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离摇头,摇掉这个可怕的想法。
然后喝了杯酒道:“岳少保来日收复燕云十六州,当足以告慰宋太宗在天之灵啊。”
柔福:?为什么单告慰太宗,太祖等先帝,也都是极想收回燕云十六州的。
姜离认真道:“但他们付出的代价没有那么大啊。”
毕竟宋太宗赵光义为燕云十六州,是亲率大军御驾亲征直接去打辽国的。
大败之后,要不是其驾驶技术了得,驾着驴车都能狂飙过辽人的骑兵,这宋朝第一个北狩的皇帝,都轮不上雪山二圣。
河南开封城。
岳云走入官署:“陆提举好。”
闻声抬头的陆宲笑应道:“小岳统制。”
陆宰陆游父子此时还在骑马赶来的路上,但陆宲却早在两月余前,就如愿加入了北伐大军——
当时他们兄弟俩都请命要入军中,然而临安城中兵部事务也繁多,柔福就给他家一个名额。
毕竟,他们兄弟俩都有个共同特点:不光上马能打仗,下马还能理财!
陆宰之前就做过副转运使,能管一路(宋的行政区域名,基本等于一省)的钱粮调度。
而陆宲则历任好几地的提举常平司,主要负责稳定经济,平抑粮米价格等工作。
当真是那种:战事紧张的时候,上马就能领着士兵冲锋;待战事中场休息,又能立刻投入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工作中的居家旅行必备复合型实用人才。
当时陆宲就握着哥哥的手道:哥啊,我之前被罢官多年,如今有机会你就让我去呗。而且论起军机事务料理,你比我更擅长周全不是?
陆宰无奈应下。
于是,陆宲如愿早早奔赴北方战场。
此时正在开封城内担着要紧的粮米调度工作。
此时岳云来寻他,问好过后递上调用粮米的公文。
陆宲看过公文后,郑重颔首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小岳统制一路平安!”
因岳云此番是奉命带护卫队,南下去接应北上的临安朝廷队伍。
陆宲心中:帝姬北上决不能出什么差池!
岳云心中:带上神机营去接姜官家的车驾!
秋日渐深之时。
马车如长龙,从临安皇城逶迤而出。
只是……
在一众马车里,夹杂着一辆特殊的驴车。
这驴车的规格还非常高,焕彩辉煌的,因为——这是皇帝的驴车。
柔福帝姬面不改色道:“陛下不良于行,路上最忌颠簸,故而特意替陛下选了最好的驴车。”
群臣:这话倒也没错,品种上佳的驴负重强,底盘低,性情温顺耐力也超过良驹。
不只坐起来舒服,因底盘低把陛下的躺椅抬上抬下也比较方便。
百官们:不管怎么说,因为皇帝不良于行,所以只能坐驴车,真的让我们不得不多想!
这实在,也太有太宗遗风了呀——
“当年,太宗陛下据说也在战场上,股受了箭伤难以行走,但还是……”梁红玉剩下半句‘还是驾驶驴车逃走了’没说完,作为宋朝臣子给太宗陛下留的最大颜面。
姜离原本只知道赵光义从幽州驾驴车跑了,但这回在行路途中闲来无事,‘随驾护卫’的梁将军就在舆图上细细给她画了太宗‘战略性转移路线’。
太宗陛下,不只是跑了,还跑的老远。
从幽州跑到涿州(听说朝臣们以为他死了,要立侄子为皇帝,赵光义不放心进涿州,索性继续跑了),最后跑到了金台屯才停下。
姜离对照现代地图看了看:这可是一百多里啊!相当于从北京一路跑到雄安新区。
简直是史上最强驴友。
听姜离真情实感赞叹道:“世无伯乐,少有人知千里马——”
“而若无宋太宗,怎知世上有千里驴?”
