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来醉心武略,从不在这些花草雅事上留心,此刻见她询问,只得敷衍道:“好看!极好!”
“这花名叫九华,传说正是陶渊明东篱所赏。”她微笑道,“菊贵气节,宠辱不惊,既可折得御衣黄,也能梁园独如霜。”
他心中一震,有些不敢置信地向她看去,却见她神色温柔,水一般的目光在他脸上一转,随即又恢复到往常端庄的样子,挽着他继续往前赏菊:“这是木香菊,白色檀心,婆母一定喜欢;这是龙脑菊,气味清郁如同龙脑,咱们给婆母带一盆回去,可好?……”
“这是鸳鸯菊,花分两色,连理同枝,姐姐怎的不说?”身后突然响起一串清脆娇柔的女童笑语,他回身一看,却是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发束双鬟,衣饰精雅,一张小脸如同瓷娃娃般细致秀丽,笑容灵动而促狭:“这花我送姐姐姐夫两盆,祝你们白首同心,可好?”
“琼章!”他的妻霞生双颊,向那小女孩嗔道,“小姑娘家胡说什么?越发没规矩了!”
“四姐姐……”那小女孩软语撒娇,见她仍轻嗔薄怒,又向他顽皮地眨眨眼,求助道:“阿海哥哥……”
他看了妻子一眼,笑着蹲下身:“小琼章,不许惹你姐姐生气。”忽地又低声道:“这花我要了,你可别赖账!”
琼章“咯”一声笑了出来,与他一起向她望去,她早已含羞侧首,不经意间梳得一丝不乱的鬓发被秋风吹散了数茎,那散下来发丝拂在她白皙的侧脸上,如同白菊上细长的花蕊,忽然绽放在他的心间。
回府的路上,他破天荒地没有骑马,而是与她同坐车中。回想起方才宫宴上她一直含情脉脉地坐在自己身侧,旁若无人地殷勤布菜,最终,皇帝完颜璟露出满意的微笑:“四妹气色甚佳,想来阿海待你极好。”他松了一口气,心中却涌起愧疚,亦不明白她为何要为自己遮掩,想问她时,却又不知从何问起。
犹豫良久,他低头凝视她双眸,没头没脑地道:“为什么?”她心下了然,伸手握住他的手,神色温柔而郑重:“你我夫妇,生死荣辱俱同一体,将来无论祸福如何,我都与你一起承担。”
他心中感动,翻掌回握住她的手,马车却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已到家了。她脸上微红,抽出手来理了理长褙子的下裾,俨然又是端庄贤德的长主风范。他心下一片澄明,再无半分疑虑,跳下车对家仆朗声笑道:“把那两盆菊花搬到我房里去,可仔细着,别碰坏了!”
自此后,心心相印、再无嫌猜,人人皆道邢国长公主与仆散都尉佳偶天成。
冬日里,徜徉在雪后梅林之中,他折下一枝宫粉梅簪在她鬓上;她侧首一笑,又转身以竹剪剪下一朵朵半开的梅花,小心翼翼地放进垫了手帕的竹篮里。
春三月,广乐园,他飞身上马弯弓搭箭,箭箭正中鹄心,拨转马头含笑看她;她扶腰护着还未显形的腹部,向他挥手喝彩。
盛夏时,他怕她孕中怯热,一到家就拿团扇给她扇凉;她知他在外头受了气,叫人端来冰镇的雪泡梅花酒,亲手给他斟满。一杯下肚,幽香满口,烦恶顿消,她柔声笑道:“你既这样喜欢,今年冬天我再多摘些梅花,多制些酒。”
又重阳,鸳鸯菊边鸳鸯侣,他揽着她低声道:“孩子的名字我已想好啦,不论男女都叫九华,你说好不好?”她抬起头,与他相视而笑,眉间眼底尽是温存。
很快,他们的长子出世了,又接二连三地迎来了次子和幼子。他在尚衣局里数年如一日地担任直长,心中苦闷,她握着他双手鼓励道:“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酒也要经过蒸曝窖藏才得其味,人亦是如此。”
休沐日,带着孩子们去广乐园玩耍,他手把手地教小九华骑马射箭,她牵着次子抱着幼子,对他们笑道:“你爹爹骑射本领天下无双,是咱们大金最好的男儿!”
