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秦胜发觉魏鸾未死,卷土重来了?
宋令忙拉住他,躲到树后,凝心静气等待马队过去。
马队近了,竟是郑玉和一年轻黑衣男子打头,带几百人,骑马而来。
宋令神情一松,刚要出声唤他,却冷不防被身旁之人封住了哑穴。
此处尸首众多,那男子扫了一眼周遭道:“刚才一处加这一处,应差不多有四五千人,你要寻之人或许早已凶多吉少,我们现下还是按原计划奔潼关,经盛齐回郑地吧。”
郑玉摇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欠她一命,定要尽力追寻。”
宋令听得此言,始知郑玉现下是在寻她,感动不已,却苦于无法开口。
“公子!这里有两匹马栓于树上!”
“搜一下附近!”
“公子,树后有人!”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对于今日的魏鸾来讲,就是如此。
宋令和魏鸾被一起揪了出来,她自然被解了哑穴,纵然魏鸾武功不赖,单手难敌千军,也束手就擒被绑了起来。
宋令惊问郑玉:“你为何在此?”
郑玉笑道:“未晋大尉许则乃郑国人,我尝私下联系,未晋皇室气数将尽,有心之士早已图变,遂一拍即合,这是他儿子许琦,我们已计划许久,就等智离举兵,趁乱离开。”
宋令了然,正要问以后打算,却见魏鸾被绑,忙对郑玉道:“智离在追杀魏府之人,他也需尽快赶路,快些放他离开吧。”
魏鸾却阴沉沉盯着郑玉头顶。
宋令顺着目光所及之处看去,正是那日元宵夜游她买的,后又着人送去给郑玉的墨叶钗。
郑玉点头,便有人迅速解了魏鸾捆绳,另外来人将马牵来递给他。
魏鸾沉着脸接过,利落的翻身上马,坐于马背之上却并未立时离去。
他看着去路问道:“你去旧宋还是旧郑?”
虽然他并未看她一眼,但宋令知道此一问是在问她,她刚要答话,却听他忽道:“我也并不想知道。”
“驾!”
马便冲着来时之路飞快的离去了。
宋令望着他的马渐渐变小,直至消失,不觉竟慢慢模糊了双眼,心也渐渐觉得有些酸疼,脚下不受控制的追了两步。
若此一别真的便是永别,她忽然惊觉到,她竟是十分不舍他。
冷不防被郑玉扯住手腕,他轻声道:“你可是喜爱他了?”
宋令顿步,看着空无一人的远处,心中空落落的,她此刻好似才真正的知道,为何她明明心中一直想要离开,却始终未能走成的真正缘由。
只因她开始贪恋他给的现世温暖,如郑玉所道:她喜爱他了。
没什么说的了,一句话:
小周子,走你
小魏子,也走你
郑玉跟宋令讲了他到晋阳后的一切见闻,许则虽官至太尉,却不教儿子许琦在未晋做官,让他经营一个镖局,借各国送镖之便,在郑国置办家业。只因察觉未晋皇室气数将尽,若有朝一日皇室覆灭,许琦也有地可去,若有生之年皇室尤在,那告老还乡之日也可回到郑国故土。
计划总是很圆满,未曾想智离的屠城之令,许则身在郑国的家人也惨遭覆灭,所以他也是对智离恨之入骨,与郑玉取得联系之时,才如此一拍即合。
透过许则,郑玉还联络到了郑国十城藩王郑诚,他是郑玉祖父兄弟之子,智离取黄州后,郑诚主动俯首称臣。
所以此去,他们便是奔郑诚属地冀东而去,说服他趁乱反水智离。
此一行,郑玉已有了目的地,也已有了日后计划,自不再如宋令以前心中所想那般,二人结伴,自在而去。
是以,这一路虽未言及,她也颇为犹豫是否仍旧与他同去。
这一路风餐露宿居多,消息也甚为闭塞。
好不容易经过潼关郊外小店,他们停脚休沐,许琦道:“出了潼关,便是原来郑国地界,现在郑国刚刚经大劫,民生尚未恢复,往后十几日必然会更辛苦,大家今日洗洗,吃饱喝足,早些休息。”
众人点头散了。
宋令虽男装扮相,赶路这许久,许多人也知道她为女儿身,是以洗澡水先送到她房间。
宋令洗完以为别人也和他同样该洗完了,便去郑玉房间寻他一起下楼用饭。
到得他房间,门虚掩着,她更是浑不在意,推门而入,却见门内桌子后面一个屏风,屏风之上搭着衣物,郑玉正在洗澡……
宋令略略尴尬:“我来喊你吃饭,……你怎么洗澡不关门呢?”
