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继承亡夫遗产后(予乔)


九月初开考,到月中月末的时候,城里就已经放出榜了。
先放的是府城里参加放榜的学子成绩,周嘉的成绩他们还得过几日才能接到信儿。
到月末,送信儿的到了,从蜀城那边送来的信儿,还有府衙这边敲敲打打的送了信儿到周家来。
周嘉考中了解元。
他参考的地方虽不是府城,但自幼长在这里,又是在府城里进学,说出去府城也是有光的,衙门报了信儿当日,周嘉早前就读的延津书院就人满为患,谁都想把孩子送进去读书。
解元,是乡试头名。
他这等耀眼的成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进士老爷人选,只要不出差错,周嘉必定能中进士。
家得了信,家里也高兴,喜春大手一挥给家里家外的赏了两月的月钱。
还没翻过月呢,一艘船从蜀城过来了,周泽抱着个小包,静悄悄的进了门。
周嘉考中举人,他落榜了。
考中秀才时候的意气风发尽数消失,周泽见了亲人就哭了。
周兰钰跟周辰叔侄忙劝哄着他。
“这回不中,下回再考就是,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种情况,喜春两个是早有预料的,周泽才考中了秀才,立时就下场考举人,这几乎不可能,只是他想考,就叫他去试试,从头到尾,没想过他能中的。
跟他一道下场的辰哥儿,连院试都没过呢,如今跟兰钰一样还是童生呢。
周泽去洗漱了,还带着周辰叔侄,结果洗到一半就跑了出来,很委屈的问喜春:“嫂嫂,你都没给我准备大葱、猪蹄和鱼。”
要是准备了,他可能就中了!
喜春:“...”
她忍着笑,她能说他只当他下场玩,压根就没想起么。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0章
为了显示自己不偏心,喜春叫人连着好几日的在家中做了大葱、猪蹄和鱼,全推到周泽这个二叔子面前:“来吃吧,多吃点,你侄儿说的,吃到肚子里,下回下场肯定中了。”
周泽连着吃了好多天,再也不敢提没给他准备了,又一次喜春叫厨房备下时,他一脸难色的阻止了,说得无比大气:“嫂嫂不用了,我已经准备好了,以后不用这些身外之物也能考中举人的。”
“你们就等着看吧,大哥需要这些身外之物,但我不需要。”
他是下定了决心要追随他哥周嘉身后了。
喜春哪有不应的:“行,我们泽哥学问厉害着呢,嫂嫂相信你下回定能考取举人的。”
她还问周辰跟周兰钰两个:“你们呢,你们大哥二哥,叔叔的,都已经下定决心靠举人了,你们两个还是童生呢,要是等他们考完进士你们还没有长进,怕是又多了两个人来教导你们了。”
“嫂嫂,可是我只想考个秀才啊。”周辰没有那么上进的心,他毕生心愿就是考个秀才,然后就不用进学读书了。
十年寒窗是真的痛苦,他也想跟他那些同窗们一般睡到自然醒,有吃有喝的多好啊。
“我...”周兰钰还没跟,就被否定了:“你不行,你得考。”
周辰上头两个亲哥哥,他当弟弟的就是偷偷懒,只考个秀才也行,但兰字辈就周兰钰一人,他身上还背负着周家再下一辈长公子的重任,哪里能不求上进的。
喜春不跟周秉一样严厉,只朝儿子拍拍他的小肩膀:“娘相信你肯定行的,娘还等着你给我请封诰命呢。”
周兰钰很郁闷:“娘你当真啊。”
“自然当真。”这种事还能有假的。
周兰钰心里就很复杂了,他如今上学不跟从前一样天真了,看着身边还在玩闹的同窗们,他一脸复杂的长叹一声,仿佛在看不谙世事的少年们,复杂过后,就拿起手中的书本看了起来。
“兰钰,你最近为何老是拿着书看?”
跟以前一样玩起来啊。
周兰钰头也不回:“你们玩吧,我现在哪里还敢玩啊。”他身上背负的哪里是这些同窗能理解的?
他们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
“我要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当大官,你们也考吗?”