那些年里,他们相互扶持、彼此珍惜,当时只道是寻常,可多年后蓦然回首,才发觉那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宁的时光。
泰和元年,母亲病危,临终前拉着她的手哭道:“昭齐,好孩子,你去告诉陛下,我死后,阿海与郑王再无瓜葛了,让他回军中去吧……”她泪流满面地点头,衣不解带地侍奉在侧,最终同他一起凄然送走了母亲。
仆散安贞又满满斟了一杯,默默送至唇边,一口饮下。完颜宁在囚门外静静地抱膝而坐,见壶中渐空,歉然道:“都怪我思虑不周,姑父豪量,原该多制一些的。”仆散安贞回过神,笑道:“有这些已经很好了,其实你不必谢我,琼章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出了事我怎能袖手旁观?更何况她又……”他似是觉得不妥,突然截住话头。
“更何况,她又是那样着急。”他在心里默默叹道。
改变就是从三年丁忧之后开始的吧。
孝期一过,他终于被金章宗起复为符宝郎,又被外放到邳州做刺史。相隔千里的日子里,他时常给她写信,在信中殷殷叮咛她保重身体,切切询问孩子们功课进益,絮絮述说邳州风土人情。他也总能收到她的回信,西窗夜雨,他在烛光下对着那满纸娟秀端雅的字迹,心中一片温柔。
次年,他被调任为淄州刺史,再又是涿州刺史,从江淮到山东再到河北,离燕京越来越近。他知道,那是皇帝逐渐信任的表示,然而他更为高兴的,是自己和她的距离越来越短了。
父亲在南征宋国途中病逝的消息突然传来,同时到达的是一道调他回京担任拱卫直都指挥使的圣旨,一悲一喜,宛如造化弄人。他连夜飞马赶回京中,扑入眼帘的是府中满目缟素,她衰麻重孝,正领着家人与奴仆们治丧,一见到他,眼神竟本能地躲闪了一下,然后才捧过一身孝服让他换上。
再后来,章宗皇帝龙驭宾天,举国哀悼。新登基的卫绍王对他既无猜忌也不重用,他似又回到了年轻时那段时光,揽她道:“昭齐,咱们有三个儿子了,再生一个女儿——生个像琼章那样可爱的小丫头,你说好不好?”她低头不语,他以为她害羞,捧起她的脸一看,才发现她哭得两眼通红,全然不见了往日端庄稳重的仪态。他吓了一跳,连声催问,方知道是小妹琼章出了事。
去找司天台是他的主意。她犹豫不决地拉着他一条臂膀,垂泪道:“你煎熬了这些年,好容易有了今日,真的要犯险欺君么?”他决然道:“事关琼章性命,欺君便欺君了。”他想着事不宜迟,匆匆转身去找司天台提点,将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那句话咽了下去:“你那样着急,欺君之罪我也顾不得了!”
胡沙虎之乱后,完颜珣即位,再度起用他为右副点检兼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很快升作元帅左都监。他亲手斟满两杯雪泡梅花酒,与她碰盏道:“多年来得你不离不弃、苦心扶持,今日苦尽甘来,终能一遂我平生之志,当与你共饮此杯!”
如果他没有在那个夜里醒来,如果他没有披衣起身去寻她,如果他没有看到书房里明灭不定的烛光,如果他没有发现她的贴身侍女在门外如临大敌地看守,或许他永远也不会去疑心她。可是,当他按捺不住疑心,翻出她藏在奁盒底下抽屉里的书信时,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那是他历任外州刺史时写给她的家书,每一封都复恐匆匆说不尽,恨不能行人临发又开封,可如今,那些信上都带着幽幽龙涎香[1]的气味。他曾任职奉御,又名入寝殿小底,自然知道那香气意味着什么。
全身如沸热血翻涌着冲上头顶,他眼前一片昏花,看着纸上字迹一个个扭曲变形,如同一张张揶揄的脸,讥笑他十九载痴心错付,大梦初醒。
最终,他平静地放回那些信,亦不曾质问她,只是又如新婚时那般虚与委蛇地相待。她并非草木,岂能无觉,可竟也从未问过他一言半语,似是早有准备,心安理得。
他也曾想过,这一切或许并非出自她的本意,他等着她的剖白与辩解来证明自己的猜想;甚至不必道歉,只需一个委屈无奈的眼神,他也会说服自己原谅她。然而,最终他等来的只有她变本加厉的窥探。
