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小丫鬟 (唯珎)


  琳琅浑然无觉,仍耐着性子和这些老人家说话。

  老刘家亲戚里有个极老的妇人,细细打量了琳琅半日,方趁机道:“阿弥陀佛,这不是那年带我和板儿进京出挑得天仙似的奶奶?”
  琳琅扭头一看,展颜笑道:“刘姥姥,怎么是您老人家?”

第76章 076章:再赴宴忽闻凤姐恶

  那老妇人果然便是新婚回门时顺路带进京的刘姥姥,赶上前来请安,道:“请奶奶安。”

  琳琅忙含笑扶她起来,道:“快别多礼,我年轻,受不住。”

  刘姥姥顺着她的手势起来,脸上笑得如菊花初绽,带着庄稼人天生的质朴和感激,道,“上回得了奶奶援手,上门也没受习难,我们一家老小感激非常,原想来谢谢奶奶,谁承想,打听过来,奶奶又上山了,好容易才遇到奶奶,该给奶奶磕个头才是。”

  刘姥姥本性精明,颇有几分见识,一进荣国府的时候,王夫人没见她,后来得周瑞家的带她去见凤姐,一路上自然说了许多话,打听得了许多事清,故因此知道琳琅身份。

  后来周瑞家的送她出来时,更知道琳琅在王夫人跟前,王夫人打发人给了银子。

  如此一来,刘姥姥自然对琳琅感激非常。

  琳琅笑道:“姥姥这样,没的折了我的福。家里可好?板儿可好?”

  刘姥姥忙道:“都好,都好。上回二太太赏了五十两银子,二奶奶赏了二十两一吊钱,我们家不但过了个好冬,还置了八九亩地,等有了收成,亲去谢谢太太奶奶思典。”

  琳琅极欣赏刘姥姥的本事,行事有章法,为人又厚道,最难得的是凤姐不过偶然济了她一回,怕是自己都没放在心上,偏偏刘姥姥却记了一辈子,在贾府凋零,世态炎凉的时候,这样一个老寡妇,不但倾家荡产赎了巧姐出来,而且并不嫌弃巧姐出身,愿意让板儿娶她,便是许多富贵尊荣中的人家都不及她这份仗义。

  想罢,琳琅便笑道:“今年别去了,那府上忙着娘娘省亲,上上下下都不得空,哪有功夫见您。等明年,您家里更宽裕些了,府里的事务也少了,您再去罢。”

  刘姥姥念了一声佛,问道:“太太奶奶家出了位娘娘?”

  琳琅点头道:“正是呢,府上的大姑娘做了娘娘,要回娘家省亲呢!”

  刘姥姥听了不觉喜动颜色,道:“阿弥陀佛,这就是善有善报了,大姑娘做了娘娘,还能家来看看,二太太不知道得有多欢喜呢!”

  琳琅暗暗苦笑,也未必是件喜事。

  一时众人都听住了,老刘家的上前笑道:“海哥儿媳妇什么时候认得了刘姥姥?”

  琳琅笑道:“偶然认得的。再没想过刘姥姥竟是婶子家的亲戚。”

  老刘家的不禁笑了,道:“刘姥姥也是咱们村子里的,我们老刘家的本家,膝下没有儿女,靠着两亩薄田过活,后来被她女婿狗儿接了去,如今便在女婿家忙活。”

  刘姥姥在一旁咧嘴笑着点头。

  琳琅看了一眼,道:“真真是巧,只是没听说过,大哥也没认出来,倒是我们的不是了。”

  老刘家的道:“你才来几年?能听过什么?刘姥姥都走了六七年了。说起来,一年一个样几年下来,我险些也没认出来,海哥儿天天忙,没认出来也是常事。”

  说罢请他们坐下吃茶,又有人问道:“海哥儿媳妇说什么娘娘回家省亲,谁家的娘娘?”

  不等琳琅开口,刘姥姥抢先说道:“是我女婿偶然连过宗的一门贵亲戚,便是长安城中荣国府的二太太,二太太的女儿如今封了娘娘,又要回家省亲,我也是才从杨大奶奶嘴里知道。阿弥陀佛,自古以未,只听过太祖南巡,如今竟也能见识到那样场景了。”

  户稼人常年不出村,要用什么,自家拿东西彼此换过来便成了,泰半没进过城,哪里听过荣国府,只知道是富贵人家出了位皇妃娘娘,羡慕了几声,感叹了几句,也就罢了。

  一时红袖家送了嫁妆来,不多,不过几件家具,几床被褥,两口箱子,几样铜盆蜡烛。这在乡下也是极丰厚的了。

  老刘家的笑道:“不能和海哥儿媳妇比,这样就很好了。”

  琳琅笑了笑,没说话。

  这时候她谦逊太虚伪,炫耀更要不得,不言不语才是上策。

  送嫁大头的是红袖的长兄杨供,老刘家忙设宴款待,又见了杨海,笑道:“有劳,有劳。”

  老刘家院子不大,不过五六间房舍,堂屋里款待他们,挨挨挤挤,立时便没了空隙,杨海一眼看到琳琅,朝她微微一笑,在众人的笑声中,琳琅转过头去,只和刘姥姥说话。

  因是庄稼人,况今日也不是正日子,略吃了一顿饭,大家便散了。

  晚上琳琅回到家里,跟杨奶奶和杨海说起刘姥姥的事儿,杨奶奶一拍大腿,道:“原来是她!难怪海哥儿不认得,一个住村东,一个住村西,一来一去好几里地,哪里能天天见。纵是这村里还有我不认得的人呢!”