梁将军笑得险些从稳稳的驴车座上掉下去。
临安朝廷有条不紊向北移动。
为保障行伍安全,沿途所经过的城池路线,都是提前两三天才制定出来,而且时不时发生一些临时变动。
除了出于安全的考量……如今的宋也确实是没法像和平富饶年代一般,皇帝出行巡幸,能够提前把路线都安排好:北地多年战乱,原本以开封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以及水路通道,许多都荒废了。
说到官路漕运,临安朝廷边向北挪动,边陆续收到开封城内送出来的新消息。
三大将此时都率军驻防在开封附近(倒也不怕住不下,毕竟开封驻军最多的时候,号称有八十万禁军,是出了名的冗军),除了逐步清扫中原各路的金军残余势力,同时还在干基建工作。
不但重整开封城内外军防,修固楼橹城墙,还在紧急疏通原有的五丈河等运河,力求南北通路尽快再次打通,汴梁城能够再次成为北伐的强大军需后盾——作为首都,汴梁的劣势是没有天险,但优势就是交通便利啊!之前江淮等地的粮米通过漕运到达开封的数目,每年都能到八百万石。
因此,三路北伐军此时按兵不动,并非在空等临安朝廷过来,实则正在紧锣密鼓为接下来的渡河北征磨刀。
托北伐军和各路义军发动百姓们一起开浚濠河的福,姜离没有把驴车坐穿。
黑油油的御用精选毛驴虽然很可爱,驴车也平稳,但到底有些逼仄。
还是在运河航船上,活动空间大些。
这日,姜离正如常抱着猫猫,认真研究易安居士留下的博戏技巧,准备下回努力赢两根筹码回来,就见柔福带了奏疏和一卷图纸进来。
“离开封已不远,今日议事,朝臣们就议起了陛下回到开封后的住处。”
姜离当即抬头。
到底有过多年皇帝(虽然绝大多数是太上皇)职场经验,姜离对于【皇帝住处】这件很有象征意义的事件是很敏感的。
就像她之前在大明,住西苑而不是乾清宫一样。
住在权力中心,就代表权力本身。
现在临安朝臣对皇帝返驾开封后的住所建言,就代表了他们的站队——到底是站名分上的皇帝,还是大义上的帝姬。
柔福递上各部重臣们联名奏疏并现在的开封城图:“朝臣们建言:陛下龙体不安,请入住龙德宫安养。”
姜离顿时松弛下来笑道:“好事!”
这就说明,哪怕北伐军克复旧都,战事没那么紧张了,临安朝臣的主流站队,还是选择了柔福!
因龙德宫,是上一位太上皇的宫殿——
宣和七年末(靖康之耻前),宋徽宗赵佶听闻金兵雷霆南下,据说还有十日就要打到京畿地区了,那是吓得当场甩锅传位,从开封城的皇宫大内一路搬到龙德宫去修仙去了。
姜离:这个她熟,当时在明朝她就发挥‘拿来主义’,参考了完颜构父子的退位方式,成功进化太上皇——然后,于十多年后的现在被回旋镖击中,真的要入住宋徽宗的龙德宫。
不过,比起宋徽宗的退位流程,姜离觉得,自己当年还是很体面的。
她只是在朝堂上追着鹤跑了,而不是给朝臣表演一个‘朕当场瘫痪’——
是的,宋徽宗当日为了退位跑路,那才是豁出去了,在朝上忽然当场昏迷掉凳。开始宰相们以为陛下真的病了,吓得连忙给陛下抬回去又是请医又是灌药的。
结果,宋徽宗醒过来就开始走流程,直接表演半身不遂:哎呀,朕咋瘫痪了呢,朕咋半边身子不能动了呢?唉,这样怎么能主持抗金大事呢!诸位爱卿怎么看?
宰相们:……
史册明载:“宰执无语。(帝)又问诸公如何,又无语。”[1]
而在众人无语中,宋徽宗:好的,不反对就是默认。当即用没病的左手写下传位诏书,然后搬到了龙德宫中。
北宋(正常)朝臣们:我们究竟是前几辈子造了什么孽,摊上这种皇帝!
姜离也有同感:每次都被昏君愁死。
因为实在很难赶上昏君这种不要脸的程度。
“对了,除了定下完颜构的住所是龙德宫,那朝臣们有没有议一议,一旦那位‘渊圣太上皇’回来,住在哪儿呢?”
