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他三姐来说,当初离婚回来,换做别家儿媳,估计真就闹开了,他媳妇就没有,还非常支持。
还有建房子这事,他媳妇没要他爸妈的钱,拿他们自己钱建了。
换做别家肯定是父母出钱。
还有日常一些事情,他爹娘送东西给他姐姐们,别家儿媳估计也早闹了。
就他们单位有个同事家里吵架就是因为他娘过年的时候让闺女拿走了半只鸡,儿媳就闹了。
闹了好几天,上班的时候跟他们吐槽来着。
听同事吐槽顾建华就想起来,每年她娘都会孵一窝小鸡给他二姐,对此他没听他媳妇说过一句。
所以他觉得好媳妇好公婆是互相的,好媳妇碰上恶婆婆也不行,好婆婆碰上不讲理的儿媳也不行。
苏荷笑道,“你还夸上我了。”
顾建华,“应该夸,你人好。”
他媳妇很大度。
苏荷来劲了,“说说吧,我都哪里好。”
顾建华一一讲了。
苏荷听完,“就这些事啊。”
先不说顾三姐,就顾母孵小鸡给顾二姐,她有什么可说的,那鸡都是人顾母养的。
她婆婆拿自己的东西给她闺女,这有什么不妥的。
顾建华,“反正媳妇你很好,你身上有很多优点。”
苏荷困了,“嗯,你也很不错,就是最近有点不给力。”
顾建华,“.......你男人我需要休息休息。”
连着两个月了,除了那几天,都很频繁。
这也不怪苏荷,谁让她不上班,每天精力充沛,不过她决定让她家建华休息几天。
第二天。
苏荷去了县里,先去了一趟家里跟她爸说了冯父冯母的事,冯父冯母下放的事苏父苏母还不知道。
“因为啥呀?”苏父很懵。
苏荷讲了一下罪名,苏父,“这简直扯淡。”
说完又捂嘴。
苏父,“这有说啥时候回去不?对孩子们工作有影响吗?”
苏荷摇头,“不知道,没说,就说是下放劳改。”
“影响肯定有,不过不大,毕竟父母都下放农场劳改了,还要怎样。”
因为父母已经下放,她三哥三嫂工作受到的波及比较少。
苏父点点头,“改天我跟你妈去一趟跟你公婆说说。”
他们在县里,照顾不到,只能让亲家照顾他另一个亲家了。
苏荷,“我公婆昨晚已经送东西过去了,爸你放心,三哥既然把伯父伯母送到我们村,我们肯定能照顾好,不会让他们受那些罪。”
苏父,“缺啥东西,跟我说,我跟你娘帮忙张罗。”
苏荷,“肯定说,不过现在没缺的东西。”
苏荷从家里出来后,就去供销社,买东西的同时跟她妈说了冯父冯母的事。
对于这事除了叹气别无办法 。
“你三嫂的父母,我们能照顾就多照顾他们点吧,都不容易。”苏母道。
上面的指令不可违抗。
他们平民百姓能怎么办。
去下放农场劳改,肯定是劳动的,所以一大早的,冯父冯母就去干活了,大队长给安排了放牛的活。
放牛,对比下地算是轻松的,只需要跟着牛走就行。
在林间,在草地上放牛,这种生活是冯父冯母没有体验过的,一时很新奇。
在草地上跟着牛跑,这些日子心中积压的苦闷都散了不少。
离开首都是对的。
至少现在他们不适合生活在首都。
放牛中午不用回来,吃带的干粮就行,冯父冯母早饭吃的苞米糊糊和鸡蛋,苞米糊糊不能外带。
只能带鸡蛋,不过好在有顾母昨天送来的荞麦鸡蛋饼。
就着凉水吃了。
晚上回来,冯母想做一点不一样的饭,她想做饼,苞米面,然后菜是豆角炖土豆。
冯母不知道在大锅里可以同时做饼和汤,饼先做了,火候没掌握好,饼有点糊,但吃着挺香。
菜后做,水放多了,成品不像冯母想象中的样子。
她想象中的土豆炖豆角应该有点汤,但汤很黏糊那种。
想着等晚上时候问问顾母到底咋做。
苏荷顾母俩人依旧是晚上九点的时候过去的,经过今天一顿购买,家里东西差不多了。
苏荷还给冯父冯母拎回来一个小铁锅,可以搭个小灶台用来炒菜。
夏天烧炕,家里太热,所以夏天顾母做饭一般都用小锅。
“伯父伯母,看有啥缺的,你再跟我说。”
冯父冯母摆手,“谢谢小荷,暂时没什么缺的了,都有了。”
