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公的样子,莫轩记不太清晰,可他说过的每一句话,却在此时,不断的在耳边回响。
宋时心中亦是着急不已,甚至喘喘不安,可当着莫轩的面儿,到底不好表露什么。见莫轩神色有异,对来传旨的人点了点头,拍了拍莫轩的肩膀道:“天大的事儿,咱们回京再说,此时却是多说无益。”
莫轩回过神,点了点头,搓了搓脸道:“风沙有点儿大。”说着便已经翻身上马。宋时等人自然知道莫轩这不过是给自己掩饰,却也并不挑破,跟着翻身上马,疾驰京城。
宋时与莫轩一行人,在城门前分了手,莫轩直接跟着来传旨的内侍,进了宫,而宋时则去了黛玉在城外的庄子。宋时得知黛玉回了永定侯府,心中大安,又连忙往城内赶去,差一点就错过了进城的时间。
见到宋时到来,黛玉很是高兴,特意在花厅招待了他,问起绮罗在西北的情况。
宋时来时,听林德说永定侯府早几日便关门谢客,不知黛玉是否收到承恩公阵亡的消息,遂也不好多说,细细打量了一番黛玉的神情。
黛玉脸上虽没有任何悲戚哀伤之色,却见黛玉着月白杭绸衫子,只在领口以同色线绣万字不断头,穿月白的素锦湘裙,镶天青色澜边儿却满绣白牡丹。头上亦是一支米珠花簪定住发髻,再无旁的饰物。
宋时心中便料定黛玉,黛玉定是早已知晓,遂也不再提起。只问了府中近况。
宋时不提,黛玉自然也不愿提起,毕竟虽然圣上赐婚突然,可这婚约却是容不得自己推拒的。且听到承恩公阵亡时,黛玉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还好!”心中多少也有些羞愧,更是害怕有人在她面前提起“承恩公”“莫轩”“赐婚”等字眼。
但黛玉实在是不想这么早成婚,如此有了三年孝期的缓冲总是好的,却又想起探春的远嫁,想要帮扶一把,却总是不得机会。
宋时不提承恩公阵亡之事,却对于圣上赐婚之事,仍是询问道:“圣上赐婚如此大事儿,不知是王妃求旨的?还是黄大人求的旨意?亦或是圣上自己的意思?”
黛玉心中莫明一慌道:“应该,是圣上自己的意思吧师傅此前并未向我提及,便是皇后娘娘也不曾提及。”
宋时听后皱了皱眉头,却又想到莫轩刚刚接旨时欢快的神情,以及这一路上的急切,便又放心不少,笑道:“既如此,姑娘切莫多想,这些日子老奴”
宋时尚未说完,黛玉打断道:“宋叔叔可别自称老奴!父亲在世时,便将您当做手足,玉儿也一直将您看做长辈。再说,宋叔叔可从未如果奴籍!”
看着黛玉如同小时候,嘟着嘴。瞪着眼,明明一片好心,非得做出一副不依不饶的模样,宋时不由笑道:“姑娘还是如同小时候一般。”说这话儿时,宋时自己没有察觉,他看向黛玉的目光,慈爱了许多。
原本要将宋时安顿在客房,宋时却在得知自己原来的屋子没人居住时,坚持住在了原来的屋子里。
看着空荡荡的屋舍,宋时不由回想起当年林府鼎盛时期,那也是仆从如云,知交如流,心中不免很是感叹。
林德过来见此笑道:“宋伯这是怎么了?”宋时回头见是林德笑道:“你小子如今是越发的长进了!”说着眼中便又止不住的欣慰。却听林德笑道:“那也是不能和赵哥比的。”
宋时摇头笑笑,并不接话儿,转移话题道:“你父亲怎样了?可有消息过来?”
林德嘿嘿一笑道:“宋伯怕是不知,若您明日进城,说不得还能与家父等人遇上。”宋时听这话,有些激动的问道:“这么说你父亲也上京来了?”
宋时眼中满是惊喜,却见林德摇了摇头,正要询问,便听林德很是得意的道:“伯父跟家父一道上京了,还有林氏族长的儿子媳妇等人,说是代替林氏一族来送姑娘出嫁的。”
宋时一听林忠也要上京来,很是高兴地追问道:“此话当真?”林德压低声儿道:“这事儿姑娘还不知道呢,前儿我收了信,父亲让别告诉姑娘,说是给姑娘一个惊喜。”
宋时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很是欢快的拍了拍林德的肩膀道:“得了,天不早了,你也快去歇着吧,明儿老哥儿几个可得好好聚聚。”说完,宋时便转身进了院子。林德却是叹息道:“可惜张叔不在”没说完,又嘟囔道:“张哥跟赵哥也不在”
此时的御书房还亮着灯光,皇帝坐在御案后,看着经过几个月历练成熟不少的莫轩,一时竟是不知说什么好。
就在月余之前,自己赐婚于他,传旨召他回来完婚,此时刚到进城,却又出了南海沿子的事儿。而莫轩却也在得知大皇子的消息后,沉默了下来。
大皇子如今全靠着黄季云的针灸掉着一口气,可这口气何时落下去,却是说不清的莫轩看着苍老了许多,双鬓染了风霜的皇帝,也是不知说什么好。
想起之前到坤宁宫求见皇后时,皇后那蜡黄的脸,花白的头发,红肿的眼。在经历了大皇子中毒昏迷不醒的事儿之后,又承受着兄长的阵亡此时的皇后,哪里还有一分皇后娘娘的雍容华贵?
