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能让三哥这个样?
赵云连忙问道:“难道是……主公遇到什么危难了吗?”
张飞想起方才的事儿,闷声答道:“现下还没有。”
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被吓到了,什么叫‘现下还没有’?!
他忍不住反手拖住三哥要问个明白。
任谁想要拽走不肯配合的赵子龙,都是费劲的,于是张飞加了一句:“大哥二哥和军师都在,有要紧事,快跟我来!”
赵子龙:军师?卧龙先生吗?
等等,假如主公没事,还如愿以偿请来了军师,那到底能有什么更重要的事儿?
张飞只铿锵有力道:“听故事!”
赵云:……
是的,故事。
一路回到新野后,他们已经冷静了下来。
决定,将那条时间线上的未来,当作史书上的‘故事’。
可以引以为戒,可以参考,但自不能当作影响将来行事的最要紧指标。
姜离星星眼:果然是丞相!(刘备:?孩子啊,我也是这样想的。)
姜离从前有段时间很爱看重生文,喜欢看主角有了先知视角后,避开艰难险阻,走上人生巅峰。
甚至在她遇到重大打击的时候,也想过,要是有机会可以二周目再来就好了。
不过她心里也明白。哪怕有二周目,她能改变的很可能只有寥寥几件事情。
人生说短也短,说长却也长,要要赢数十载,靠的绝对不是什么‘剧透’。
毕竟,在这个英杰遍地走的三国时代,旁人又不是只会按照史书去走的npc。
剧透是一时的,本事才是永恒的金手指——所以世上的诸葛亮才分为两种:真正的料敌于先的诸葛亮,和事后诸葛亮。
就像是,如果让一个普通人带着特别详细的史料过来,让他在知晓各种后事发展的的情况下跟丞相为敌——与原本时间线的区别估计只是:茫然无知中被吊打和心知肚明被吊打的区别。
感觉前者倒是更幸福些……
所以,只是故事。
只是故事里的人令人心碎——
刘备听眼前孩子说起季汉丞相余下的十一年,说起《出师表》的谆谆叮嘱,说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起五次北伐,说起星辰最终在五丈原落下……
以及字字血泪的‘《临终遗表》’。
在生命即将烧尽的最后一刻,丞相依旧在嘱咐刘禅‘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
要记得先帝的志向,要记得爱护百姓。
要做个好孩子,哪怕我再也不能护着你走下去了。
还有啊……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好在,二十七年来,终是未有一日相负。
遗表留给的,是他带大的陛下;而要从容坦然去见的,是他追随的陛下。
星辰陨落,距离今岁今日,恰是又一个二十七年过去了。
刘备一时难以言说的心痛如绞。
觉得哪怕是‘故事’,自己估计也要落下一个后遗症:从此不敢看桑树。
转头向外望去,窗外正是夕阳西下。
金色夕阳斜入屋中,拖出长长的黑色影子。
像是流星坠落后的暗影。
而在这片夕阳里,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却是笑了。
看到丞相的笑意,姜离就明白:无论今日听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是成功还是失败,丞相都会一往无前走下去的。
千千万万回。
像是无数个时间线里,依旧会站出来保卫京城的于少保,提枪上马北伐的岳少保。
丞相的笑意里有欣慰喟叹:原来不是隆中初见的一时的志气,‘我与主公’真的这样坚持了一世。
至死不渝,百折不挠,以至于千载后的世人,依旧记得这场并未成功的燃烧。
听丞相如此感叹,姜离立刻想起了她还带来了一本特殊的书。
不是资料书,而是后世所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对丞相的‘推崇夸赞’合集。
姜离还特意给这本书做了个腰封,上面写了比较经典的几句,比如杜甫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刘备也凑过去看了看,引起他注意的是‘武侯祠’三个字。
按照汉时的礼秩,臣子是不能立庙立祠的。
但那条线上的后世人,既然多提及‘武侯祠’,甚至用此来代指,可见他家丞相是有祠的!