读书进学的学子谁都有这样的幻想的,但幻想总归是幻想,周兰钰的同窗拍拍他:“可是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啊,你现在都是童生了,活到老学到老,总会考上的。”
所以他们不一样啊,他们家他爹娘给他打算的是在及冠前考中进士,也就是如今大叔叔的年纪,他现在才童生呢,上头还有这么多要考的,还得等时间,相当于未来每每下场他都必须中,否则都达不到。
像他二叔叔这回考举人,中秀才的时候多意气风发啊,但二叔叔回来跟他们说了,他一看到乡试出的题就懵了,跟他想象中全然不同,他倒是认识那卷面儿,但该怎么做就不行了,他爹都估算过了,以二叔叔的成绩,努力三年许是有机会。
听听,有机会。
还估了他的,说他再不努力,连这最基本的功底都打不扎实,别说三年了,三十年都毫无寸进,老童生说出去好不好听也在他。
当然不好听了,还不如不考呢。
周兰钰觉得自己已经跟他们不一样了,从前他的心里也装了很多的玩乐,如今已经尽数成了读书,他分析跟他们听:“光是考这几门少花十年功夫,多则二十、三十,你们都希望你们成了家,以后有了孙子后,还是个老童生吗?”
多难听啊。
最起码也得混个秀才出来啊。
城里科举的风气过了,书院的先生们本是准备好生跟学子们讲一讲,让他们收收心的,谁知还没说话,学子们已经收了心,都不要他们继续老生常谈叫他们要上进的,一个个乖得很的坐在凳子上背书。
难道是因为这场科举已经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如果当真是如此,这也是往好的一面发展,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直到最后他们才觉得是误会了,这些学子在他们的学问当中很有求生欲,实事求是的写明了,不想当老童生。
这个觉得让他们丢了颜面的事情才是促进他们奋发向上的根本原因。
也不想想,还不想当老童生,他们之中有人连童生都考不上的,就是下场去玩的。
周李两家定下亲事后没多久,喜春又请了媒人登门,请她好生寻摸些小姐千金。
周嘉的事情上一路兜兜转转的,喜春回来后也听说了,她觉得这样不好,这些姑娘的人物品性她应该再深入的打听打听再给他引荐的。
早些谈定婚事总比临到了头才来着急的挑选要好,人在着急的时候挑的婚事太容易走弯路,也容易忽略缺点,只想着完成任务,对自身的要求一旦放任下来,很可能就引出婚后不必要的麻烦来。
看他四哥就知道了。
也不能再依次他们年轻人了,周嘉当初说不急,喜春也就没急,现在想来,他一个没成亲的懂什么?这位李家的姑娘喜春是再三深查,又亲自见过了人,说过了话,到现在还不时请人登门来做客,对李姑娘的品性有了解,但万一运气不好,挑的是个不好的呢。
总归啊还是得先看看。
喜春头一回当长辈给小辈置办婚事,没经验,身边又没有长辈提点,都是走一步摸索一步的,有了周嘉的事情后,她学乖了,先把所有的打听清楚了,再把人介绍出来。
周泽接到通知,还摆摆手呢,说:“不急,等我考上举人再说,我大哥都是快及冠了定下来,我也要那时候。”
“你想得美呢。”喜春一巴掌拍在他身上:“我先请媒人给看看,等打听好了品性人物后,再叫你们挑,像你们大哥那样,你们几个是不用想了。”
要不是周兰钰年纪不到,她还想给自己挑个儿媳妇呢。
周泽回头跟弟弟和侄儿就说了起来:“还是我大哥好啊,什么都是独一份。”
寒露之后,盛京的天儿已经凉了下来,但街上人声沸鼎,家家户户都有人守在贡院门外,等着里边的举子们赶考出来,热闹的人群和着热气腾腾雾气,交织成一片向往的心里。
举国上下,都在这一日开始期盼起来,会试为期九日,除开要在贡院待上九日外,其后阅试后还有殿试,在盛京的还好能及时得到消息,在盛京之外的,等能接到信儿已经是小雪或大雪的时候了。
