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听了,复又精神起来,忙恭敬说请神医指点。
楚神医说:世上原本有些疾病来得猛烈,若是学艺不精的,极易被误诊为中邪,用些巫术、符咒乱治。有些身体底子康健的不药而愈了,倒把招摇撞骗的巫师神婆传得神乎其技。有些身体底子弱的,明明就是被这些胡乱用药给害死的,也只推给鬼神,大是草菅人命。
这些疾病往往遇到特殊的药石便可痊愈,药石入药,自古便有记载。如今说佩戴玉佩辟邪的,乃是宝玉多是药石,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药效,长期佩戴,能治某些病症。据我师傅说,以前原有人得过女公子这症状,后来并未服药,佩戴一对剔透如冰,托掌上可见掌纹的白玉珠而痊愈的。
只这对白玉珠在百年之前失落了,有说被太/祖皇帝寻得,藏于宫中的,有说被江洋大盗抢去,不知在哪里的。
女公子现下已经醒来,我徒儿和几家大夫琢磨的这个方子倒是没什么错处,用此方调理可痊愈,只时日缓慢些。只是若能寻得白玉珠,女公子长期佩戴,只怕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又有其他好处了。
林如海听完,不禁心中大喜。若说去岁让他寻什么白玉珠去,他只怕信也不信。哪里一块石头那样神奇起来。如今府上一块白乐水送来的玉石不正和楚神医形容白玉珠一般样子么?
一对白玉珠,一枚在宫中,一枚百年前被白公取走,可不是一枚在皇家一枚被“江洋大盗”盗去?
贾敏在屏风后头听了,也纳罕得很,忙命人取来白玉珠,托盘托出给楚神医看。
楚神医见了也是大惊:他年轻时听师傅说起白玉珠,也是不信的。后来年事渐高,见过的疑难杂症和神奇之事多起来,渐渐觉得传说也有可能是真的。不成想林家竟然藏有一枚触手生温,晶莹剔透的玉石,托于掌心,果然掌纹清晰可见,可不正是师傅说的白玉珠么?
楚神医细细端详一阵,笑道:“年少时听恩师识说起此事,不想暮年得见当真有这样宝贝,老夫也是不虚此行了。此玉给女公子戴上,便是没有传说中神奇,也无错处。今日大开眼界,老夫定当回去祭拜恩师,告知他世上果有白玉珠。”
林如海听了欣喜已极,倒没忘了礼数。楚神医德高望重,自是恭恭敬敬的谢过神医亲临。楚神医笑说无妨,寒暄一阵,林如海亲送出府。又差了小厮掌琉璃灯,务必将楚神医安然送到何大夫府上才许回来。
何大夫送师傅来时备了马车,原说不用如此,林如海哪里肯依,还是派了四个小厮掌灯,四个护院跟着方罢。
这边忙了一阵,女医那边说黛玉的药已经煎好了,贾敏忙命人端来,用细纱布过滤了药渣,试了不烫了,方抱起黛玉喂与她吃。虽然没用烈药,到底味道不好,黛玉只喝两口便不喝了。
贾敏见黛玉蹙这秀眉说苦,也不忍心。左右黛玉人小,喝两口尽够了。又取来蜜饯喂了黛玉一颗,端上温水来漱了口,才抱下去歇息。次日便命人照药方做丸药,黛玉吃起来便不会难喝了。
贾敏连夜亲自给白玉珠结上穗子,次日黛玉醒来,便将枕头下捂了一夜的白玉珠给黛玉贴身戴上。果然自此之后黛玉一日好过一日,待到十来岁时,先天的弱症也消失了,却是后话了。
因今年不用进京述职,林家在年前打点了各处节礼使人送去,自己一家却收拾了行礼举家去苏州过节。
林如海和林硕骑马,因砎哥儿不愿单奶娘陪着坐一辆车,所以贾敏母子五人坐了一辆大车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到了祖宅安顿完,一家人沐浴之后由林如海带着林硕、林砎、林砆、林碀到祠堂祭祖。贾敏看到由高到矮排着父子五个,心中感慨万千。当年夫妻两个在祖宅守完林老太爷的孝,进京赶考,当时两人成亲多年,一个子女也无。当时贾敏心想,有一个哥儿也心满意足了,谁会想到有今日这样子女绕膝的时候。
父子五人从祠堂出来,贾敏忙将他们迎进生了炭火盆子的屋内。一家子说笑一会子,各自忙自己的。
既回到苏州,贾敏又打点了礼物,让林如海带着黛玉去看望楚神医。楚神医见黛玉虽然有些单薄,但是容色姣好,双眼澄澈,笑道:“女公子不妨试了,只需再调理几年,便和一般人无异。”说完,又替黛玉拟了个方子,说做成丸药每日一粒就可以了。