郑玉在屏风那头不在意道:“不是有屏风挡着了吗?除了你都是男人,也不怕别人瞧见。”
此男子还真是落落大方,倒显的她小家子气了。
宋令道:“那我先下楼了,帮你把门关上。”
郑玉道:“你等等我吧,我马上出来。”就听到哗啦一声,应是起身声音。
宋令忙转个身,虽然隔着屏风看不到人,但也应非礼勿视。
但她转身之际,撇到了桌上随意扔着一个木头人。
郑玉曾在军中对她道他自幼喜欢雕木,手艺尚佳,只要逃出生天,便能养活自己。
是以她还玩笑道:“若是有机会,你要刻一个现在的你我,留做纪念,将来老了拿出来把玩,当十分有趣。”
他道:“好。”
那时宋令还未透露自己是女儿身,但心中已有计较,如她这般,她整日游手好闲,无甚本事。若有朝一日离了军营,如何过活呢?现下好了,两个无家可归之人搭个伴,他还身怀养家本事,极好极好。
是以今日偶然瞥见,理所当然认为雕刻的便是她,况且这个木玩意儿扔放的如此随意,她也就随意的拿了起来。
转过身打算细细品鉴一番,雕的若是不好,她准备好好奚落他几句。
不料细看之下内心一动。
那木头人,……竟是田凤仪。
宋令曾见过田凤仪两次,每次都被她惊艳到,是以印象十分深刻。
但她都不知郑玉是何时遇到过田凤仪。
这造化还真是弄人。
萧昭文,魏鸾,郑玉,三人之于她,唯有郑玉是她良人。
她理所应当认为自己有恩于郑玉,他便理应喜爱她。
现今一看,他早已心属他人。
郑玉穿戴整齐出屏风,见到她手中之物,语气也忽的尴尬起来:“这只是我闲来无事随意雕刻的小玩意,并无他意……”
宋令平静的放下对他道:“你何时见过田凤仪?”
郑玉犹豫道:“你我河边相会那一次,回去正巧遇到她登智府,她出府的时候仍是我送至门外。”他又强调,“她都不知我是谁,我只是……”
田凤仪夜宴名动天下之后,未晋诗人张岱忆其夜宴见田凤仪曾言她:“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
烟视媚行,宋令终于知道为何田凤仪明明不是绝世美人,却如此迷人,她那双饱含深情的眼睛,任谁看上一眼,都会怦然心动。
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
郑玉犹豫了,但宋令已在他沉默中了解到他的真心。
她想到了嫂嫂说的话,当男人遇到真正心仪之人会是什么样,又想到了殒命的周雨,同样心仪田凤仪,也如面前之人一般单相思。也许终其一生,他们心仪之人都不知道他们姓甚名甚,可竟不影响他们一头扎进去。
她忽又觉得郑玉十分可怜。
她叹口气:“今日过后,便分开吧,我是女子,终有不便,不能继续与你同行了。”
“你怎地和我计较起来,如果因为这个雕刻,扔了便罢,何必介意至此?”
“我并未与你计较,我只是心疼你看上一个不可能的女人。”
“……,并非如此……”
宋令缓和一下气氛,笑道:“行了,下去吃饭吧,你我能一起用饭的时间真的吃一顿少一顿了。”
郑玉急道:“我就应该照顾你的。”
宋令摇头:“你欠我的已经还清,你我之间无任何亏欠,我也勿需你的照料,我自己的路以后要自己走。”
宋令离开郑玉一人上路,郑玉给的银两她毫不推辞收下了,郑玉本想送她一枚玉佩:“如有任何困难之处可来寻我,见玉如见人。”
她却拒绝了:“不如把我送你的玉钗给我罢,若是有朝一日我来寻你,你见到玉钗便知我来了。”
郑玉一愣,想了想,轻摇头:“我不想还你。”
宋令却踮起脚从他头上抽了下来,插在自己头上:“若还有缘,见钗如见人!”
