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和盖茨比双双暴富后(半只肉球)


比利·克拉森边鼓掌边在内心感叹:这个女孩是怪物吗?
他活到这把年纪还真没见过几个像伊莎贝拉·布朗特玩营销玩得这么出色的人,她好像把大众的心理提摸个彻底,永远能正确的预测到他们的反应……
她将时事及社会局势结合自己的经历,建构出一个偶像般的人物形象,但要知道玩时事是很危险的,如果希莱尔的设计师不是她,这个品牌可能已经被玩坏了,然而她却一次又一次的演示了什么叫完美公关!
在旁人看来,伊莎贝拉的成绩已经足够的不可思议了,可是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札信这个女孩能达到更高的成就。
伊莎贝拉再回答了几个记者的提问便结束了是次的招待会,虽然她有安排一些酒水和点心供大家享用,但记者们都选择了火速回公司写稿子,务求在截稿时间前把文章送给编辑过目,排版然后投去印刷。
不出意外地,隔天记者招待会的消息登上了各大报纸——
《纽约时报》:“伊莎贝拉·布朗特:我只是为了保护自己”
《洛杉矶日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22岁希莱尔设计师设基金会助女性就职”
《芝加哥论坛报》:“她曾受性骚扰?希莱尔始创人成功背后的辛酸”
《纽约每日新闻》:“我们都委屈了她?伊莎贝拉·布朗特隐瞒性别的真正原因”
《路易斯维尔日报》:“威尔逊夫人:布朗特小姐是女性的榜样”
《纽约时报》作为传媒界的大佬,它的报道最为详尽,不仅把伊莎贝拉的说话整合了一遍,还适当的引伸出相关的时事话题,唤起社会对职场的性别平等及性骚扰的关注。
撰稿人比利·克拉森还指出:“伊莎贝拉·布朗特称品牌的名字叫希莱尔的背后原因是因为一位故友,她是布朗特小姐决定成为一名设计师的契机……”
不得不说比利·克拉森的文笔真的很好,把伊莎贝拉说的故事写得可歌可泣:两个情同手足的小女孩在年幼时作出了一个约定,然而女孩后来意外离世,为了纪念这名故友,于是她以对方的姓氏为品牌命名。
一般设计师都喜欢用自己的姓氏作为品牌的名字,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以为希莱尔的名字就是希莱尔,没想到背后还有这段动人的故事。
对纽约人民来说,伊莎贝拉已经是一名公众人物了,并且经过这次的屠版,增加了全国人民认识她的机会——无论你关不关心时尚,她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融入了你的生活之中!
因为伊莎贝拉不仅是设计师,还是一名知名的女权主义者,她出现在时事版的次数甚至比娱乐版还要多,像是她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被多次引用,引起了连番关于“公众人物是否有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讨论。
而每每谈及这个议题,伊莎贝拉都会被拉出来作为正面的例子。
基金会正式运行后,她还受到了多个妇女团体的公开表扬,指社会需要更多像她这样的公众人物为妇女发声。
总言之,经过了时尚游行以及记者招待会后,伊莎贝拉名利双收,如今的身价水涨船高,媒体一致认为她这场翻身仗打的很漂亮,公关手段被称为教科书级别,甚至被业界人士拿来研究和分析,更有人指出她的背后很可能还另有其人在指点。
对她的争议肯定是有的,毕竟她不是钞票不能做到人见人爱,但这次事件给她和希莱尔树立了一个正面而健康的形象,确立了希莱尔在一众顾客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一跃而成美国一线的时装品牌,这正是她最主要的目的。
十一月,希莱尔扩展了三家分店,分别位于洛杉矶、休斯敦以及旧金山,伊莎贝拉更顺势在纽约设立了第一家的高级成衣店,先前在巴黎发布过的“黑寡妇”系列正式上架。
在开幕的第一天,高级成衣线就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纽约富婆的消费能力果然不容小看,即便最低的定价是一百二十美元,这个价钱在普通成衣系列都能买一个套装,在这里只能买到一件入门款的外套,然后部份款式还是直接卖到缺货,营业额直接超越了相隔三条街的旗帜店。
全线缺货肯定是空想,因为高级成衣的定价让大部份人都却步了,买家非常的小众,然而在开幕那天的人流依然络绎不绝,彷佛全纽约的富婆在聚集在这里。
“这股希莱尔潮什么时候能停息?”——《纽约邮报》以此为标题,指出天天都能看见时髦女士穿着希莱尔套装在纽约街头炫耀似的行走,在文章的结尾笔者还抱怨似的道:“以往在街上看见穿西装的肯定是男人,现在都要停一停仔细的观看了,难以想象纽约的时尚潮流就这样被掌握在一个二十二岁的女孩手中。”
“为了买到希莱尔的衣服,女孩们都不择手段了。”《纽约每日邮报》以轻松幽默的语调去描述这个现象,“负担不起高级成衣?没关系,把一周的薪水存起来,普通成衣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再不济还能穿丈夫的西装外套,配一条时尚的粗腰带,这不就是希莱尔套装么?”
