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七零女主亲妹妹(木若何)


“也不知道这孩子咋突然病的那么重?” 看着林奶奶犀利的眼神,林母讪讪挤出了一句话不敢吱声了。
“哎,老三自己好好想想吧!娘说的话一直有效,你要是不想养了,娘养。” 林奶奶看着一直低头不语的林父,长叹一声道。
等了半天一直没人说话,林大伯看着晌午过了,和林奶奶商量着安排:“爹,娘,这边小芳也看了,要不先送你们和几个孩子回去,都还没吃午饭呢。明我让建业他妈来换人看床,您再过来看看?”
“成,都先回吧。留老三两口子晚上看着,明早来换人。” 林奶奶起身拍了拍衣服,带头往门口走去。
“娘,不用,明我让林慧她兄妹俩来就成了,不用麻烦大嫂了。” 林母小心翼翼道。
“对,奶奶,我和哥可以过来。” 林奶奶看着笑的娇俏可爱的孙女没说话。
“不用,小孩子哪会照顾啥人,明让建业他妈来一天。家里有建业他媳妇呢。” 林奶奶拍板定下。
总要看着点,不能真眼睁睁看着把人折腾死了。这是亲孙女啊,有个万一,老三家不要脸,老大老二家在村里也可以不用做人了。堂堂生产大队长,自己亲侄女活活给饿死累死了,往外村一传,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哎,老三,越长越糊涂啊!糊涂!
林奶奶拽着不情不愿的林小弟,边走边想。
“建军,你听话,先跟奶回去,你在这又帮不上忙,明再来,啊。” 低声哄着小孙子,允诺明一定带着来,这才拖走了人。
“就是,建军啊,先回去,明二婶陪着你一起来。” 今天这半包红糖不亏,今回去一传,赶明看看这三弟妹还在村子里怎么显摆。
“奶奶,明一定带我来。我怕……” 林小弟呜呜咽咽的哭,孩子哭得可怜,看的林奶奶直怨老三家作孽。
“来,明一定来。可别哭了,听奶的,小芳会没事的啊。” 林奶奶哄着。
啧啧啧,看小芳那孩子病得半死不活的,这一家子也就眼前这半大小子上心,看看旁边没事人一样的一帮兄妹,还能有闲心看树上结的果子。
林二婶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这要是自家孩子抽不死他们,自己妹妹病那么重、瘦成那样,一个个的都没个反思,没点良心么。看来读那么些年书,连良心都一起读狗肚子里去了。

太阳西沉,吃罢晚饭,农家门口开始热闹起来,一群孩子在外面追追打打疯闹着。
“哎” 应付了一天的热心关怀,总算是可以一个人清静会了,今天大堂哥赶着村里牛车,上午刚把林芳给接回林家。
在医院养了五天,再加上今天回来的这一天,林芳见识到了自打穿越来从未感受的呵护关怀,林父林母,林家爷奶,还有林家一众亲朋好友无时无刻的提醒 “小心点,好好躺着,安心养身子,好不容易退烧了别再折腾病了……”
只要林芳醒着简直没有一点自由时间,全是车轱辘话来来回回念叨着,连下个床都不被允许。
在医院时病的厉害,索性每天都要挂吊水吃药,药里有安眠成分,林芳也就顺势沉沉睡去。不然不说别人,光林小弟眼泪汪汪的瞅着,林芳都感觉承受不住啊。
回家躺了几天,林芳慢慢起来开始帮忙做些轻省活计了。农家事多,不养闲人,哪能允许人天天躺着。
