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世界是我们的牡蛎(爱吃肉好不好)


贾斯汀马上打开 apple music 收藏了这首歌,他接着说“还记得学校旁边那条河吗?河边有家餐厅的 buffalo wings水牛鸡翅~一种美国人爱吃的口味特别好吃,我经常在边吃边写 essay.”“是吗?我放学都会沿着河边回住的地方,虽然有点绕路,但是那里太美了。河上停着很多很漂亮的船,我每次都会去数今天又多了哪一条船。不过,essay 写了不少,buffalo wings 我倒是没吃过。”
说罢,两人同时哈哈笑起来。
“有机会我请你吃。”
“好。”
嘴上答着,伊莎贝却心想,这个“有机会”怕是比“改天”更虚无缥缈。
她一抬眼,看到贾斯汀正看着她。他水润的眼珠上舞动着蜡烛火苗的倒影,清晰明亮,温柔又带着一点雀跃。
她脑海中不自觉闪过不知哪部电影里的台词—that was terribly romantic浪漫得要命。
晚餐快结束的时候,他问:“听说这里的街道很漂亮,是吗?你能带我去看看吗?”
在西方的约会文化里,晚餐感觉不错,就会提出再一起喝一杯或者散步,也体现对女士的尊重。但今晚并不出于绅士风度,他只是不想放走她。
和贾斯汀的重聚,像读一封来自伦敦时光的信,回忆起那时的自在和快乐,也得以从残酷的工作中挣脱,透片刻气,所以显得格外珍贵。
她将右手往左胸口一搭,稍微颔首,模仿英国 gentleman绅士说了句:“My pleasure.”很乐意
他看着伊莎贝不舍得眨眼。
走出餐厅,两人并排走在灯火阑珊的街道上,这个城市保留着殖民地时期的底蕴,纹理间又被中国文化和当代生活气息浸染了个遍,是一种独特的混合。
又是圣诞季,节日装饰处处可见。这里的圣诞氛围,不是比着葫芦画瓢,而是发自内心的欢庆:酒会、party、跨年点灯…到处灯红酒绿,盛情邀请。在这里过一个圣诞,身上想不粘上一点 glitter亮片是不可能的。
“没想到这里的 Christmas 氛围那么浓。”贾斯汀说。
“圣诞点灯自然是比伦敦逊色的,可这也算得上是一年中最漂亮的时候了。”
“小时候 Christmas 我都好盼望能回香港,回家。”
通过艾瑞克的只言片语,大概知道他本科在英国,在伦敦有家和车子。
“你从小在英国?”伊莎贝转过头看着贾斯汀,想听他说下去。
贾斯汀低头看着脚下,慢慢边走边说:“嗯。刚到英国的时候,我 12 岁。整间学校几百号人,加上我只有三个亚洲面孔,另外两个是韩国人,其余全是英国本地家庭的小孩。虽然我在香港小学也读的英文学校,可初来乍到还是很难适应。那时候我个子不高,那些英国小孩子—哦,我读的那个是男校来的—他们都很高。周末父母会来接他们回家,最那个的是圣诞节,有时候我家人有事不会过来英国,所以只有我一个在家里,好孤独的。所以,Christmas 在其他人看来是很开心的节日,对我却有点不一样。”
伊莎贝想着那幅画面:在漫天的节日欢庆氛围里,Christmas carols圣诞歌谣飘在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放着圣诞树和礼物团聚的时候,一个十几岁的亚洲小孩孤零零地趴在窗台,看着外面的火树银花。
这是每个漂泊异乡的人都体会过的时刻。
贾斯汀没出声,继续慢慢走着。他也不知怎的,居然在一个不熟悉的城市,和一个不能算作熟悉的人,回忆起少年时候的寂寞。他明明不是一个善感的人啊。
其实圣诞节在哪里过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对你来说重要的人一起过,不是吗?
“后来呢?”见他不说话,伊莎贝只能搬出“搞定男人的三句万能语”。
“后来?寄宿学校的规矩很多,要求很严。除了上课,还有很多活动。我只有慢慢的适应咯。不过对我改变最大的还是运动。当时,我们一周要上四节体育课,两次是游泳,另外的我选的 hockey...”