哪怕目前还没有海外分店,伊莎贝拉却开通了海外订购服务,只是她无法分身去亲自处理海外经销的事情,而是在英国法国都找了代理。
因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伊莎贝拉的话题性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小报的宠儿,也就是八卦的对象,幸好狗仔文化在二十世纪并不盛行,不然她的私生活肯定要受影响。
无论外界对她的讨论有多激烈,伊莎贝拉目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搬家。
希莱尔每天能给她带来数以万计的进帐,除去各种的开支,净利润过万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她在挑房子的时候一点都不手软,最后她看中了一个位于纽约近郊的独幢,带前院和泳池,虽然在郊区但是开车去工作室不过是四十五分钟以内的事情(她也换了一辆更贵但是更快的车)。
即便在上辈子,伊莎贝拉亦不曾住过这么大的房子,她现在甚至能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工作室。
私人工作室刚装修完毕,伊莎贝拉却没有多少时间能使用。
因为在十一月中旬,政府颁布了一条新法例——禁酒令。
两个月后——也就是1920年的1月16日,禁酒令会正式实施,全国禁止酿造、运输和销售酒精饮料。
对酒徒而言宛如世界末日,但是对某些人而言却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商机。

◎暴富之道。◎
对禁酒的讨论其实在十九世纪就出现了, 主要是因为酒精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家庭暴力,于是一些激进的新基督教徙便开始提倡禁酒, 令社会恢复秩序,并获得了妇女团体的大力支持。
美国是由清教徒建立起来的国家, 清教徒意识的复兴成为了禁酒的宣传手法, 禁酒令的支持者称为“干派”, 反对者称为“湿派”, 1917年战争开始后美国政府为了节省谷物而颁布了临时的禁酒令(酿制啤酒的大麦可以用来制作面包,养活美国士兵及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人),于是干派便顺理成章的促成国会提出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
禁酒令通过后, 基本上每天的报纸都离不开这个话题,因为每一位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大受影响。
现时美国的白领占了劳动人口的比例还是很少数, 这是由于美国的城市化才刚走上轨道, 很多地方还是乡镇规模,所以大部份人都从事蓝领工作, 工人们的日常离不开酒精,现在要禁酒了,那些酒徒要怎么办?
餐厅、俱乐部和酒馆又怎么办?
