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穆道:“如果皇上健在,韩总兵绝不会反,可如果奸臣伪造圣旨要韩总兵交出兵权甚至要害韩总兵性命,韩总兵为了自保,只能发兵。”
萧涉一砸拳头:“太好了!二哥说朝廷不值得咱们效力,现在韩总兵要反了,他肯定是个明主,祖父,咱们马上带兵去投奔他吧!”
萧穆:“窦德昌的八万大军在中间拦着,你怎么投奔?”
萧涉:“先埋伏过去,等窦德昌跟韩总兵打起来了,咱们从后面偷袭,与韩总兵来个前后夹击,保证杀得姓窦的片甲不留。”
萧穆问佟穗:“阿满,如果让你决定,你怎么说?”
佟穗思索片刻,道:“祖父从接管卫县时就放出话了,咱们一家只求护境安民,不会起事造反,突然去投奔韩总兵,岂不是自食其言?再有大同的赵将军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一直没理会咱们,可能也想继续拥护朝廷,那咱们冒然去打窦将军,赵将军再从后面发兵来打咱们,咱们岂不也成了被两军前后夹击的那个?”
萧穆点了点萧涉:“枉费你跟着我多学了十几年,还不如你二嫂才学几个月考虑得周全。”
萧涉摸摸后脑勺:“我就是想跟着韩总兵打朝廷。”
好朝廷他当然拥护,帮朝廷打韩总兵都行,可这个朝廷已经烂到根了,皇帝与国舅都不是好东西。
萧缜道:“五弟不用急,韩总兵真要反,打败窦德昌后肯定还会继续占领周边城池,早晚会打到咱们这边。”
七县的四万兵马主动投奔韩宗平,那是主动造反,如果迫于韩家大军兵临城下的压力而投降,则叫形势所迫,无伤大雅,更能卖韩宗平一份人情。
因此,萧家这边只当对外面的动静一无所知,军民都忙起了春耕。
十日后,萧缜派出去的暗哨再次传回消息,韩宗平率领五万精兵大破窦德昌的八万兵马,如今已顺利占据宛平城,收编降兵之后,不算留守边关的十万蓟州军,韩宗平手里又有了十万余的大军,且都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佟穗算了下时间,宛平距离卫城有五百里,暗哨一来一去路上花了七八天,也就是说,韩总兵只用两三天就以少胜多夺下了一座重城?
窦国舅这个大将弟弟难道也是李纲之流?
第133章
随着韩家军在宛平的战事结束, 萧缜加强了对宛平周边的探查,一次放出去三个暗哨,随时往回传递消息。
接下来半个月, 韩宗平陆续攻克了宛平附近的十余个大小县城, 往南一直打到涿州才暂时休战。打下来的城池中, 大多都是闻风丧胆直接投降的, 只有几位知县奉朝廷军令率兵抵抗, 再被韩家军摧枯拉朽一般破城。
到四月中旬, 韩宗平调兵遣将, 亲自率军往宛平西侧来了, 西北面的逐鹿、怀来主动投降, 韩宗平继续向西前进, 地处晋、冀两州交界的卫县将首当其冲。
老爷子给萧守义等六县指挥下了急令,让他们即刻带兵来卫城, 七路兵马汇合一处做出迎敌之态。
南边的代、顺二王结盟,又派邓军师来说服老爷子, 希望老爷子放弃七县带兵前往朔州, 三方合兵二十万共拒韩宗平, 方能搏出一线生机。
老爷子:“老夫誓与七县百姓共存亡!”
邓军师:“……”
邓军师走了, 卫城内的百姓们再度变得人心惶惶。
真的要打吗?
佟穗天天跟在老爷子身边, 看得出老爷子是在精心筹备,防的是韩总兵把萧家当成反王之流,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发兵攻城。
夜里, 她问萧缜:“真打起来,咱们有胜算吗?”
生在北地边关州县的孩子, 最熟悉的大将便是蓟州总兵韩宗平,聊天吹牛的时候, 哪个孩子若不知道韩宗平是谁,定会被其他伙伴们嘲笑,佟穗亦是如此。可最近这半年佟穗也亲身领教了老爷子的厉害,见识到了萧缜等人练兵的全力以赴。
既然萧家能以两县万余的兵力打败李纲的五万大军,对上韩总兵,或许也有一丝以少胜多的可能?