  琳琅笑道:“刘姥姥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倒可结交一番。”

  杨奶奶叹道:“这是自然的。说起来,她和我是一样的。你爷爷去的时候,你公公才三岁,多少人登门提亲,让我改嫁,说有个男人好依靠,我都没应。那刘姥姥比我大十岁,也是个积年的老寡妇了,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邻村的狗儿,早些年家业不大好,近两年我倒听说大好了,家里总有十几亩地了,原来中间还有这样一段缘故。”

  琳琅抿嘴一笑,道:“辛苦奶奶这许多年了。”

  杨奶奶摇头,道:“有什么辛苦的,日子不过就这么过着,倘若我守不住,谁知道那些人会不会善得你公公。儿是娘的心头肉,那些后爹后娘有几个真心疼的?”

  杨海不觉红了眼眶。

  琳琅暗暗赞叹杨奶奶和刘姥姥都是一样有见识的老人家,隔着一层,纵然为了名声面儿上亲,实际上和亲儿女一比,泰半后爹后娘心里不会亲近前夫前妻之子。

  杨奶奶感叹了一阵,便收住话,忽道:“我听说,那安家的丫头挤兑你了?”

  杨海闻言,脸上登时闪过一层厉色。

  琳琅含笑道:“不过一个没见识的小丫头,谁还和她一般见识?”

  杨奶奶却笑了起来,道:“什么小丫头,论起来,安惠那丫头比你还大几个月呢!”

  琳琅吃了一凉,道:“我今年都二十了,她怎么还没出嫁?”

  杨奶奶撇了撇嘴,道:“出嫁,也得有人要才行.自己性子刻薄,行事又倒三不着两,自负是秀才相公的妹妹,将来是做大家奶奶的命,饭不做,鞋也不纳,庄稼就更别提了,只知道盯着别人的东西眼馋,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谁肯要她,说你吝啬是不是?哼!”

  琳琅劝慰道:“和她生气,倒显得咱们和她一样了。”

  说得杨奶奶倒笑了起来。

  各自安歇,一宿无话。

  次日是红袖出嫁的正日子,较之昨日自然热闹非凡,但除了杨海略忙碌些,杨奶奶和琳琅都还好,不过在两家和乡邻亲友说说话,到了吃饭时候坐了席吃了酒便罢了。

  琳琅因心急杨海带回来的各样瓷器,便催着早走。

  杨海正在装车,听了笑道:“便是回山,也得先回城里,虽路程远些,可丫头们还都在城里。况且那些东西又不会长翅膀飞了,你急什么?”
  琳琅一想也是,不禁也好笑起来。

  杨海道:“这些瓷器书画笔墨,他们都嫌不够占地方的,不过是吃饭插花的家伙,都不肯要,若你喜欢,下回我还要这些,横竖他们更喜欢真金白银珠宝玉器。”

  琳琅点头道:“你日后便只挑这些东西罢。若说钱,咱们家不缺,房子也有,家常衣食就更不缺了,要金银珠宝有什么用?独缺给孩子们能留下来的好东西。这些瓷器书画,别瞧着没什么,可有钱都买不到,自己留着玩赏也好,送人也好,都十分体面。”

  杨海笑道:“都听你的。”

  琳琅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少时,杨海装车已毕,锁了房舍,又从行李中拿了件披风给琳琅母子裹上,对杨奶奶道:“奶奶,上车罢,咱们得赶早儿进城,明儿回山。”

  杨奶奶不必踩着凳子,利落地上了车,回身接过虎哥儿,琳琅跟着上车。

  杨海刚放下帘子,就见一名老妪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不是别人,却是刘姥姥,挎着一个竹篮子,待得近前,道:“请杨大爷安,请老太太.奶奶安好。”

  杨海忙欠身还礼,又掀开帘子,露出琳琅的一张笑脸,道:“刘姥姥您老人家怎么来了?一面说,一面下了车。”

  刘姥姥笑道:“昨儿个见了奶奶,心里爱敬得很,也没什么好东西,不过是家常做的腊肉腊肠,还有一些果子,拿来给奶奶尝尝,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奶奶千万别嫌弃。”

  琳琅看了一眼,笑道:“哪里能嫌弃,我们家常也吃这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