转身便跃上了马背。
郑玉站在店门口望着她,神色竟隐有些伤痛之色,她说:“何必如此耶?快些对我笑笑,让我走的心中痛快一些!”
马踢踏了一会儿,她一扯缰绳,马便冲了出去。
她回头看了目送他的人一眼,见她回头,他终于展颜一笑,如同那日军营初见般。
少年,少年,你要扬帆起航;
少年,少年,你要披荆斩棘;
少年,少年,恕我不能继续相陪!
她此行决定去往旧宋。
盛齐灭宋后,旧宋封地归附她伯父踏西侯宋康,虽她伯父久居于徐都,但仍是他旧部镇守丰都,虽父亲和伯父素有积怨,老死不相往来,但血亲做不得假,二人虽见不得对方好,但绝不至于取相互性命,所以她当不至于被加害。
她此行,走走停停,不急不缓,顺道游山玩水,到达丰都之时已是三个月之后。
未曾想到,短短几月,天下格局已然不同。
未晋三公合力灭智,打了智氏一个措手不及,又因智离大增赋税,引民怨甚深,三公军队所到之处,百姓多有反智投奔之举,是以三公之军,取智地势如破竹,一举便攻至智氏都城甘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智氏本是未晋最大公卿,智离用兵如神,又狡诈多谋,若不是气焰嚣目中无人,三公之中,若有一人离心,他也自不会兵败至此。
有将无兵,神仙也难助,智氏退守甘陵。
三公取智,围城一月,智氏不出,而三公远征,粮草不足维系,时间越久,越易生变。智离此举就是在等,只要三公一变,就有可趁之机。
智氏取郑之时,谋士柳维曾进黄州城内诈降郑主郑远,这次甘陵之危,柳维依旧出城与三公和谈,他目的当然不在和谈而在离间三公。
想是三公军中定有高人指点,围城许久,一未生乱;柳维离间,反被招降。
大概天道轮回,报应不爽。柳维回城悄悄大开城门,甘陵城破,智氏亡。
智离去向成谜,有人道他趁乱在属下掩护之下逃出,也有人道他死于乱军之中,还有人道他见大势已去,自行了断了。
无论他是生是死,于天下来说,已是无足轻重,智氏已经在这场乱世博弈之中,曲终退场了。
智离此生大起大落,虽成也柳维,败也柳维,但堪称一句枭雄绝不为过。年纪轻轻,谋略过人,独掌大权,倘若他再稍有收敛,不那么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或许天下格局又会因他而大不相同。
可没有如果,失败了可以重来,生命却再也没有重来,所以才弥足珍贵。
宋令闻智氏亡后,她搬了一驾木梯爬上了房顶对着东南方向喃喃道:“周雨,你大仇已报,在天之灵,尽可安息了。”
不知此时,周云周明周月是否也同她一样,会忆起曾经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郎,他恣意,潇洒,张扬又无所顾忌,却又至真至诚至信,他会用生命眷写忠义。
宋令希望来世他俩还能有缘再相识,如今生一般,嬉笑怒骂,成一世挚交好友。
未晋几大公卿巨变,盛齐也不逞多让,皇帝萧道成病逝,萧昭文继位,改国号为昌元。
新帝上任,向来国势不稳,宋国当年便是如此。风水轮流转,盛齐也摊上同样之事。
宋令在丰都住下不久,宋祖四代孙宋和便在距离丰都不过三城之地延平举事,扬言复宋。
丰都颇有些人心惶惶,各种流言蜚语到处传播,喜得有,忧的也有。
喜得便是终于宋国又要回来了,忧的是放着原本安静的日子不过,怕又要不太平了。
乱世,粮食银子握在手里才是最稳妥的,是以丰都物价飞涨,反而房价大跌,宋令便在丰都租了一处颇大的宅院,雇了一个独身的寡妇陈氏当管家,又另寻了一个画师,做起了媒人生意。
也不能说她心大,只因她了解萧昭文,比他父亲萧道成更有城府,盛齐国运今时比往日更盛,宋和此举绝对以卵击石,命不久矣。
虽她与宋和仅有一面之缘,他是她族谱上的表叔,魏鸾还曾救过他命根子,未曾料到曾经她为其喝彩为其鼓掌的勇气今时仍要为此葬送性命。