没看到这两天伙食已经直线下降,这次林芳生病,林大伯家给拎了一篮鸡蛋,一斤白面,在医院林芳还喝了人家两顿鸡汤。
林二婶给了半包红糖,第二天又给了十个鸡蛋。出院回家后,左邻右舍亲近的人家或带着几个鸡蛋鸭蛋或一篮子蔬菜瓜果来看过。
这才吃了几天,从昨开始鸡蛋红糖林芳就再没见过。
幸好这还在暑假,三个上学的都在家,林慧帮忙做个饭洗个衣服,林小弟打个猪草,不然林芳躺着的这几天就不是只看脸色了,估计骂骂咧咧的吵闹也得受着了。
林芳想想也能知道林母的想法,前几天遭人白眼议论,确实是心存愧疚,想弥补过错。
可回头算算林芳接连两次生病,每次都要十天半月,耽误了活计不说,林母估计心疼吃药住院的钱,心底又不痛快了。
林母忍着没发脾气,也是林父这次发了火,硬着气定了林芳只管好好养着,啥时候养好啥时候起来干活,今年也不用下地,只管好好养身子。
林芳感觉身体好的差不多了,就自觉起来开始负责煮饭洗碗了。
“姐,今天娘说吃炒面!还去秀秀家找婶子煮卤鸡蛋给我们三庆生。” 林小弟兴冲冲往厨房跑来。
林芳低头洗着碗,笑眯眯道 “那你提醒娘留好白面和鸡蛋。”
林建党、林慧龙凤胎生日在这月月底,林小弟正好是八月一日,中间也就没差几天,每年他们三庆生都放一起,一人必备一个鸡蛋,还可以和林母商量着吃长寿面,或者吃水饺,一年到头难得一次,林慧软声撒娇卖痴,林母都会应他们。
至于其余人,谁让日子赶的不巧呢,按林母的原话是 “每个人都过生辰,农家哪里浪费的起。再说他们三庆生,饭菜不都是一起吃了。”
今年估计也不知道谁提的想吃炒面、卤鸡蛋。
所谓卤鸡蛋,这估计也是赶刘婶子家的巧,隔壁刘婶子前两天给二儿子娶媳妇,大夏天人趴灶台做十几桌菜,担心热的受不了,就学城里国营饭店煮了一锅卤料来卤肉、豆腐、蔬菜之类。
这吃过后觉得好吃,想着反正刘婶子家卤水还剩着,村里人就陆续有人上门去,让婶子帮忙给家里煮个鸡蛋煮个豆腐青菜之类。
酱油、大料贵要花钱,这时候找人帮忙煮鸡蛋、豆腐,也不用拿什么钱,带篮子菜园里掐的青菜或瓜果也就抵工钱了,邻里邻间也是日常人情往来。
这卤水煮鸡蛋也就和茶叶蛋差不多,总不过放些酱油、大料、辣椒这些,毕竟这时候材料有限。
至于炒面不是平常吃的炒面条,翻翻想想才记起是这边特有的炒面粉。
“刘婶子在家吗?” 家里收拾好,林芳挎着篮子去隔壁院门口喊道。
“哟,是芳芳啊。快进来,正好秀秀也在家呢。” 刘婶子乐呵呵的把人引进门。
“秀秀快出来,隔壁芳芳来了。” 刘婶子边喊边给林芳到了杯红糖水。
这个时候红糖哪家都稀罕,林芳哪好意思,赶紧推迟道 “ 婶子,不用。我就是来麻烦您帮忙给煮几个卤鸡蛋的。”
把一篮子刚摘的豆角茄子并鸡蛋递过去,刘婶子顺手接过,也没推脱 “ 咋这么客气,天热正好和秀秀在屋里说说话。”
刘婶子把糖水往林芳手边推推,拎着篮子去了厨房。不一会儿一股浓浓的的卤汁香气传来。
“芳芳,你病好了呀。我从姥姥家回来就听说你病了,娘不让过去吵你,现在怎么样了?” 刘秀秀压低嗓子问道。
“已经好了,现在都啥没事了。” 林芳笑笑,转着话题问道 “你去年刚上初一感觉难么?建军下半年就要去上初一了也不知道跟不跟得上?”