自此,他心死。
[1]注:龙涎香,也称龙腹香,是香料中的极品,留香时间极长,历史上有“与日月共长久”的佳话,也是宋金时期最为名贵的香料,宋代词人王沂孙有《天香·龙涎香》一词吟咏该香。
湘兰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贞祐二年,他转任山东路统军宣抚使,率军往青州大破红袄贼,名动天下,终于一洗二十年蛰居闲职寸功未建之耻。年末班师回朝,辔头所指的方向却已不再是熟悉的燕京城。立马怅然北望,浮云蔽日,他看不见半生梦萦魂绕的故园。
开封的新府邸爽阔雅致,他却不愿呆在陌生的家中对着心怀鬼胎的妻子,下了朝就去丰乐楼里消磨时间。
除夕夜,客人稀少,他才上二楼便听见一个白净清瘦的书生向对座之人笑道:“分明是女儿香,你还不认?!”对座那人英挺劲拔,一望可知出身行伍,此刻正窘迫地摆手道:“元兄莫胡言,那是个小娃娃,只怕比令媛还小些。”见他上楼,那两人一齐肃然站起身来。
攀谈中,他才知道原来那青年军士是丰州人,父兄皆曾居他父亲麾下,感念至今。酒过三巡,两个年轻人皆告辞而去、陪伴家人共度新春,他醺然四顾,找不到那双熟悉的红酥手。
忽地,有一阵幽远清冽的芬芳渐行渐近,他取出银锭放在桌上,怔怔凝望着那篮娇艳的宫粉梅叹道:“这些我全买了,你早些收摊回家去吧。”卖花人却站着不走,亦不伸手取银。他抬头,正对上一双含羞带怯的如水星眸,眸子的主人满面红晕,细声呖呖:“将军不记得我了么?……在莱州,是您从贼人手中救我出来的……”
两日后,新春宫宴回府的路上,他再一次与她同坐车中。行至中途,他忽然伸手握住她的手,低头笑道:“我问你一事。”她身子一僵,指尖微微颤抖,侧首躲避他的凝视,强作镇定道:“何事?”
他静静地看了她片刻,眼见她面色越来越苍白,心下长叹一声,终是不忍,转而笑道:“我想纳一房妾室,想问问你——可肯?”
“早该如此了。”短暂错愕之后,她的回答端庄得体、无懈可击,足以垂范后世,“多个人照料你,我也放心些。”
他亦点头微笑:“夫人贤德,非寻常女子可比。”一边称赞,一边不动声色地放开了她的手。马车突然停下,原来又到家门,他转身从容对家仆道:“去接戴娘子来,可仔细着,别出差池。”
湘兰那时候还唤作湘筠。夜里,他搂着那陌生的青春胴体,听她娇声讲述名字的由来。听到湘君湘夫人泪洒江竹,投水殉夫的时候,他没由来地悚然一惊,胸中突突直跳,生硬地道:“这名字不好,改了吧!”筠即竹,位列四君子,而另外三君中的菊与梅都有他此生不愿再触碰的记忆,念及此,他放柔了声音,抚着怀中吓得一动不动的小女子轻声哄道:“就改叫湘兰,好不好?”
二月,他再度奉旨出征,离家时湘兰刚有了身孕,伏在他怀中瑟瑟发抖。十月班师,家中已添了玉雪可爱的女儿,湘兰怯生生地许诺下一个定会是儿子,他宠溺地抚过她年轻光洁的脸,笑得心满意足:“傻丫头,我早盼着能有个女儿了!”
几日后,他升作枢密副使,行院徐州。临行前,湘兰恋恋地贴在他怀里,柔条冉冉,人如其名。他爱怜地抚她丝缎般的长发:“这次不害怕了?”湘兰温顺仰首,讪讪低笑:“从前是我多心了,长公主待我,当真极好。”他的手一顿,柔滑的发丝在指尖滞涩,良久,方笑道:“等我回来,带你去金明池骑马,我射柳给你看。”
再往后,功肃青兖、威震江淮,加官进赏、位极人臣,妻贤妾顺、儿女双全,他已成为国中男儿向往的典范,孩童仰慕的英雄,再无人提起他落魄不安的前半生。
壶中酒尽,仆散安贞将杯壶递还给完颜宁,微笑道:“这酒制得真好,好孩子,多谢你了。”完颜宁忍泪道:“我叫人再去买些来,您等一等我。”仆散安贞摇摇头:“不必了,你快回去吧。我是谋反逆贼,你在这呆久了不好。”完颜宁正色道:“我不信您会谋反。您不杀降卒,自有您的道理。”
仆散安贞笑道:“那是为了什么?”
“自野狐岭之后,大金主力已伤;贞祐南渡,又失河北辽东之地,这些年来北御蒙古,南开宋衅,还有西边夏人趁火打劫,山东红袄贼作乱。”完颜宁清晰地道,“连年征战,将士死伤无数,军中士卒编制多虚,为将者无兵可用,所以您收降这些精壮宋军,是想补充兵源。再者,江淮水道密布,地形复杂,这些宋人熟悉地势,若收为己用,将来可免黄天荡、采石矶之苦,对吗?”
