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出门时男人的叮嘱,加上王甜杏的劝说,最后王荞娘还是狠了狠心买下了那根黄色绢花的发绳。
数着荷包里剩下的铜板,王荞娘还没忘帮自家婆母买了两根黑色的发圈。
林郎君买的东西确实都很好,那油灯和暖壶大家虽然舍不得卖,也忍不住凑上去摸一摸,看一看。
王甜杏看着那在阳光下更加晶莹剔透的油灯,发下宏愿:“等到我把手里的绣活做完后,怎么的也得买上这么一盏油灯。”
王甜杏这话一出,引来不少看热闹的女眷附和。
不管这些人有钱后是不是真的想买这油灯,至少现在这五个大钱一筒的灯油苏云娇没少卖。
想到林回星的叮嘱,苏云娇每给村里的婶子们打一筒灯油,就得特意叮嘱一遍:“这灯油只能用来照明,可不能用来炒菜吃,吃了是要毒死人的。”
作为石油的衍生品,林回星也不知道这误食煤油后会不会有生命危险,反正他看新闻还有异食癖喝煤油的,当时他也是大感震惊。
怕上梁沟的人会因为缺油而把这煤油拿来炒菜吃,所以他干脆就把后果往严重了说。
买了灯油的婶子把油罐往鼻子前面凑了凑,皱着眉道:“这油闻着味道就冲,就算你不说,应该也没人会拿来炒菜吃。”
能吃的荤油闻着多香啊,这灯油闻着味道就不对,但凡是心细一点的,就不会拿去炒菜吃。
苏云娇笑道:“那也得说一下,婶子们拿回去后可得把这油罐子放在高一点的地方,或者和家里的孩子说清楚,别让他们不小心吃了。”
婶子们一想也是,她们这些大人知道好歹,肯定是不会吃这玩意儿的,家里的那些个小馋猫就不一样了,平常家里炼点荤油,他们今天掏一指头,明天掏一指头的,馋得不得了,确实得多叮嘱两句,别回头把人给吃坏了。
虽说现在家家户户孩子都生的多,但是能把孩子养住也不容易,谁都不会拿自家孩子的性命去开玩笑。
苏云娇和季娥在小院里卖货卖的火热的时候,林回星也扛着锄头到了红薯地了。
之前种下去的红薯已经长出嫩茎了,林回星下地翻看了一下,现在红薯藤还只有小孩手臂长,看着秧子还是嫩了一些,要移栽至少还得等上一个星期。
倒是之前种下去的玉米长势良好,现在玉米苗已经有十来厘米高了。
西瓜地和甜瓜地的瓜苗长得也不错,已经长出两三片叶子了。
来都来了,林回星索性把地里的杂草给顺带拔了。
昨天苏大壮他们帮他把玉米地的杂草给拔了,西瓜地倒是没有来。
想着瓜苗开花时还得追肥,两个沤肥坑里的粪便都不太够了,林回星又回家担上竹筐去了马婆婆家里。
给马婆婆一家送饭食的时候,林回星还能顺便把马婆婆家里积攒下来的羊粪球给担到沤肥坑里沤上。
自从知道林回星要羊粪后,马婆婆的孙子孙女出门放养的时候,还会顺便跨上一个小篮子,把外面的羊粪收集起来。
不得不说,虽然林回星一年只给马婆婆两百斤大米,对方帮他养羊还是养得很尽心的。
对于祖孙三人来说,养羊这个活是他们一家能够填饱肚子的机会,务必要做到尽善尽美才行。
加上林回星与人为善,上梁沟的人都愿意帮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帮着林回星养牛和骡子的三家人,都不用他提,他们家里的人每隔几天都会把收集到一起的粪帮他担去倒在沤肥坑里。
因为这两头牛,今年上梁沟的村民春播可省了不少的事。
有林回星从现代带过来的木犁做样品,苏大荣拿着家里的木料赶工另外又做出了一架木犁,两头牛齐上阵。
