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刚下了一场小雨,田坎上和山上的树干上爬了不少的蜗牛。
虽然林回星之前没提过,但是村里的小孩子只是想着既然鸡都能吃地龙了,索性就抓了蜗牛回去砸碎硬壳试着喂鸡。
这蜗牛是没毒的,以前吃饱肚子的时候,村里的这些小孩还回去捡蜗牛回来烤熟了吃肉。
现在村里还活着的鸡都已经长得很大了,这些鸡可是家家户户的宝贝,要不是确定这蜗牛没害,孩子们也不敢拿去喂鸡。
结果这一试这鸡还真爱吃这玩意儿。
苏应文试过,家里的鹅也爱吃蜗牛,所以每天割了兔草的时候,他还会再腰上拴个小竹篓,看到蜗牛就捉了放竹篓里带回家喂鸡喂鹅。
知道苏应文是去忙正事,林回星也不好叫住他,最后只能先回去给大家送点心。
之前林回星就拖着板车给大家送过一次点心,这次的场面则是比上一次还要震撼。
板车上堆着慢慢一车的点心,这点心的外包装是印着花的牛皮纸。
这家点心店的包装盒有很多种,考虑到上梁沟村民的接受水平,林回星要的是最老式的哪一种。
这家点心的好处就是品种的,客人可以自己选择搭配,林回星盯着没有印字的品种选的,方方正正一大盒,看着极为有牌面。
原本林回星也想过,要不要买一批木盒替换这牛皮纸包装,但是他转念一想,这造纸的想法已经在他脑子里好一阵,干脆就用这牛皮纸包装当个敲门砖。
如此一来,以后他造出纸后大家的反应总归是要小一些的。
上一次林回星发点心是按户发的,上次发完后他就意识到了这种方式不太妥当。
上梁沟有马婆婆这种一家就三口人的家庭,也有苏大壮家那种一家十几口人的家庭。
在人数想岔这么大的情况下,每家都发一盒点心显然是不合理的。
林回星这次准备按人头分,每五口人算一档,绝对不让任何人觉得吃亏。
马婆婆这种家里人口少于五口人的就是一盒点心,苏大壮家这种人口足有十六口的,就是四盒点心,保证人人都能好好地吃上一回点心。
虽然村里人这两天心情都不好,但是看到林回星上门送点心,他们心里都是既惊喜,又惶恐。
很多人和林回星客气,说这点心实在太贵,他们不能收,实在推拒不了的,家里人口多的,就说自家有一盒就够了。
但是林回星态度强硬,坚决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大家分发了点心。
担心大家心里有负担,林回星还顺势提出:“我这次带了不少果树回来,还有我那四亩地要用红薯和玉米,都是好不容易得来的种子,等会儿还得麻烦大家过去帮我种一种。”
上梁沟的人收了林回星的点心,正愁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他呢,这会儿一听他要种地了,都拍着胸口道:
“这有什么,虽然你说的这两样东西我们都没有听过,但是种地不就是那么一回事,你放心的交给我们,保证给你种得妥妥当当的。”
第069章
这一次林回星送的点心比上一次要贵一些, 其实买这些点心的时候他也想过,到底有没有必要做。
人会计较得失,林回星也不例外。
他给了上梁沟的村民太多的便利, 虽说他自己也从中受利了, 但他还是怕给的东西多了,养大了他们的胃口。
也就是当下上梁沟的叔伯婶子看着都还很淳朴, 加上林回星想着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在帮他绣十字绣。
他又不傻, 这些十字绣绣完后,按照秦辉对这些装饰品的喜欢,肯定是会给他出一个好价钱的。
冷漠一点想,林回星已经给了上梁沟的女眷们一个让她们很满意的价钱了。
结过工钱后,就算这十字绣能被林回星卖出几十上百两银子,那也是他自己的本事。