这才对嘛。
他家丞相是普通臣子吗?
刘备还特意向姜离确认了下,他理解的没错吧。
刘备不问还好,一问姜离就想起了——
武侯祠啊,其实,也是您的昭烈帝庙。
姜离是去过武侯祠的人,她当时还小,也没有提前做过什么功课。还以为武侯祠就是纪念诸葛丞相的专祠,结果只见大门口匾额赫然写着汉昭烈庙。
当时年少无知的姜离:?走错门了?
后来才知道,何为‘一体君臣祭祀同’。
古往今来,只此一处。
姜离吃到了三国线的第一餐。
只是除了她以外,其余人都没有专心吃饭。
在姜离认真吃过饭后,刘备到底特意问起:“阿斗……”
刚才姜离的讲述里,阿斗虽不是主角,但刘备也已经听出,那条时间线里的儿子,并不出众。
他这个岁数,在此时真的是老来得子,当然希望儿子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够如汉光武帝一般三兴炎汉。
可惜并不是。
考虑到她走后,如今才半岁的婴儿阿斗的未来生活,姜离还是多说了几句。
后世的学子在学生时代,背诵《出师表》的时候,许多都想过‘啊,为什么这么长’。
但对刘禅来说,想来只觉得短,太短了。
相父走之前,他一切都托付给相父,而相父走后,他一直在用《出师表》上的人,甚至他们的子孙后代。
直到用无可用。
刘备轻轻吐口气:“好在,还知道信人。”
遗传到了他这一点。
虽然姜离没有再讲下去,但刘备也猜的到,待到扶大厦之将倾的人不在了,大厦必然倒了吧。
如她故事里的阿斗,自是守不住季汉的。
那个季汉的火,还是熄灭了吧。
刘备感慨道:“便不是季汉,但终究还是有王朝结束了这乱世吧。”
“若是个如汉一样的朝代,于百姓们也是一件大幸事。
姜离当即缄默,像被饴糖粘住了一样不开口。
看到姜离的表情,刘备心下黯然:啊,看来在她的世界,乱世后的下一个王朝不是跟汉一样的盛世啊。
于是他又补充了一句:“便不是盛世,想来百姓也比这汉末乱世过的好。”
姜离继续沉默。
刘备:……孩子,你沉默的我很慌啊。
难道还不如这会子吗!那这黎民众生也太惨了吧。
他们都看着姜离。
半晌,见这孩子吐出一句:难说。
姜离只有这个答案了。
因为,接下来,是晋。
魔法书一般的晋史。
五胡乱华黑暗长夜;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所以,不光是她,姜离听过太多期冀:想去给关二爷送马,想要在落凤坡外拦住庞统,想要带着灭火队去夷陵灭火,甚至,想要给丞相送十万个大学生。
再异想天开的想法,却都是一样的心思:这汉末浪漫的理想主义星光,不想它坠落。
想让它照亮万姓黔首归家的路。
姜离临走前,去看了看婴儿阿斗。
那感觉是很奇妙的:有种老式计算器的惺惺相惜。
他十七岁登基,正是清澈愚蠢大学生的年纪。
而这个年纪要撑起一个疲弊的国家,对普通人来说太残忍了。
“希望这一回,十七岁的你,有父皇,有相父,有叔叔们可以依靠。”
七年后,益州。
阿斗看着车载斗量的书愁眉苦脸。
听父亲说,这是他素未谋面的一位姐姐留给他的生辰礼物:足够他从七岁学到七十岁。
不但如此,据说这位姐姐离开之前,还嘱咐父亲叔叔和先生,不能光背书——得给孩子出卷子,这学的好不好,每月考一考就知道。
如今父亲和先生都不在家。
等他们回来,就要考自己功课了吧。
阿斗趴在桌上睡着前还在想:姐姐,真是种可怕的传说啊。
第135章 宋番外·后世论坛体
【论坛各楼发言只是模拟不同人的观点,有些过激言论不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主楼:
暴言,宋世祖赵寰,是北宋皇帝里无可争议的top1,不服来辩!
