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梗米一斗才四钱到十钱,一斗是十二点五斤,也就是说一卷书可以买大约快两千斤的米。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是在后世的人远远无法想象的,可以说当时的书籍是当之无愧的奢侈品。
哪怕直到唐朝中后期,因为造纸术的普及,纸张的价格暴跌,只有唐初的十分之一,但依旧也很昂贵。
宋朝文士之风盛行,不仅是因为其重文轻武,也因为造纸术的普及以及雕版印刷术的普遍应用,能够让书籍勉强成为普通人攒一攒能够购买得起的奢侈品。
所以现在瞧着天幕上的几人要去看造纸术了,不少人的眼睛都瞪得唰亮。
这跟天上下银子下金子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此时众人都紧紧的盯着徐雪筠,内心不断的期盼着她能够快点同意他们想要去参观造纸厂的请求。
看风景什么时候不能看,怎么,后世的山和他们现在的山还能有什么不同吗,他们的水还没他们的清呢。
他们在自己的朝代天天看山看水,除了这也没什么能看的了,早就看腻了。
造纸厂才是最最要紧的啊!
徐雪筠挠了挠脑袋,陷入了纠结之中。
这......
“那老师之后问起来的时候你们要帮我瞒着,可千万不能说我又让你们打扫卫生,又带你们去造纸厂里面。”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有多不负责呢,天地良心,这可都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要求。
她自己可是一直想要把他们往艺术考察的方向上去带的。
赵孟頫是宋朝末期出生的人,他出生的时候纸价已经没有那么贵了,不过他也很乐于见得其他朝代的学子们能够提前几百年获取知识。
说不定到那时宋朝的命运就会不一样呢。
他还很可惜,因为他朝代的造纸术其实已经挺发达的了,不过他并不知道纸是如何制造的。
如果是说他说一下雕版印刷术,他倒是能说出来个一二三。
李斯觉得自己这趟来的是真值了,他突然发现靠前的朝代虽然在很多时候都处处受限,但在有些时候也是能获取大好处的。
别的朝代可能是改进,他们朝代就是——直接拿来。
李斯在心中暗暗的爽了一下。
哪怕他只是跟着他们一起去的行程,但这是他带回去的东西,即使这个人不是他也能把这些东西带回去,可谁让这次来后世的就是他李斯呢。
这就是实打实的归属在他身上的功劳。
果然,跟着陛下要比跟着那胡亥有前途多了,连运道都好上不少。
李斯早就和历史上的自己翻脸翻的彻彻底底,现在又唾弃了一下他,完全把自己和他当成了两个人,格外的不要脸。
不过又挺同情他的。
谁让陛下去了呢,要说人都是最了解自己的,李斯知道如果陛下没有去,还好好的活着,那那个时代的他一辈子也不会背叛陛下。
最终只把所有的心思都收拢回来,全神贯注的专注于面前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这次造纸术的参观之旅,他绝对不能出错,一定要把后世最好最方便的造纸术带回到陛下的面前!
冲啊!李斯!
你一定可以的!
