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主任尴尬地笑笑,对孟秋道:“所里的年轻人——”
他本想说“年轻人不懂事,别跟他们计较”,一想到孟同志的年纪不比他们大,话都说不出口了,在心里又骂了一句“小兔崽子”。
孟秋道:“没关系,大家还挺活泼的。”
听到她这个形容,袁主任嘴角抽搐,行吧,活泼就活泼,比没礼貌好。
袁主任领着孟秋去了办公室,请她在这边稍坐片刻:“叶总师在实验室里,今天有一个紧急的事情,我去通知她一声。”
孟秋道:“好的。”
袁主任走出去,看到在外面探头探脑的学生,招手把人叫了过来,先拍了他一巴掌。
洪亮“哎呦”一声,袁主任没好气道:“别作怪,我去找叶总师,你去里面,照顾着点!”
说着又补充一句:“给我好好表现!”
洪亮保证道:“一定完成任务!”
洪亮假装刚才的糗事没有发生,正了正神色,一本正经地走进去,给两人倒茶,又问两人要不要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孟秋和许小莹都道不用。
孟秋看了看他:“你是刚才那个……”
“不是我!”洪亮捂脸。
孟秋默默提醒:“……你刚才也是这样的动作。”
洪亮深吸一口气,放下手,自暴自弃:“好吧,是我。”
孟秋道:“我就是好奇,你们刚才是在看我吗?你们认识我?”
“说认识也认识,说不认识也不认识。”
“啊?”
洪亮道:“我们没见过你人,但看过你的文章。特种陶瓷、数控机床、车辆发动机……你写的几篇文章我们都看过。”
自从被国外封锁后,他们国家就办了科研人员内部的刊物,一般都是大佬发文,含金量很高。
虽然有时候不是他们学科的文章,但大家也会看。一是拓宽视野,另一个是从不同的学科中,往往能得到启发。
“孟秋”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大家还说没听过这个名字,猜测对方是谁,还有猜是哪个大佬的笔名。
后来,第二次、第三次,对这个要么不出现,一出现就引起“血雨腥风”的名字印象深刻。
洪亮问出心里好奇已久的事:“有两篇文章,落款处的单位不一样,一个是901所,一个是101研究中心,应该都是你吧?”
孟秋点头:“是我。”
洪亮一拍巴掌:“果然!当时我们私下里还争论过,一派认为是一个人,一派认为不是一个人……”
聊着聊着,外面传来脚步声,洪亮一抬头,站了起来:“叶总师。”
孟秋回头,就见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太太走进来,她的年纪应该已经不小了,可一双眼睛却如清泉一般。
温柔但有力量。
是一位很精神的老太太。
叶总师笑容温和:“孟秋同志?”
孟秋站了起来:“是我。”
叶总师玩笑道:“呐,有你的加入,咱们的项目组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孟秋挠挠头,她也没那么厉害。
叶总师看出她的不好意思,抓住孟秋的手,朗声笑道:“孟秋同志,欢迎你的到来。”
叶总师不拘小节,眼看到吃饭的点了,便拉着孟秋去食堂,边吃边聊。
饭桌上,她就提起特种陶瓷。
“发动机的高温部件,尤其是高低压涡轮部件,之前咱们采用的多是高温合金,承受的最高温度能达到一千度左右。”
“这个耐温能力较十年前增长了大约35°,但整体而言,整个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目标。我在你那篇文章中看到你提到了一种特种陶瓷……”
孟秋咽下嘴里的菜,介绍道:“有些特种陶瓷确实具有耐高温的特性,比如氮化硅、碳化硅……”
孟秋一口气列举了好几种:“在实验室条件能达成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制成一种超高温陶瓷,能承受的最高温度预计在1500°以上。”
叶总师来了兴趣:“哦,还有这样的特种陶瓷?”