1L:虽然在咱们历史论坛,只要涉及‘top1’的楼,多半要撕扯的血雨腥风。以至于带top1的主楼,很多因为‘故意引战’被封掉。
但……楼主你这个,应该会是最祥和的top楼之一。毕竟说的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猫猫点头jpg.)。
2L:同意楼上,并且建议楼主去掉‘暴言’两字。
3L:同意楼上和楼上的楼上,并且建议楼主再去掉北宋两字。
4L:新人伸出试探的jiojio:不好意思,宋……分北宋和南宋吗?我记得课本上写的就是‘宋’啊。
分两朝的不是只有‘东西汉’和‘东西晋’吗?
5L:回楼上,是这样没错:虽然靖康耻宋被金国攻破了国都,朝廷南渡,但十多年后又打了回去,收复了开封。
所以后世修史,宋最后名称的确立,参考的是唐:虽然大唐中后期国都六陷天子九逃,但还是‘唐’。
毕竟东汉西汉,中间隔着王莽政权,且国都不同,一个长安,一个洛阳。
西晋东晋,则是东晋偏安一隅,不算大一统王朝。
但史学界一直有争议——宋应不应该分为两宋。
毕竟靖康耻后的宋(再刨去完颜构当皇帝的11年),从宋世祖赵寰起,宋的国土面积,统治阶层,朝堂局势,行政制度,军事制度……诸多体系都发生了改变,所以建议分开两宋的声音从来没有停过。
反正我们宋的论坛,是更喜欢称呼北宋、南宋的——谁没有燕云十六州,谁就是南宋!
所以,我们宋世祖赵寰,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叉腰jpg.)
PS:楼上的新人,如果你在论坛里,看到宋的平方或者宋plus的楼,那也是我们北宋哦。
6L:楼上big胆,提什么燕云十六州!
赵·高粱河车神·斧头帮帮主·绝命毒师·光义watching you。
7L:岳帅护体!
8L:就是,车神watching 啥呀,就他那水平,还非要碰瓷武侯阵图,微操指挥前线打仗。
以至于后来宗泽老将军拿给岳帅学,岳帅高情商回复:‘战而后阵,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岳帅:婉拒了哈。)
9L:说起来,高粱河车神不但喜欢搞战场微操,干涉将领打仗,还把宋朝崇文抑武的风气带了起来。
但我们世祖赵寰,不但对诸位将领发金字牌明诏‘战机瞬息,战事进退一任委卿,朕无遥度!’,还大改之前南宋偃武修文,文臣看不起武将之风。
——真的,很难想象世祖竟然是车神一脉的皇帝哎。
10L:如果从血缘来看,更难想象的,不是寰帝亲爹亲哥是雪乡二圣,另一个亲哥是完颜构吗……
对了,既然已经提到了晦气的父子三人组,那就正好说一下。
常有黑子说‘宋世祖不过是运气好,抽到了一大把文武ssr,才有收复故都、开疆扩土的功勋。她自己不过是宋的帝姬,半路出家的皇帝,文治武功都不行什么的’。
拜托,这就跟将军打仗,诗人作诗一样——敲锣卖糖,各干各行好不好!
当皇帝能够选贤举能,知人善任且用人不疑不就够了吗!
是,靖康耻后的数十年,冒出来的ssr是多。但之前他们在完颜构手里过的什么日子?
比如都是给岳帅连发金字牌,我们世祖寰帝发的,不是粮饷就是大夫,完颜构绍兴年间,发给岳帅的金字牌可都是‘退退退’‘不许得罪我金爹’‘夺兵权警告’。
啊,说到这儿还是要感慨下:完颜构做皇帝这么差,但真欧啊。
11L:排楼上。
而且就是从宋世祖赵寰开始,宋朝的武将又能够出将入相。哪怕是武职出身,也可以入中枢做宰臣。
12L:对,所以我们寰帝的庙号是世祖。
13L:啊,一直搞不清庙号谥号这些。世祖的庙号很好吗?