不过徐雪筠这次没有带他们去造纸厂,而是去了旁边一家纯手工造纸的纪念店。
徐雪筠摊手:“我又不认识人家,总不能说进就进吧。”
她可没有那么大的面子。
不过手工造纸好像也更符合他们的情况,所以几人也没有不满,乖乖的跟着去了造纸店。
现代手工造纸依旧存在,不过面对的客户群体要狭窄一些,主要是对传统工艺有兴趣的艺术家以及收藏家,或者是想要亲手体验造纸工序的客人,又或者是想要自制对自己代表特殊含义纪念纸张的人。
徐雪筠之前没有来过,不过她听别人说过,所以才能找到这个地方,说是纸张里可以放一些自己收集的碎叶或者是花瓣,就变成了很富有艺术气息的花草纸。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亲手体验制作纸张也要比仅仅在旁边观看来的更深刻,更具体一些。
到了店内,徐雪筠交了钱,便有一位专门的老师来带领他们。
这家店不仅仅可以做纸,还有陶泥教室,亲手做年画之类的各种各样的手工教室。
老师不仅会带着他们亲手制作,并且还会讲解历史,以及造纸术的多次改革和最终凝练的结晶。
徐雪筠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把他们送到老师手里之后就去旁边画石膏娃娃了。
王羲之看了一眼她远去的背影,总觉得现在的情景好像反过来了。
李斯和刘彻对造纸术是最陌生的,两个人围着老师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原材料啊......虽然我们现在大多都用木浆,因为木浆做出来的成品比较光滑,印刷效果好,并且耐久性比竹制的更强一些。”
“之前有用竹子,麻,藤以及树皮等植物纤维制作的,不过各有各的优缺点,像是麻和藤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并且处理过程比较复杂,不像木浆一样直接高温打成木浆即可。”
“树皮吗?我小的时候写作业用的都是树皮本,但是因为树皮里面有木质素和果胶等杂质,所以出来的纸张效果就不太好,很粗糙,听说现在倒是有好的技术了,但是价格却上来了。”
竹纸浆倒是不会破坏森林,但是因为其需要一些化学药剂来处理,所以造成的污染和木浆比起来也不好说到底哪一方更好。
老师很专业,一下就把各种材料的优缺点都讲了个干净。
刘彻和李斯他们倒不怕污染环境,因为他们那儿的树实在是太多了,而且生产能力都还没跟上来呢,吃饱了,能看书了,才有功夫去谈污染环境。
不过听着好像也就竹和木的好一点,适合大范围生产,麻和藤的确不好收集。
而且他们的棉花还没长成呢,麻还得做衣服呢,可不能用来造纸。
“那木头是直接把外皮削掉就可以造纸吗?”刘彻不耻下问,只希望能够追问的再清楚一些,以免回去之后操作出错。
其实他之前便听人说有人研制出来了一种轻薄可以用于书写的纸张,他还让人呈上来过,不过只能说他所看到的纸张和后世的纸张完全是两种东西。
质地极差,又轻又薄,并且很脆,一摸就碎,有的铺的厚的地方就太软了,笔一放上去,里面的墨汁就被吸走了。
而且似乎也不是用木头做的,而是用麻之类的材料。
“首先需要用蒸汽或者热水把木头的外壳清洗一下。”带他们的老师虽然说是老师,不过只是一个看着二十六七岁的姑娘,笑起来温温柔柔的,“我之前在造纸厂上过班,对于造纸的流程还是比较熟悉的。”
并且她们店造纸和造纸厂的步骤其实也大差不差,只不过一个是批量生产的现代化机械设备,一个是手工制造,效率会更慢一些,更注重效果和体验。
“这一步主要是为了把外层的污垢给清洗掉,洗完之后就可以切段,进入原木滚筒机中去掉外皮。”她边说边带他们往屋里走,“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机子,只不过会小一些。”
一进去就见到堆放在角落一个个整齐的原木长条,大概半米长,外壳已经都被去掉了。
“然后就把这些木条放到专门的切片机里,切成小木片。”
她打开机器后提醒他们站得稍微远一些:“有的时候会有一些木屑飞出来,小心不要崩到眼睛。”
半米的木条放到机械后很快就不断变短,取而代之的是从下方的出料口不停掉下来的巴掌大的木片。
“到这一步其实就可以去上锅煮了,不过煮的水有一些要求。”她并没有现在就操作的意思,当着他们的面切木片,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反正之后做木浆的时候也要切。
“有什么要求?”王羲之好奇的问到。
他之前有了解过一些制造纸张的步骤,不过当时好像也没听说有什么特别难获取的东西。
“最好是去买专门的木质素分离剂,这样更方便把木质素给分离出来,不过如果不在乎煮的时间,那么一直煮的话,木质素也能够被分离出来。”
“如果没有木质素分离剂呢?”
几人面面相觑,他们的时代哪里有什么木质素分离剂?
