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慧指了指豆渣,“这些要怎么处理?”
唐磊就道,“收着吧,下次做饼的时候放里,这也是绿色食品。”
孙慧慧立马收进空间,又去帮忙烧火。
“开了!够快的。”
孙慧慧看到豆浆都往上涌了。
唐磊拿木铲子翻动了一下,“看好了,没开。之前是假开。”
孙慧慧忍不住探头仔细观察起来,“还真是。”
唐磊去拿了俩大海碗,“慧慧,你放糖么?”
孙慧慧重重点头,“放。”
唐磊就将俩碗都放了。
这回豆浆是真开了,醇香的味道到处飘散。
孙慧慧很是自觉的停火,等着喝豆浆。
唐磊给两人舀满。
孙慧慧吹了几口就迫不及待的喝了口,“…哇!真香!”
还吧嗒吧嗒嘴。
“要是有根油条泡里头,我都不知道有多好吃!”
露出一副遗憾的模样。
唐磊好笑,“知道了,不就是说给我听的么。下次我多炸一些油条、面果子、油饼、麻花,都可以泡着豆浆吃。”
孙慧慧立马小鸡啄米一般点头,“咱们现在还有芝麻了。”
她还记得唐磊做炸面果子的时候念叨没有芝麻,味道差一块的事呢。
所以这次买菜特意强调了芝麻。
唐磊看向院里的石磨,“好像它也能磨香油磨芝麻酱。”
孙慧慧惊喜的瞪眼,“那就磨啊。”
唐磊只得安抚,“别着急,咱们肯定都磨。”
现在工具有了,还不是说磨就磨。
他找出一个干净罐子,将锅里剩下的豆浆舀出来,趁热放进空间,还能再喝一顿。
孙慧慧拿出几个烤饼,给了唐磊一个。
两人就着豆浆将烤饼吃了。
早饭就算吃完了。
半路上孙慧慧还问呢,“豆子是不是可以做豆腐?”
唐磊回答,“自然是可以啊。”
孙慧慧立马兴奋了,“那咱们是不是能做?大豆腐、干豆腐、豆干,还有什么?对对!还有豆腐脑。”
唐磊想说想的美!
可是没敢。
只能委婉道,“做豆腐也是需要技术的。”
不是知道原料就能做出来的。
他也做过豆腐,不过不是用石磨,而是用破壁机,买的现成的豆腐盐卤。
上面有具体做法,具体到克数,很简单。
反正他第一次就成功了。
还为此拍了个视频呢,点赞量也不低。
可现在让他做豆腐,他一点普没有,首先那个卤水去哪里搞。
还有比例,那玩意多了少了都不行。
如今他可没精确到克的厨房秤。
孙慧慧还真知道,“我知道卤水点豆腐,还可以用石膏,我没说错吧?”
唐磊立马表扬,“都对!”
孙慧慧又道,“药铺肯定有卖石膏粉的。”
唐磊不是很确定,不过就算有,“那多少石膏粉点多少豆腐你有数么。”
孙慧慧不以为然,“可以问嘛。”
鼻子下面一张嘴,不懂就问啊,不觉得是什么事。
唐磊不和她抬杠。
“不过干豆腐是怎么做的?”孙慧慧又问道。
唐磊回答,“其实和做大豆腐是一样一样的,只不过到最后一步模具不一样。”
孙慧慧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那豆干呢?”
唐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可以猜猜?”
孙慧慧拖着下巴陷入思考,“肯定也是大豆做的,这点没跑。豆干是棕黄色的,所以得上色…猜不出来,难道也是用模具一块块压出来的?”
