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无所谓,探春更是乐见于此,于是贾家的姑娘就只剩下探春一个了。
今天探春想到惜春,便想着以后见面不容易,于是便去了东府,也正巧没赶上元春回来。
探春走了,贾母才对着王夫人问道,“我仿佛听着凤丫头在找多年前的走礼单子,可有这回事?”
王夫人一听话,垂眸想了下,“媳妇儿最近倒是没有注意过。”
老太太果然是老太太,这样的小事都能打听的一清二楚。看来她是有的练了。
“去让人打听打听,凤丫头要多年前的走礼单子做什么?最近可有什么不对劲的举动?”那凤丫头一惯机灵,谁知道她要这些东西做什么呢。
二丫头已经突破了封锁,可不能让凤丫头和琏二再出什么岔子。
王夫人想了下,心下一颤,“老太太,莫非凤丫头想要找琏二的外家?”
贾母眼睛一眯,面上浮现一抹冷笑,“哼,张家早就死绝了,便是找到了又有什么用。义忠亲王这一支,再加上东府的蓉哥儿媳妇又能翻起多大的浪?”
当初张氏的死,只有迎春的生母出来顶下了全部的罪,但其实究竟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明白。
张家出嫁了多少姑娘,死的不明不白的难道只有贾家的媳妇吗?
现在想要翻案?无异于白日做梦。
凤姐还真的不是要给张家翻案,她只是想看看,打听一下琏二的外家情况。
当然,此时的是真的没有想到,下人们上礼单子的时候,竟然找到了多少年前贾代善向贾母下聘的单子。
我滴个妈呀!
吓死她了。
荣宁两府作威作福的老太太竟然也是个继室?
那她一副瞧不起继室的模样岂不是贼喊捉贼?
不对,是如出一辙?还是一丘之貉呢?
凤姐拍了拍头,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女读书,不然到了这个时候,连用个什么词都不知道。
她总不能说是‘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吧。
贾母永远也不会知道凤姐在知道她的继室身份时候,对知识的渴望竟然在如何利用这件事情之上。
促进学习了,有木有?
话说回来,就是这么一个无意间的发现,让机敏的凤姐立马想到了什么。
结合曾经种种,凤姐儿知道了她与琏二当真是走在了冰上。
...比大房那位琮三爷还要危险。
妈蛋,不用想了,以这死老太婆对大房的态度以及对大老爷的厌恶,她可以确定大老爷绝逼不是这货生的。
话说回这边,在贾母看来,蓉哥儿媳妇一介女流不过是得了皇家荣养罢了。就是那已经袭爵的义忠亲王,虽领了亲王的爵位,可到底也没有领什么实权。
“对了,我恍惚听说薛家的蟠哥儿现在经常住在义忠亲王府,可有这回事?”
薛家就是再想要瞒着,可有些事情也瞒不住。薛蟠与司庆的那点事,虽然对于女人来说不会弄出庶出子女来,可是倒底两人都是男人,那么不知收敛,看着实在是荒唐。
想到薛蟠毕竟是自己的外甥,王夫人嘴角抽了抽,面上也有些不自然,“他小孩子家家的,难免有些个荒唐。”
贾母睨了一眼王夫人,端起茶杯略过了这个话题。
贾母知道王夫人在惦记着薛家的百万家财,她恨不得薛蟠就此只找男人不找女人呢。
世居京城的四王八公经常往来,这又是年根底下,两人便准备将王熙凤叫过来询问一下正月里府里的酒宴准备的如何了?
刚让人叫了凤姐儿过来回话,赖大家的就急急走了进来。两人不知何事,忙叫起回话。
“回老太太,太太,大姑娘回府了,正在二门处下轿呢。”
“什么?元春出宫了?”