“难什么啊?还不如咱村小管的严呢。” 刘秀秀撇撇嘴,瘪嘴道 “老师顶天了就上半天课,剩余半天就给学校干农活。”
“更多的老师又不能管,不然学生直接和老师闹,组织人批,斗,还有人组织红,卫,兵去老师家里搜查抄家呢。” 刘秀秀愤愤不平道。
“那不要需要考试吗?老师出题怎么办?” 林芳心里大骇,稳了稳神接着道。看来外面这个年代,比想象中还要艰难。
“就糊弄糊弄人呗,反正现在又不能考大学,能拿毕业证就成。” 刘秀秀一脸无奈 “到时候毕业了,城里那些学生家长,早早就算着时间让孩子顶岗呢。”
“那你们拿毕业证呢……”
“……”
看来,现如今的学习要求并不严,但今年下半年高考风声传来,估计学校就会紧抓教育了。毕竟随着高考,随着很多人的平反,社会地位的转变,老师的地位又会上去,教育的重要性会被越来越关注。
摇头苦笑,想想自己才14岁,一个四年级都没上完的人,说是1977年1978年高考不分年龄学历,大家都可以去考,林芳就是再天才也不能去参加啊。
离第二年1978年高考还不到一年半时间,想想这个时候1977年570万人报考,才录取了27万。1978年610万人报考,才录取40.2万。这么低的录取率,也就这动荡十年前的那批上了高中的老三届知青考上的多,这动荡十年间上高中考上的并不多。
至于林芳为啥记得那么清,还多亏了上辈子四个老人都是这个年代过来的。打小就听每个老人讲过去,听得多了,想记不住都难。
再说连书里的女主林慧,还有林建党,都是重新复读了一年才考上的。这还多亏了上大学的男主各种寄教材寄资料,各种辅助讲题做助攻的前提。而且也就林慧考上的是大学,林建党考的是大专。这当时都轰动了,十里八乡第一人啊,连报纸都上了。
直接高考,肯定没戏,就算现在刷努力勤奋会学习的人设,晚上几年再去考。关键过几年,高考有预选制了,会提前先淘汰一大批不合格的考生。而且林母也不一定让等到那个时候。
难啊难,看来长路漫漫,只能曲线救国啊。
临近中午,林芳端着8个卤鸡蛋并一碟卤豆角回了林家。
林小弟帮着烧火,林芳把半斤多白面倒进大铁锅,拿锅铲不停翻炒,灶膛里要用微微小火,锅铲不停翻动、按压,面粉含有水分,要把因热气凝结的小小面粉团子一一碾碎,十几二十分钟,看到面粉微微变色,就可以铲出来了。
烧上一锅滚烫的开水,一个碗里不需要多,舀上两三勺面粉,配上一大勺红糖,多次少量加进开水搅拌。稠稀看自己爱好,这农家的炒面就好了。
吃进嘴里,满口都是面粉的香气,香甜香甜的。
吃罢饭,地里都烤的烫人,队里就安排中午多休息会,晚点再去上工。累了半天,很多人都趁着时间午睡去了。
“建军,你先把你之前的书都给抱出来晒晒。” 林芳拉住要出去的玩耍的林小弟道。
“姐,我回头上初中了,那些书都不用了,不用管它。等回头爹有空了,直接挑到城里废品回收站卖了去。” 林小弟兴冲冲一心想往外跑,随口回复到。
“卖什么卖,赶紧先抱出来,你姐还有用呢!” 看林芳唬着脸瞪人。
“拿,马上拿。” 小屁孩反应贼快,屁颠屁颠就往自己屋里跑去。
林芳的书早就被卖了,现在想看书只能找林小弟的看下。
现在小学五年制,除了课本也没啥辅助书,小屁孩一趟全给抱出来了。男孩子不爱惜,这书本皱巴巴的散发着一股霉味,有的封面前几页都没了,每本书的页脚都是卷卷的。
“姐~” 林小弟抱完书,就瞪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眼巴巴瞅着低头收拾书的林芳。
听着外面各种喊人装鸟叫的各种声音,绷着的脸没忍住笑笑,真是一个男孩子长那么大眼睛干嘛 “不许下深水,去吧。”
“不下不下,是我们之前在山上发现了野葡萄,这两天熟了要赶紧去摘。不然迟了,让别人摘了多亏。” 林小弟说完不等回复,就一溜烟蹿了出去。
“姐,你等我给你带葡萄吃……” 远远的还能听到林小弟的声音。
这孩子,越来越爱给林芳带东西,执着于让林芳多吃。起医院回来,今天一捧山捻子,明一点菱角,后一颗桃子,也不知道都是打哪淘来的。
一问就田间地头,上山下水,这孩子就没不去的。
这辈子有这么个弟弟,也挺好。林芳拍拍书本的浮尘,眉眼含笑的想到。

第11章 秋日
