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亲王妃出面就是不想里子面子都丢了。
也是变相警告十三,她跟太后娘娘说得上话,不要太过份。
十三对于陛下小花精母子忠心耿耿没得话说,但是,他这个人女人缘十分好。
这些年来,太皇太后与小花精从来没有给荣王府赏赐宫女,但是,大官小官从来没有停止给他送女人,十三是来者不拒,不仅收下还睡了,不仅睡了还生了崽子。
而今荣亲王府嫡子只有水潡,庶子却有八个,庶女也有六个。
这个生育的能力直追嘉和帝。
这还是嘉和帝与德妃先后去世,耽搁了几年,不然还要多得多。
嘉和帝的孝期满了,乾元帝只有一对龙凤胎,荣王府却咕咚咕咚母鸡下蛋一般落地五个新生儿,除了这两个大殿的郡主,还有几个庶子。
这还是后宅争斗,落胎数次之后剩下的果实。
不然,孩子的数目还要翻倍。
八皇子府里太皇太后与小花精每年赏赐两位美女,如今已经三十几位姬妾,八皇子无所事事,至今只有两子三女。
他一直被乾元帝管着,水泽登基,大赦天下,他才被放出来,似乎看淡了红尘,如今都不管朝廷的事了,也不跟兄弟们窜门子,更不结交清贵大臣,一派仙风道骨,喜欢结交文人雅士,日日与人唱和文辞。
俨然一副隐士的派头。
元春也没亏待他,恢复了他两千五百两的俸禄,只要不谋算水泽,不攻击新政,元春也不会动他。
元春正想着,荣亲王妃忽然也提起八皇子府的事情:“四嫂可记得八皇子妃?”
元春颔首:“记得啊,大赦之后,她不是回去了,怎么,又闹事了?”
荣亲王妃摇头:“这倒没有,只是臣妾听说,她到处钻营,想给她保养的庶长子定一门高亲呢。”
元春想了下:“他比泽儿大三岁,几年十八,哎哟,是该指婚了,这个内务府怎么没把他的名字报上来。”
荣亲王妃笑道:“还能为什么,不过是怕四嫂您给他们胡乱指婚呗,以为自己出来就能攀上高亲了,结果,即为叔王根本不理睬他们一家,八皇子妃只是嘴巴厉害,老八的心眼可是比筛子眼还多,亏得先皇把他圈禁了,不然这些老兄弟都要被他陷进去。”
这话倒是,跟他交好的大皇子、三皇子、七皇子、十四皇子、义忠郡王,哪一个没被他算计过。
这小子从前成天跟着几位老王爷忠顺王这些厮混,结果,那些人被丢了爵位,甚至丢了性命,他却好好的活着。
话说到这里,元春遂问:“十三弟妹可见过忠靖王妃,她那病好些没有?”
荣亲王妃摇头:“她这病来的蹊跷,太医诊断只说是没病,好好调养,开春就会好了,人生一车一车的托进府,只是没见好,也没恶化就是。”
元春笑了笑,忠靖王妃不是病了,而是吓着了,她偷听了忠靖王与水渭的谈话,知道了忠靖王的不臣之举,怕儿子步入裕亲王府与裕亲王府的后尘,把自己吓病了。
裕亲王与豫亲王两府,因为世子参与忠靖王谋害嘉和帝,世袭罔替变成五世而斩。
这两府的爵位已经传承了三代,去年而亡病死,虽以亲王下葬,第四代孙因为是庶出降等,直落八级,成了正四品镇国中尉。
安王爷上表讲情,水泽赐了个正二品的奉国将军。
豫亲王曾经在泄密事件上有功,赐了个镇国公的爵位。
这两家总之是日落西山,最终会泯灭与众。
忠靖王阴谋窃国的罪行暴露,即刻就是塌天大祸。
忠靖王没有大义灭亲的勇气,又怕罪行暴露之日,大夏倾覆。
这般把自己生生的逼病了。
忠靖王自以为巧妙,责骂王妃无能废物。
忠靖王妃之所以病症反复,一直不见起色,一是她自己有心病,二是忠靖王下了黑手,他改了王妃处方的剂量,让忠靖王妃不死也不活的拖着。
元春再等,忠靖王妃若是前来举报,她自己还有忠靖王府子嗣,还有一线生机。
若是抱着侥幸之心,她离开之前,会指点水泽将之铲除。
不灭杀,丢去山西采煤炭还是可以。
荣亲王妃见元春沉默,以为元春担心忠靖王妃,隧道:“四嫂不用担心,出宫后臣妾就去探望忠靖王妃。”
元春颔首:“嗯,告诉她,需要什么药材,只管到太医院找去。”
翌日,荣亲王妃进宫找了敏太妃告状,言称责骂她不务正业,却把一个通房丫头送去女子太学读书。
十三满肚子苦水,那丫头是侧妃的远房表妹,家里败落投亲来的,侧妃为了争宠,把她充作丫头在书房伺候。
他稀里糊涂把人办了。
十三什么女人没有,怎么会要这等尴尬人。
这才把人当成亲戚送去女子太学,等事情过去了,给她说门亲。
敏太妃一顿臭骂:“这就是你宠妾灭妻的后果。”
十三就跪下了:“母妃言重了,王妃自己疏远儿子,不给儿子留门,儿子去了也给儿子赶出来,并非儿子宠妾灭妻。”
敏太妃惊讶的看着荣亲王妃。
王妃冷哼:“谁稀罕你月月来应付差事?我是王妃,不需要人可怜施舍,恶心人呢?”