贾母和王夫人都有那么一刻的懵逼。
尤其是贾母,她恨不得让元春死在宫里。哪怕只是用来陷害迎春残害手足也比灰溜溜地回来强。
元春自从被打发出宫后,便是一副茫然的样子。她自出生后没多久,便被教导着要进宫,一言一行无不当成范本。
可是入了宫,她才发现很多的事情并不像在家中想的那样。
宫里的人踩高捧低,宫里的人红口白牙推功诿过,宫里的人,尤其是活人都不缺心眼。
她从大选的队列里被弄成了女官,虽有抱琴侍候,却也偿尽了世情冷暖。
能出宫,是她曾经夜夜盼望的事情。
可是出了宫,她又不知道以何面目面对老太太和太太。
自小便不如她许多的堂妹不必选秀,初入宫廷便受封为嫔,侍寝不过三五天,就成了宜妃,居一宫主位,成了真正的娘娘。而她呢,苦熬将近十载,却仍是个女官。
侍候了两代皇后,可终究没有熬成那座宫殿里的主子。
“大姑娘回来了。”
“大姑娘回来了。”
甭管元春怎么想,当轿子一落在二门处时,贾家闻风而来的大小丫头和婆子媳妇像看稀有动物似的看着从轿子里走出来的元春。
贾家的丫头素来没有什么规矩,此时真真让元春有些无地自容的感觉。
当年离家时的志得意满,现在归家时的狼狈落魄......
这让元春原本就很忐忑的心情更加的不安了。
一路被人簇拥着去了荣庆堂,一进到正堂,看到熟悉的面容,元春再也顾不得什么几步上前跪在了地中间。
“不孝女元春回来了。”
王夫人站在一侧,看得眼泪不止。贾母坐在正中央勉强掉出了两泪滴。
十几年的心血白费了,心痛到无法泪流。
没有的废物!
压下心头的怒火,贾母声音冷硬地对着地下跪着的元春说道,“回来了也好,也省得我们惦记你。去见过你太太。”
元春听到贾母这语调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她自小养在老太太身边,日夜相对,老太太这个语气让她有些忐忑。
心中微凉地试了泪,这才又转头对着一旁的王夫人磕了三个头。
“呦,今儿早上就听到枝头的喜鹊叫个不停,原来是我们大姑娘回来了。快让我看看,几年不见,是不是都认不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章......
.
作者有个习惯,也不知道是怎么养成的
一进入冬天,计算日子必然是以年前年后来算。
哪怕那个时候,刚刚十月末,刚刚直入供暖期,在作者看来就已经可以算做年前了。
最近发现这个词好笼统。
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来人正是接到贾母通知来荣庆堂汇报工作进度的王熙凤。
凤姐儿读书不多, 但是应该认识的字却都认识。此时正在那里看着聘礼单子,贾母房里的第一波小丫头就来找她了。
等到她将那张聘礼单子装在衣袖里,慢慢从后楼上下来,第二波来报信的丫头也过来了。
对于这个元春, 凤姐儿现在的心情就复杂多了。
以前吧,她自然是希望她好的。现在却真没有那么高的情操和期待了。
苍天弄人呀。
他们俩口子好好的元配嫡子长房长媳不当, 竟然成了继室子的过继二房,这样的心里落差实在是让凤姐心里窝的慌。
一甩帕子,快步上前, 一边将元春自地中央扶起, 一边说着类似于欢迎来府居住的主人话。
若是探春在这里,那么探春一定会知道凤姐在多年后普一见元春说的是什么话。
就是原著中林妹妹初进荣国府的话。
一模一样滴。
西角门进府, 又迎来了一场下马威,元春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不过好在她爹娘健在,而且还是回的自家。
转过年, 探春十岁,元春也是二十出头的大姑娘了。这个年纪回家,想也知道不会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贾母的态度, 元春心里也明了。心中虽然难过,可也怨自己不争气罢了。
只是这凤丫头的态度着实奇怪了些,难不成琏二已经袭爵了不成?
联想庆丰帝登基前后的时间, 再联想到迎春普一进宫就得的高位,难不成家里人是得了从龙之功?
好吧,元春不愧是进过宫, 见过大世面的。
人家这思想觉悟就是比探春几个高。
人家压根没有想到贾家会有这样的人脉,人家是直接将从龙之功想进去了。
不是这般的大功劳如何会一步登天呢?
也不知道大房在这件事情上出了多少力......
还有就是他们二房有没有分到一杯羹?
那她出宫的原因又是什么?谁的主意?谁动的手脚?
“元春先谢过琏二嫂子。”
因为刚到家,元春还不知道贾琏俩口子已经过继到了二房,所以元春此时还挺客气。
不过凤姐儿的这段话,倒是让贾母和王夫人同时皱起了眉头。
怎么地?这是把荣国府当成她的囊中物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