皇帝与莫轩,对坐了许久,直到皇帝习惯性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时,才发现,不知何时,茶已凉透。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夜色,皇帝疲惫地道:“回去瞧瞧吧,说是找不到尸身,可能只能建个衣冠冢。”
莫轩听皇帝说起此事,也不知该如何表达,遂点了点头道:“这事儿,想来哥哥会处理好的。”说完莫轩顿了顿问道:“大皇子殿下”
莫轩刚说完这几个字,莫轩见皇帝目光锋利地抬眼看来,心中一突,却仍旧问道:“不知查得怎样了?我,微臣不知微臣可否去瞧瞧殿下,毕竟咱们一块儿长大”说完莫轩不敢再看皇帝的眼睛,微微地低下了头。皇帝则不置可否的闭上了眼。。
...
☆、第三百五十四回 圣上所赐
今天开始加更,这是第一章哦~若是古井没有食言,请大家投票支持~o(n_n)o谢谢
————————————————————
宋时颇有兴致的一大早跟着林德,去了通州码头接回了林忠林义兄弟,以及随行的林氏族人。但林家众人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即便大大小小三四十辆长长的车队,即便是一直关注着黛玉动向的皇帝。
唯有林府众人,相见时激动不已,罗姑姑也特地从黄府赶了过来,黛玉更是与杨嬷嬷相拥而泣。
杨嬷嬷拉着黛玉哭了一场,方才上上下下仔细打量黛玉,满眼慈爱地笑道:“玉儿长大了!”说着便红了眼眶。罗姑姑见此急忙笑着劝慰道:“相见本事,可莫要弄得如此伤感。”
杨嬷嬷点了点头,一边儿擦着眼泪一边儿看着黛玉一身的素服感叹道:“玉儿怎地就如此命运多舛呢……”说到这儿,别说陪着黛玉守完了母孝守父孝的杨嬷嬷,便是半路来到林府的唐嬷嬷也是不由神色黯然。
而此时南海沿子战败,诸县被茜香占了的事儿,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南安郡王太妃更是频频出行,到处寻求救回南安郡王的法子。承恩公府也已经布置好了灵堂,祭奠承恩公。
待众人安顿妥当,锦儿来报道:“姑娘,林大管家说是有事儿想见您,您看在哪儿见比较合适?”
黛玉想着自己也是要问问祖宅的情况,遂笑道:“就在前院儿花厅吧,我换身儿衣裳就过去了。”锦儿点了点头前去安排,黛玉则进了内室更衣。
当黛玉来到花厅时,只有林忠林义俩兄弟候在花厅里,林平跟林德两兄弟,如同侍卫般的守在门口,远远见黛玉一来,林平便笑着行礼道:“多少年不见姑娘了,姑娘可好?”
这样的林平,黛玉是不曾见过的。在黛玉记忆力,林平是很安静沉默的人,不似林安开朗,此时见林平脸上洋溢着阳光的笑容,黛玉不由也露出了笑意,点头道:“是好多年不见林平大哥了,怎不见林安大哥,他们一家可还好?”
黛玉的和善,令林平心中很是开心,笑道:“弟妹有了身子,爹留了他们两口子守宅子。”说完林平便轻轻侧了一步道:“姑娘快进去吧,爹和叔叔正等着您呢。”
黛玉点了点头,又看了眼林德笑道:“可准备了洗尘宴?咱们今晚一大家子总算是聚在了一起,总要热闹热闹。”林德笑道:“姑娘放心吧,孙嬷嬷跟我们家那位已经在收拾。”黛玉听后很是满意的笑了笑,又交代了几句,方跨入花厅。
见黛玉进来,林忠林义俩兄弟便站了起来,黛玉急忙上前笑道:“林伯可不兴多礼,咱们可是一家人。”
黛玉刚说完,却见林忠看了林义一眼,林义点点头便默不作声的去推开了所有的门窗,并对林德叮嘱道:“你小子给我守好了。谁也不许靠近这屋子。”
黛玉一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儿,心中总觉得揣揣难安,却也不急着询问,待林义返回来,黛玉亲手给林忠林义续了茶水才笑道:“林伯叫玉儿过来,可是祖宅那边儿……”
黛玉尚未说完,林忠打断道:“祖宅那边儿跟族地那边儿姑娘都莫要担心,我这把老骨头,守个宅子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