14L:回楼上,大致给你解释下吧。
谥号用字,有谥表可以参考,比如‘文’字,经天纬地曰文。
但随着朝代越来越多,谥号越来越长。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吧,谥曰‘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实在是记不得这许多人。
但赵匡胤的庙号就是太祖,多么好记。所以咱们后世称呼皇帝,基本就用朝代+庙号来称呼了。
——不过庙号用字,没有‘谥法’这种专门解字的字表,一般都是参考前面得到过这个庙号的皇帝,干的咋样。
世祖一般是给再造山河的继统之主,就像承上启下东西两汉的汉世祖刘秀一样。
所以赵寰为宋世祖,一点儿毛病没有!
对了,讲个阴间笑话,完颜构这辈子,一直在登月碰瓷光武帝刘秀,他原本还想当个‘世祖’呢!
15L:完颜构不配几个字,我已经说累了……
16L:不懂就问,但我记得从哪儿看到过,隋炀帝杨广的庙号,不是也是隋世祖吗?
17L:回楼上,杨广的庙号是他孙子杨侗上的,他本人都是王世充的傀儡,这庙号一般没人认。
杨广还是适合这个‘逆天虐民,去礼远众’的炀字。
18L:嗨,不过话又说回来,什么庙号下面,没有几个不行的人呢?
号称皇帝平均水准最强的‘太宗’庙号下面,不是还有咱车神驾驴出没吗?
以至于各个朝代粉比较同庙号皇帝的强弱——只要提到历代太宗,宋粉立刻一吵一个不吱声,当场被人拿捏。
只好发挥田忌赛马大法,太宗这局直接放弃,去跟唐朝比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还是比唐高祖李渊强的。
19L:啊,我看过类似的楼。确实,提起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唐朝粉就不吱声了。毕竟,他们的开国皇帝最大成就,就是好命:有唐太宗、平阳昭公主这两个给他打天下的后代。
20L:始皇帝乱入:李渊要是开个班,我一定去听。
21L:历史小白颤巍巍举爪,寰帝的世祖实至名归,那完颜构的庙号是什么呀?
22L:宋艺宗。*
必须说一句,这是原创的庙号,没参考前面的皇帝,独一份的庙号啊。
毕竟,完颜构不光是多才多艺,主要是‘臣构言’的行为艺术,这个别人就比不了。
据说原本还有朝臣提出‘艺宗’前所未有,而且听起来就像是讽刺的庙号。不如给太上皇上‘高宗’庙号,取之前历代高宗‘继往开来中兴之意’。
都不用寰帝开口,其余朝臣们就一起乌拉乌拉把他喷回去了。
商高宗武丁&唐高宗荔枝:芜湖,躲过一劫!
而且咱寰帝真是体面人:皇帝都是有臣子配享从祀的嘛。
给完颜构定完庙号谥号后,当时满朝文武都紧张死啦:尤其是年纪大点的,完整经历过完颜构做皇帝的十多年的朝臣——这万一被预订给完颜构,这可咋整。
还是咱寰帝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张俊去陪着了。
功是功过是过,张·金龙鱼·俊从前到底征战不下数百,虽然生前惨了点。但咱寰帝一向是以仁义礼智信著称,看在他‘主动贡献’了亿万家财的份上,死后还是给了他体面的(狗头)。
23L:话说,宋朝真不愧是公认的文化灿烂,文学成就极高的朝代,开创了不少新的庙号呢。
除了完颜构的‘艺宗’,还有宋徽宗,宋钦宗,宋理宗之类的庙号,前朝都没有吧。
24L:那必须的,雪乡二圣和完颜构能没有排面吗?
而且以宋朝文人的肚肠……我合理怀疑这些崭新的庙号都是反讽。
比如徽宗——他们解释的是,徽可是代表美好德行的字眼哟。但其实,徽还有另外的意思:绳索,捆绑。
要是他们没有内涵皇帝被金人捆走的意思,打死徽宗我也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