苏大贵他们几家人的旱地翻完之后,村里其他人家多多少少也享受到了一些便利。
现在上梁沟的春播基本已经完成了,就只有按照林回星的方法育的秧苗,还没开始插秧。
田里的秧苗林回星也是去看过的,已经长了他手指出了,这种时候的秧苗已经扎下根了,晚上不用盖草片保温了。
按照秧苗现在的长势,再有个二十天,差不多就能开始插秧了。
随着村里那些抛洒稻种的人家田里的稻谷开始发芽后,大家也发现了,虽然是差不多的时间种下的,但是按照林回星的法子育苗的秧苗明显长得更加壮实。
这让大家对育苗插秧的法子多了一点信心,之前已经播种过稻种的人家已经开始琢磨起来了,想等到大家插秧后看看有没有多出来的秧苗,要是有的话,他们还可以把长势稀疏的地方补栽上一些秧苗。
说来说去都是为了地里的出息能够更加高一些,也没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
今年是来不及了,等到秋收后,要是林回星这法子种出来的稻谷产量确实要高一些,那明年都不用他费力游说了,村里人肯定人人都会学着他的方式育秧苗了。
来回折腾了几趟后,地里的事情就忙得差不多了。
这是林回星第一次种这么多的东西,也是他第一次有这么强烈的成就感。
已经开花的辣椒、西红柿、黄瓜,已经能吃了的小白菜……
这都是土地不会辜负农民的证明。
虽然家里还有不少的剩菜,但是林回星还是从菜地里扯了一大把小白菜。
这一片小白菜林回星播种的时候撒得太密了,这会儿不间掉一些苗的话,后期肯定会影响长势。
间掉的苗林回星正好带回去今天晚上加个菜。
林回星回家的时候,院子里除了季娥之外,已经没有别的人了。
见他回来了,季娥一边收拾着手边的绣活,一边指着他先前拿出来装钱的小木箱道:“今天生意不错,卖了二十六根发绳,十三根发圈,五十六桶灯油。”
不得不说,村里这些婶子们的购买力还是出乎林回星预料了。
这发绳能卖出去这么多,他也是没有想到的。
林回星走过去看了看,木箱里都是铜板,对于季娥他自然是相信的,也就省了数钱的功夫了。
“等一下。”见林回星抬手就要把木箱给改善,季娥当即出声叫住了她。
在林回星一头雾水的注视下,季娥从怀里掏出两钱碎银子和一串铜板。
往木箱里放了两钱银子后,季娥开口道:“我要一盏油灯。”
放完碎银子后,季娥又把手里的三十个大钱拆开放到了钱箱里:“这三十个大钱二十个是娇娘的那两根发绳,剩下的十个大钱是我买灯油的钱。”
林回星反应过来后一脸无奈:“婶子你这是干什么,我都说了那发绳不要钱了。”
见林回星要从箱子里抓了钱还给自己,季娥伸手按住木箱盖子不让他动:“我知道,我那两根发圈我就不给你钱了,娇娘那两根发绳那么贵,我们哪能白要你的。”
林回星实在拗不过季娥, 最后只能作罢。
发绳的二十个大钱林回星是不收不行了,不过他也不傻,给季娥舀灯油的时候特意多舀了一些, 把她带来的陶罐装满了。
季娥嗔怪道:“你这孩子, 总是这么客气。”
以前季娥把林回星当自家交好的年轻后辈,以前林回星格外给她东西, 她心里总是开心的。
——白捡的便宜, 能不开心吗。
担心现在季娥的想法变了,虽然八字都还没有一撇,但是她已经开始在像打量未来女婿那样去打量林回星了。
这孩子虽然是商贩,但是为人也太实在了一点。
因为自家的那点恩情,他都给了多少东西了。
这以后要是遇到其他的恩人,也这么掏心掏肺, 不计钱财的回报?