怪不得他有一张滑冰场的卡。
做学生代表宣传自己学校时,伊莎贝接触过在英国读中学的学生。他们不仅课业内容丰富,早早就有经济学、商业学、音乐、艺术、体育多种选择,还有“textile布料”课,她好奇是不是教学生们学习缝纫。课外活动更丰富,像什么跟英国皇家空军学开飞机一类都是家常便饭。想想自己的初高中,啧啧,连体育老师都没机会挣课时费。
说到 hockey 冰上曲棍球,阿文不知道从哪看到免费比赛信息,还是出于看帅哥的目的,两人去看过。那是两支本地 U18(18 岁以下)球队,运动员全副武装根本看不到长相,但依然让人感觉到爆棚的荷尔蒙。
阿文做了功课,在旁边念叨着:冰球起源于英国,在英国殖民的过程中被带到世界各地…
外行伊莎贝看来,他们不仅有极强的滑冰能力,还要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拼抢、挥杆、射门,所以爆发力、耐力、技巧和团队协作是优秀冰球运动员必备的素质。
阿文科普:冰球是一项十分危险的运动,球速可达 160km/h,且身体接触多,极易产生冲突…
确实,比赛中的身体对抗异常激烈。想想足球比赛里常见的场面:两个球员从远处跑来跳起争球被彼此撞飞,或者快跑中一个被另一个绊倒在地上乱滚,他们还只是用双腿行进和竞技,而冰球运动员是滑着冰刀,想象一下冬天在冰冻的河面上跑着踢足球比赛—他们的速度更快更不易控制。
记得看完比赛之后,她脑海里还一直回荡比赛时运动员身体、球棍撞击护栏发出的巨大“砰!砰!”声,和那些英国白人青年嘴里发出的野兽般的吼叫声。真没想到人畜无害的贾斯汀居然和这项凶狠的运动扯上了关系。
说回那次,还是看到了帅哥的真面貌。比赛中场时,球员们进运动员休息室休息去了。为不辱看帅哥这一使命,阿文非拽着她到休息室出口那里张望。她抱着双臂背对出口通道,满脸无奈,正想着阿文是不是进了休息室,背后一阵喧闹,等她转过身,目光上抬 60 度才看清原来一行球员已经走到她身后—她挡了人家的路。她赶紧闪到一边,让那一队人墙过去。他们还没戴上头盔,走过面前时,伊莎贝看到一个个金色长发、白皙皮肤、有棱有角、训练有素的 18 岁以下运动少年,心想,阿文这个傻子,亏大了。
脑中的小剧场每到帅哥相关的故事就格外活跃。

第11章 两个体面的成年人在马路边手舞足蹈“打啊”“打到什么程度啊”
贾斯汀显然没注意到同学伊莎贝脑中小剧场,继续着他的莫名的善感。而曾经看过的那些校园美剧让贾斯汀的故事在她脑海中有了画面。
“开始我也很逊,要控制冰刀,又要打球,好难呐。我在那里本来就是外来人口,亚洲来的。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恐惧和排斥是人类的本能,我有,他们也有。再加上全校都是青春叛逆期的男生,说‘野蛮’也不过分,他们才不会因为你是谁,还是你家有多少钱而停止排斥你…”
其实,伊莎贝也见过不少中国同学被外国人排挤。在小组合作时,往往几个外国人讨论的热火朝天,一致不和中国同学说话,不完全因为语言的原因。还在 peer review同学互相打分时给中国同学打很低的分数。有个同学还找她哭诉过。
“但是,”贾斯汀继续说:“hockey 是团体比赛,所以必须要让自己变强,不然没有人要和你一队的。我就练习咯,后来长高了长壮了,也越打越好,和那些当地小孩成为队友、朋友,也喜欢上了冰刀上拼抢的感觉。”
说到这里,他停下,眼睛空茫望着夜色。
她突然抬起手,在他头上轻轻拍了两下。那两下极轻,像悄声耳语说:我懂。
贾斯汀有些惊讶地看着她。
她说:“摸摸头,没事的。”
然后咧开嘴大笑补充说:“这在大陆是安慰人的方法啦。”
但她也对自己此举颇感意外。在心里骂自己,伊莎贝你在干嘛!可真够婊的啊。还好擅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胡诹了个由头,不然刚刚就尴尬了。
可就是不知怎么的,人畜无害的他轻描淡写那些孤独的、故作坚强的故事,让她想到曾经的自己—当然自己比他穷多了,可能更惨。她希望彼时有人能摸摸她的头,告诉她没事的,都会过去。
贾斯汀可能被唬住了,以为这真的是大陆传统,他害羞地低头笑笑,说了句多谢。
然后转头对着伊莎贝:“我讲这些会不会很无聊?”