敏太妃很同情儿媳,挥手道:“你去吧,既然儿媳在府里不开心,她高兴做什么就做什么吧,你那府里也不却女人。”
十三当着太皇太后与皇嫂被骂了,还笑盈盈应承:“都听母妃。”
荣府内亲王妃却不给面子:“我今日陪着母妃说话,不回府了。”
十三也不恼:“那你好好陪伴母妃。”
荣亲王妃得了敏太妃的尚方剑,跑来跟元春商议太学的事情。
她对太学抓得准,她不懂得教学,她的利益是如何给太学创收,让太学能够长久的兴办下去。
元春很尴尬:“怎么闹成这样,十三弟还以为是我挑唆呢。”
这么隐秘的事情被当面说破了,实在太尴尬。
荣亲王妃道:“这与四嫂什么相干?”忽又噗嗤一笑:“也相干吧,若没有四嫂您撑腰,我估计还是会跟他们周旋下去吧。
如今有四嫂撑腰,水潡也得力了,不是谁想掐就掐得住了,我就不想忍了。”
第307章
女官招考在六局宫正司举行, 二月初八开考。
鉴于女子的体力,考试分为三天,每天完成一篇文章, 考试前公布试题, 都不是书本上的东西, 也不怕有人作弊。
考题也无法泄露,除了元春,无人知道考题。
考生虽然不能随便闲逛, 却能够自主去御膳房用餐, 也能相互交流。
因为是招考妇女部女官, 黛玉是主考。
原本拟定招手三十六名女官,除了黛玉已经聘请薛宝琴、迎春、惜春、贾蕙、贾萱、张家少奶奶, 余下三十名女官将在报名者中间产生。
女官报名来年龄是十三岁以上。
六十名考生挑选三十名, 录取面很大。
这也是没办法,一百二十名考生,其中有一半是六岁至十一岁的蒙童, 岁数太小了,再能干也不宜做官。
黛玉之前觉得有些意兴阑珊,二选其一, 有矮子里面挑将军之嫌疑。
考卷收上来之后, 黛玉改变了想法,六十分考卷似乎个个有可取之处。
黛玉道:“这倒是很难抉择了, 难得他们有勇气参加考试,若是落选, 怕是要受打击。”
元春看这一份来自江南富家女的试卷, 她回答报考女官的目的写道:掌握自己的婚姻自主权, 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她报考女官, 就是不想让嫡母拿她的婚事,妹妹的婚事,给嫡出兄妹们铺路。
她不想给人做妾,像她母亲一样被嫡母打压,被人看不起。
却是她嫡母想把她送给高官做妾,替家里的生意保驾护航。
她为了能够取中,甚至下面问卷,是否能够服役三年的答案写道:她愿意学习宫正司范宫正,终身伺候太后娘娘。
元春从这试卷上面看到了蓬勃的朝气,也看到了这位姑娘恨不得生而为男的郁闷。
元春点着试卷:“保证服务三年者有多少,把这个作为初选的标准。”
三年一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今大月朝因为皇室与贵族的影响,许多百姓基本默认了女子十八岁,男子二十岁成婚的风俗。
这也是元春为后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也有嘉和帝与德妃的功劳,他们前后脚走了,皇室后裔守了五年孝。
无意之间,把皇室的婚龄拔高了五年。
如今皇室中女子二十岁成婚都不觉得丑了。
从前二十岁的姑娘不出嫁会被人笑话。
而且,元春也提议将大月朝十六岁不成婚,惩罚父母的律法提高到十八岁。
只是眼下这项律法尚未通过。
所以,有元春这个太后支撑,十三遂至十五岁的姑娘,对于为官三年根本不排斥。
这般初选之后,还剩下四十名。
元春逐一看了这四十人的书法,再看他们报考的目的与理想,将提到过服役结束后,请求太后替她们立女户者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