“烧碱也行。”她胸前挂着小萌老师这四个字的牌子,脾气和这个名字非常相得益彰,“也能起作用的。”
烧碱......是火碱吧。
“如果实在连烧碱也找不着的话,放点石灰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效果肯定要差一些。”
“把木质素分离出来之后就可以清洗,捶打,漂白,这一步是为了让纸张变得更白,不过因为我们这家店主打的就是一个原生态,所以是不会对纸张进行漂白的,做出来之后还是木质的本色。”小萌老师又把他们带回了教室。
说是教室,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空旷的操作小工厂。
“接着就可以加入石膏,粘土之类的材料,只要一点点就好,目的是为了让纤维之间更好贴合,摩擦力更大。”
说到这里小萌老师就没有继续讲解的想法了,而是准备带他们上手试一试。
她从桌子下方抱出来了一个大的罐子,这里就是之前煮好并且分离好的木浆。
“我们这儿用的还是最传统的方法,所以木浆并没有煮的特别烂,还需要把它放到旁边的大石臼里面去捶打。”刘彻伸手扒拉了一下,发现这些木浆的确已经被煮得很软很烂了,倒没有到一碰就碎的程度,不过用指尖一掐也会断裂开来。
他们便合力把这一桶纸浆都倒到旁边的大石臼里,这石臼是真的大,光是外缸就差不多到刘彻的腰间了,上方有一个木架,从木架中间延伸下来一个粗壮的木杵。
只要两边同时拉着绳子木杵就会被抬起来,松开手木杵便沉沉落下。
每一次落下,石臼中的木浆就会被砸得更加稀烂。
刘彻拉了一会儿之后,额头就冒出来了汗珠,王羲之便上前代替了他。
右边则是颜真卿和赵孟俯两个人一起拉着。
小萌老师给他们喊着拍子,五分钟之后,这一大盆添加了石膏和少许粘土的木浆就被砸好了。
李斯拿大铁勺把木浆又重新舀回到桶里,接着按照小萌老师的指挥把木浆都倒到大水池中,整整一桶的木浆融入到水中,水很快就变得浑浊了起来。
水池的上方挂着一个大的竹帘。
几人围绕着看的格外认真,此时也终于到小萌老师进行演示的时候了。
她不需要别人帮助,双手扶着竹帘,趁着水还混浊的时候,手腕轻巧的用力,竹帘推入水中,又被轻巧的荡起。
“这一部叫荡料入帘。”小萌老师说道,“如果是用来收藏的话,一层料就够了,如果要用来书写的话,就要荡两次。”
这个不同地方,不同店铺,做法都不一样,有的是一次便荡够足够的料,在晾干水分之后就可以起纸晾晒了,有的则是先荡一次,形成薄薄的一张纸,稍微控干水分之后再荡一次。
小萌老师为了给他们演示便把竹帘中的木浆又重新倒掉,接着再给他们一下子舀够了足够的木浆。
“如果要放花瓣或者叶子的话,就是这个时候放进去。”
到时候晒干之后,薄薄的一张纸内嵌着花瓣或者竹叶,看着也很是风雅。
但她又把木浆给倒掉了:“不过我们这个店铺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压纸法,就是一次只舀薄薄的一层,然后干一次取一次,几张纸覆盖在一起,用重物压在上面,晒干之后就是一张纸了,这样做成的纸不易下渗,用来写书法即为合适。”
说着演示完之后的她便把位置给让了出来,在旁边用长竹竿把水池给搅浑。
不然纤维容易沉到水池下方,这样舀起来的木浆就会过少,纸张也会非常薄,容易破。
刘彻一马当先。
他学着小萌老师的样子,双手一左一右的扶着竹帘,却又没有完全捏着,只是给了它一个向前的力道,沉下身体将竹帘嵌入到水中后又立刻滑出。
但是本来以为应该会很简单的操作,却打了他的脸。
看着薄厚不匀,一边甚至看着都没什么纸浆的竹帘,他不尴尬,只是疑惑。
他觉得自己的操作没有问题啊。
这一个大水池有好几个小竹帘,李斯他们也没在旁边干等着,而是两两聚在一起,自己实验了起来。
刘彻还看到远处有一个超大的竹帘,估计需要四五个人合力才能够使用。
他不是一个会轻易放弃的人,于是又把木浆倒掉,从头再来,只不过这次再来结果好像也还是一样,多的多少的少。
站在他身边的是王羲之。
见刘彻两次都失败了,王羲之不由得着急起来,想要自己也上前试一试。
刘彻给他让开了,不过没抱什么希望,觉得王羲之也会和他一样失败。
这个东西看着简单,操作起来可一点也不简单。
果不其然,哪怕在旁边看了两次了,王羲之自己亲手做起来的时候也依旧没有成功,只能说和刘彻比起来要比他的稍微好一些,因为哪怕也是薄厚不均匀,但起码整个竹帘上都已经铺上了木浆,没有露白的地方。
小萌老师鼓励他们:“不着急,慢慢来,做纸需要能够耐得下性子,越着急就总是越做不好。”
王羲之又来了一遍,结果却大同小异,再一抬头却发现李斯他们已经舀起来了一张。
他不服气。
他难道就比他们做的差吗?