她答:“不会。”
伊莎贝正想着,原来傻老外就是欺软怕硬,跟他们理论什么种族歧视还不如靠实力说话,阿文说的对。
但是贾斯汀倒没因为肤色而自怨自艾,他客观地从“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恐惧和排斥是人类的本能”这个角度出发,好像因为直抵真相而豁达了。
所以就又问:“那你为什么回香港了?如果方便分享的话。”
言下之意,既然对在国外生活最难面对的事已经自洽、圆融,为什么不继续在国外呆着呢。
“那我继续讲咯?”他手插在外套兜里,偏偏头说:“你不觉得烦就好。”
他发觉伊莎贝是个好听众,不然自己怎么会讲那么多,还是用普通话。他讲得费劲,想必她听得也不轻松。
但漫步彩灯装点的街头,伊莎贝出奇地觉得他讲话好听,不标准的普通话让略显沉重的内容生动起来。
她还想起他教艾瑞克说粤语时的咬字发音,当时就觉得,果然是九声六调更适合说情话的语言。那,他用粤语说情话一定很好听。
“我都有挂住你。”
这是以伊莎贝贫瘠的粤语水平能想到的唯一一句情话。她脑子里模拟了一遍贾斯汀说这句话的声音和语气。心里热热的。
想想呗,又不犯法。
这时耳边传来那个好听的咬字,“你好得意喔,什么事情那么开心?”
糟糕。笑出声了吗?
没想到自己没太慌乱,眨两下眼睛张嘴就来,“哦,我只是听到你说‘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恐惧和排斥是人类的本能’,想起我爱叫外国人‘傻老外’。”
说完自己都给自己比个大拇指。
贾斯汀嗤笑。
呼,蒙混过关。还好自己擅长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脑子转得快。
她人缩在外套里,赶紧 move on翻篇,“你继续呀。”
“要不要到那边坐一下?”
“好。”
两个人走到路边花园的长椅坐下。
他问:“会不会冷?”
“不会,你继续说吧。”心里想,我说冷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外套脱给我吗。最讨厌这种情节。
突然她又说:“哎,等会儿,我还有个问题。”还不知为何举了一下手,像想发言的小学生。
“你讲。”
“冰球比赛里真的允许打架吗?”想到冰球帅哥,她又记起当时阿文科普过这个冷知识,满怀期待看外国人茬架的两人失望而归,那场比赛上没证实此事。
听到这个问题,双手插兜的贾斯汀忍不住笑了。
“怎么了?难道是谣言啊?”
“不是啦。只是,脏话是每种语言里最先被学会的,能打架居然是冰球最先被人记住的。”
“因为没有运动允许运动员打架啊,大家都知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而且打架会被惩罚的。”
“如果不是打架会被惩罚,所有竞技运动都会以打成一团结束。”他双手在空气里比划着打成一团的样子,有点搞笑。“所以,你们真的喜欢打架?”
“不是喜欢。是冰球很容易因为肢体接触产生冲突,太快了,攻击性太强了。我们的冰刀、球杆和球—你见过吧?都是非常危险的东西,如果有球员因为冲突把它们当成武器,会很可怕。”
“球是那种很沉的小圆饼,对吗?最高时速还能达到 160km/h。”记知识点怎么能难住我呢。
“对,而且球杆又长又结实,运动员的挥杆力度还经过严格训练,还有喔,冰球是团体运动。一旦局面控制不住,后果很严重。”
“打群架!”想起知青小说里后海冰面上茬架,她来劲了,原来中外热血青年都喜欢干这事。
“既然避免不了打架,那就打。但如果我告诉你,冰球场上的打架也是有规则的呢?”