萧缜看得见她眼中的期待。
小妻子把他跟老爷子想得如此厉害,换个萧家儿郎肯定要吹个牛,但萧缜不是那样的性情。
他抱着佟穗,直言道:“毫无胜算。”
佟穗:……
萧缜解释道:“两军交战,一看敌我兵马人数,二看统帅将领之能,三看军心士气。”
“先前咱们与李纲交战,后面两条都占优势,所以赢得轻松。现在对上韩总兵,韩家兵多,众将更是与草原胡兵厮杀数年甚至更久的老将,韩总兵在军心就在。再看咱们这边,五弟都恨不得去投奔韩总兵了,七县四万多将士一则敬仰韩总兵不想与之为敌,二来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打。”
简而言之,七县一条优势都没有。
佟穗往他怀里靠了靠:“那就只能盼着韩总兵愿意招揽咱们吧。”
无论朝廷试图稳定局势,还是韩总兵造反图谋天下,二者都不会允许民间畜养私兵成为隐患,遇到萧家这样的,要么收为己用,要么直接剿杀。
萧缜扣着她的手道:“他会的。”
连两个反王都知道拉拢他们,四万精锐步兵与三千五的骑兵,韩宗平也会眼馋,否则真的打起来,就算七县必败,也会给韩家军以痛击。
卫县东、北侧多雄山峻岭,韩宗平的大军从逐鹿那边绕过来,中间要经过一道险要关隘,名曰金涧口。
金涧口有朝廷安排的五百驻军,萧家接管卫县时他们还没想好要不要效忠萧家,等萧家打败反王开始给军民分地后,这五百驻军久久盼不到朝廷发兵,眼馋七县将士们能得到的好处,便也一起投靠了萧家,领着萧家给的军饷继续镇守金涧口。
当韩家大军离开涿鹿往卫县进军时,老爷子亲自带着五百弓箭手以及何连庆、几位望族族老赶至金涧口住了下来。
这日黄昏,韩宗平的十万大军来到了金涧口外,因为前面是一片连绵险地方便设伏,韩宗平让大军在山外驻扎,等明早探查清楚之后再继续出发。
吃过晚饭,宋澜来中军大帐求见韩宗平。
韩宗平:“先生请进。”
见面行礼之后,宋澜道:“将军,在下投入将军麾下效力之前,曾在卫县之北的桃花沟隐居多年,去年三月,邻居猎户佟家之女嫁给灵水村前千户萧穆之孙为妻,在下也因此与萧家祖孙有过几面之缘。”
韩宗平意外道:“竟有此事?敢问先生,萧家当真如哨兵打探到的那般仁义吗?”
这世上有“仁义”美名的人不在少数,只是大多都是沽名钓誉之辈,当不得真。
宋澜道:“请容在下先给将军讲几桩萧家的作为,再由将军自行辨别。”
韩宗平洗耳恭听。
宋澜讲的第一桩,是萧穆自乱世之后,一直在无偿传授周边村民武艺,教民自保。
第二桩,他讲了萧缜陪佟穗回门时帮桃花沟抓住了偷鸡的流民,并提点桃花沟如何提防流民之祸。
第三桩,他讲了松树村险些被秦哥等流民屠村那晚,萧家如何只派几个儿郎便救下全村擒获所有流民。
第四桩,他讲了萧家如何组织桃花沟的村民帮忙制枪、操练灵水村的男丁共同击退囚龙岭的山匪,以及萧家故意留了两百青壮占据囚龙岭,进可攻退可守。
韩宗平越听神色越认真,等宋澜说完,韩宗平喜道:“如此看来,萧家祖孙不但皆是护卫乡里的仁义侠士,更是有勇有谋啊,难怪他们能练出四万精兵戍卫七县太平。依我看,萧家乃是天生的将门之族,远胜诸多卫所的酒囊饭袋之辈,理该得到重用。”
宋澜拱手道:“若将军信得过在下,今晚在下便去求见萧穆,说服他携七县将士为将军效命。”
韩宗平起身道:“我为先生送行!先生此行成功的话,我军不但能顺利过这金涧口,更将增加几位猛将啊!”
宋澜:“在下这就出发。”
很快,两匹骏马驮着二人离开了韩军大营。
宋知时提着一盏灯笼,看着前方黑漆漆的山路,再看看旁边的父亲,宋知时心情复杂道:“父亲,当初咱们离开卫县时,可不曾料到萧家会有今日的地位。”
宋澜:“怪为父眼拙,屡屡看低了萧家。”
宋知时:“其实是他们运气好,要是刘知县不曾逃跑坚决守城,卫县望族怎会推举萧老爷子?”