唐磊答道,“说实话我也不是特别懂,我只看过一个家庭版制作五香豆干的…”
现在可是在外边,说话要小心。
停顿了下继续说道,“对方是用老豆腐制作的豆干。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老豆腐切片上锅蒸个五六分钟,之后摆放好用重物压几个小时,下一步是放卤水里卤十几分钟,最后是停火浸泡一至两个小时,这样就上色了。”
孙慧慧激动抖腿,“原来是卤出颜色的,我怎么没想到呢。”
唐磊又道,“好像也有熏的。制作食物的方法从来都是多种多样。”
孙慧慧做了决定,“中午咱们就去药铺买石膏粉。要是没有咱们直接找豆腐坊,直接买卤水,顺便还能问下比例呢。”
她挺喜欢豆腐的,可买起来太费事了。
这回可以自己做了,她当然想学会。
完全可以多做一些存进空间。
到时候不就是想吃就吃。
而且她觉得做豆腐很好玩,就跟打猎一样。
唐磊见她热情这么高,也没泼冷水,不就是做个豆腐么,又不是让他做人脑,有点难度也不多,完全可以克服。
慧慧大佬就是想吃点亲手做的豆腐怎么了,人家又打狼打豹子野猪的,一点豆腐还吃不起啦!
唐磊展开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行!听慧慧的。”
孙慧慧小腿晃悠的更欢了。
结果是想买石膏粉做豆腐。
吴大夫笑着解释,“石膏粉我们药铺有,不过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用来做豆腐。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退烧、除烦、止渴和收敛生肌的作用,又分为生石膏和熟石膏,我们下药用的是生石膏,熟石膏是用来固定骨折的。”
唐磊和孙慧慧没想到东西没买到,先学到了石膏的医学知识。
毕竟是入口的,两人也很谨慎,商量之后决定去找豆腐坊。
他们也不确定可食用石膏粉和药用石膏粉是不是一个东西。
这玩意会不会跟那种食用盐和工业盐一样。
虽然东西差不多,但是标准不一样,更不能混用。
吴大夫告诉他们一个大概的地址,不算远。
两人骑了十五分钟就到了,很快就找到了豆腐坊,因为味道很冲。
不是垃圾的臭味,而是有点豆渣发酵的味道。
唐磊停车就想直接进,却被孙慧慧拉住,“戴个口罩。”
唐磊也知道慧慧经常做交易,谨慎惯了。
没多说,戴上了慧慧递过来的口罩。
这些口罩还是他做的呢。
用的是慧慧买回来的白纱布,用热水煮过,然后叠三层,非常的好用。
装扮完,两人就敲门喊人,“有人么?”
大门很快被拉开,“你们谁啊,这里是豆腐坊,不让外人进!”
唐磊掏出一根烟递了过去,“大哥抽根烟。”
男人接过烟别在脑后,态度缓和不少,“你们找人啊?我帮你们喊一声。”
唐磊赶紧道,“不是大哥,是我们家弄了个石磨,就想自己点豆腐吃,百货商店的豆腐要票啊。可是没有卤水,也不知道每次用多少,就来问问。”
孙慧慧立马补充,“我们不白要卤水,花钱买。”
唐磊附和,“对对!”
男人有些意动,“你们给多少?”
孙慧慧就道,“我弄来一口缸,大概这么大,你给装满了,给你一块。”
她说的是中缸。
“要是行的话,我们晚上过来。”
男人点点头,“行!今晚上我晚点走,等你们。那个一缸就够了?”
唐磊就道,“主要是不好拿,到时候再看看吧,可能会再拿点其他容器过来。”
尽量留个话头。
孙慧慧又道,“到时候你得教我们每次要用多少卤水。”
男人痛快的答应了,“包在我身上,一点不难。”
约定晚上七点见,唐磊和孙慧慧就走了。
他们还得回家吃饭。
“晚上买多少?”孙慧慧问道。
她是想多买点的,反正有空间存放,不怕坏。
唐磊却道,“这人想让咱们多买,是为了多挣点钱。倒不是缺那几块钱,万一咱们将卤买多了,影响豆腐房的制作,事闹大了就不好了。”
孙慧慧想想也是,“也对。先用着,不够以后再买。”
唐磊却道,“足够了,咱们又能吃多少豆腐。”
如今两人的吃食已经很丰富了,也就是现在她对石磨对做豆腐感觉很新鲜,所以热情度才这么高的,等一连吃上一星期就不会这么惦记了,到时候卤水的使用量就会明显下降。
孙慧慧跳上车后座,“赶紧回家吧,饿了。”
唐磊加快了蹬车的速度。
“什么时候能买车啊?”