林如海忙接过道谢,又命黛玉行礼道谢。黛玉规规矩矩的行礼,脆生生的道谢,逗得楚神医哈哈大笑。
白家亦是姑苏人氏,去年恰巧在扬州碰见,今年林家举家回家过节,自是要在一处热闹热闹的。
两家走动几回,当日白乐水身旁的孩子名叫白瑾,和林家几个孩子投契得很。白瑾和林砎同岁,略大一个多月而已。白瑾已跟随父亲习武四年,根基不弱,也读书,文章和林砎不差什么。
林硕和林砎倒还罢了,虽然羡慕白瑾小小年纪文武双全,到底自己亦是深爱读书,家中又请了骑射师傅,心想自己骑射上再刻苦一些也是一样。林砆和林碀两个只不足三岁,还没启蒙,不知读书乐趣,见了白瑾小小年纪许高的游廊栏杆,轻轻一跳就纵上去,单脚稳稳当当的停住,也不会摔下来,羡慕得很,直吵着说要学白家哥哥一样会飞。
白太太知道了将白瑾一顿好骂:你自己猴儿一样上串下跳,没得带坏了林家弟弟,仔细回家你爹罚你蹲马步。
贾敏又忙劝道:瑾哥儿极好的孩子,武有乃父之风,文亦是出类拔萃,怎么还苛责起来。
白太太又说:到底自己只生了这一个,虽然习武修文并没落下,但是其他方面到底舍不得太过严苛,竟养成他这样不稳重的性子,哪里到别人家里做客还不知道收敛,这样上蹿下跳的,倒叫林家这样的书香门第看了笑话。
贾敏又笑道:瑾哥儿才多大,白太太竟这样严格起来。又说什么书香门第,我家老爷就是第一个不安分,别说到了江南更没个形儿了,便是在京城的时候,日日上班还独他一个骑马呢。别家官员哪个不是坐车坐轿的?父行子效,只怕原是我家的哥儿撺掇瑾哥儿演示个一招半式,没得白白冤枉了瑾哥儿。
白太太听说堂堂探花郎竟是會骑射,和自己知道的书香世家大不相同,也是暗暗称奇。
两家走动几回,几个孩子也越发熟络了,只都是极上进的好孩子,恨不得自己样样都是好的,相互羡慕对方起来。林家孩子羡慕白家是武林世的,白瑾又羡慕林家翰墨之族,从此白家的孩子读书越发上进,林家的孩子骑射更加用心,倒是出乎几个长辈意料。只林砆和林碀两个惦记上了真正的习武,而不仅仅是学些骑射。贾敏原以为林砆、林碀小孩儿心性,过些日子就忘了,谁知两个哥儿还当真放在心上。
既是回了苏州,蟠香寺自是要走一朝的。林硕和林砎都大了,贾敏并未带着他们二人。只带着黛玉、砆哥儿、碀哥儿姐弟三人到蟠香寺敬香。这头刚收拾好了临出门,却听说甄太太带着英莲姐儿来看太太和姑娘了。
贾敏听了忙命人迎进来,封氏见了贾敏要出门的样子,忙笑道:“原是我草率了,该当昨日就递了帖子来的。不想太太要出门,既是这么着,我先带着英莲回去,太太有空了再来拜访也是使得的。”
贾敏听了笑道:“我原说今日去蟠香寺上香,爽佛祖的约倒是不好。不过既然甄太太来了,何不随我同去?”
封氏忙说:自己又没带香烛纸案,去了怕冲撞神佛。贾敏笑道:心诚则灵,神佛哪里怪这些,甄太太有心,和自己一同去了,那头派人买了冬衣布匹,粮食米面去,真正将布施用到实处,岂不是好?
甄太太听了,觉得果然好,便和贾敏母子一行一同去了。
了缘师傅亦是早料到一般,派了人在山门外迎接。
两年未见,了缘师傅身旁多了个极俊秀的小居士,五六岁的年纪。贾敏定睛看去,小居士可不是日后的妙玉是谁?面目依稀可辨。
妙玉不足四岁便被送来寺中带发修行,从此极少见到年龄相仿的孩子,孤寂得很。她虽已经带发修行两年,到底还有小孩心性,见了英莲、黛玉很是高兴,合英莲、黛玉一处顽耍。
贾敏每每来时,带的皆是粮食冬衣这样实用之物,自有寺里布施出去。了缘师傅谢过,和贾敏说了一会子话,封氏又许了布施,说自己今日来得仓促,回去就叫人备了送来。了缘师傅笑道:施主有心便是大善,别的都是不拘的。说完方招手让英莲、妙玉、黛玉过来。
三个姐儿皆是世上最拔尖的俊秀孩子,如今手拉手走来,让贾敏都不禁感叹造物神奇,这一些清净洁白的姐儿,万不该有前世那样下场。贾敏以前在家时,常听母亲说俊秀的姐儿是一把子水葱,贾敏见了今日这情形,哪里是一捆三根的水葱,却是一把致巧致秀的水仙也形容不尽眼前这三个。
谁知了缘师傅见了英莲、妙玉和黛玉缓缓走来,脸色大变。贾敏见了也是一惊,难道有什么不妥不成。封氏更是心中担忧,她早听说过了缘大师之名,大师这样神色,难道有什么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