“是的,理论上是存在,但实际上在制备过程中,可能难度比较大……”
两人就这种陶瓷探讨了一会儿,孟秋又说起他们研究出来的另一种材料。关于芳纶纤维的论文,她交给了组员们来写,还没有对外发布,叶总师可能还不知道。
“……这种材料同样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同时,它还具有阻燃、绝缘、高强度等优点。”
“咱们现在飞机上的许多部位,如地板、舱门、尾翼等都是采用铝合金等材料制作,如果采用芳纶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整体重量上应该会有一定的减轻。”
重量的减轻对飞机的燃油效率和运载能力的提升是有益的。
叶总师确实不知道这种材料,更加仔细地问了起来。
一老一少本来还是边吃边聊,说着说着,不约而同地放下了筷子。
食堂里来吃饭的人就见一张陌生的面孔和他们总师相谈甚欢。
总师虽然温柔,但工作繁忙,时间观念很强,每天吃饭时间雷打不动地不超过半个小时,什么时候像今天这样过?
众人十分好奇,经过提醒,恍然大悟。
原来这就是那位孟秋同志啊!
而那边,孟秋和叶总师聊得投机,等想起来吃饭,饭菜都凉了。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叶总师拿起饭盒,道:“走,让大师傅给我们热一热。”
两人站在打饭的窗口前,等着食堂师傅热饭,孟秋想起来,她还不知道他们研究的是什么飞机呢。
叶总师道:“运输机,目前研究的是第二代运输机。”
孟秋想到今天来时,乘坐的那架飞机,心动道:“我能跟着看看吗?”
“当然可以。”叶总师笑道,“还等着你在材料上给我们一些意见呢。”
孟秋抿嘴笑:“我会尽力的!”
除了材料,她也想了解一下其他方面。先把项目里的事情搞清楚,才好找借口把系统里关于这方面的资料透露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孟秋:知识的搬运工,没错,就是我!
第72章 运输机(上)
“在这之前,六十年代期间,我们空中运输部分用的还是从果军手里缴获来的C-46、C-47,以及少量苏国制造的里-2。”
孟秋想多了解了解现在正在进行的运输机这个项目,叶总师和袁主任手头有事,便安排了人陪她四处看看。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袁主任的学生洪亮。
洪亮继续介绍道:“C-46、C-47就不用说了,这俩还是四十年代生产的。二战期间有过亮眼的表现,但缺点也很明显,C-46还有个绰号,叫作‘飞行棺材’。”
他说到这里停了停,脸上写着“问我,问我”。
孟秋便问道:“为什么叫这个绰号?”
洪亮如愿以偿,更加兴致勃勃地介绍。
“因为它的部分设计很不恰当,尤其是燃油系统,它的机翼不通风,燃油一旦泄露,很容易发生爆炸等事故。据统计,在二战期间,C-46曾经发生过多起因爆炸、火灾或其他缺陷导致的坠机事故……”
“至于里-2,那也是个‘老同志’了,三十年代生产,四十年代服役,在苏国国内,早在45年,这款运输机就已经停产了。”
“这三种主力运输机其实都已经是严重落后了,可咱们没办法,只能先用着。”
孟秋问道:“咱们现在不是有了Y-5运输机了吗?”
“是。”洪亮点头,“Y-5是六十年代后期,咱们自己研究生产的,也算是摆脱了空中运输机只能依赖进口的困境。”
“不过,Y-5只是一款轻型运输机,运载能力相当有限,续航能力也不行。”
他们这款Y-5实际上是仿苏国的一款多用途运输机生产的,苏国的那一款多用途运输机也不是为了军用研究的,人家主要是用于农业上的。
所以,Y-5能不能满足空军部队的需求可想而知。
Y-5的核定载重只有1.5吨,能搭载的人数不过十几个。
但同时期,国外的运输机就不一样了。
M国有一款C5运输机,最大载重超过一百吨,足足是他们的十倍!
