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以剑证道 完结+番外 (山海十八)


  云善渊与郑氏的接触不多,她的院子被安排靠近在杨素的书房一侧,可以说是最清静的地方。若说有更多的接触,还是杨素的大儿子杨玄感。
  以她凝魂成体来到此世之日为生辰,如此计算,杨玄感比她小三个月,故而杨玄感称呼她为一声表姐。
  云善渊入杨素府邸时,杨玄感已经五岁多,但是他比之同龄人,并不见聪明伶俐,他的反应要慢上一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杨玄感与郑氏的感情也不算太好,郑氏并不是很喜欢这个看上去有些傻傻的儿子。倒是杨素并不如此认为,他觉得杨玄感更似大智若愚,等他再长大一些,自是能有一番作为。
  云善渊也赞同杨素的看法,虽然杨玄感比之同龄人少了一分聪慧,但从他练武之事上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能坚持的人,这种毅力就很难得。杨玄感不是傻,就是悟得比常人慢一些,而世间并不乏大器晚成之人。
  杨玄感没有为此放弃努力,而杨素更是认定他的大儿子可以有所作为。因为有父亲的肯定,杨玄感并未生出过多的沮丧情绪。
  不过,杨玄感其实心里明白杨家其余人对他的看法,所以他与弟弟的关系也不算亲近,反而愿意去云善渊的院子里蹲马步或者练武。因为这位远方表姐看他的眼神与父亲相同,他能感到自在快乐,又能偶而得到表姐的指点。
  即便是答应了与杨素合作,但云善渊最初入住杨家的三年,每日习武、看书、听杨素说着朝野动态,她的生活一直都平静而简单。
  因为不论杨素有着什么样的野心,不论他与云善渊想要做什么,如今都还不到大展拳脚之际,而是需要蛰伏与蓄力。
  宇文护仍在把持朝政,而杨素最初为了进入朝堂,自是不能走尚无实权的皇帝宇文邕一路,他通过宇文护的引荐入朝为官,先是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而后再加封大都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再一年,一年复一年,三年匆匆而过,到了天和六年时,杨素越发觉得宇文护就要走到尽头,宇文邕很有可能随时都会动手除了宇文护。
  那么他作为宇文护手下的官员势必也会受到打压,可是他并不能因为看出了什么,就主动先一步投入宇文邕手下,其中牵扯颇多,先说一条便是缺乏时机。
  杨素总不能直接凑上去,尽管忠君一词在这个年代就像是传说,但他也不能表现出来看到旧主快不行了就立即给自己找下家,皇帝也不需要这样聪明的臣子。
  对此,杨素把握得很精准,他需要一个时机,可他暂且并没有看到好的时机。
  而且也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时机,主动投入宇文邕的手下,这一点日后总会为人所知,他必须考量宇文邕是否值得他表明立场。
  “小云,我从宫中确定了一个秘密消息。”
  杨素在书房中说起此事时,他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心情。“四年前蜀郡公卫元嵩上书,曾言佛教于国无益,希望朝廷可以下旨严禁佛门势力继续扩张。宇文护本没有把点放在心上,今日我却确认了宇文邕有意欲行灭佛之事。”
  云善渊并不意外,史上的三武灭佛,其中就有周武帝宇文邕。
  然而,如今宇文邕尚未大权在握,杨素得到这个消息确实算得上是秘密。只因不谈民间信奉佛教之人,朝中权贵与佛门的关系就不简单。宇文邕想要灭佛,他触动的利益可不小。
  “僧尼不织不耕,毋须徭役,更是不必纳税。回溯北魏末年,就已经有寺院三万余所,佛徒人数有二百万,已经占据北魏人口十五分之一。
  宇文邕如果心有大志,他想要强大北周,不论是从经济方面考量,还是从人口农耕徭役方面考量,不让佛门扩张下去是必然之势。”
  杨素何尝不知宇文邕的意图从大局上来看是对的,但是佛门并非清静之地,寺庙背后多少都有权贵的影子。何况还涉及到了慈航静斋,那就是一间尼姑庙,灭佛之举可不就是丝毫不把她们放在眼中。
  “将来,宇文邕的此举一出,就是彻底站到了慈航静斋的对立面,他也是很有勇气。”
  云善渊并未亲眼一见宇文邕,可是从杨素这三年来所说的朝野之事中,她得知了朝中各派势力,并且也能经此做出不少判断。
  “如果宇文邕是个无用之人,或者说他心无谋略,那么他又怎么会蛰伏了这些年。他算得是一个卧薪尝胆的皇帝,又怎么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慈航静斋,他看不上所谓的代天择主。当宇文邕掌握实权的那一天,便就是内外兼治之日。只是,如此一来,杨叔并不少适合主动向其示好了。”