冯母请教顾母做菜,顾母教冯母,“妹子,下次你做饭,做饼,你先把菜做了,然后饼沿着锅边贴就行。”
“这样菜和饼一起做了,多方便。”
又教了很多冯母做菜技巧。
冯母受益匪浅,她觉得她以后可以做出更多可口的吃食。
不知道是因为那盒巧克力的原因,还是后面顾建华送礼的原因,到了十一,大队长没让冯父冯母下地扒苞米,一直让他们放牛。
冯父冯母到来一个星期,苏荷三哥三嫂的信也一同过来了。
信中说,麻烦他们照顾冯父冯母了,结尾她三嫂说她怀孕了。
看到这苏荷忍不住叹口气,世事无常造化弄人。
闺女怀孕生子父母不在身边,常人也就罢了。
她三嫂冯书凝可是冯父冯母的独生女,唯一的孩子,几乎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宝贝得很。
除了这一封信之外,她三哥还邮来了一百块钱,以及一些票类。
晚上的时候苏荷把信拿去给冯父冯母看了,冯父冯母心里很不是滋味,冯母更是忍不住掉了眼泪。
苏荷,“伯父伯母你们放心,嫂子有我哥照顾着。”
“书凝有小澈照顾,我们放心。”冯父冯母点点头。
“小荷啊,你把这一百再给他们邮回去吧,我们身上还有点够用,这儿用钱的地方也不多,让他们自己留着。”
女儿怀孕了用钱的地方肯定多,女儿女婿工资也不高。
苏荷,“行。”
“伯父伯母你们写信,我明天晚上过来拿。”
“麻烦你了小荷。”
苏荷摇摇头,表示无妨。
第二天苏荷过来拿了信,她自己也给她三哥回了信,叫他们放心,冯父冯母在这儿不会让他们受罪的,她会照顾好他们。
忙碌的秋收完,时间来到了十一月份,蒙省这边已经入冬了。
冯父冯母来向阳村一个月了,目前看来他们生活还可以,大队长书记人都很好,村民也都挺友善。
知道他们的身份也没有出口嘲讽,言语辱骂。
他们每日的工作就是放牛。
这一个月下来,他们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物质条件虽然与之前的生活天差地别。
但他们也能接受,农村土炕睡得挺舒服,尤其是天冷后,在上面睡觉很暖和。
还有用大锅做饭,经过这一个月的练习,冯母已经很熟练了。
他们还发现了除了柴火,其他可燃烧的物品,那就是牛粪,晒干的牛粪。
他们现在出去放牛,每天背个背篓,一边放牛,一边捡干牛粪。
晚上睡觉前放几个灶台里,那炕那屋子,一整晚都是暖和的。
听说这里,冬天下雪后,队里的牛就圈起来养,不用出去放了。
冯父冯母很期待,在外头放牛,冷风吹着还是很冷的。
看大队长到时候怎么安排。
苏荷这段日子,每天就两件事,看娃,做饭,看娃,做饭,来回循环。
家里目前五个娃,偶尔会有八个娃,就是顾二姐三个孩子会来串门。
每天生活充实又无聊,对比在家带孩子做饭,苏荷还是更喜欢去教书上班。
上班至少能跟同事讨论,聊八卦。
待在家里,想看书也不能安心看书,因为孩子们在,两个大的不闹腾,三个小的很能闹腾,也很能制造垃圾。
所以苏荷希望学校能快点恢复上课。
同样想法的还有明月同学,她也希望学校能快点恢复上课,她不想下地扒苞米了,好累。
早上天不亮就得起来,去田里头扒苞米,中午的时候又好热,她以前脑子真是进水了居然想着停学,下地干活。
顾二姐知道女儿的想法,说道,“你们几个还以为我们下地玩呢,不想读书想下地干活,这下知道了吧,还是读书好。”
“坐在教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
明月狂点头,“爹娘,学校开学后,我会更努力读书的。”
顾二姐满意了,她又看向二闺女,“春晴,你明天要不也下地扒苞米?”
下地苦不苦只有体验过了才知道,比起她大姐,她家老二厌学更严重,她想治一治。
春晴,“那大姐留家里做饭?”