宋澜:“时势造英雄,那些成就大事者,哪个少了运气?有些人同样有运气,可他们不懂抓住机遇亦或借了一时气运却无能维持长久,萧家能稳守七县,将军都赏识他们,你还有什么不服的?”
宋知时不说话了,脑袋里全是哨兵带回来的卫县消息,特别是关于萧家二太太的传闻。
宋澜也想了很多,一直到了金涧口坚固的关城之下,被守关士兵举弓喝止时才收回心思。
宋澜笑笑,朝城墙之上道:“在下宋澜,韩将军麾下谋士,亦是萧老将军故人,曾居于桃花沟。现奉命求见萧老将军,还请通禀。”
守关士兵立即去通知萧穆。
萧穆尚未睡下,同样听到了外面宋澜的话,其实他只见过宋澜一次,还是灵水村的二百青壮佯装战死囚龙岭时宋澜特意去送了篇祭文,至今已有一年,若非宋澜提到桃花沟,萧穆都要想不起此人。
“开关!”
萧穆亲自带人来迎接宋澜。
“老夫早就说过先生身怀大才,必有扬名天下之日,今日果然应验了!”
“您老过奖,您老才是虎伏深山、深藏不露啊!”
一番寒暄之后,众人在议事堂落座,宋澜身后只站着一个宋知时,老爷子这边坐了何连庆以及几位卫城族老。
宋澜先痛斥了窦国舅的种种奸臣之举,声明韩宗平起兵不是谋反,而是要替天行道、匡扶幼主。
萧穆则感慨七县遭遇的种种祸乱,表明萧家也没有谋反之意,只想护卫七县百姓周全。
宋澜趁机提议萧家投靠韩总兵,韩总兵素来爱民,军纪严明,攻下城池后始终与百姓秋毫无犯,萧家投靠过来后,既能让七县百姓继续安居乐业,也能继续施展萧家祖孙的将才。
萧穆:“我们祖孙才疏学浅,不求韩将军重用,只要韩将军答应我们三个条件,明日一早我便开关相迎。”
宋澜:“您老但说无妨。”
萧穆:“第一,韩将军接管七县后,须承认老夫做主发给七县百姓的田产,不会以任何理由收回,且将士们入境后不得践踏道路两侧的田地秧苗。”
宋澜:“应该的,韩将军也希望百姓们能安享太平。”
萧穆:“第二,七县现有四万余士兵,他们当初投军是为戍卫故土,或许并无跟随韩将军南下的勇气与大志,希望韩将军接收七县时能给他们去留的自由。”
宋澜:“将军爱兵如子,定会答应。”
萧穆点点头,顿了一会儿,才惭愧道:“这最后一条,老夫是为萧家以及几家姻亲求的,虽然我们接管卫县、七县后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七县百姓,可我们擅自分地分屋、擅用军饷、铜铁等公产,终归还是触犯了朝廷律法,故恳请韩将军免罪我等,容我等做回良民、继续耕地为生。”
宋澜笑了:“您老放心,你们几家护民有功,将军非但不会治罪你们,反而会委以重用。”
萧穆谦逊道:“将军手下将才济济,我等不敢献丑,只求将军应下我这三条。”
宋澜:“好,你我这就拟下文书,我带回去请将军定夺。”
两刻钟后,宋澜父子骑马离开了金涧口。
宋知时问:“父亲,萧老故意以退为进吧,我不信他真想回去种地。”
宋澜:“那是自然。”
宋知时:“可他都七十出头了,将军会重用他吗?”