他更喜欢四轮吃汽油吃电的车,不喜欢拿他俩腿当动力的车。
孙慧慧泼冷水,“这二十年就是有钱你也不敢买啊。”
唐磊在心里啊!了声,继续加速!
真扎心!
“要不你多搞点发明,当个一级二级的科研专家,应该配车吧。”孙慧慧给他出主意。
“我做梦都没敢往那想。”他很有自知之明的好不好。
“哈哈哈…”
——————
当晚两人就将卤水买到手了,唐磊还和男子交流了十分钟的做豆腐经验。
孙慧慧着重看了做豆腐那套工具。
之后两人就撤了,不过豆腐却一直没做成,因为家里没黄豆了。
去了趟鸽子市也没买到。
可能也因为去的太晚了,毕竟没放假他们只有中午有时间。
孙慧慧也不吵吵做豆腐了,仿佛热情过去了。
唐磊也是松口气。
他还有别的事要做呢。
这个周日他休息,慧慧要工作,因为她下星期要双休。
他拿着黑绒布和棉花去了裁缝店。
“老师傅,我想做两双二棉鞋,千层底的,布料棉花我们自带。”唐磊展示了下他带的东西。
老师傅问道,“都做多大的?”
唐磊早有准备,掏出两根蒲草,“就是这个长度。”
他在家都比划好了的。
至于为何要这么麻烦,是因为这个年代还没有鞋子码数的规定呢,也就是说他告诉对方自己穿43号的鞋,老师傅也不明白是多大的。
老师傅接过,“两双鞋三块钱,先交一块钱定金。”
唐磊痛快拿钱,收好收据。
笑着问道,“老师傅我问一下,这个棉花怎么铺平啊?就这么撕开铺,它会不会跑啊?”
老师傅看他一眼,“怎么铺平?用眼睛看啊。哪少就多铺点儿,多了就再撕下来点儿,就这么简单。铺平了之后怕棉花跑得行线。”
唐磊连连点头,见老师傅心情不错,又抓紧问了两个小问题,都得了简略的答案。
“老师傅,这两双鞋子哪天过来取?”唐磊着急回家了实验一下。
老师傅不紧不慢的道,“鞋子不是我做,是我徒弟做,放心!她也做十几年的针线了,手艺非常好,特别是做鞋,铺子里的千层底儿几乎都是她做的。”
唐磊没意见,“行啊。”
老师傅很满意他的态度,“后天中午你来取就行。”
唐磊得了确切时间就告辞了。
他准备回家做棉袄、棉裤了。
孙慧慧的意思是内衬要加皮毛,让他留出空间来。
袖子不可能都带毛,那样就不好穿了。
最多在手腕这里带一圈毛。
倒是前襟、后背可以带毛,空间比较大,好操作。
裤子的话,膝盖带毛就可以。
他知道只要慧慧放开了狩猎,他们根本不会缺皮毛,但也不是说哪哪儿都镶上皮毛才叫好,还是得适度。
孙慧慧倒也同意,而且他们不是有军大衣嘛,军大衣都是比较宽松的,完全可以在大衣内里加皮毛,冬天真要太冷,那就棉袄+军大衣,他不信扛不过去。
——————
唐磊拿着将裁剪好的布料放在床上摊开,再次擦干净手,拿起棉花小心的撕开,尽量撕长一些薄薄的一片放到布料上,铺满一层再叠加。
随时注意修补,尽量做到薄厚均匀。
为了看薄厚,他蹲在地上侧着脑袋仔细观察。
“差不多,肉眼看出来差距。”
这就很可以了。
他问了老裁缝,通常棉袄得用多少棉花。
老裁缝回答很实际,得看能买到多少棉花。
他只能说不受限。
老裁缝告诉他,有做两斤的,也有做三斤的。
要是不受限,她做三斤的,就为了更暖和。
棉裤可以做五斤的。
唐磊提前称量了四斤棉花。
多了一斤是因为他要做的棉袄长出一段,仅此而已。
将四斤棉花全部铺好,之后就是缝纫了,自然是由机器来。
为了防止棉花跑,他索性开始缝格子。
就是横向跑完线再竖着跑,交叉形成一个个格子。
之后才是将布料缝合在一起。
为了更结实,他都是双层线跑双遍。