喜春这边赶在立冬前把年礼给发了出去,盛京的、老家的、娘家的,各家合作商户的,无论大小,也没落下一家,送往盛京的那份礼要大些,里边有他给周嘉送去的冬日衣物一应,这才多出来。
周泽等人也放了假,喜春跟周秉带着周兰钰兄妹回了娘家一趟,如今宁家都住在县中,轻易不回宁家村老家去,县四周倒也有不少好玩的,周兰钰跟着表兄们在外边疯跑了好几日,爬树摸鱼的,玩得不想走了。
普通人家没有年年办寿的习性,只出生、白日周岁,逢十做寿,开春前是周兰钰的生辰,在年前就是宁父宁秀才的生辰了。
他明年就五十大寿了。
这些年不止宁父的头发白了,连陈氏的头发也白了不少,其实倒也正常,连喜春自己,如今也是快到而立之年了,她出嫁十余年,也早就不年轻了。
往昔还在村里时,曾于她交好的那些,如今喜春都认不出来了。
陈氏这些年过得舒心,先问过了他们府上周嘉科举的事儿:“你们嘉哥儿听闻学问出众,这回指不定能考中进士,往后留在盛京做官,这门庭就不一样了。”
喜春道:“还不知道呢,盛京那边还没消息传来,我们子仪也是学问出众的,如今也是秀才公了,往后举人进士也是能考中的,娘你就等着享福吧。”
“是,我说村里难得出了个秀才,跟他们说办一场喜宴,结果都说再等等,至少得等到中了举人以后,也不知道是这个世道是不是不一样了,我记得当年你爹中秀才,好家伙,那也是十里八乡来贺喜的,摆流水席都摆了三日呢,现在秀才公不值钱啦?”
周家这边考中秀才的也没办,周嘉这个举人更是早早就放了话,他要考中进士才办,要在城中大摆流水席三日。
喜春这回是过来跟几位兄长商议明年宁父五十大寿该如何置办的问题。
寿宴在何地办?办多少桌?是什么规格章程都要先商议妥当,逢年过节正是家里人齐整的时候,等过节开春后,出门的出门,想商议都找不到人了。
地点要看宁父的意思,他还是想回村里办,在自己老家办一摊。
“其他的呢?”
几兄妹坐一块儿,很快也商议妥当了,在宁家村办,请县里的大厨去做流水席,请戏班子去唱上几日,宁父爱听书,还请了讲书人,请人去得安排地方,供人饮食住处,都得提前安排好。
做寿,他们小辈要送寿礼,这也得提前备好,他们几房人呢,各房请的人先列个数出来,汇到一处。
余下的做寿要的采办的就等快到了提前采买。
喜春只回娘家住了小两日,他们一家几口各有各的忙,喜春带着婳婳跟陈氏跑上跑下的,周兰钰跟着表兄们玩,周秉陪着宁父下棋品画,两个人为了一副画的评还起了回争执呢,到走那回,宁父都没给周秉好脸色。
回去的路上,喜春还笑话他:“都一把年纪了,你们两加一起都快百岁的人了,一副画还争论大半个时辰,也是闲出来的。”
“你等着看吧,老爷子现在就跟着老小孩一样,他能记你一年的,明年做寿他都能拿出来说呢,还要拿出来叫别人点评一下,证明你的观点是错的。”
周秉抱着闺女:“早知道我就不跟他争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1章
周秉这些年已经重拾了当年爱品画的喜好来,如今除了在家给几个孩子布置些关于学问上的事儿,就是出门品品画,带着小闺女出门玩,父女两个常常玩得一身脏回来,好玩呢,回头婳婳又扭着叫爹带她出去玩。
为甚不叫娘呢。
喜春要叫她学学规矩。
她这么小点,喜春也不求她的规矩有多规范,只是普通的姿态总是要有的,她要婳婳学,这丫头被她爹跟哥哥和几个叔叔们带野了,去外边疯跑她倒是高高兴兴的,一叫跟着嬷嬷们学一学规矩就不干了,还没怎么样呢,先哭。
她一哭,周秉跟家里的郎君们就不干了,好像喜春这个亲娘是什么大恶人似的,纷纷跟她说什么,“婳婳还小呢,以后学也来得及。”“我们家的妹妹,就是不学也不碍事。”
喜春都想把他们脑袋里装的水给抽干,看看是装的水还是豆腐,还不学也没事,他们不进学去看看,那就是文盲!
