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开国皇后升职记(黄柏山人)


柳明月笑着应下,将手上的奏折递给皇上道。
“这是咱们大侄子的折子,看来他对咱们给海军准备的礼物,非常的满意啊,言语之间皆是夸赞。”
皇上欣慰的笑着道,“这样就好,看来这航海钟,确实能帮上他们的忙,那孩子实诚,不会说虚话,就像朕也觉得这摆钟十分好用一样。”
柳明月点头道,“是啊,用惯这种计时钟,臣妾都不适应别的计时方式了,这马上就要过年了,陛下何不召大侄子回来聚聚。”
这个提议显然让皇上很心动,不过他在想了一下后,才回道。
“朕当然想召他回来,就是不知道他本人愿不愿意,这孩子是个心思重的,顾忌多,朕还是先去信问问吧。”
柳明月对此当然没有意见,她会有这个提议,也是为了照顾皇上的心情。
“反正现在有了航海钟的辅助,而且已经弄清楚了航海钟的性能,出海的安全性大增,咱们大侄子也已培养出了几位能独挡一面的左右手,以后若无必要,他就能尽量留在海军驻地,陛下想要召他进京,倒也方便。”
皇上深以为然的点头,“是啊,只要他不用再像现在这样频繁出海,以后再想见面,就方便多了。”
与此同时,在集庆府城最好的酒楼雅室内,在安排好相关事宜后,总算得空的几人,正坐在那里大快朵颐。
吃得快要撑着后,吴尚青才一脸满足的开口道。
“在海上时,最想念的就是这些,每次回来吃上这么一顿,才有种终于活过来的感觉。”
魏长延又吃了几口,才放下筷子,端起茶水喝了口。
“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出海,就只能靠那些干粮将就着活着,不过就这,还是娘娘为咱们考虑,特意让人研究出了那些肉干、果干、蔬菜干和各式罐头,要不然,这船上的日子更难熬。”
蒋清言点头道,“这倒是,其他常在海上出入的人,谁都没咱们的条件好,就是再怎么好的东西,一吃就是数月,终究还是会腻啊。”
吴尚青神秘兮兮的低声道。
“我听说,娘娘好像又命冶炼工坊那边在研制什么东西,据说是个大家伙,好像也是要用在咱们船上的,为了这个,那冶炼工坊靠着卖两轮车、三轮车和摆钟,好不容易才赚到的那点儿钱,都给投进去了也听不到声响,让一心想让工坊盈利的高兄,都快为这事儿愁哭了。”
几人闻言,都忍不住发出哄笑声,其实冶炼工坊自打研制出自行车和摆钟后,是真没少挣钱,只是工坊赚的那些钱,在这些习惯在海外赚大钱的同期而言,实在微不足道。
左子兴也笑,不过他不像其他人,与冶炼工坊的高管事不仅是通过同一届大招募,进入宫中产业任职的,而且还曾一起接受过培训,都是同期中的佼佼者。
只是对方实在不适应海上环境,才被调回内陆产业任职,彼此之间不仅存在一些同期之谊,还有些战友情,所以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个重点。
“能用在咱们船上的大家伙?可知那是什么东西?若不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娘娘应该不会想着要给咱们船上研究什么大家伙才对。”
若是什么大家伙,势必会给船只带来更重的负担,让船吃水加重,不便于船只航行。
吴尚青赶紧解释道,“我知道的不多,只是听说那东西的构造更为复杂,对工艺技术要求更高,才会将它称为大家伙,东西的体积应该不算大才对,具体情况,工坊那边当然不会多说,只是为了了解咱们这些船只的船身构造和航行动力数据,才提了几句。”
听到他这么说,众人顿时都来了兴致,纷纷猜测工坊那边可能是在研制什么东西。
魏长延疑惑的说道,“问船身结构,倒是好理解,若是为咱们的船研制的,肯定要考虑装在什么位置,但是问航行动力,就让人猜不出这个目的了。”
蒋清言开玩笑道,“总不至于是娘娘觉得咱们的船靠人力、风力和海浪之力航行太慢,就想给我们船配上拉船的吧,那海上的大鱼倒是不错,可咱们也没本事抓住并驯服啊。”
众人都忍不住失笑,左子兴却皱眉道。
“工坊既然在问与动力相关的数据,应该就是与动力有关才对,你们可别忘了,不管是这宫里赏给我等的两车,还是这航海钟,都是靠机械制动的。”

承天十年,又是大考之年,大招募在地方上的初试,在年前就已展开且出了结果。
位处偏远之地的举子和通过大招募初试的人,在年后就陆续踏上进京之途。
