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太太应了,让人把两盆绿菊给丈夫搬书房摆着,迎宾待客什么的,文人墨客喜欢这些东西,又正应时令。宁老爷笑问,“谁送来的”
宁太太不会在丈夫面前说媳妇的不是,道,“何家姑娘说是来州府参加斗菊会,想来是她自家养的花儿,送来的。老爷在斗菊会上可见过她”
宁老爷便问,“哪个何家”
宁太太道,“碧水县何家,与陈亲家府上是姑舅亲。昨儿个来的,偏生家里乱糟糟的瞎忙,我去总督府了,家里府尹太太来说话儿,老五家的也没空见见人家,就叫人家这样回去了,我每每想起来,心里就有些不好受。听说何家姑娘年岁也不大,十一二岁的样子,听这孩子说斗菊会上见过你,只是那会儿不认得,后来知道两家是亲戚,才过来请安的。”
宁老爷恍然,“啊,原来是那丫头啊。”
宁老爷摸摸胡须,“怪道这两盆绿菊品相不错,她在斗菊会上的两盆绿菊堪称神品哪,最初还是我选出来的。在这次斗菊会上居第三位,算是花中探花儿。”
宁太太道,“这么说,那八百两银子的花儿是这何家姑娘养出来的。唉哟,可真有本事。”哪怕宁家富的流油,宁太太也是掌家人,不会将银子视为粪土。何况,八百两银子虽不入宁太太的眼,宁太太也知这不是小数目了。
“该留她说说话儿的。”宁老爷道。宁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亲戚多,族人多,朋友多,事务自然就多。每天来的人多了,真不是谁都能见着真佛的。何子衿单蹦一人来,年纪又小,送的东西也没个章法,一样花几篓螃蟹,不怪宁家人小瞧。主要是,宁家人太忙了。
宁太太叹,“我也这样说,小姑娘家家的这么老远的来了,又是亲戚。如今说这个也晚了,何姑娘回家去了,待以后再说吧。”虽觉着有些失礼,到底不是大事。宁太太瞧着两盆莹翠欲滴的绿菊道,“她这花儿名贵,也不好白收她的,不如叫老五媳妇备份礼,托陈亲家带了去。”
“也成。”宁老爷点头,不再多说什么,转身赏起花来,
何子衿一行人果然中间在平安镇上歇了一宿,第二日下午到的家。
何子衿一进门儿,院里那叫一个热闹哟,院子正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中间摆了一盆绿菊,这重阳节还没到呢,就有半院子老娘们儿围在一起参观菊花儿。
翠儿在外挤都挤不进去,无奈在外一嗓子,“太太,咱家大姑娘表姑娘回来啦”
半院子人立刻丢下菊花来改为围观何子衿,相对于好几百两的菊花儿,何子衿这种菊花儿的人更金贵呀何子衿怀里抱着个包袱,四下一瞅,都是熟面孔,不是亲戚也是族人,不是族人也是县里常见的熟人,一张张热烈欣喜的脸,一面围观何子衿一面七嘴八舌的说话儿,“唉哟,子衿回来啦累了吧快进来坐。”反客为主,好像这是她家一般。
“是啊,这丫头可真出息”
“我的个娘诶,子衿,听说你一盆花就卖了八百两,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
“子衿,我家丫头也爱种花儿,你收她做个徒弟,教教她吧。”
反正是何子衿是受到了空前的礼遇,这些人说个没完,何子衿都不知要接哪句。还是何老娘先命余嬷嬷把花儿搁屋里去,然后排众而出,将手一摆,道,“我家丫头这刚从州府回来,茶也没喝一口,饭也没吃一口呢,累的很,今儿个菊花就赏到这儿吧,有空再来”直接撵人
沈氏把些依依不舍的亲戚族人们送走,何老娘一张老脸笑的比菊花儿还灿烂哪,握着何子衿的手就不松开了,双手握着自家丫头片子的手亲亲热热的把人接进屋儿,让何子衿与她一并坐榻上。何老娘乐不可支,本就一双眯眯眼,这会儿笑的狠了,直接眯成一条线。何老娘瞅着何子衿先乐一阵,问,“回来了”
“嗯。”
“路上还好”
“挺好的。”
“饿不饿”
“不饿。”路上吃了不少点心。
“渴不渴”
“还行。”
余嬷嬷是个细心人,给何子衿倒了盏温茶送上。
既然不渴又不饿,何老娘响亮的一嗓子,“那就把银子交出来吧”
何子衿一口茶险喷地上去
第126章 金镯子
倘不是亲耳听见是何老娘吼的这一嗓子,何子衿得觉着自个儿遇着劫道的了