季娥心里的想法很多,还都是不能告诉别人的阴暗想法。
林回星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这有什么, 这一下午多亏婶子你帮我盯着, 我这次在山下找木匠做了一个绣架, 有了这个架子后, 以后婶子你做起绣活来就更加省力了。”
“我把饭菜带上,晚上就去你那里吃了, 顺便我再把绣架给你扛过去。”
“这绣架是木头做的, 挺大一个, 扛着也挺沉的,我也没多买,就只买了一架, 不过零件我多买了一些,回头让荣叔看一看, 照着绣架的样子再多做几架出来。”
季娥没想到林回星在外面做生意的时候还能惦记着她们手里的这点绣活。
想到自家那个男人,季娥就想叹气:“你荣叔啊,他在家里就只会喘气,你要让他做家具,农具,他再忙都能抽出空,你要让他帮我们做绣架,还不知道他要拖到什么时候呢。”
之前也不是没有过,季娥和苏云娇觉得家里的长凳太窄,坐着屁.股疼,草席坐着手又活动不开,就让苏大荣抽空帮着她们做两根宽一点的凳子。
结果苏大荣答应倒是答应了,不过后面他既忙着地里的事情,又忙着上山挖葛根和野山药,说好要做的东西一直都没做出来过。
后来还是苏云娇实在是等不了,自己拿了木工工具,按照家里的长凳的样式做了两根加宽了凳面的矮凳。
这绣架也一样,只要不是家里急要的东西,与其指望苏大荣,还不如指望娇娘呢。
林回星扛着绣架跟着季娥一起往苏家去的时候,季娥也没和他客气。
季娥已经看过了,这绣架都是用木条做的。
木料山里大把的,之前林回星建房子村里的木料不够,很是耽搁了一阵子。
后面村里人又上山砍了一茬木料,有林回星买回来的锯子和斧头,连山里最坚硬的铁桦木都能轻松拿下。
这会儿别说村里人了,就连苏家的屋后的屋檐下面,都阴着十几根上好的木料。
原本苏大荣是打算等到有时间后,把家里的木屋也翻新一下。
苏家的木屋是苏大荣和季娥分家时另外修的,十来年过去了,有的地方木头都开始腐坏了。
之前苏家没有钱,都是烂一块补一块,村里人都这样,也没人觉得这样不好。
但是在见过林回星大手笔推翻屋子翻修后,村里有好几户人家都动了翻修房子的心思。
苏大荣也不例外,家里怎么着也有点钱了,闺女的加在也有了,儿子年纪还小,成亲的银子还不着急,现在他手里还有点银钱,就想着把一家子住的屋子先给改善一下。
不说像林回星这样全部推翻重建,至少得把外面那些饱经风霜的木板和房梁全都替换一遍吧。
留在家里的苏云娇没想到林回星会跟着自家阿娘回来。
苏云娇想不明白,林大哥家里还有足够他吃上两三顿的剩菜,怎么这会儿过来。
不过饶是苏云娇心里再犯嘀咕,也不耽搁她往晚上已经做好的汤饭里面多加一碗饭。
从林回星那里打包回来的排骨汤,剩下的骨头不多,直接把白饭倒里面一起加热出来就是一顿饭了。
加上林回星带过来的一盘子凉拌苋菜,苏家早上剩下的手撕鸡,今天晚上的晚饭就做好了。
见苏云娇在厨房里面忙活,林回星进院子后当即出声道:“娇娘,你先别忙了,来看看这个绣架,我帮给你们演示一遍,以后你们就自己学着弄了。”
听到林回星的呼喊,苏云娇在拦腰上擦干手后,连忙走了出去。
要说起来这绣架用法也简单,架子做工并不复杂,唯一算得上巧妙的就是架子上下的两根圆棍是可以拧动并且固定的。
把季娥已经做了三分之一的绣活上下两端都卷到木棍上后,林回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就是这旁边的这个螺丝,绣品卷到合适的部位后,把这两边的螺丝拧紧后者两根木棍就不会动了。”
“做一点卷一点,你们就不用再用腿支着了。”
林回星固定好绣品后,季娥迫不及地的坐到架子前面试着绣了两针。
这绣架高度正合适,这么坐着也不用把头低得很低,一手在下,一手在上,也不用费时间上下换手了。
略微绣了几针后,季娥就找到了手感,她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做绣活的速度快了不少。
有了趁手的工具,季娥也绣起了劲,要不是苏大荣已经在堂屋里催着吃饭了,她还真舍不停下手来。
季娥放下针线后,爱不释手地摩挲着身前的绣架:“这东西可真方便。”
进到堂屋后,季娥对苏大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明天你什么都别做,就在家里给我们做绣架。”
