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功德大师 (Fahrenheit)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Fahrenheit
- 入库:04.09
昨天贾代善出现,再加昨晚上蓉哥儿那顿连消带打,终于让贾赦贾政兄弟生出点反~抗~之心——反~抗~王子腾的念头。
过不了几天就要进宫拜见贵妃,王夫人此时还在房里自省,这回自是要劳动贾母一回。
母子三个商量了一整个下午,终于决心先远着王子腾点儿,进宫正好问问贵妃:娘娘是不是也有心偏向东宫。
偏向东宫个屁!
数日后,元春听完祖母的转述,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她一个年轻无子的嫔妃犯得着往太子身边贴吗?
元春因为比较得宠,又素来跟祖母亲近,说话就省了旁敲侧击,“王大人,”气急之下连舅舅都不叫了,“怎么着我不管。”她深吸口气,“我只听过一耳朵,说是太子侧妃是王大人的内侄女。王大人在我封妃时出力颇多,这话太太怕是从王大人内宅里听说的。”
王子腾身为一品大员,孝敬收得多,花销却也不少。
荣国府就是向王子腾送孝敬的人家:银钱每次都过王夫人之手送往王家。不过孝敬是收了,王子腾又帮了荣府多少?思来想去似乎就那么一件,王子腾提拔了贾雨村。
不过贾雨村寻求起复的时候手里还拿着林海的推荐信呢。
元春身在宫中,实际上对前朝的了解比她伯父和父亲都多。原因无他,因为她能从圣上口中得到些消息。
偏偏她所知道的,又想要娘家知道的事情……在王夫人这儿断掉了。
因为王夫人笃定:她将来不仅要指望儿女,还要指望娘家!她怎么能坐视身为贵妃的女儿和身为一品大员的哥哥“莫名”生分?
于是这位嘴拙却“极有心计”的二太太从贵妃这儿出来,回府传话时从来都是挑挑拣拣。
这次贾母入宫,与孙女几番核对过后,祖孙俩总算知道了王夫人都做了什么。
不得不说,因为王夫人偏心却又见识有限,她以为可以隐去不提的,往往都是要紧之极的。
探望的时辰有限,贾母也没功夫酝酿情绪,又把蓉哥儿这几天的所言所行一股脑儿告诉了元春。
亲眼见识过国师玄妙,元春不等祖母全说完便唬了一跳,她捂着心口道,“咱们家当真出了个高人不成?”旋即她便告诉贾母,“省亲那日,蓉哥儿便出府面了君,圣上也没瞒我。如今瞧着蓉哥儿怕是要有场造化。”
她本以为身带神异最终能得帝王倚重的会是她的亲弟弟宝玉。
元春想了想又低声嘱咐祖母,“既然如此,凡事儿不如多问问蓉哥儿的意思。祖父……都说了不成,咱们正该慎重。”
这意思很明白了:多听听蓉哥儿的,如果祖父在,那就听祖父的。
这就是见识和眼光的不同了:王夫人可以为了宝玉毫不犹豫地除掉贾蓉,如果她有这样的机会的话;元春知道家里出了个才俊,不管生在宁府还是荣府,她都会大力扶持。
贾母心事重重地进宫来,心事重重地出宫去。
祖母告辞后,元春歪在榻上,又恼又愁,眉头一直皱着。
抱琴奉茶上前,元春瞧了这个忠心的丫头好一会儿,才道,“见你爹娘的时候记着让他们荐几个人过来。”总不能没了母亲她就不知道娘家动静了。
抱琴给元春揉起太阳穴,“娘娘放心。”
话说,决心已定的贾珍行事堪称雷厉风行,征求过老爹贾敬的意见后,他便上书自请练兵西南。
圣上见了,批了个准奏,当晚还到元春宫中夸了贾珍有“乃祖之风”:勋贵若都有这等志向,他何须担忧边关不平?
元春一听这话顿时喜忧参半:喜的是堂哥此举无比明智,忧的是伯父与父亲只能继续不尴不尬地这么混着日子。因为伯父和父亲一直都指望王子腾能给个肥差,不然伯父不会一直候补,父亲也不会一直待在工部。
如今他们似乎回过味儿来,不再仰仗王子腾,还想跟王子腾划出界线……可你们倒是动一动啊!
