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今日之事君臣小聚,所以连那东宫后宫内命妇等也都没有参加,所以宴会很快就结束了。只是群臣散去后,大内监王公公特意出来叫住了周旭安,说是官家召见。
周旭安早已预料,特意在此等候的,这厢见了王公公过来提谕,便随着王公公进了内殿。
内殿此时已经撤空,只余殿下右下一处座椅。周旭安跪安之后,宣德帝便让他平了身并赐了座。其实早年宣德帝出宫微服。去找他的堂兄安阳郡王时,正好遇见了周旭安并与之相谈甚欢。
周旭安那时并不知他就是当今官家,后来知道后这才发现他与当今人们口中的“蟋蟀天子”很是不一样。他或许很喜欢促织之戏,但是因着早年数度随他祖父成祖征讨蒙古,游历民间便体会了有些皇帝所不能体会的事情。而且他在性格上却是继承他父亲仁宗的沉厚,很是懂得惜才善用,即使在这商人地位日息低贱的时期。还对周旭安委以重任。便是让周旭安心中感恩戴德了。
而这次官家要他和安阳郡王一起出使西域,最重要的是想垄断西域与明境的贸易往来,杜绝一些商户私自贩货。
恰巧的是前几日有一队哈密的商人为了想沟通与大明的贸易。竟然冒充使节前来拜访,之前的书信也写得磕磕巴巴、不伦不类的。其实官家和朝中大臣谁人没有看出来,却还是也乐得装看不见。反正双方合约书一签双方都发财,不正是皆大欢喜嘛。其实朝廷也就是用这种微妙的外交手段。来取得那来自那西北番邦的商路上滚滚的财源。
于是借此机会,官家与那些大臣们一商量。便让皇上重视的堂兄安阳郡王和这大明第一皇商周旭安一起,与那冒充哈密使臣的商队一起去往西域地区。到了那里后,那商队为了保守他们冒充的秘密,自然是得尽心尽力的为大明使团介绍西域风土人情和商贸详细的。所以此番一去只赚不赔。
而且这次出使,正好也是可以替大明朝回复一下那些番邦的向大明称臣的藩王们,给他们带去大明长久的友好之意。
所以说安阳郡王和周旭安此番去西域。也是很有重大关系的,官家自然得重视他们了。因而那边群臣的宴会一结束。官家便另外召见了安阳郡王和周旭安,一面是向他们践行,一面是为了给他们一些出发前的奖赏。
安阳郡王是又由郡王封了安阳王,并在以后会沿袭他父亲赵王之位,又赏了良田百倾,金银千两。周旭安的则是加封了个三等富兴候,福荫三代,也是赏了周家原址密云地区一个镇并赐名富兴镇作为属地,另外金银千两
两人谢恩之后,又与官家聊了一会儿便各自回府了。
周旭安回府之后,宫里封赏的旨意便到了,全家人欢天喜地的接了圣旨,周旭安也懒得听那些人的热闹声音,便独自回了睿安院。
刚回了睿安院,阿财便带着从春雨那里收的东西送到了周旭安的面前。他早就回来了,还先去了一趟依梦居见了三小姐,结果没有护住春雨姑娘给大少爷的,说是叫汉堡的吃食,被三小姐抢了过去吃了两个。
他很是哀怨的回到了睿安院,心下还有些忐忑的要不要给大少爷说了,后来见大少爷又进宫封了赏,觉得他也没时间顾及这些便保持沉默了。只是把给春雨姑娘见面的事情给周旭安说了个详细,又把东西都给周旭安看了,见着他家大少爷没有了吩咐这才放心的下去了。
周旭安听了阿财说起春雨见了令牌的反应,又看着她让阿财带回来给他的东西,直觉得好笑却又幸福的,她还是想着他的不然也不会想这么仔细了。不过他又何尝不想她呢,这还没有离开就已经是想得不得了了,他真是很难想象即将有两个月都不能见面的感觉了。
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一天急切的想念一个人,而且还是恨不得每一天都不离开她身边的。而且他又想着他们之间还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在,便恨不得赶紧去了那西域然后赶回来,顺顺利利妥妥当当的把他俩的事情给解决了。然后他就可以抱得美人归,天天的见着心上人的面了。
这样想着竟然是不自觉就笑了出来,他又翻着看了看春雨给他的睡袋、万能袋子之类的,只觉得不愧是自己的心尖儿上的人,想法真是新颖又稀奇,让人直叹服啊。他这次一定要好好珍惜着用她给准备的东西,而且这汉堡也是个及其实用的,定要让下人多加准备,以便他们此次出行可以带着这种美味又营养的食物,也算是不辜负她的心意了。