宋澜:“有的人年过七十,仍有打虎之勇,有的人年华正好,肩不能扛手不能提。”
宋知时闻言,想到了韩将军的独子韩保,下意识地点点头。
宋澜:“……”
第134章
韩宗平的十万大军驻扎在金涧口之东, 七县的四万大军便驻扎在金涧口之西,两军中间只隔了一片山岭。
夜里宋澜又跑了一趟,将盖有韩宗平蓟州总兵之印的契书交给萧穆。
有了契书, 双方约定明早正式受降。
送走宋澜, 何连庆长松了一口气, 对萧穆道:“论在大周百姓当中的威望, 本朝无人能超过韩将军, 得民心者得天下, 韩将军此番南下大业必成, 我等顺利投靠韩将军, 总算不用再担心将来被朝廷秋后算账了。”
有些大旗是不得不扯, 百姓们信了, 事实如何他们自己心里有数,倘若韩宗平不出手, 最后真的是朝廷发兵稳住了各地的乱象,就凭奸臣窦国舅的行事做派, 能容他与萧家才怪。
萧穆:“是啊, 老夫不敢轻信朝廷, 唯独信得过韩将军, 如今有韩将军接管七县, 我萧家众人也可以功成身退了,望何大人继续以民为先,莫要再辜负定县的一片民心。”
何连庆看着老爷子笑:“您老乃是明珠, 韩将军果真连您都舍得置之不用,又如何会用我等庸才?您老且等着吧, 您与二爷几个今后立功的机会还多着呢,拜将封侯光宗耀祖亦可期啊。”
萧穆连连摇头, 派哨兵将契书送去大军那边。
萧缜收到契书,先将几位指挥叫了过来,佟穗、乔长安、孙纬、张文功也都在。
萧涉:“太好了,以后咱们可以跟着韩将军打仗了!”
孙典眉头紧锁:“那也得韩将军看得上咱们,人家可不是七县百姓,见咱们能打败反王就真把咱们当英雄。”
萧野故意逗萧涉:“是啊,祖父在契书里提的第三条便是自请回家种地,没准咱们几兄弟马上就要解甲归田了。”
萧延:“甲在哪呢?到现在才做成三千多套齐腰铁甲,其中小一半还是七县库存,全给骑兵营了,我一天甲都没穿过。”
孙纬是管武器制备的,见萧延瞥了他一眼,不得不解释道:“先前一直在忙着制备刀枪弓箭等兵器,二月里才腾出手打铁甲,铁匠们都是摸索着学起来的,刚开始慢,再给我一年时间,肯定能为全军分别打造一套。”
乔长顺嘿嘿一笑:“这半年多大家都学了不少本事,就算韩将军不留咱们,咱们几兄弟也可以合伙开个铁匠铺,给乡亲们打点农具啥的。”
乔长安:“那我不如继续去东陵采办胭脂水粉倒腾来卖。”
萧延:“你是惦记那个茶寮家的姑娘吧?都一年了,怕是已经嫁喽。”
乔长安:“惦记屁,早忘了啥模样了,听我大哥胡扯。”
萧延扭头去逗张文功:“真回家种地了,阿香表妹还愿意嫁文功吗?你们可刚刚定亲,八字还差一大撇。”
有几个城里姑娘愿意往村子里嫁?
张文功垂着眼帘,没有参与这些不着调的讨论。
佟穗斜了萧延一眼。
萧延讪讪地收回视线,嘴上嘀咕:“他是你准表妹夫,我可是你亲小叔。”
萧缜:“好了,叫你们来是让你们心里有个数,省着今晚都睡不踏实。被韩将军留用也好,回家种地也好,在韩将军正式接管七县兵马之前,你我仍担着指挥之职,明日都打起精神,别叫韩将军的十万大军看咱们笑话。”
几个年轻儿郎都挺直了腰杆。
次日清晨,几人早早将大军集结完毕,在金涧口这一头等候老爷子带人过关。
金涧口,关城。
韩宗平骑在马上,身后紧跟着儿子韩保、魏琦宋澜两个谋士以及十几位将领,然后才是十万大军。
绕过一处山崖,前面便是金涧口,关城城门大开,下面站着千余士兵,为首是位布衣老者。
韩宗平最近经常听见萧穆的名字,此时对上真人,见老爷子一头黑发身形魁梧,腰杆挺拔毫无老态,瞧着确实有虎将之风,暗暗点头。
“草民萧穆,拜见将军!”
萧穆远远地躬身行礼,身后何连庆等人亦是如此。
相似小说推荐
-
古代夫妻奋斗日常(地绵绵) [古装迷情] 《古代夫妻奋斗日常》全集 作者:地绵绵【完结】晋江VIP2024-4-8完结总书评数:3109 当前被收藏数:17...
-
废土木灵师养成日常(祸阿斗) [穿越重生] 《废土木灵师养成日常》全集 作者:祸阿斗【完结】晋江VIP2024-4-8完结总书评数:1840 当前被收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