元春的心情宁国府里的贾珍无从得知。却说他得了圣上的批复,在数天之内便从兵部拿到了文书。文书到手,贾珍收拾了一番后启程赴任,妻妾泪眼婆娑恋恋不舍地送至京郊,他却头也不回毫不留恋地走了。
从上书到启程,加在一起都不到十天。荣国府那边究竟怎么对待王夫人还没商量出个所以然呢。
贾珍走了好几天,秦峰才忙完正事:回京他先得面君,然后到兵部报道,见过必须拜见的列位大人……终于得空报一报私仇。
秦峰没法儿收拾贾珍这个正主,就在霍勉找贾敬下棋的必经之路上……把霍勉堵了个正着。
秦峰器宇轩昂,英气勃勃,卖相相当不错。
霍勉原本不知道这位就是秦可卿的堂哥,因为这兄妹俩真是一点都不像——直到他推了推鼻梁上那无形的外挂眼镜。
秦峰居然有封侯之相……不仅将来战功赫赫,而且此人颇为正直。霍勉的态度自然好了不少,至少不会冷笑。他拱了拱手,“秦将军久仰。”
此时周围并无行人,秦峰一甩马鞭,“等得就是你。”
眼见一众亲兵把自己围得水泄不通,霍勉稳如泰山,“是个痛快人,我真没看错人。”言毕他不慌不忙地下马。
一炷香的功夫过后,除了他还有几匹似乎也吓呆了的战马之外,再没能站着喘气的了。
秦峰除了脸无处不痛,他又站不起来,只得趴在地上厉声问道,“你这样厉害,为什么会坐视她……秦氏殒命?”
霍勉实话实说,“因为我来晚了。你也挺厉害的,早点跟你堂妹联络,不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他慢悠悠地上马,把吃了几下拳脚但无大碍,现在完全不敢吭气的长随和小厮叫上,又回头对秦峰道,“你那点身世还能瞒得住圣上?总之,冤有头债有主,随时恭候。”
秦峰也是见多识广之辈,闻言立即问,“你是出家人?!还是修道……高人?”
霍勉能坦诚的时候都挺坦诚,“我的确在修道。”说完便带人扬长而去。
秦峰和他一众亲兵只能望着霍勉他们渐行渐远。好不容易缓过劲儿来,秦峰与他的亲兵颇为狼狈地回到驿馆。
第二日拜见义忠王,正巧北静王也在,秦峰一点都不为自己遮掩,一五一十地把昨日遭遇禀告给二位王爷,最后也不添油加醋,“这位并不好收服。”
秦峰要收拾霍勉,一半出于真心另一半自然就是……王爷的要求。
正应了霍勉那句“冤有头债有主”,秦峰并不怎么恨贾蓉,他真正想除之后快的就是当年告发他家的那几位官员。有这几位大人“珠玉在前”,贾珍都要往后靠。
义忠王与北静王对视一眼,北静王先开了口,“倒是没想到这一位忽然这样出挑。”
义忠王则道:“本以为宁荣两府之中得天独厚的该是衔玉而生的那一位。”
北静王摇了摇头,“我也十分诧异,前几天寻了位高人替荣府的那位二公子瞧了瞧,果然命格有变,然而命格依旧寻常,并非什么大富大贵之辈。”
义忠王便问,“可请人瞧了宁府这位嫡长孙?”
北静王笑而不语,吃了口茶后才道,“一片金光,什么都瞧不清楚。”
两位王爷再次对视,默契一笑。秦峰则若有所思。
又过了几天,元春传下旨意,让家人尤其是宝玉并一众姐妹到大观园居住,然而大家还没兴冲冲地商量好住在哪里,林海就进京了,他面君后便来了荣府把黛玉接回家去。
霍勉听说,顿感喜闻乐见:怕不是要拆官配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为啥我爱打林海,而不是林如海,因为可以少打一个字啊。
第44章
林海刚把黛玉接走, 宝玉便跑到贾母跟前央求:请老太太尽早把黛玉接回来, 大家一起到大观园住着才热闹。
贾母始终乐见孙子与外孙女亲厚, 最好将来能凑做一对。
只是黛玉回家, 那是父女团聚,叫贾母如何阻拦?再说老太太正为家族前程担忧, 宝玉这个心尖儿此时都得边儿靠。
老太太~安抚了宝玉几句,就露出几分疲态。
宝玉固然任性,但绝非全无眼色, 知道今日注定无功而返,离了贾母的院子难免垂头丧气。
他被霍勉那番“瞧不上”的说法刺激到现在,许多事儿都提不起精神。
贵妃姐姐下旨令姐妹们一起入住大观园,这消息可算让宝玉精神一点,哪里想得到会迎来这么个噩耗……跟黛玉分开,对宝玉而言就是噩耗。
从袭人家里回来后,宝玉本能地远着自己曾经的解语花——宝二爷耳根子软都是出了名的,也只有黛玉能让他真正执着且坚持一下。
再次认清宝二爷真面目的袭人满心苦涩,却也颇有自知之明,凡事儿不叫不出来。
却说不知到哪里散心才好, 宝玉正漫无目的地闲逛,迎面遇见了相伴来寻他的宝钗与探春。
这阵子王夫人与王熙凤都在闭门自省,宝钗便没怎么往荣府这边来——别看宝钗年纪小,但论起分清轻重缓急,她比表姐王熙凤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