天还灰蒙蒙的,林芳便醒了。林芳现在很习惯早起了,也不需叫,生物钟一到这个点就自动醒了。
轻手轻脚的起来,一点没扰到还睡的正香的林慧。今天是周末,林母千叮咛万嘱咐过 “你们二哥、三姐上了一周课辛苦,难得一天休息让他俩多歇歇,谁都不能吵到人。”
自从高中开学,林家离公社高中学校远,每天来回上课太折腾,林建党和林慧就开始住校了。这个时候高中是没有食堂,要自己带饭带粮食,学校提供热饭服务的。所以每周六晚上林建党和林慧都会从公社高中赶回来,要带下周换洗衣服,还要准备下周的粮食。
这个时候工作学校都还是单休制,印象里一直到1995年五一后才改的双休。所以林建党林慧一周也就能回来那么一天。
出门打水洗脸,收拾好自己,直接去了厨房。和面揉面,蒸上一锅粗粮窝窝头。旁边锅里淘上两把米,再削上五六个红薯切块扔进去,煮上一大锅红薯稀饭。灶膛里多放上两块耐烧的木头,林芳便可以放心的出去打猪草去了。
林芳还没踏进院子,便听到一家人洗漱说话的声音,秋收播种都过了,天慢慢凉下来后,地里活少些,现在都不用赶早工了。
放下背后的背筐,里面是满满一筐的青草,翠绿绿的还带着深秋的露水,这是一大早上的成果。
拍拍身上的灰尘,洗洗手去了厨房。灶膛里的火还未灭完,从厨房筐子里扒拉了几个半大不小的红薯,埋进灶膛底下的草木灰里。
掀开锅盖,窝窝头都已蒸的暄软蓬松起来,旁边锅里的稀饭也已经煮的米粒开花。
拿出碗,一人一碗浓稠的稀饭,再切上两个咸鸭蛋,一份一份的端去堂屋,这是赶上周末难得的加餐。
多亏上次一场病,私底下不说,最起码桌面上的吃食,林芳都能混个公平对待。
“啪” 一小块鸭蛋黄放进了林芳的稀饭里 “姐,你忙了一早了,给你吃。” 林小弟凑到林芳旁边小声说道 “我不爱吃蛋黄。”
林芳抿嘴笑了笑,弯起的杏眼里满是笑意。几个月下来,发现这个弟弟简直就是个小天使,怎么能那么贴心呀。
什么不爱吃,明明是发现林芳爱吃罢了。自家腌制的鸭蛋,蛋白不干不涩,蛋黄金黄流油,林芳可爱吃了。
吃完饭,大人去上工,林芳端着碗筷去厨房,拉着林小弟指了指灶膛,小家伙瞄了瞄院子,偷偷扒拉出来,转身埋到旁边麦秸堆里挡着。
真是……
秋收后地里刚收获的红薯,现在的红薯泛滥着呢,生产队粮仓里还收着满满当当的小麦,红薯还要挖地窖储藏省的冻坏了,队里索性刚收完,就给各家分了。
家家户户都吃不完,每顿还剩些配着泔水喂猪羊的。多烤些,也不过是担心男孩子正蹿个子的时候,容易饿到。万一饿很了,长不高怎么办。
摇头失笑,这心操的像是养了个儿子似的。林芳边洗碗边瞎想到,早饭一点油水没有,就用着灶膛的余火加热的一点温水洗洗就成。
往地下水桶里舀上三碗麦麸,掰下一块大豆饼粕,倒上刚刚稀饭多煮剩下的红薯,林小弟去院子里,把剁碎的青草都抱进来加进去,再把锅里温热的洗锅水倒进去,搅拌均匀,便可以拎进后院喂猪了。林小弟看搅拌好了,一把拎起来就往后院跑。
“走慢点,我不和你抢。” 林芳笑到,想想之前喂个猪还抢了老半天。
这弟弟呀,平常下了学就爱围着林芳转,林芳做什么,但凡活计稍微重点就抢着干。
看来,还是上次林芳病重给吓到了。
叹了口气,拿着蜀黍的炊帚一点一点把锅底的余水往外甩。农家都是大铁锅,轻易拿不起来,锅里又不能剩水,不然一夜都有铁锈了。
林父是典型的农家人,手不闲,一有空,下个雨、雪、农闲不下地的时候,就坐在屋檐下,编芦苇席子,编柳条筐子篮子,用蜀黍做扫帚、做炊帚、做簸箕、做锅盖,还能用竹子做一些简单的竹椅子、大扫把,感觉农家用到的一切都能从他手里编出来。
这家里里里外外用的都是林父林大哥一点一点编出来的。
打发林小弟出门找小伙伴去,林芳端着一大盆衣服去河边洗衣服,家里的水都是林父林大哥从村里的水井一担担挑回来的。洗衣服太费水,只能去河边。早上,深秋的水微微还有些凉意。
慢慢的河边开始热闹起来,周边聚集了一些洗衣服的婶子、小媳妇、女娃娃。
“芳芳,又来那么早洗衣服啊。”
“芳芳勤快,每次都那么早。手脚麻利,洗衣服也快。”
林芳羞涩笑笑,也不用一一回她们,只是一些善意的打趣而已。以前可没这么好人缘,也不过是病了一场,村里人的关注目光就多了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