冠个词儿就叫目不识丁!
郎君不识字叫目不识丁,女子不懂半点规矩就叫毫无教养,这两个词儿都不是甚好话的,他们还能说出不学的话,喜春有一个来一个的骂了,得亏她还在呢,她要是不在,还得养个混世女魔头出来的。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每隔两三日学一小会儿规矩,从走路、姿态,用食,各个方面都有嬷嬷在旁边小声提点,请来的嬷嬷不是那等严厉的,最和气不过了,又有耐心,做出来的仪态跟行云流水一样,婳婳这么小点也是分得出好坏的,有嬷嬷们在,她跟着学也能学个好出来。
那些习惯不知不觉就改了,但这小丫头记仇呢,还觉得娘逼她学规矩不高兴,只粘爹,不粘娘。
喜春也没功夫跟小丫头斗法呢。
周嘉那边的成绩早该到了,只今年大雪封山早,不止是河面儿,连官道都封了好些,连带今年的气候都降下来了,早早就穿上了袄子。
冬日开始是石炭买卖最红火的时候,炭司前年换了人,如今上任的大人是世家出身,许是知道周家在盛京有关系,也没为难,还是按往年的章程给他们发了船,赶在河面结冰前,一船船的石炭运到了码头上。
快年节了,报信的终于来了。
周嘉过了会试,还在殿试中脱颖而出,被当今钦点我探花郎。
据说游街打马那日,盛京城的小姐们纷纷朝他献花,还问他有无妻室,周嘉虽无娶妻,却是有了定下亲事的女子,过不久就要成亲了,对他有意的女子只得黯然退场。
衙门敲锣打鼓到了府上时,很快就传遍了城里城外。
喜春他们心里都有数觉得周嘉能中,却没想过他能取得耀眼的成绩来,探花郎,他们周家也是出了探花郎的了。
有喜的,自然有忧的。
李家那边得了信儿,原本就眼红李晴晴跟周家定下亲事的人家纷纷说了,如今人周家公子是高高在上的探花郎了,人家要娶那也是娶那些门当户对的小姐了,谁还要去一个村姑?
这种话说多了,连李家都担忧得很,生怕周家明日就来退亲了。
李家娘子甚至还跟李晴晴说,叫她去周家走一趟看周家是什么意思:“这一日不定下来,我就一日不得安生,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成还是不成,你们如今可不比我们以前,现在退了亲,凭着咱们家姑娘的容貌性子也能找个好的。”
李晴晴还没去,周家先送了礼来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他们还当真没有重新给周嘉寻摸个妻子的打算,李晴晴再是不显,好歹也是知根知底的了,要是再换个高门媳妇进来,不说知根知底,这府上的安宁就不能保证,何况他们连人都不在京中,这婚事也无从谈起。
别说他们没想过要为周嘉在盛京里寻个妻室,就是盛京那边只怕都没想过。
另一个忧的就是周兰钰叔侄几个了,这位大叔叔的起点太高了,周秉他们都没说,他们就已经感觉到无形的压力了。
周嘉那边回不来,只得在年节后返乡,便要回京叙职,他是探花郎出身,要入翰林,若是不出意外,往后便要长居盛京。
长住在盛京就不只是单单做客这么简单了,要是做客,只居住个几月,住在周府上头倒是舒心,若是长住,这周府上大宅子,难免要磕磕碰碰的,周家这等郎君还好,娘子们则是要长居院中的,处不好,自己心头也不好过。
周嘉去盛京,这总得先娶妻吧,这新媳妇总是要跟着去的吧?一条条的都要商议妥当。
周秉的意思,“等他回来把道理说给他们听,等他们成亲后,由他们小两口自己决定住哪里,你呀,他都这么大的人了,你也少操些心在他身上。”
喜春白了他一眼:“我要不操心,等过年后他回来,成亲这一摊事你们几个来?我来当甩手掌柜?”
谁家成亲大事都是女主人出面操持,周秉倒是想替她分忧,又怕她以为他在跟她争呢,只得闭了口,不敢再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