禁酒令不仅对人民的娱乐造成打击,对商人的打击最为致命。
不同州对相关法例的执法程度都不一样, 有些州份容许市民私藏酒精,有些却不许。
不管严厉不严厉, 对酒徒而言都宛如世界末日,结果全美国都出现了囤酒的现象。
在禁酒令正式生效之前买卖酒类饮品还是合法的,而且禁酒令并不禁止人民饮酒, 那自然是有多少囤多少, 供日后饮用, 于是每家每户都在囤酒,导致酒类饮品的价格暴涨。
《纽约时报》以一篇“比金子还珍贵的是酒”的文章去概述市民争相抢购酒的情况:“杂货店、酒馆外面出现了长长的人龙,大批市民一车一车的把酒载回家,这都是为了在明年一月十六日生效的禁酒令作准备……全民囤酒运动直接导致酒的价格疯狂上涨,威士忌、朗姆酒、葡萄酒等的价格涨幅最夸张,连最便宜的啤酒也被抢清光了……恐怕未来酒会比金子更贵。”
撰稿人以一句相当中肯的说话来做结尾:“真正被禁酒令禁酒的恐怕只有一般市民,有钱人根本不愁买不到酒。”
不是么?商人乘机加价,酒精饮品的价格比以前至少翻了三倍,而且随着市面上的酒越来越少,价钱只会更贵,一些比较好的酒还有市无价,普通人压根负担不起。
他们只能转而购买一些较次等的酒,但是素质参差,一不小心可是会喝出病的,近日才有新闻说有些不法商人用工业酒精来制酒,结果喝的人进医院了。
而仓库里存了上千箱各种类型的酒的伊莎贝拉如同拥有了一座金矿。
曼哈顿第七大道附近的居民最近都在好奇到底那家占地面积超过三千平方尺的商店是什么来头,这里以前是两家餐厅,不过它们结业后貌似有人直接把这两个位置都一拼租了,两周前开始进行装修。
一辆出租车在路边停下,一名戴着一顶把大半张脸都遮起来的大帽子的高挑女性下车,走进围板里面。
伊莎贝拉进去之后便摘下帽子,她先是环顾四周,然后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里的装潢及摆设跟现代的超级市场无异,从门口进来就像回到二十一世纪般,一股熟悉的感觉扑脸而来。
跟现代超市不一样的是,这里主要卖干货,像新鲜蔬菜和肉类都没有,因为这些新鲜的东西的运送很麻烦,又要多聘请几个人回来打理,为了节省成本伊莎贝拉目前便不打算开发湿货区。
这个地方是伊莎贝拉跟艾伦半年前遥距制作出一份完美的超市营运计划书之后就盯上的,当时原来的两家餐厅的租约都快要到期了,一家打算续约一家不打算续约,为了说服想要续约的那家餐厅让给她,伊莎贝拉可费了不少口水(还有钱)。
在这半年里面就是不断的采购,跟供货商接触,从最基本的柴米酒盐到日用品,伊莎贝拉自扩张了分店及开设了高级成衣店后所剩下来的流动资金已经不多了,现在更是直接见底……
超市里还有数名工人正在做收尾工作,伊莎贝拉自行巡视了一圈,然后找到在指挥工人的青年。
听见脚步声的青年回头看见伊莎贝拉,冲她挥手:“布朗特小姐!”
“辛苦你了,欧文先生。”伊莎贝拉笑着迎上去,“明天能把一切都准备好吧?”
“按照现在的进度应该没有问题的。”
这名青年是伊莎贝拉经过千挑万选后聘请回来的经理,欧文跟尼克一样在耶鲁大学毕业,就读工商管理系,履历非常出色,而且在面试的时候听了伊莎贝拉关于超市的想法后立即就提出了很多具建设性的意见,她就知道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材。
他会代替伊莎贝拉打点超市的大小事情——当然,伊莎贝拉还是他的顶头上司,他只是按照她的要求行事,一些重大的决策还是由她来决定。
伊莎贝拉对经营一家超市没什么很远大的想法,纯粹只是想赚钱,她的所有热诚都在希莱尔上面,所以还是在权力下放给这方面的人材来经营比较好。
因此在明面上,这家超市是由他来营运的,别人要查也查不出背后的拥有人是她。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关乎到伊莎贝拉女权主义者的个人形象。
禁酒令跟女权主义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密切了,禁酒令的通过甚至在某程度上是妇女运动的胜利。
妇女们是酒精最直接的受害者,像布兰登太太长期遭受酒鬼丈夫的家暴,这种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再者妇女团体在早期就开始支持禁酒了,对禁酒令的通过她们可以说是最乐见其成的一群人。
所以伊莎贝拉不能一边打着女权主义者的旗号一边当酒贩,这会对她的形象造成损害。