宫中和朝廷也在年后就开始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这种一年忙到头的高强度工作,令那些不适应的官吏们也不得不适应。
毕竟宫中的皇上、皇后连过年期间都没怎么歇着,不仅要在宫宴上犒劳朝中和地方上的有功之臣,还要主持多场祭祀活动。
除此之外,皇上与皇后还抽时间去京城内外看望那些普通百姓,关心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状态,了解他们的一些需求,并送上年礼。
自那年的京城地动过后,这一过年慰问百姓的行程,已被保留下来。
也正因此,在京城及周围区域任职的官吏,都格外奉公守法、忠于职守一些,因京中贵人多,最容易出现的某些欺凌现象,都因此而销声匿迹了大半,纵有出现,犯事儿也多是外地来京的。
因为宫中从来都不会提前确定要去哪片区域慰问百姓,临时的行程让人防不胜防,所以京城周围区域的官员,做事都很用心。
对这些官员而言,这固然是个压力,可同时也是一个动力,因为一旦所他们的辖区被选中,自己的政绩就有机会被皇上、皇后看到,从而获得重用。
而且就算不能被重用,谁也不想自己被追责,尤其是被丢官罢职,毕竟这些都是有前例的。
大招募与春闱都是三年举办一届,虽然考试的日期分先后,但也算得上是同期,两场参考人数都很多的重要考试,都在同一时期举办,让这个工作强度倍增都不止。
“如今的大招募,不仅与第一场大招募的招人目标,正是那些落第举子不同,还有意让人做二选一的决定,排斥掉那些落第举子,我们为何不改改时间?”
面对皇上的不解,柳明月为他解释道。
“臣妾想的是,让这两项考试在同期举办,可借春闱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地位与影响力,抬高一下大招募的声望与影响力。”
说白点,就是搞捆绑蹭热度。
皇上不知道这些操作的名称,但他脑子转得快,听柳明月这么一说,他就瞬间领会到了这种操作的好处。
“听皇后这么一说,朕才发现,好像还真能起到这种作用,可以让大招募在短时间内,就借春闱变得深入人心,让人觉得它与春闱一样重要。”
柳明月比谁都清楚这种操作的好处,而且是时间越久,这种效果越好。
“可惜的是,这次参加大招募的报名人数和通过初试的人数,都比上届少了许多啊。”
皇上回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民间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半都在上次考出来了,仅时隔三年,新长成的人才有限,而且春闱也是这样啊,三年一次,能考中的只有两三百人而已,这才正常,若是每次都能录选个几千人,咱们也没有那么多的位置他们啊。”
若非如今的大安还处开国之初,朝野上下都缺人,位置还算富足,等到开国时间久了,即便春闱每次考中的只有两三百人,也不一定能安置得下。
柳明月又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让她感慨的是,当下这个时代因教育的严重落后,或者说是严重缺乏,才会导致这种朝廷给提供机会,却没多少人有能力争取的可悲现象。
“陛下说得也是,不过从今年起,咱们就能往地方推广高产玉蜀黍和甘薯了,粮食多了,再加上咱们革新医药制度,势必能在接下来促进咱们大安的人口增长,人口多起来后,朝廷也会需要更多的人。”
开国之初,大安的总人口只有两千万左右,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及她所生活的时代,一座一线城市的人口数量。
开国十年,也就三千万左右,其中至少有近一千万,都是这十年内的新增人口,如今这加起来还远不到十万人的官吏,管理这三千万人口,还算够用,以后可就未必了。
说起,准确的说,应该是想起这些与民生相关的各种数据,柳明月就觉繁琐与压力山大,皇上也觉头大。
“先走一步算一步吧,人口增长是好事,也是麻烦啊,这皇帝,真是太操心了,廷君呢,五岁了,是时候让他开始受些熏陶,学着点了。”
苏福闻言,下意识看向皇后,柳明月只觉无语,刚过三周岁的孩子,让他来这勤务殿学什么?