国家之事她身在其中却只能当个看客,被风浪卷着不能自主,还是她自己的生意最为重要。
她的生意本是打发时间想出来的一件趣事儿,打听到谁家有适龄姑娘公子,她让画师将人画像画下来,批注上年龄身高家世,起初她是免费赚个人气,等姑娘公子积累的多了,便开始收钱拉线了。
因她价格公道,过来还能诸多挑选,是以找她的人越来越多,人越多就越有适龄公子姑娘找她,酒香不怕巷子深,到了后来,连一些大户人家子女也开始登门打听了,大有承包整个丰都未婚男女亲事的架势。
宋令未曾想到,她这一生毫无追求,只想过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将来靠相公的吃喝玩乐生活,却未料到她竟是一个生意小天才,靠自己反而过的最好。
不过物极必反,这不,她这买卖已触及到丰都媒婆们的利益了。
丰都好多媒婆寻到她的住处,堵着门闹事儿,宋令起初报官,可官府来人赶走了,第二日还来。
也不能把官府搬到她门前来,她因此事愁容满面了几天。
忽有一日灵感乍现,寻到一上佳之法。
她贴出招聘告示:重酬聘媒人若干。
这堵门的媒婆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有的喜有的忧有的不屑,宋令不在意,只要她们中间有心活了的人,她的目的便达到了,从内部攻克,攻心为上。
起初宋令常常带着画师一家家去拜访待嫁姑娘公子,后来渐渐忙不过来,便很少上门。若有上门求姻缘的,宋令就拿出画一一介绍一番,如今不算上那些富贵人家不便抛头露面仍需她上门绘画的,仅仅眼前,随着上门人越来越多,她已忙活不过来。
是以招几个人本就迫在眉睫,现在一箭双雕,既解决了燃眉之急又将生意版图作大。当然这也是双赢的买卖,媒婆仍是老本行,嘴皮子又厉害,绝对胜任不在话下,撮合率当更高。
果然很快便有不少通敌分子跑来应聘,识时务者为俊杰,宋令来者不拒,招了竟有十几人。
化敌为友后,招来的就不能让那些没来的再来搅活生意了,生意不做,哪有月钱拿。
所以,没过两日,她门口便消停了。
宋令倒出闲暇,又有了新的主意,她本来准备两类厢房,分别为竹间花间,用来约见男女,现在她着手准备第三类,此类房间开两个门,正中间有个屏风,世俗男女不方便见面,但若是见画像有意又双方皆有互相了解之意,便可以申请这种房间,虽仍见不到人,但有画像有声音亦有剪影,当更有意境,更易成事。她还给此房间起了个雅名,比翼间。
她的生意就这样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轰轰烈烈做了起来。
引用了明清诗人张岱的诗句;
郑玉是不是行为很怪异,看看本章标题,下章会有隐含的解释……
最后,仍是那句话:
郑玉,走你~
智离,也走你~
另:别为周雨遗憾了,旧的不去,新的怎么来,后面会来一个比周雨更招人爱的
一晃一年多过去了,对于宋令来说,这一年之中,忙碌归忙碌,却也岁月静好。
郑瑾在郑国旧势利以及藩王郑诚支持下,率先自立为帝,近日已成功收复原郑国国土。
郑诚支持郑瑾自然也不是不图回报的,他称帝之前已娶其女,称帝之后更是立郑诚之女郑湘君为后。
外面纷争依旧,智氏一亡,未晋也跟着在意料之中,走到了末路。
三公合力灭智后,因分智氏之地不均而结怨,迅速分裂,又因三公成鼎足之势,相互钳制,灭智之役中也已将田氏权利蚕食殆尽,是以三公先后称帝,遂未晋亡。
魏氏称帝在前,陈氏在后,原本和气的两大公卿,称帝后却恁地翻脸无情。
陈氏先广发告示于天下,要求魏氏归女陈姜,因陈姜曾写信归家,道魏氏太子魏桓与她毫无感情,却偷偷与文姬私通。
此告示一出,天下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