“啊?快说快说。”心说我回头好给阿文科普去。
“第一,只能 1V1,就是避免你想看的打群架。”他不留情面。
“哦。”
“然后,要两个人都同意才行。一般通过肢体或眼神。”他模仿了一个“来打架啊”的眼神。
伊莎贝心想真逗,打架还得俩人达成共识。
“最紧要,不能拿球杆,不能戴头盔和手套,要打就直接用拳头,最 old school。”
“然后呢?”这句可不是“搞定男人的三句万能语”了。
“打啊!”
对面这男的在她说出这句话后,看傻子一样看着两眼放光的她。
她也有今天。
她被这句弄懵了。不是因为这人是香港人吧?是他太直球了吧?
“我当然知道是打啊!打到什么程度住手啊?怎么分胜负啊?”她急了。
他随即反应过来,被自己和她的对话弄笑了。她也跟着笑起来。
两个体面的成年人在马路边手舞足蹈“打啊!”“打到什么程度啊!”
想到她是女生,书上也没教过打架。笑完他解释:“打到一方认输或者起不来,就像拳击或者柔道比赛里那样,看过吗?或者双方都停手为止。”
为了不再让她问“然后呢?”这次他主动说:“然后—裁判会上场,给打架的人相应的判罚。”
“啊?不是说可以打架吗?怎么还要被罚?”
没想到他字正腔圆地说出两个古老的汉字:“规矩。这是规矩。想泄愤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而且打架的过程中也要遵守规则,否则也有严格的判罚。”
“这是不是叫‘食得咸鱼抵得渴’?”
“对喔!你懂广东话?”
“嘿嘿,不懂。只是突然想起这句。”
“那你打过吗?”她还没从热血冰球茬架情节出来。
“我吗?我很怂的,没打过。”
天很黑了,可花园里有灯光装点,像个水晶球。偶尔走过结伴散步的情侣,像在水晶球里“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那一对。
“好啦,我说很多了。给我讲讲你的故事吧。”他眼里映着灯光。
“我之前那个问题你还没回答。”
他的声音被清冷的冬夜冻得脆生生的,“什么?哦,为什么回香港?”
她好奇地看着他。
其实关于回国这件事的原因,贾斯汀没跟任何人说过,包括家人包括查尔斯。面对伊莎贝有些热切的眼神,他试着组织语言,还原故事。
伦敦毕业之前,关于未来在哪发展贾斯汀和家人有过讨论。
父亲主张他留在伦敦,原因有三:贾斯汀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分別是金融和商科,在伦敦都有十分不错的前景。其二,伦敦是他家族生活的一部分,早在爷爷辈便已购置家族资产。如今家庭成员两地飞,贾斯汀留在伦敦长住,既方便又不会孤单。其三,从小在伦敦求学长大,他没有丝毫不适,应早已习惯国外生活。冒然回到香港,只怕会水土不服。
贾斯汀对第三条最不以为然。 从 12 岁来到英国念书以来,十几年,他其实一直是这英伦世界的流浪者。
他语言是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连心里数数字也是 twenty、twenty one;他是出门开着伦敦牌照的车子,隔壁住着伦敦的 old money老钱,家族富了三代以上的人;外表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气质越来越像电视里那种亚裔二代移民;和同学、队友混在一起时,他是因出色的滑跑和精准射门人称 wasp(黄蜂)的 97 号;香港人思想里也确实有英国深刻的烙印。
可越是这样,他越发觉自己的系统中有另一种文化。他会说粤语普通话,看到繁体中文汉字有遥远的亲切感,看到 soho 中国城的饭馆会觉得是嫁接怪物。在学校里,他接触到了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的同学,也能感觉到共鸣。
不关乎顾影自怜,妄自菲薄。只因为香港是他的家。
这些是父亲不知道的。
自小分离,成长中的隐秘无法敞开心扉告诉他。况且,自己确实自小乖顺,和他有主见的大哥截然相反。
既然主意已定,说干就干。他很快拿到几个 offer。最后选择了现在这家法国公司在香港的分公司。
贾斯汀说,要把自己买个好价钱首先得找对市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