“陛下的想法是好的,不过廷君的年龄还是太小了点儿,还是让他先跟着锦昭多学几个字吧。”
皇上不赞成的回道,“认字归认字,这些国家大事,也该让他从旁听着些,给他开阔一下思想与眼界,咱们可不……”
皇上的话没说完,就见卓辉满脸喜气洋洋的进来通报。
“恭喜陛下、恭喜娘娘,芳仪姑姑过来禀报,说是太子妃娘娘有喜了,已有两个月左右。”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不仅柳明月高兴,皇上更觉高兴。
因看不上东宫的那些侍妾,他与柳明月一样,对东宫已出生庶子,与现已怀孕的两个侍妾,都不怎么在意。
在听说太子妃有孕后,则是立刻张罗着要重赏,命人照顾好太子妃,毫不掩饰自己对儿媳的重视态度,柳明月当然是不遑多让。
帝后二人的反应,相当于再次告诉外人,太子即便被罚,东宫地位依旧无比稳固的事实。
太子在得知太子妃有孕后,他父母这不吝重赏的反应,也很高兴。
被禁足在东宫近一年的时间里,东宫新添一位小郡主之余,又多了两位有孕的侍妾,可他父母那边的反应一直都很冷淡,让他一直忐忑不已。
因为他父母所展现出的这种只重嫡出,不重视庶出的态度,再次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他是中宫嫡子,拥有无人可动摇的嫡出身份和地位。
回坤元宫见过太子妃后,柳明月有些迟疑的开口道。
“你如今有了身孕,还要负责处理宫务,再照顾廷君,可能会存在力有不逮之处,你父皇有意将廷君迁到乾元宫居住,不知你意下如何?你不必有压力,我们并没有勉强之意。”
太子妃当然不会怀疑她婆婆的话,毕竟这几年下来,她很了解自己的婆婆,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不会跟她用心思。
“儿臣愿意,父皇愿意帮忙教导廷君,是廷君的荣幸,儿臣高兴还来不及,绝对不会有异议,也不会多想。”
这是太子妃的真实想法,将她儿子带去乾元宫,对她儿子来说,乃是百利无一害的大好事。
何况她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弟弟,在她公公婆婆的教导下,从之前的怯懦内向,变得开朗活泼大方,还文武双全,优秀到让她都不敢相信。
公公婆婆在教导她弟弟的事情上,都肯这么的用心,更加说是现在照顾和教导自己孙子,太子妃只觉感激不已,丝毫不会怀疑公公婆婆是在抢她的孩子。
见太子妃是真心愿意将孩子交给乾元宫,不存在勉强之意,柳明月才放心。
“这样就好,廷君虽然住过去了,但在今天完成每天的课业后,就能随时回来陪你,锦昭现在也大些了,让他继续住在坤元宫,已经有些不合适了,就让他陪着廷君一起搬去乾元宫吧。”
太子妃知道,这也是为了照顾她的想法,让她知道,这个安排并非有意隔开他们母子,疏远他们母子关系。
而且她能隐约猜到公公婆婆做这一安排的目的,对此,她当然没有异议,虽然这么做,可能有些对不起她的丈夫,但她支持。
【作者有话说】

柳明月对这个儿媳妇,是真心满意,比对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便宜儿子满意多了。
所以她当然不想与对方因为这样的事情产生隔阂,才会这般仔细的跟对方说清楚,她是真没抢孩子的想法。
何况她每天的政务都操心不完,也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去亲自教养一个三岁小娃娃。
这是皇上的意思,而皇上的心思也很明显,就像他在之前就曾不止一次的说过的那样,他打算早早的开始用心教养孙子,好将孙子给培养出来,不让这个孙了走其父的老路。
柳明月所能争取到的,也就是看太子妃这个儿媳的的意见,若太子妃没有意见,她就同意,若太子妃不同意,她肯定也不支持。