观看天幕的众人一边看着刘彻他们做纸,一边看徐雪筠画石膏娃娃。
没错,有两个窗口,因为徐雪筠一开始就没想着给他们直播做纸,而是给他们直播自己画石膏娃娃的过程,殊不知不少人都在心里无能狂怒,平时给他们看看石膏娃娃也就算了,现在这么紧要的关头,到底是谁想看画石膏娃娃?
幸好天幕总是那么的善解人意,给他们开了另外一个窗口,这才让他们没有急出来高血压或者心脏病。
虽然在刘彻和李斯的时代,纸张的制作方法还不够完善,但自从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手工造纸的流程就大同小异了,于是在之后的朝代,不少人替刘彻和王羲之着急。
“唉呀,不要握着竹帘的框啊,捏着它的边儿,轻轻往前一送,不用给它力道,也不用把它翘起来,它自己会起来的。”
竹帘那上面都绑着绳子呢,距离都是算好的。
这一往上一提,木浆可不就倾斜下来了。
刘邦看的津津有味,如果说刘彻的时代还出现了一些简易的不能书写的纸张,但在他的时代,他连纸的一根毛都没见着。
所以这个造纸术对他来说那就是白给的东西。
“真是神奇,木头砸着砸着竟然能变成这么轻薄柔软又坚韧的纸。”
不过他也只是准备派人去研制一下,没打算大力推广,因为现在已经没有更多的劳力可以供他们上山去砍树木来进行造纸了,最首先的目标是顾及所有人的温饱。
学习知识晚上几年也不怕,毕竟又不是说不会一加一等于二,第二天就要拉出去砍头。
但方法肯定还是要记下的。
刘彻又试了几次,最终发现了诀窍,倒不是说知道自己力有问题,而是让王羲之在对面也握着筐子,这样他们两个的力就恰巧抵消了,刚好就可以轻飘飘的把竹帘给荡下又荡起。
这样一张薄厚均匀的纸就铺在了竹帘上,只等着压扁以及晒干。
“原来还要压扁。”东汉时期的人们觉得自己也偷到师了。
他们大多就是像小萌老师说的那样,都是一次成型的,很少会反反复复的舀浆铺平,然后叠放。
之前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不过现在一想,的确觉得如果几层纸叠起来的话,的确要比一次成型的纸更加防渗。
村头的老乐头就决定等会试试看。
这活计看着也不是很累人,他要是能学会,就能为家里再多添一份家用了。
米芾几人在这里造纸,徐雪筠则是尽力的夸耀着她的石膏娃娃。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不是来玩的,而是刚刚完成了一副旷世巨作。
不少小摊贩们一会想着要去学习造纸的法子,一会儿想着这个石膏娃娃是怎么做成的,涂在上面的颜料又是什么?
不过别说,还挺好看的。
重点是非常能够赚钱,这一个石膏娃娃涂完竟然要三十块钱。
三十块钱都能买半个链接的红薯了,结果就换成一个小小的石膏娃娃,那在地上涂或者在石头上涂有什么不一样吗?
相似小说推荐
-
花信风/解霜雨(眠风) [现代情感] 《花信风/解霜雨》作者:眠风【完结】晋江vip 2024-09-16完结总书评数:2679 当前被收藏数:28313 营...
-
恶毒后妈不好当(纪闲) [穿越重生] 《恶毒后妈不好当》作者:纪闲【完结】晋江VIP2024-10-28完结总书评数:3500 当前被收藏数:10805 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