“嗯。”
可是春晴这姑娘头很铁,扒了几天的苞米硬是没喊累,明月问她要不要换,她都不换。
春晴表示,只要不上学,让她干什么活都行,下地扒苞米小意思。 。
第126章 三章合一
入冬后,苏荷怕冯父冯母冷着,晚上的时候偷摸给送了几斤棉花,让他们塞被子里,棉衣冯父冯母有。
她三哥三嫂邮了几件过来。
大队长人也好,特意给冯父冯母放了一个星期的假,用来囤积柴火,下雪前尽量多囤点。
冯父跟着顾父上山,囤了好多树枝跟树桩子,有次运气好抓到了一只野鸡,炖了吃了。
下放以来他们也不是没吃过肉,有时候晚上顾母会送一碗过来,鸡肉或是猪肉。
冯父冯母再次庆幸他们下放的地方是这个向阳村,有认识的人,村里领导们也很好。
没有苛待过他们。
要是换做别的地方,估计得受不少罪。
到了年底大队分粮,因下半年顾父顾母两人上工,因此分到的粮食比去年的多,肉也多分了两斤。
冯父冯母也分到了属于他们的粮食,还有肉。
苏荷去县里,苏长远同志就给她拿了两个猪蹄半个猪头,下腭,打算过小年的时候煮了吃。
他们这边过年吃肉一般都是前一天晚上煮,灶台里放几个树桩子,加水煮肉,到第二天早上就煮好了。
1967年的新年相比去年有点晚,大年初一在2月9号,小年则是在2号。
一号晚上顾母就把猪蹄猪肉煮了,家里还有排骨,大骨,五花肉,杀的鸡,这些肉留着过年吃。
第二天顾母天不亮就起了,大概在四点钟,把猪头肉捞出来,切出一份,打着手电趁天黑给冯父冯母送了过去。
“老姐,我们也分到肉了。”冯母很不好意思。
自从他们两口子来了这里就一直在麻烦顾母。
顾母摆手,“这有啥,快回去睡吧,还能睡一觉。”
小荷三哥信任他们把老丈人丈母娘送到了这里,他们得照顾好。
八号那天年夜饭也同样送了一份,当然冯父冯母也回送了一份干豆角炖的五花肉。
对于老百姓来说,67年的新年跟往年没什么不同,都是吃肉吃饺子穿新衣,跟家人一起放鞭炮。
但是对于一部分人,这个新年过得很不是滋味,去年过年家人都在,而今年......不平静的一年。
希望能快点恢复到以前正常的日子。
远在首都的冯书凝苏澈两口子,年夜饭也做了几道菜,苏澈下的厨,有红烧肉,清炖羊排,小鸡炖蘑菇,都是肉菜。
他们之前住的别墅已经被别人占了,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是苏澈以前分到的房子,不大四十多平,不过也够两口子住了。
“不知道爸妈那边年夜饭有没有肉吃。”饭菜很好,但冯书凝吃的很不是滋味。
要不是肚子大了,路上不方便,她今年过年一定会去看她爸妈。
苏澈拉了拉他媳妇的手,“你安心,有小荷建华在呢,再说顾伯父伯母人很好,爸妈那边不会太差的。”
“嗯嗯。”冯书凝点点头。
苏澈,“等我们把孩子生下来,到时候看时间请个假回家里看看。”
“行。”冯书凝露出笑容。
苏澈道,“其实这段时间爸妈去乡下挺好的,有我妹妹在那边,爸妈日子不会太难过。”
“要不然在这里,三天两头被叫去...”
那帮人不把人当人,使劲折磨。
冯书凝也想到了,她爸妈的同事,也是她老师们,过得都不好。
像她爸妈这样早点下乡去挺好的,她爸妈写信说那边大队长村书记等人很好,没有为难他们,还给他们派了放牛这样轻松的活。
她知道父母在蒙省过得不会太差,但是怀孕的人,总是忍不住多想,再者作为女儿,怎么能不担心父母。
“乖,咱们吃饭吧。”苏澈给他媳妇夹了鸡肉。
苏荷顾建华俩人就是那普通人之一,年年新年都过得差不多,吃饭串门收压岁钱。
顾大姐今年没说他大儿子娶媳妇的事,不过顾三姐主动问起了,顾大姐道,“不急,等他过了二十再说。”
苏荷觉得有点点奇怪,虽然书里没明说顾大姐大儿子是啥时候结婚的,但她总觉得这会应该结婚了。
她想是不是因为她提前预知,然后做了一系列事情,发生了蝴蝶效应,把顾大姐娶儿媳的想法都给改变了。
以前是从村里娶个好姑娘就好,现在是不是想着娶个城里有工作的?