人家那运输机才叫人眼馋呢,一架运输机就能同时搭载士兵两百多人,要是换成武器装备,能同时运输轻型车16辆,或者换成直升机,能装6架,就是重型的主战坦克,人家也能装下2辆。
类似的运输机,苏国也有,最大航程能达到5000公里。
这个航程是什么概念呢?从苏国的首都到他们国家的首都,直线距离也不过五千多公里。
苏国的那款运输机还能搭载导弹、导弹运输车、火箭发射车等等。差不多两辆运输机同时行动,就能部署一支机动部队,还是带导弹的那种。
人家那个空中部队才是真正地实现了机动作战。
相较之下,他们国家的现状和国外的差距就很大了,根本就不能满足空军部队的发展需求。
“……咱们国家现在的空中运输机,正处于‘后继无人’的境况。所以,研究中型乃至大型的运输机,迫在眉睫。”
前面吐槽C-46是飞行棺材,洪亮还是一种半开玩笑的语气,说到这里,他的表情也认真了起来。
“目前我们研究的Y-6,目标很简单,先翻一番,无论是载重,还是最大航程,至少要比Y-5提升一倍!”
洪亮说“目标很简单”,实际上一点儿都不简单。
飞机上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发动机,Y-5上用的还是活塞发动机,马力才九百多。这个动力显然是不够的。
孟秋问道:“那Y-6呢?没有采用涡轮发动机吗?”
运用在飞机上,活塞发动机都能称得上是老古董了吧?
洪亮倒没有意外孟同志对发动机也有所了解,之前她发表的那篇说发动机的文章中就提到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只不过说的是柴油机而已。
当时他们正在研究Y-6使用的发动机,还从中得到了一定启发呢。
洪亮答道:“用了。Y-6就尝试采用涡轮发动机,不过目前还没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刚好走到一间实验室门口,洪亮指着里面道:“这里就是研究发动机的部门。”
孟秋隔着窗户往里看了看,叶总师和袁主任都在里面,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人,个个脸色都不太好看。
洪亮只看了一眼,便带着孟秋快速离开。
他叹了一口气:“进展估计不顺利,咱们先去其他地方看看吧。”以免打扰到里面的人。
孟秋点点头,沿着走廊往前走,要拐弯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那间实验室的门牌上写着“动力组”三个字。
发动机吗?
她若有所思。
到基地的前几天,除了材料上的事,其他时间,孟秋都跟着洪亮在各组转,差不多把各组都跑了一遍,对运输组项目也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基地研究所的人见她这样,有些疑惑,她不是搞材料的吗?怎么对其他组也这么关心呀?
或许是没参与过飞机相关的项目,第一次见,好奇?
应该是这样的,众人心想。
好奇的孟秋在将整个项目组逛了一圈后,打开了系统。
系统资料库中和飞机有关的书不要太多,光运输机就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本。孟秋仔细地比较了一番,看上了一本名为《“蓝鲸”解密》的书。
虽然名字写的是蓝鲸,但实际上这本书介绍的是一款叫“D-22”的运输机。
D-22运输机外号“蓝鲸”,有“空中桥梁”的美誉。
整架运输机机长六十多米,翼展超过七十米,高15.53米,货舱内容积超过八百立方米。
孟秋想象了一下,八百立方米,差不多有四个教室那么大。
D-22的一项成绩,是曾在某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被围困时,为这座城市架起一座空中桥梁,成功保障了该城市人民的正常生活。
它的运输能力不言而喻。
而这款运输机用到的正是涡轮发动机。
准确来说,是涡轮发动机中的一种——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简称涡桨发动机。
涡桨发动机是一种以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或者说拉力为主要动力来源的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相比,有个最大的优点,功率大。Y-5的发动机功率才九百多,而涡桨发动机的功率最大可以超过一万马力。
D-22使用的发动机功率就高达一万五马力。
除此以外,内部减少了做往复运动的活塞,涡桨发动机运转稳定性更强,噪音更小,工作寿命更长。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涡桨发动机于活塞发动机而言,性能上差不多是上了一个台阶。
孟秋看着书里的介绍,毫不犹豫地选择购买。
她想她知道另一篇论文该写什么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孟秋一边忙正事——协助项目组以新材料来实现减重,另一边在沉浸在系统中学习航空发动机。
孟秋毕竟是客人,还是叶总师亲自邀请来的客人,大家对她还是很客气的。
再加上她负责的材料在飞机上的应用很广,其中就有发动机中的某些零部件,因此,很顺利地混进了动力组。
或许是孟秋在相关方面知道的有点多,其他人没想到是她这段时间补课的原因,还以为她之前研究过。
混熟了之后,大家说话随意了一些,有人就好奇:“孟同志,你之前是不是参与过飞机相关的项目啊?”