柔福点头,从图纸上指给她看:宝箓宫。
不过,这虽然也有个‘宫’名,但其实是一座道观。
朝臣们显然懒得应付这两位昏君:皇帝毕竟还没有退位,给个面子安排到龙德宫去,至于已经在五国城做了多年太上皇的‘渊圣’,随便找个地方一塞就行了。
不过,这世上的脏东西,大抵都不经念叨。
姜离才提起赵桓没两天,柔福就又带了一样东西来。
这次神情有些复杂。
她手上拿着的是一个盒子,盖子打开,姜离看到里面摆着一件上衣似的衣裳。
见上面似乎还有不少字迹,姜离好奇伸手。
“姐姐别动,太脏!”
姜离立刻收回手。
只见柔福取过拨香炉炭火的小火钳,伸长胳膊拎起了这件衣裳。
“这是跟金国国书一起送来的,‘渊圣’的衣裳。”
据说(但柔福推测大概率是演戏),这是她那‘苦命’的皇帝哥哥,私下恳求了金国使臣,托他带一件衣物给自己主持朝纲的亲妹妹,盼她顾念血脉亲情,与金议和早日接他们回去。
当然,甭管是金人,还是送衣裳的太上皇,心里都门儿清:哪有什么血脉亲情啊!
他们不过是在靠‘孝道礼法’这个大帽子来约束柔福。
同时,他们倒也没有完全把希望寄托在礼教‘威逼’上,还软硬兼施,顺便带来了利诱——
就是衣裳上的大片文字:赵桓表示自己才是先帝的嫡长子,是正儿八经继位祭过宗庙的ⓨⓗ皇帝。比起来,九弟(完颜构)自不如他正统。
若是妹妹肯跟金国议和,然后接他回去,他保证立刻以太上皇身份禅位于有‘止两国战事之功’的亲妹。
言下之意:妹妹,跟金国求和吧!等我回去后,给你皇位不说,还替你顶着完颜构。咱们岂不是妥妥的双赢?
也算是花了大心思的诛心挑拨之言了——
但凡柔福跟他们一样,是个‘国家可以亡,我权不可失’的人,就难免不被这个诱人条件打动。
柔福一脸嫌弃,转着火钳给姜离复述完了上面的文字信息。
用火钳拎着一件衣裳看上面的字难免不方便,但柔福很坚持:“实在是不想碰,据送国书的使者说,‘重昏侯’哭的凄凉,在上面擦泪来着。”
其实此时亲人将拭过泪的帕子相送,倒也是一种‘致以血泪之痛’的常见寄情方式,之前完颜构的生母韦皇后,就曾托金国使者给儿子带过这种泪帕。
完颜构见了,当朝哭晕过去,那叫一完美遗传宋徽宗,见过宋徽宗的老臣们,一点儿不怀疑这绝对是亲生的父子。
只是完颜构虽哭撅过去,倒是没有瘫痪(其实还不如瘫痪了),醒来后更坚定‘孝道’,向群臣表示:‘亲爹亲娘在受苦,我受点委屈给金国下跪怎么了?你们还不得表扬我?’
但同样的招数,对柔福来说就是纯纯恶心。
姜离一听这还是泪衣,立刻一个后仰:谢谢妹妹!这要是真不小心碰到了,哪怕不是自己的手,都得恶心到洗秃噜皮。
柔福将这件脏东西扔回盒子里去,钳子也扔进去不准备要了。
姜离就问:“朝臣们什么反应?”
估计要吓到朝臣们了:如今开封刚收回来,肯定怕死了帝姬被污染源激活徽宗血脉。
柔福点头。
君臣名分在这里,朝臣们不能直抒胸臆,说出‘让早该死的渊圣死五国城里吧’,只能力劝帝姬一定不要走上与金求和的老路。
低段位但心怀正气的人如是劝道:天子的孝道跟百姓的孝道不一样——既然渊圣戳破了这ⓨⓗ层窗户纸,朝臣们直接开始拿天子标准来谏帝姬。力陈:天子之孝,不只在于父母,更在于守住宗庙社稷!