真说不准。
“就是,现在结婚还太小了,二十左右正好。”顾三姐赞同道。
顾大姐笑笑,“瑶瑶也大了,你们俩个要不趁热再要一个,生个儿子,凑一对。”
“正好可以一起带出来了。”
听闻,顾三姐狂摇头,“不要了吧,三个孩子就行了。”
干嘛凑一对。
苏荷看着顾大姐向她看过来,有种不妙的感觉,果然下一秒顾大姐开口,“弟妹你呢,长意长安也大了,你和建华不打算再要一个?”
“再来个龙凤胎,两闺女两小子了,多好。”
这个问题,她妈陈玉玲同志,还有她二嫂以及裴母都提过,长辈们喜欢孩子多。
其实要孩子苏荷也不排斥,反正有系统在,她怀孕生子都稳稳当当,生孩子也感觉不到疼。
就是她觉得俩宝现在还小,就算要,也得等孩子七八岁十岁了再要老二吧,不然俩宝过来跟你要抱抱,而你哄着他们弟弟妹妹,没空抱。
多不好,孩子七八岁十岁就大了,每天去上学,有同学小伙伴也不像小时候那样粘父母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要个老二。
再者她现在生老二,要累死顾母啊。
给儿子带孩子,又给闺女带孩子,又要给儿子带二胎,不间断的,就算是他们生产队的驴也不敢这么使唤。
她婆婆也需要休息。
苏荷就把这想法说出来了,听的一旁顾母心里那个感动啊,还是小荷想着她。
带孩子哪有不累的,儿女们去上班,给孩子们洗脸,准备吃食,换尿布,洗衣哄睡等等一切都是她来的。
再来两个娃,她一时间还真有些承受不住。
“也对,过几年再生也行,俩孩子太孤单了,得有几个兄弟姊妹,以后遇事也有人商量。”顾大姐道。
这话大家倒是很赞同,苏荷感觉也还行吧,她觉得孩子少有孩子少的好处,孩子多有孩子多的好处。
反正她今年一年是不可能怀了,避孕药已经吃了。
苏荷说顾大姐,“大姐,你生完青玉后面咋没再生呢?”
像顾大姐说的,最少生四个,她自己生了三个,还差一个。
“怀了就生了,我是没怀,不过现在都这年纪了,老大都19了,也没有生的必要了。”
顾大姐说道。
“弟妹,就看你了,我们姐妹三个是不准备再生了,好几个了。”
这话是顾二姐说的。
苏荷,“我这前头生了双胎,身体得养养,过几年吧。”
新年就这么过完了。
家里该上班的去上班了,上学的还在家里待着。
三月一学校没通知开学,这复课还得再等等。
开春龙抬头,土地化冻后,地里的活就开始了,刨那个去年种的苞米根,秋收苞米掰下来,又拿镰刀把杆子砍了储存起来喂牛。
地里就剩那个根了。
开春土地化冻就得一一刨出来,撒上牛粪羊粪等各种粪,然后翻地,使这些粪能均匀的掺到土里,化作养分。
翻地的作用除了能均匀这些粪,还有就是给土地松松土,好种植粮食。
今年苏荷依旧没下地,她觉得自己干不动那些活,锄头镰刀等农具怎么使用都不知道。
一不小心割到手。
冯父冯母彻底成了牛倌,开春大队长给他们安排的活也是放牛,冯父冯母觉得大队长真是好人。
有次从首都那边寄来了几包挂面,冯父就趁机送了大队长一包。
大队长再小也是一个领导,尤其还是分配工作的领导,可得处好了。
相似小说推荐
-
5t5从此稳拿绿茶剧本(玉屑金泥) [BG同人] 《(综漫同人)5t5从此稳拿绿茶剧本》作者:玉屑金泥【完结】晋江VIP2021.04.13完结总书评数:608 当前被收...
-
ABO精神病疗愈院(荔也) [穿越重生] 《ABO精神病疗愈院》作者:荔也【完结】晋江VIP2024-7-26完结总书评数:1872 当前被收藏数:12351 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