝臣,其实又忍不住提起了心。
以为女帝是不是真像他们所担心的那样,觉得自己当初制定的那些针对异族的政令,有些不近人情,有心想要进行调整。
所以近些天,有些大臣按捺不住心中的焦虑,一直想方设法旁敲侧击,想要让女帝也通过当年的那批异族在百越的行径,认识到他们的卑劣之处。
却一直没能得到女帝的表态,从而更加让他们感到焦虑和担忧。
随着调查结果的正式公开,众大臣对那一族的狼子野心与累累恶行,感到深恶痛绝的同时,也明白了女帝的苦心与打算。
就算是要拒绝或是处置那些异族,也要师出有名,而不是不明不白的直接做出相关处理,显得自家不够大气。
这让许多大臣都难免到有些羞愧,当年的大安尚处恢复民生的阶段,他们就自觉大安已是盛世,要讲大国风度,坚持认为大安应对那些因战乱而流亡海外的异族施以援手。
如今当他们意识到那些异族是祸害时,想的只是坚持拒绝接收那些海外异族,并没考虑其它。
从而也就忽视了,他们大安,如今已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女帝的一言一行,都会由史官记录下来。
尤其是在这种涉及到异邦异族的人事处理上,要更为甚重,即便是要拒绝让那些异族人落户,也要有理有据,占在绝对的道义上,尽展大国威严与风范。
【作者有话说】
许多大臣都觉得为除后患,应将那些异族都给处置掉,柳明月没有那样做,只是下令将那些人驱逐离境。
与被查出来的那些连尤氏一族在内,有着那一族的血脉传承的家族。
若不是柳明月派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其实很难发现,哪怕有些人家已在炎黄大地定居炎黄大地数百年,历经数个朝代,依旧守着他们祖先传下的经书与习俗。
同时,还调查出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家族,都曾有过背恩忘义之举,为此,有的家族甚至反复改姓易名,一再迁居。
尤其是在大安立朝前的那上百年间,那些人大发国难财,做了不少让人憎恨的事,包括勾结入侵的异族、阵前倒戈等恶行。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其中成功混入朝堂的势力,在过去的那些年里,被陆续收拾掉了大半。
实在是因稽查司的人无孔不入,而那些人又太能搞事,稍有异动,就很容易被给揪出来,只是在此之前,都没注意到他们的出身背景问题而已。
与此同时,还在无意间调查出了当年计划要做空大安地价的主谋,对方也出身自其中一个家族。
这个结果让柳明月感到有些意外,但是仔细想想,又觉正常。
毕竟论做生意的精明与手腕,那一族在全世界的所有民族中,都能算得上是佼佼者,尤其是那为谋利,阴狠自私到没有底线的作风,确实符合那一族的一贯风格。
听到柳明月结合当年的那场’做空‘地价事件,为他分析那一族人的性格习性特点,从而教导他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徐廷君好奇的问道。
“皇祖母,那些人明明不笨,为什么会成为像这样屡教不改的人呢?”
柳明月叹了口气道,“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最关键的是,他们从不知反省先辈与自身的过失,坚定的信仰,从来都是个双刃剑,能带来许多正面影响,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隐患,我们大安并不干涉百姓的信仰自由,但是一定要严厉打击那些通过歪门邪说蒙骗信教的邪教。”
这些年来,柳明月不仅在明面上嘉奖早年曾在打击异族入侵的战争中,立下过累累战功,付出过巨大牺牲代价的道教人士,还在私下里不动声色扶持道教的发展。
严厉打击那些试图通过各种坑蒙拐骗,发展信众的邪教。
柳明月并不信教,但是从私心来讲,她本人更喜欢在总在乱世期间,为击退入侵者,不惜入世参战的道教人士。
她不会将自己的喜恶强加到徐廷君身上,但她会为对方分析清楚相关内容,以便他能做出自己的取舍。
“老师们都说,皇祖母仁慈,才会在明知那些异族之人包藏祸心的情况下,只下令将那些人驱离大安,并没有直接将那些人处死,可是孙儿却认为,皇祖母会这么做,更多的是因对方还没来得及做出伤害大安的事情,处置过重,有损我大安的仁义之名。”
柳明月笑着点头,有些事不好直接宣之于口,她确实只是下旨将那些人驱离出境,至于那些人离开大安后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在她的关心范围内了。
朝中那些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义正严辞的反对直接将那些异族处死的大人们,可不都是什么言行如一之辈。
能够趁此机会,肃清大安境内的一些隐患,柳明月也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一代人管一代事,她承认自己做某些事时,难免挟带了一些私心,可是出发点,绝对是从大安的将来考虑。
所以她即便知道,这么做的结果,难免会牵涉一些无辜,她也不后悔。
承中六年中,因内乱而变得分崩离析的百越,正式被纳入大安的版图。
接到崔相告老请辞的奏表时,柳明月并不意外,在此之前,何相已经正式卸任,带着满身荣耀退居二线。
“据朕所知,崔爱卿的身体尚还健康,何必这么早请退?”
崔左相笑着摇头叹道,“多谢陛下的看重,只是臣已老朽,继续留在朝堂之上,实在有些力不从心,早些退下去,给年富力强的后辈让位置,已是老臣能对朝廷所做的最后贡献。”
柳明月将他的奏表放到一边道,“崔爱卿可不能这么说,就算朕能体谅爱卿想要退回家中颐养天年的想法,也希望你能接受朕的私人聘请,担任宫中的顾问,继续为朝廷做贡献。”
听到这话,崔相本来有些悬着的心,算是彻底落实了下来。
“只要陛下不嫌老臣年老糊涂,老臣当然愿意接受陛下的聘请,能在余生继续为朝廷多做些贡献,是老臣的荣幸。”
继何相、李尚书之后,又一位老臣退位,柳明月是真心对此感到有些遗憾与伤感,可是像这样新老更替,才是正常的官场生态。
这批老臣虽然都是先帝提拔上来的,但是她与他们合作共事的时间更久。
这些年来,哪怕他们彼此之间也难免会有政见不合的时候,也没少起各种争执,但是总体而言,双方合作还算愉快。
所以不仅这些老臣都想好聚好散,最多不超过六十五岁,就开始主动告老请退,柳明月也乐于见到这个结果。
因为她也不能确定,这些人会不会出现许多人年老之后,最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即便这些人在目前看来,身体状态都还不错、头脑清醒,可以负担得了自己的工作,她也有些舍不得这些老同事,但她还是选择鼓励与接受他们到年限之际的请辞。
相似小说推荐
-
不羡(薇薇一点甜) [穿越重生] 《不羡》全集 作者:薇薇一点甜【完结】番茄2024-10-31完结9.2分/59人点评|2.4万人正在阅读|64.9...
-
当美媚娇嫁给迂腐夫君后(萧了了) [古装迷情] 《当美媚娇嫁给迂腐夫君后》作者:萧了了【完结】晋江VIP2024.12.03正文完结总书评数:483 当前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