仆散安贞颇为惊讶,点点头道:“你小小年纪,倒是很明白。”他原本只当完颜宁是个小孩子,此刻知她见识不凡,顿起诉谈之心,又认真地道:“其实还有两层:一则,宋人见我受降不杀,将来便不会负隅顽抗,南征可省去不少麻烦;二则,宋室偏安江南,西夏苟延残喘,都只是大金的疥藓之疾,而真正的心腹之患,唯有蒙古……”
“所以,您不愿与宋人再添一笔血海深仇。”完颜宁听到此处,心下便已了然,更觉悲愤气填膺,“而您礼敬赵氏宗室,也是为了能给将来联宋抗蒙留一条后路,是吗?我原以为唐人才有谢死表,宋人才有风波亭,没想到,今日大金也要自毁干城!”
仆散安贞微微睁大眼睛,重新审视了她一番,心道:“这孩子竟这样聪敏!只可惜生为女子,又是这样的身世,一番才智没有用武之地。”想到此处,他叹了一声,低声道:“好孩子,你今日来此,便已报了当年之恩,与我两不相欠了。你方才这些话决不可再对旁人说起,更不要为我叫屈,记住了么?”
完颜宁忍泪道:“侄女明白。您的冤屈,陛下并非不知道,只是欲加之罪而已,任谁去叫屈都会触怒天威,轻则受罚,重则丧命。”
仆散安贞微笑着点点头,又叮嘱道:“你自己也要小心些,今后有关宋国之事,都不要插手。”
完颜宁愈发悲怒:“我爹爹是宋人,陛下既这样忌讳,何不干脆杀了我?!”
仆散安贞叹道:“若是寻常宋人倒也罢了,只是你爹身为宗裔,皇帝岂能不防?”
完颜宁大惊失色,尖声道:“什么?!”
“她不曾告诉你么?”仆散安贞一愣,“你爹是天水郡王之孙,论辈分,你是赵扩的姑母,宋国的县主。”他见完颜宁小脸惨白,又低声道:“所以,你千万要避嫌,快些回去吧。”
完颜宁跌坐在地,脑中万念电转,转瞬间已全然明白过来。当年宋徽宗蒙难北狩,被金太宗辱封昏德公并迁往上京。因宋军抗金不懈,岳飞更杀得金军闻风丧胆,宋徽宗很快得到金人善待,晚年又生下六子八女,死后被追封为天水郡王,后人皆在上京绵延繁嗣。母亲自幼喜爱宋人文华,又擅瘦金书,赴上京祭祖时偶遇赵佶之孙,灵犀一点、字里结缘,才有了后来的种种波折。此事涉及两国皇族,故皇帝严防死守,知者寥寥。而邢国长公主不曾相告,只怕是听到了她当时问潘守恒的那句“那我究竟算金人还是宋人”,恐她知道自己是赵氏血脉而生出异心来。她心道:“姨母既不信丈夫,也不信我,在她心里,只有大金的江山。”
仆散安贞抬头看了看高处铁窗外越来越昏暗的天色,连声催促她快走。完颜宁点点头,待要起身,忽又想到一事,复又跪下郑重地道:“侄女斗胆,请问姑父,可还有什么心愿么?”
仆散安贞一怔,从地上慢慢站起来,身上手铐脚镣一阵叮当,回响在空荡荡的死牢中尤为刺耳。他挺直了背脊,微微仰头看着前方的虚空,面沉如水,一字一字道:“愿我大金的死牢之中,从此再没有忠臣良将。”语毕,他又低头对完颜宁柔声道:“还有,愿你和纨纨将来都能有个好归宿,不要再像你们的母亲那样。”
“纨纨?”话音未落,完颜宁已从他的神色中猜到了这个名字的主人。
“是我的女儿。”仆散安贞微笑,仿佛看到了小女儿清澈见底未染风霜的小脸,一身凛凛威势尽化作慈父温柔,“她才六岁,和你一样,也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相似小说推荐
-
她来自星际最高监狱(元余) [仙侠魔幻] 《她来自星际最高监狱》全集 作者:元余【完结】晋江VIP2024-03-21完结总书评数:28808当前被收藏数...
-
姜拂衣(乔家小桥) [穿越重生] 《姜拂衣》全集 作者:乔家小桥【完结】晋江VIP2024-3-20完结总书评数:37362 当前被收藏数:69586 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