毕竟让一个三岁的孩子离开自己的母亲,哪怕天天都能见面,也与住在一起还是有差别的,想不开的就会觉得这是公公婆婆在抢孩子,不愿让孩子与母亲亲近。
好在太子妃确实是个能看得开,想法通透的,能意识到,这对她的儿子来说,绝对是件大好事,所以答应得毫不勉强,没有半点多心。
这个结果也算是让柳明月松了口气,皇上想要亲自培养孙子的愿望得以实现,对他的身体状态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不管是杨正奉,还是通过医药部从民间发掘出的两位大医,都曾跟柳明月说过,以皇上的身体状态,能维持这么几年,还能维持得这么好,已经算是一个奇迹。
这与皇上的心情状态,以及求生意志,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历过去年的那场严重刺激后,皇上能恢复到现在的状态,已属十分难得。
至于皇上还能再坚持多久,谁也说不好,柳明月也希望借养孙子这件事,能给皇上的生活带来生机与动力。
只是她绝不会因此而勉强太子妃这个母亲,因为除了个人原则问题,还因那样做,容易给将来埋下隐患。
随着一些重臣在勤务殿见到太子长子的次数日益增多,有不少人都忍不住在暗地里嘀咕,揣测皇上、皇后此举的用意。
已经成年的太子,这次被禁足东宫的时长一再创新记录,太子的嫡长子却被帝后带在身边,皇上亲自教这个孙子认字写字,让小皇孙旁听、旁观他们君臣奏对。
这其中所透露出的信号,让人不得不深思,连崔相与何相在内。
他们与帝后打交道最多,最清楚皇上与皇后对太子的态度,从最初的悉心教导,与后来的失望与不满,到最后的冷漠与忍无可忍,直接将其长期禁足在东宫。
即便如此,他们也难以相信,皇上与皇后会做出放弃太子,培养如今还年幼的太子嫡长子的决定。
毕竟他们从皇上越来越无心朝政,极少亲自批阅奏折,将军政大权都交到皇后皇上,去御林卫当教席的频率也有所减少的表现上,可以看出皇上的身体状态可能越来越差的真相。
在皇上的身体状态江河日下的情况下,皇上不想着要赶紧培养太子,方便太子能顺利接手这大安的江山,反而将军政大权都交给皇后,自己教养起了孙子。
这其中所透露出的信息,着实让人难以置信,可是崔相等人即便心里有所猜测,也不敢说出来。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事儿若被传出去,势必会引起朝野震动,这种史无前例的事儿实在有违礼制,让人无法理解。
可是另一方面,崔相等人都很清楚,皇上正在布局的这个安排,才是对大安江山更有利的安排。
他们这些朝堂重臣都已熟悉皇后的做事与执政风格,而且双方配合得很好,皇后的思想开明,只要是于国于民有益,她勇于接受和尝试一切新的规则制度和做法。
这让许多有志之士都能从中看到属于自己的机会,谁不想为新朝开闯一番盛世基业,从而青史留名呢。
而这,是饱读诗书,十分重礼,却墨守陈规的太子,所无法满足他们的。
所以纵然有不少人看出来了,他们也很有默契的选择保持缄默,没人跳出来戳破那层窗户纸。
有些人纵然不支持,也只敢委婉的上奏,建议皇上和柳明月将太子解禁,让太子重新临朝。
毕竟如今的朝堂,被牢牢的掌握在柳明月和皇上之手,皇上不问政事,却声威犹存,他们还要在皇后手下混饭吃,不划算为太子得罪皇后。
在他们看来,太子毕竟是皇后亲子,不管将来怎样,终究是他们母子之间的事,他们外人不划算从中掺合,得罪了哪位都有可能给自家带来惨痛下场。
承天十年的春闱与大招募相继落幕后,哪怕春闱持续了上一届的风格,懂庶务、文章务实的考生,能获得更高的名次,录取的比率更高,也没人再敢提什么异议。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