对此,孟秋笑笑:“算是吧……”
无人机,那不也是飞机的一种吗?
众人恍然大悟,难怪呢,她对飞机的各方面这么了解,有时候他们都怀疑她不是临时过来协助的,而是一开始就是他们这个项目组的。
忒像自己人了!
叶总师注意到孟秋的好学,把人叫了过来,让她之后跟着她。
跟叶总师能学到更多,孟秋自然求之不得。
基地研究所里的人见叶总师走哪儿都把人带着,更加惊讶了。
叶总师对孟同志也太另眼相看了吧!
有人就说:“你要是像孟同志这样,总师也能这么看重你。”
大家都没话说了,确实,这位孟秋同志还真是名不虚传。
难怪能在内部刊物上发表那么多文章!
孟秋并不知道大家私下里的感慨,她太忙了,加上晚上在系统中学习,时间都有点不够用。
叶总师把她叫到身边,不止让她有机会能接触到更多部门,闲暇时间还会指导她。
有了这位“老师”的帮助,她的学习事半功倍。
孟秋就觉得,不能浪费这么好的机会啊,一咬牙一跺脚,干脆把系统里其他几种发动机也学了。
技多不压身嘛。
涡轮发动机可不止一种两种,除了涡桨发动机,还有涡喷、涡扇、涡轴。
其中涡桨发动机适用于中小型运输机,涡喷发动机一般多用在二代战机上,涡轴则多是直升机。
涡扇发动机就更高级了,像什么三代机、四代机、大型运输机、民航客机都能用得上。
了解到各种发动机适用的飞机类型,孟秋看哪个都想要。虽然有些他们现在可能生产不出来,但先提出个概念可以吧?说不定什么时候生产力达到了,这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学,必须学!
发动机的内容本就复杂,现在还一口气把四种都加进了学习清单,饶是她的智力、记忆力等已经提升过了,时常还是学到头晕脑胀。
孟秋揉了揉太阳穴,不行,她得把特殊属性再往上提升提升。
不够用了都!
她的账户里本来还有十几万星币,防弹衣只是《单兵装备手册》中其中一个章节涉及的内容,虽然他们已经研究出来两种防弹衣,但给她带来的收入有限,加上原来的,账户里总共才五十六万多星币。
上次无人机项目完成,她又购买过一次特殊属性,现在如果还想买,智力、记忆力都是一百万星币一点。
现在的余额根本就不够买。
“唉!”孟秋叹气,为什么钱总是不够用呢?
她突发奇想,和系统打商量:“我能赊账吗?”
系统都被她的骚操作惊呆了:“什么?”
孟秋试图说服它:“我算过了,《“蓝鲸”解密》这本书价值高,只要三次附加题得分都在八十以上,就能获得超过一千万的星币,再加上理论和实验考试,怎么也得一千一两百万的收益。”
“你先借我一千一百万,我把智力属性提上去,这样就能学得更快,还有其他几本书,附加题不好操作,可以先参加理论和实验考试,这也是一笔进账,再加上……”
“一千一百万是能够还得起的,我还可以支付利息!”
系统回复了她六个点:“……”
“系统,好不好吗?不然你贷款给我?你看,我是有偿还能力的,我是优质客户!”
相似小说推荐
-
在豪门当妈宝女怎么啦?! (白桃九) [穿越重生] 《在豪门当妈宝女怎么啦?!》 作者:白桃九【完结】晋江VIP2024/8/7完结总书评数:8596 当前被收藏数:83...
-
春日相见(北倾) [现代情感] 《春日相见》作者:北倾【完结】晋江VIP2024-07-22完结总书评数:13062当前被收藏数:21261营养液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