苏大荣闻言皱眉道:“那可不行,大豆地里的草该拔了,我上午去拔草,下午有空了再帮你们做绣架。”
意料之中的回答,季娥都懒得和苏大荣生气了,而是直接转头对林回星道:“你看我没说错吧,就你荣叔这个人,就只关心自己的事情。”
两口子闹矛盾,林回星作为一个外人,最明智的办法莫过于装傻,他也不会傻到去接季娥的话茬,闷不做声地低头往嘴里刨饭。
苏大荣闻言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当即不满道:“你又在小林面前编排我什么了。”
季娥闻言翻了一个白眼道:“我能说什么,不都夸你好吗。”
苏大荣有些不相信,自己的媳妇他自己了解。
以前季娥对他还算得上是言听计从,自从林回星在村里落户后,村里这些女眷自己做绣活也能赚钱了,在家里说话也越来越硬气了。
自己在家里的威严大不如前了,这一点是上梁沟除苏大壮之外的男丁统一的认知。
要不怎么说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基础呢,现在村里的女眷挣了钱,不管是对自家男人,还是对自家的儿子,在遇到不顺的事情,都有勇气撅上两句了。
就连苏大华的女儿大妞,在家里的日子也比以前好过多了。
之前苏大华满门心思地想把女儿嫁出去,能收一笔彩礼不说,明年还能少交一个人的税。
但是不知道是村里的谁去给他出了主意,现在苏大华已经彻底的改变了想法,不急着给女儿找婆家了,而是想把女儿留在家里再做上两年的绣活。
也不知道对于苏大妞来说,是去婆家操持小家好,还是留在娘家做家务,做绣活好。
被妻子催着,第二天苏大荣去地里匆匆锄过草后,就带着满满一背篓兔子吃的青草回来了。
现在苏家已经养成了只要出门,就会背着背篓打青草的习惯了。
地里的杂草大部分兔子都吃,苏大荣捎带手就背回来了。
苏大荣到家连背篓都没来得及放下,就看到了已经把摊子摆开了的林回星。
今天天气好,季娥把新得的绣架搬到了院子里,这会儿见苏大荣进院子了,掀了掀眼皮道:
“你看你,对我们还没有人家小林上心,他惦记着给我们做绣架,一早就过来忙活上了。”
林回星放下手里的刨子,端起苏云娇递过来的温水喝了一口:“没有,我左右也是闲着没事干,就琢磨着先过来试一试。”
这绣架看着倒是简单,左右不过是平整木头,钻削榫卯结构罢了。
林回星忙活了大半个上午,拆了按,按了拆,这会儿他手边的绣架已经初具雏形了。
林回星一边组装架子,一边对苏大荣说起来自己心里的盘算:“这绣架村里的婶子们应该都需要,荣叔我们多做一些,回头卖给村里的女眷。”
痛定思痛,油灯的暖壶滞销,这让林回星琢磨出了新的赚钱方法。
这绣架成本低廉,木材村里大把的,家家都不缺。
一台绣架唯一算得上成本的就是需要用到两个可以拧动的羊角螺栓。
这玩意儿林回星买得也便宜,一百颗才二十几块钱。
剩下的就是时间成本了,地里的红薯还移栽不了,林回星闲着也是闲着,能做几台绣架赚点小钱也是可以的。
“我想了一下,这样一台绣架我们卖一百个大钱,这东西卖回去用个十年八年绝对不成问题,村里的婶子们但凡体验过这绣架的方便之处,肯定都愿意掏钱买,说不定顺带着荣叔你还能卖出一些凳子。”
绣架的大小都是固定了的,村里的女眷买了绣架就得买高度合适的凳子,要还做到草席上做,那肯定是不方便的。
原本苏大荣想说一百个大钱是不是太贵了,毕竟这绣架简单,他和林回星一起,上手后一天随随便便都能做个七八台。
话出口之前,苏大荣想到了绣架上用到的那两个零件。
这样的东西他以前没见过,但是这并不印象他知道这东西的精美程度。
那个叫螺丝和螺母的东西,一个外面有一圈圈凸起来的纹路,一个里面有凹陷的纹路。
任凭苏大荣想破脑袋,都不知道做这种零件的匠人手是有多巧,多稳,才能在这么小的零件上,把这细小的纹路做得如此严丝合缝。
相似小说推荐
-
抓周(孟冬十一) [现代情感] 《抓周[恋综]》作者:孟冬十一【完结】晋江VIP2024-10-28完结总书评数:232 当前被收藏数:2447 营养...
-
义乌灯侠就业指南(道佑君) 菲丽丝·萨曼莎在一次飞行事故中获得了一枚灯戒。
成为超级英雄的感觉还不错,灯戒也很好,除了经常需要充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