除了速度慢点,没别的毛病。
“就差缝扣子了,棉袄就做好了。”
唐磊将棉袄拎在手里放在身上比划,还不过瘾。
直接脱衣服换上。
照镜子,“我越发的玉树临风了,再这么下去不得招蜂引蝶啊,哎!甜蜜的烦恼。”
唐磊将收音机打开放着红歌,一边穿针引线缝制棉袄扣子。
前阵子慧慧跳级晋升三级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这个收音机票就是厂子奖励。
所以既自行车之后,收音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使用了。
不过他也没故意放大声,相反声音还很小,只屋里人能听到。
收音机曝光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自然是不用再藏着掖着了,坏处则是容易惹人眼红。
大多数人眼红可能就是背后说几句酸话。
可像李天宝那种熊孩子呢,他真敢爬墙进屋翻箱倒柜的。
所以还是低调为好。
一共八颗扣子,双排并列,唐磊缝的很仔细,还用尺子做了标记,防止缝的不对称。
“完工!”
双手掐住衣服的肩膀抖了抖。
左看右看的欣赏着。
“不对,还没完工。”
唐磊突然发现他没缝兜。
这个年代的衣服都是有兜的,还不止一个。
四个兜平平常常。
一般衣服还有隐蔽的兜,比如在内部胸口处,或者腋下部分。
外面的兜主打的是能装,内部的兜主打的是隐蔽。
他全都要。
外部两个大兜,内部胸口一个兜,同时缝一颗小扣子,这样既隐蔽还防止露出。
外部的兜肯定还是用黑条绒的,要跟衣服整体一致。
这个年代可没有撞色的说法,如果你用别的布料做兜,也不是不可以,别人会说你家没布了,没有人会猜测是因为时尚因为好看。
唐磊用旧报纸做模子剪下一个兜的形状,然后在衣服上比划。
“有些小了。”
因为两边要折叠,布料就得缩水。
最后又剪下一个大了两圈的,总算可以了。
用这报纸兜放到条绒布上,剪下两个。
折叠、修边,用缝纫机缝实,很快俩外兜就弄好了。
唐磊往里塞了把报纸团,“还不错,挺结实,也挺能装的。”
不过装太多的话,兜里鼓囊囊的其实并不美观。
他也没那么东西要装,谁让他媳妇有空间呢。
“要做内兜了。”
问题来了,慧慧说了他们这套棉袄内衬是要加毛的,他也预留了空间,但现在的问题是内兜应该在皮毛外边还是里头?
叹口气,这个内兜先搁置吧,反正不影响穿着。
将棉袄折叠好放到一边。
心里开始计算,他的这件棉袄用黑条绒1.5米,没算那俩衣兜。
同样黑棉布也是1.5米。
对的,他没舍得全用黑条绒,而是选择外部用条绒,内里用黑棉布。
这么做除了不想浪费黑条绒,毕竟它贵,也是因为黑棉布用处太少了,能用尽量用。
“接下来要做慧慧棉袄了。”
有他的棉袄做“先锋”,他已经有经验了,肯定能将慧慧的做的更好。
布料都是昨晚裁剪好了,可以铺棉花了。
“果然熟能生巧。”
这次他铺棉花的动作快了不少,而且还很平整,几乎不用二次修补。
棉花铺完就开缝,这次字兜的布料也提前剪出来了,可以直接缝上。
他大概估算了下时间,做慧慧棉袄的时间几乎只有做他自己棉袄的一半。
飞速的进步。
之后就是做棉裤了。
仍然先拿自己的练手。
先将六斤棉花量出来。
然后大概的分在屁股和两条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