这代表她要像以前一样把自己藏起来吗?那倒不用。
禁酒令明年正式实施后,贩卖酒精浓度超过0.5%的饮品就是违法,伊莎贝拉可不打算以身试险,所以到时候不管能不能卖完,她都会把酒类饮品区关掉。
至于让超市回归她名下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以后演一场“我收购我自己”的戏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超市转移到布朗特公司的名下,那么这家超市以前卖过什么也跟她无关,不会对她的名声有影响。
伊莎贝拉加深了笑容:“很好,那么就按原定的时间开张吧。”
欧文看了眼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酒类饮品:“有了这些酒,估计不用怎么投放广告也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那天的人流应该会很多……不过幸好所采取的是自助式购物,只要有足够的收银员和理货员就可以应付到。”
外面都在疯狂抢酒的情况下,很多酒类饮品已经开始出现缺货,开始出现有市无价的迹象。
伊莎贝拉不打算吃人血馒头,这里的酒的价钱虽然比禁酒令通过之前贵上不少,但尚算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像外面的奸商那样坐地起价,整个纽约就要数她这里卖的酒最便宜了,而且还是原厂正货,就如欧文所言根本不需要刊登广告,酒徒就会自然被吸引而来。
伊莎贝拉心情颇好的点点头:“虽然我很想邀请你一起吃晚饭,不过被别人看见我跟你在一起就不好了。”
“没关系,以后总有机会的。”
欧文欲言又止,伊莎贝拉注意到他的表情,用眼神示意他说出来。
“这样说可能你觉得我杞人忧天了,但是……”欧文语重心长的说,“我想你应该听说过□□酿造私酒的事情了吧?他们看见酒商的暴利也开始涉猎这门生意了,我怕……”
“他们会盯上我?”伊莎贝拉扬眉,“我做的可是正当生意,他们管不着,再说我的人脉也不比那些小混混差。”
欧文耸肩道:“好吧,我也只是提醒你而已。”
伊莎贝拉跟他一同走了一圈再看看哪里有问题,确认一遍后才放心的离开。
离开之前,她徒然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对了,你让会计计算出来了吗?我的酒总价多少钱?”
“这个当然。”欧文熟练的掏出笔记本,托了托眼镜,“按照现时市面上的价格,如果全部酒都能售出的话,大概能赚到这个数目。”
伊莎贝拉接过一看,被上面的一串零吓得倒抽了一口冷气。

◎超市开张&男主终于有戏份……◎
布兰登太太作为希莱尔工作室的裁缝师, 收入在这纽约依然算得上是中至高收入人士,她跟两个孩子过着的生活跟以前在罗彻斯特有着天壤之别,日子很是滋润。
正因为以前穷苦过, 她才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从衣食住行到学校再到保姆都是有多好挑多好, 不过布兰登太太本人却保持着相当清淡的生活习惯, 偶尔也喜欢去市场逛逛, 看看能不能捡到什么便宜的好货。
除非当天特别累, 她才会选择坐出租车,不然一般都是步行二十分钟回家,而第七大道就是回家的必经之路。
在回家的途中, 布兰登太太老远就看见那片人潮如患的景像,还以为是哪个卖场在进行大减价呢, 直到走近了才发现原来是有家新商店开张了。
过去的时候, 她听到路过的两个男人在大大咧咧的讲话。
“你这瓶威士忌是在那家超市买的吗?多少钱?”
“两美元五美分!”
“这么便宜?不会是假的吧?”
“你看,这里有正厂商标呢, 而且店家也写明保证正货,如果这样还敢明目张胆的卖假货,我看店家是不怕进局子吧?”
因为前夫的关系,布兰登太太对酒徒有股生理性的厌恶, 她以为那家店就是卖酒的,加上今天工作的比较晚, 想快点回家看看孩子,所以她本来是不敢兴趣的,就要打算离开, 然而迎面却走来两个捧着大纸袋的妇人。
“……看来以后都要来这边买日用品了, 一个月能省下来不少钱呢!”
“就是啊, 不过这家店卖的那么便宜,真的能赚钱吗?不会很快就倒闭吧?”
听她们这么一说,布兰登太太还是被勾起了好奇心,经过的时候忍不住脚步一顿,抬头看了眼名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