偏偏靠着黄金赚到钱后, 林回星好像整个人都淡然了下来,他不再那么斤斤计较了。
这家的点心好吃, 价格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也不算什么, 他想到苏应文应该会喜欢吃, 上梁沟的其他人也会喜欢吃, 一时热血上头了,就一口气买了这许多盒点心。
原本林回星心里也有顾虑, 但是在发放点心的时候, 他看着村里的叔伯婶子, 愁苦的脸上因为这一两盒点心而重新露出笑容后,他瞬间就释然了。
算了,想那么多干嘛, 不过是村里人对他好,他投桃报李罢了。
而且林回星这点心可没白送, 当天下午,村里的叔伯们就扛着自家的锄头在他的地里等着他了。
苏大贵牵着牛站在最前面:“有牛有骡子的,你这点地做起来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我就没让你婶子她们过来,帮不上什么忙不说,还耽搁做绣活。”
村里四五十个青壮年,就林回星这么一点地,一下午怎么也能做完了。
林回星也没和大家客气,当即把自己的要求给说仔细了:“这边留一亩地我种种薯,剩下的地麻烦大家帮我按照一根手臂宽的间隔开沟起垄,中间的沟也得留出至少一个巴掌宽。”
作为一个农业新手,林回星不是专业的,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好在现代信息大爆炸,随便上网一搜,就能找到不少的资料。
林回星也没选那些看着就很复杂的精细化种植方式,直接按照最简单的方式种植。
垄上扦插红薯,垄与垄的宽沟里再套种玉米。
行不行的林回星也不知道,只能说先种着试一试。
反正这两样都是高产的粮食,想来就算再不成功,最后的产量也能比时下着稻谷亩产刚一百斤的结果要好。
虽然林回星之前只有四亩地,但是后面苏大贵他们得空的时候还帮他把木屋和地周围的荒地也给开出来了。
四亩都旁边还有约莫五六亩大小的新地。
这种贫地用来种水稻,粟米肯定是没什么出息的,不过红薯耐贫瘠,就算是地不那么肥沃,最后也能长出不少的粮食。
在有牲畜的情况下,起不到十亩地的垄肯定是用不着这么多的人,林回星也没浪费人力,直接把苏大荣他们叫去自家屋旁边帮忙种果树了。
总共九十棵果树,其中梨树和桃子树个头最大,每棵树苗都有林回星手臂粗。
原本林回星是想把这些果树都种在山脚下刚开出来的地里面的,结果苏大荣一听,当即就说不行。
“那山上的野物那么多,你这些果树要种在山脚,不等成熟就的被那些东西给嚯嚯了,山里的猴子多得不得了,你有多少的果子它们都能糟蹋完。”
林回星一想倒也是这个道理,他住的地方虽然是村尾,但是离山脚也还有三四里路的路程,果树种在他家附近,怎么都比种在山脚下合适。
也得亏林回星住在村尾,周围一片空地都能用,这会儿倒是不用担心地不够用。
林回星在现代的农村待过二十几年,知道在村里,就是只有巴掌那么大一块地都是不能占用的。
虽然苏大荣他们先前就已经把林回星帮木屋周围的地给翻出来了。
但是在果树种下去之前,他还特意去地里找了一趟苏大贵:“贵叔,我想问一问,我想用我家旁边的空地,就是先前叔伯们帮我翻好的那些,我看了一下约莫也有两三亩的大小,我想种点果树和蔬果,你看我要想把这些地买下来的话,要花多少钱?”
林回星买的果苗都是改良过的矮化果树,不可能一颗果树长好几米高,是以他那九十棵果树,用一亩地都能宽宽松地种完,更别说那十颗葡萄苗他是准备种在自家院子里的。
多出来的两亩多地,林回星也不打算浪费,到时候开一片出来种些辣椒豆角,剩下的地全部种西瓜和甜瓜!