何老娘其实是这样想的,那大笔很子,丫头自己揣着,多不安全哪。真的,天地良心,哪怕何老娘贪财,主要还是基于安全考虑,才要何子衿进门儿先交银子的。
何子衿道,“咦走的祖母可是说只要我挣回车马费就行,一分不要我的。”
“傻蛋,我要了也是给你置地”这是何老娘最青睐的投资途径,她老人家半点儿不提当初撂下的狠话,道,“你身上别放这些银子,万一招了贼可如何是好”小孩子家家的,也不稳当,然后,一个劲儿的催何子衿交银子。
何子衿无奈,“缝身上了,一会儿再拿。”
何老娘稍稍放心,“我听说你那花儿卖了大价钱,就日夜忧心睡不着觉啊那么些银子,带在身上如何安全亏得你们还算仔细。”
沈氏送完族人,何恭也带着阿念何冽过来了,大家见着何子衿三姑娘回来,都开怀的很。阿念站更是一步不离他家子衿姐姐,站在何子衿身边儿,给子衿姐姐递茶递点心,问她路上累不累,走了几日,这几天吃住的可好,比何老娘这做亲祖母的还周全一千倍。何冽道,“姐,自从你去了州府,阿念哥一天念叨八百遭,我都快被他念成和尚了。”
何老娘笑,“阿念从没离开过子衿,这还是头一遭分开这七八天呢。”
阿念笑笑,“是。”
沈氏问,“快说说看,那斗菊会什么样儿,可是吓死人,怎么花儿到那地界儿就这样值钱了”要沈氏说,不要说八百两,一盆花卖八十两且听都未听说过呢开始何忻家铺子的伙计过来报喜,沈氏都觉着自己是听差了乖乖,就那么一盆花儿,怎能值那许多钱哪
于是,婆媳二人都怀疑自己幻听,问了再问才算相信她家丫头片子的花儿的确是卖了八百两银子
天哪
何家整个家业都算上,倒不止八百两,可那是何家祖上几辈子攒下来的家业啊沈氏开铺子十来年,也没挣到八百两银子哪何子衿两盆花儿,就卖了八百两
这个消息在碧水县上方翻腾滚烫,对于小小县城的震动真不亚于一场八级大地震。天爷,一盆花儿能卖八百两银子这是啥花儿啊金子打的吧
于是,何家这两天也没别的事儿了,就是接待来看花儿的亲戚朋友街坊四邻。何老娘听说她家丫头片子的花儿值了大钱后,花房根本不叫人进,换了两把崭新的大铜锁不说,翠儿的新差使就是瞧着花房,万不能进了贼由于亲戚朋友街坊四邻看花儿的欲望太过强烈,何老娘碍于人情,也只令余嬷嬷去妥妥的搬一盆绿菊出来,搁院子里让乡里乡亲的开个眼界。当然,只是看,如今这花儿金贵的很,是碰都不能碰一下滴所以,何子衿回来时家里方这般热闹。
何子衿就把斗菊会上的事儿同家里人说了,最后何子衿总结一句,“其实就是菊花儿比赛,看谁家的菊花儿养的好。咱家这个排第三。”
何老娘立刻问,“那排第一的卖了多少银子”
何子衿颇是自得,假假谦道,“排第一的是一盆凤凰振羽,卖了六百两,咱家这是两盆,卖了八百两。”
亲耳从丫头片子的嘴里听到八百两这个数目时,何老娘仍是禁不住有些眩晕,她定一定神,喜滋滋又喜滋滋,语重心长的对家里人道,“我一直说呢,丫头片子不如三丫头能干,有一手好针线,以后这嫁妆可怎么着。如今总算能把心搁肚子里了,她自己个儿把嫁妆挣出来了。”以后就不用分祖产啦何老娘与何子衿道,“一会儿把银子给我,我替你置了地,八百两银子,肥田也能置一百五十六亩了,中等田地两百亩都有。”这么一算,何老娘真想收点儿回扣,还没等何老娘说出收回扣的话儿,何子衿道,“什么八百两全给祖母以前你还只要一半儿的”这野心家
何老娘见何子衿抠抠索索的不愿意交钱,立刻眉毛一竖,道,“这是三两五两的事儿么你想密下四百两做甚仔细丢了不打死你”在县城里,五十两就能有套四合小院儿了岂能叫孩子带四百两在身上何老娘得睡不着觉勉勉强强道,“给你四十两做私房,别的话不许再提”
何子衿哪里能不提,她丑话且得说在前头哩,“那置了地,以后每年的收成,可得我来收着。”
何老娘横眉竖眼的不乐意,“你收个屁你懂种田的事儿”
何子衿撅嘴不高兴,已经不打算分银子给何老娘了。何老娘也不是一根儿筋,遇着银子的事儿,她老人家灵活着呢,总之先把银子要到手才好。于是,何老娘意思意思退一步道,“到时教你怎么打理田地就是,你收着那么些银子做甚要什么家里不给你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