s:这一章提到的有些史料可能不算精确,只是大致的参考,其余的均属编造,还望亲们多多包涵哦。onnofff5601211
看最新最全的小说:
第一百七十五话 筹备
前两日周旭安走的时候,春雨除了没去送的小小难受外,其他的倒是没有时间考虑了,因为她要整理好心情好好筹谋自己的生意了。
昨天郭林托了信说是与那个有背景关系的同窗说了,与春雨约好了在雨初香酒楼见面。
春雨便在二楼的雅间设了宴席,请了郭林的两个同窗吃饭。
原来郭林这同窗张赟,竟然还是那张太后娘家的堂兄家的小儿子,自小聪明伶俐深受家里人喜爱。他与他姐姐张萱莹还经常随二堂婶和母亲进宫里给太后请安,他二堂婶正是张太后嫡亲弟弟寿宁候的夫人刘张氏,而且还是那龙虎大将军刘先锋的亲妹妹。
春雨听了倒是觉得挺巧合的,她记得周梦雅说的她有个相好的闺友楚乐语,正是那刘先锋的嫡亲外孙女。虽然说这与她是没有关系的,但还是让她觉得这京城的贵族圈真是小啊,随便的都是有些沾亲带故的。
那张赟虽然是贵族子弟却没有一丝纨绔之相,反而是勤奋好学乐于助人,他就是与郭林在诗会上认识了,相谈甚欢便结交了朋友。
这次听了郭林的友人有事相求,便二话不说就来了。等他见着春雨时,先是一愣随即又很是爽朗的笑了,还说以为是以为文人朋友没想到竟是一红颜知己,倒是把春雨燥的不轻。
不过事情还是挺顺利的,张赟的父亲如今正好是在户部担任郎中,而他的姐姐张萱莹则是嫁与最年轻的户部右侍郎赵正志做了继室。有这些关系在,张赟在户部的关系可谓是硬得很啊。
而且户部本来就是主管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侍郎掌稽核版籍、赋役实征等会计统计工作。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根据各省收支情况,调剂余缺;差役的减轻免复;对灾区贫老的抚恤救济,对有功人的赏赐;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赡军输,督漕运,赡及转输屯种。开中以实边。和百官俸禄支给;定期编造户口册籍,调整户等
这么好的后台春雨也是想以后还有需要,便想着送了银子给张赟。让他帮忙疏通关系好给车行上个正式的商籍。谁知张赟却是拒绝了,不过倒不是拒绝帮忙而是拒绝了银子。
这让春雨很是不理解,郭林却笑着说他之前还赢得了一套古方歙砚,这张赟极其想要。便以此送与他即可。
还有一点让春雨很是高兴的是,这张赟也是个挺爽朗的人的。也不问春雨他们具体做的什么声音,只说了他们到时候需要入商籍的时候找他便成。
然后在吃完了饭,春雨送走郭林和他的两个同窗后,她和张虎子还有些不敢相信竟然一分钱没有花成。事情就算是初步解决了。
毕竟那送与张赟的砚台是郭林诗会所赢得的,而来这雨初香酒楼的钱也是不用掏的,因着周旭安当初开这雨初香就是为了离得春雨家近。好有个照应,那酒楼里上到掌柜的下到厨子小二和杂工。内部的谁人不知对面的便民福铺里的春雨姑娘就是未来的主母啊。
春雨和张虎子回到了店铺后便把账本取了出来,除去春雨手里留下二百两银票不动外,他们所有的流动资金便只剩下八百两了,而郭林也是最多投入二百两,合计也是有了一千两。他们这次是准备去那外城里面开车行的,要想买店铺怕是这一千两也是差的甚多吧,还有那黄包车的投入,所有算下来只能暂时租房了。
想着还要先去寻找那京淮帮的白虎堂,春雨和张虎子商量了一下便觉得先不去吴三的牙行里,就先去阿财给春雨说过的山川坛附近的湖湘楼。
那山川坛就在永定门的西边一点,春雨他们家的位置却是在那广渠门与左安门外的旧城,想要少走一些路还是要进入了那城中,直接穿过外城中心的东西街道,倒也是近了不少的。
于是在研究好路线又交代了春桃和枣儿后,春雨和张虎子便出发去了外城里。
这一路春雨和张虎子两人还特意看了一下,从东街走到那西街的景象,发现了东街明显是比西街要繁华,而且那一些富户贵族的也都是集中居住在东城的,就像是周府一样,聚集在广渠门与东便门和崇文门比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