总之作为种花家的人,林回星绝对会把每一块地都给计划好,绝对不会浪费土地资源。
苏大贵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那是宅基地,又不是耕地,要什么钱,之前我都让你大荣叔帮你翻好了,你就放心用就是了,就算以后村里有分户的,村头还有那么大一块空地呢,我怎么着也不会往你那里安排。”
就村里各家周围的空地,有宽有窄,虽然没算在大家的宅基地里,但也是随便大家用的。
上梁沟的土地不值钱,不过是在屋前屋后开几分地种点小菜,围个鸡圈罢了,哪有另外交钱的道理。
虽然林回星用的地确实有点多,不过村里哪一家人都不会和他较这个真。
开玩笑,这林回星送的点心还在他们家里好好地放着呢,村里人怎么着也不可能和他计较这么一点地。
林回星也没想到两三亩地自己能就这么白用,这果树种下后就不好再挪地方了。
在现代生活久了,林回星做事总想周全,虽然苏大荣现在是说了这地随便他用,但是他心里到底还是不太放心,总想把这一片地买下来。
只有把这地真正地买下来后,林回星心里才能放心。
苏大贵却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在永国买卖土地可是要交税的,就这么一点地,哪里值得专门去官府登记。
偏偏林回星打定了主意,苏大贵也劝不动他,最后只能点头说自己抽空陪他去县衙办文书。
苏大贵替林回星心疼办文书要花掉的那些钱,这税款,打点佐使的钱前前后后怎么也得花掉好几千钱了。
这还是村里人愿意把地免费给林回星,不问他要买地钱的情况下。
村里人都觉得林回星傻,这地他们明明都愿意给他白用了,真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折腾这一通。
林回星是知道自己这些果树的价值的,或许是他市侩吧,总之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也不想等到他的果树结果挣钱了,再和村里人来掰扯这土地的使用权。
既然村里人都一致同意把地免费卖给他了,他自然是得抓紧这个机会。
现在他花点小钱先把这件事情给定死了,也免得以后村里人再后悔。
红薯和玉米都不算难种,林回星以前是见父母和村里的人种过的。
红薯要先育苗,挑一片相较比较肥沃的地直接把两大麻袋的种薯先种上。
玉米育不育苗都可以,不过现在林回星不缺帮忙种地的人,索性就让苏应平他们去帮他打了水活泥。
林回星不懂太科学的种植方法,只能照样画葫芦,按照小时候看来的,让村里人先用水和草木灰把泥巴团起来,然后再一个个搓成大元宵的样子。
在搓好的一个个小泥团中间用手指戳一个约莫两厘米的小坑,这泥团就成了玉米培养皿。
这种育种的方式虽然麻烦,但是能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也能保证长出来的玉米苗笔直立挺。
玉米发芽需要温度,永国没有塑料薄膜,但是早晚温度低的时候,可以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保暖。
上梁沟的村民怎么都没有想到种地和玩泥巴还能扯上关系。
偏偏林回星神情严肃,看着也不是在开玩笑的样子,虽然他们都一头的雾水,却还是乖乖地按照他的要求搓了一大片的泥球出来。
搓泥巴这活实在是没什么难度和技巧,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叔伯要面子,就算是搓泥团子都是背对着大家的。
——开玩笑,他们都是当祖父的人了,当着村里这些小辈玩泥巴像个什么样子。
这活有的人做得坐立难安,林回星和村里一些来地里看热闹的小孩子确实玩得特别的高兴。
最后搓好的泥元宵在地里铺了一地,村里人不知道玉米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这玩意儿是海外的种子,想来价格就不便宜。
村里的叔伯都不想沾手种子,只有苏大荣不在乎这些,之后就由林回星和他一起完成之后的播种流程。
两人腰间一人捆着一只麻布袋,里面装着玉米种子,按照一个泥团子中间放两粒的标准,一一播种下去就行。
这玉米种子是经过消毒的,种子表面还有一层红色的药水。
林回星特意买的老式的自留种品种,自留种和杂交品种不一样,杂交玉米不能自己留种,种一次就要买一次种子。
自留种则没有这个烦恼,只要收上来的玉米粒颗粒饱满,明年都能作为种子使用,并不会影响产量。
播种阶段完成后,后面往泥团子上覆一层薄土的事情大家都能干。
也是人多力量大,只用了一个下午,林回星他们就种完了果树,起好了垄,种下了种薯,育好了玉米的苗。