“金人屠戮百姓,万姓涂炭,如此国仇家恨深耻大辱,帝姬当摒弃私情,舍小节而就大义,屈己以全天下万民!”
说的实在点就是:帝姬啊,您别动摇,别管整这些死出的太上皇啊!
帝姬请在天下万民大义和自己的孝道名声里,选择天下大义,不要顾惜自己!
但朝上可是有高段位的朝臣——成年人做什么选择,成年人什么都要!
经过雪乡二圣+完颜构三位奇行种的洗礼,在宋的官场六起六落,如今正在第七起的李纲老相公,做出了高段位的发言。
“帝姬,渊圣此言,与先帝不符啊。”
“当年先帝可不是这样嘱托的。”
李纲老相公是最有资格睁眼说瞎话(划掉),最有资格转述当年先帝说过什么。
“当年靖康之难先帝北狩路上,也曾托人带话回来给臣等:不必以他为念,雪耻拒敌为先。”
宋徽宗说过这样的话吗?
那无所谓,反正他又不能掀开棺材板来跟李纲对峙。
在李纲心里,能在辈分身份上压制渊圣,是先帝唯一能给国家赎罪于万一的机会了。
于是李纲也老泪纵横,看起来哭的比传说中的渊圣还惨:“帝姬是孝德过天的人,自然要遵从先帝的‘父言’。”
群臣叹为观止:啊,死了的太上皇,真是好的太上皇。
“活着的太上皇,真是好太上皇。”姜离看问题的角度,跟群臣们不太一样。
她原来还在想,什么契机禅位给柔福。
现在,机会这不就自己跑来了?
‘完颜构’得知赵桓这封信,为保全自身抢先做个太上皇拒收赵桓,岂不是其基操。
姜离:宋,神奇的朝代。
人家别的朝代顶多是当皇帝竞聘上岗,她在这儿想当个太上皇还得竞争……
不过,就以她的丰富经验,过往履历和百分百太上皇好评率——
姜离:这是我的岗位!
岸边景色已然从两行翠绿,渐染秋金。
姜离看着窗外的景色,心情也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有些惆怅:原本她这太上皇就业方向,绝对属于稀缺工种。
但架不住这是个神奇的时代,姜离确实碰上了千年难遇极其严峻的就业形势——
南宋初,别的多不多另说,但太上皇绝对多。
除了完颜构这位出名的太上皇,他的下一任皇帝宋孝宗,同样把皇位给了儿子,自己做了太上皇。这还没完,这个受禅位的皇帝宋光宗……也禅位给自己儿子了。
再加上雪山二圣,也就是说,从靖康元年到绍熙五年短短七十年里,两宋连着五位太上皇。
主打一个《传承》。
什么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太上皇多了,难免就不值钱了。
而且细算起来,完颜构还真不如宋钦宗的身份正。
宋钦宗是北宋开国以来第一个嫡长子登基(也就是唯一一个),而且是亲爹手诏。
不过,姜离对自己的太上皇核心竞争力,还是非常自信的。
那真是上能衬托皇帝,下能精准带走奸臣,还有特殊buff,能搞祥瑞——
当年小钰那里都不需要气氛组。
而柔福这里是双太上皇加帝姬登基的困难模式,姜离表示:你就自己挑吧,是想要篝火狐狸叫,还是让开封府的人吃鱼发现鱼肚子里有‘帝姬登基’的纸条,还是想斩白蛇,都没问题。
柔福于愁绪中露出笑容:就是,她这都有满分太上皇了。
那个皇帝哥哥就算是回来当柴劈,都嫌不够易燃。
姜离想起方才柔福进门的时候,神色是有些复杂,不单纯是厌恶。
想了想问道:“金国那边送来的消息,除了这个重昏侯的泪衣,是不是还有旁人的?”
柔福点头:“还有韦太后(完颜构登基后遥尊生母为太后),乔贵太妃等人的手书。”
如今还在五国城幸存下来的女子们,都如同蓬草,尽力在苦痛荒漠中找到存活下来的生路。
姜离记得,史册上完颜构杀岳帅与金求得苟合后,确实接回了宋徽宗的棺椁和自己的生母韦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