  杨素得知消息后的心情复杂也正在于此。他也对宇文邕生出了一丝佩服,须知如今的权贵门阀世家没有几个敢不把慈航静斋放在眼里,更不提完全不顾及慈航静斋的存在想要行灭佛之事。
  可是也正因如此,杨素不能主动投向宇文邕,他不能如此直接表明立场,否则就对他所谋求的大局有碍,会让有心人盯上他,这个有心人可能是慈航静斋,也会是想要借慈航静斋一力的人。
  当宇文邕手握大权,杨素不得不为自己寻求一条出路,而继续在他手下做事,这就是另一番说辞了。
  云善渊看着杨素,她可以理解这种复杂的心情,但是他们两人想要求得与慈航静斋与魔门一争,需要储备的钱财与势力都要暗中积蓄进行,所以这份密谋可能会要潜行几十年才行,慢慢渗透且不动声色。
  在此之前,杨素不能表明立场,甚至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如果有必要或者形势所趋,他会先辅佐一个亲近慈航静斋的皇帝。
  “杨叔,既然宇文邕有了这样的心思,我们也就看看将来他会有什么结果。灭佛一举,必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即便朝堂上无人会明着反驳,但却能牵出水面下的众多势力,那是我们摸清形势的好机会。”
  投石问路,宇文邕何尝不是那颗石子。
  杨素明白这个道理,谋求天下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意气用事。它从来都是充斥着勾心斗角,有时是看得见的流血厮杀,有时是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心慈手软就别谋算天下,好在你我都算不得真的仁善之人。”
  云善渊缓缓点头,既然一脚踏入了这个乱世,她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时,书房的门被敲响了。
  管家一脸急色地说到,“少爷,汾州出事了!”
  云善渊与杨素听到汾州一词,都是脸色一变。
  杨素一家住长安,而他的父亲杨敷进爵为公,出任汾州刺史,管辖汾州诸军事。汾州正在北周与北齐的交界处,如今这一句汾州出事了,可不就是杨敷出事了。
  “父亲怎么了!”杨素霍然站起身来,他问的是站在管家身后的小兵。
  这位小兵脸上尽是土灰,他此当即流下了两行眼泪,“齐国的段孝先率众五万来攻城,这场进攻来得太过突然,城池中只有几千兵马,根本无法抵抗。
  杨大人死守城池,向齐公宪总兵请求支援,可是那个姓齐的惧怕段孝先,迟迟不来救援。三日后粮食耗尽,杨大人领着剩下的残兵冲出城池突围,与段孝先在城外死战,最后耗尽弓箭,其余士兵都战死,杨大人被段孝先擒带回齐国了。
  杨大人出城死战前命我回长安给您带一句话,他宁死不屈,请您务必以大局为重,切莫只身犯险做出傻事。”
  杨素闻言猛地脚下踉跄地朝后一退,他的父亲杨敷与他其实不同。
  杨敷忠于北周,为人忠烈,此次他被擒,只会是宁可自缢而死,也绝不会为齐国所用,更是不会行妥协之事。
  这句遗言让杨素切莫只身犯险,说的则是杨敷死在北齐之后,让杨素不要冲动地冒险进入齐国找回杨敷的尸体。
  杨素一下坐到了椅子上,他的眼角渗出了泪光,“父亲,你让我别做傻事,你又何尝不傻!”
  云善渊在心中一叹,她与杨敷只见过一次。
  杨素的心思太深,他与杨敷的理念处事都不相同,他想要做的事情也瞒着杨敷。杨素收留了一个远方侄女,杨敷自是知道有没有这样一门亲戚,但他什么也没多言,更是对无亲无故的云善渊表达出了善意。她想要留在杨府都可以,将来杨家也会是她的依靠。
  “这场战事太过突然,但朝廷马上也会得知消息。杨叔还要想好应对之法。”
  云善渊此话不是废话,杨敷被擒,汾州大败,没有去支援的齐公宪必会被问罪,可是死守的杨敷却不一定会落得好名声。
  杨素微微点头,他闭着眼睛默默将心中的悲伤之情压下,“我知道,恐怕一时片刻难以为父亲正名。而他却是要死在齐国,我连尸体都寻不得!”
  云善渊沉默了一会说到,“杨叔,不如我走一次北齐。”
  “不妥,这太冒险了,你对北齐并不熟悉。”
  杨素并无这样的想法,杨敷即便是死了,想要带走他的尸体也不容易。死者已矣,即便死的是他的父亲,但他也不能往里面再折了活着的人。
  云善渊却是觉得该走这一次,“杨叔,我并非全为了杨大人。我在北周留了三年,您将所知之事都传授于我,可是布局天下绕不开北齐,我想去那里看一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