现在晚上气温还是有些低,村里的叔伯听林回星说要用稻草防寒,纷纷贡献出了自家的稻草。
一层一层的稻草盖在还在休眠的玉米上,等它们适应上几天,应该就要挣扎着发芽了。
和上梁沟之前种水稻和粟米大豆那种翻好田地直接把种子撒下去的方式相比,这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方式绝对可以称得上麻烦了。
林回星在上梁沟一直说自己不擅长种地,也不好去告诉大家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发芽率。
村里人知道林回星的这个红薯和玉米暂时就不用管了后,也能放下心去忙活自家的地。
这天气一天一天的热起来了,虽然离播种水稻还有一个多月,但是这种水稻的田要提前蓄水杀虫,还得用木耙子一寸一寸细细耙一遍。
还有种粟米和豆子的地,都得开始细耕,还有地里的杂草,总归一开春,地里的各种活计就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了。
然而就在这个档口,林回星又折腾起了下山卖货的事情。
这次的东西比之前两次都要多,这镜子,装化妆品,护肤品的瓶瓶罐罐都是既金贵又脆弱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给村里人发剩下的点心。
整整一百盒点心,村里就这么多户人家,最后也就只发了五十几盒,这还是在林回星特意给苏大荣和苏大贵两家人多送了几盒的情况下。
就算现在天气热,点心比夏天能多放上一段时间,但是放上半个月就该影响口感了。
是以这些点心林回星只留下了几盒,剩下的四十盒全部准备拿去郡城卖掉,还有之前他带回现代的那些鞋垫。
回收鞋垫的店都倒闭了,在现代这玩意儿也买不上价,所以林回星就一齐带上了,准备一齐卖给秦辉。
林回星算是知道了,永国穷的只是老百姓,那些世家贵族压根就不缺钱,这鞋垫就算秦辉不要,他随便拿到哪家绣庄里去,这种做工,这种样式的鞋垫,怎么可能会愁卖。
唯一让林回星犯难的,就是他一时间不知道这次该选哪些人陪他走这一趟。
交过今年的人头税后, 如今上梁沟家家户户手里都紧张了起来。
都知道跟着林回星下山卖货有丰厚的工钱拿,如今这差事已经成了大家眼里的香饽饽。
林回星要想在村里长久发展,还不能偏心得太过。
林回星可不是一个爱难为自己的人, 他自己想不出个结果, 索性就直接跑去问苏大荣了。
“荣叔,我这次下山要找四个人, 工钱还是两钱银子, 你说我找村里的哪些人去好?”
苏大荣在上梁沟生活了大半辈子,自然知道林回星顾虑的是什么。
“你这孩子一贯做事周全,要说起来,这是你自己的生意,想叫谁都可以,若是为了面上好看, 不若就选哪些还没叫过的人?”
林回星点头道:“我正是这个想法,其实这次我想把大华叔给叫上。”
苏大华就是上梁沟唯三交不出赋税的那个鳏夫。
一个人带着一双儿女, 妻子在生儿子的时候也难产去了, 以前上梁沟的穷是出了名的, 苏大华家里也没什么钱财, 自然就没再娶。
苏大华成亲早,虽然大女儿都已经十七了, 但是他本人才三十四岁。
之前苏大华跟着村里人下山买过木头, 力气倒是不缺的, 倒也能够帮着林回星往山下运货。
之所以林回星现在才想到他,则是因为他平常和马婆婆家一样,属于村里的边缘人物, 不常来他面前晃悠。
就拿今天帮林回星种地来说,苏大华就带着儿子苏二毛扛着锄头在地里闷头苦干, 全程都没和他说过一句话。
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木讷寡言的普通庄稼汉,长得也没什么特点,让人看过就忘到脑后去了。
也就是林回星这次准备帮这三家人交税,这税款都交了,他索性就再帮一把。
另外两家家里不是老人就是女眷,肯定是做不了这活的,所以最后算来算去也就苏大华这一个人合适。
之前去过的苏丰宝和苏大志倒是不用去了,因为这次的未婚女子人头税,他们两的亲事都进行的很顺利,两个人在这几天就要成亲了。
当然了,为了能够把新媳妇娶进门,今年两个姑娘的人头税都是两个新郎官的家里人帮忙交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抓周(孟冬十一) [现代情感] 《抓周[恋综]》作者:孟冬十一【完结】晋江VIP2024-10-28完结总书评数:232 当前被收藏数:2447 营养...
-
义乌灯侠就业指南(道佑君) 菲丽丝·萨曼莎在一次飞行事故中获得了一枚灯戒。
成为超级英雄的感觉还不错,灯戒也很好,除了经常需要充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