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门口的鞭炮声整整响了盏茶的功夫这才消停下来,好在这一块儿都是贾氏族人,剩下的便是不多的几户外人,并未有高官显贵,也不用担心扰民的。
贾家这次总算是有一种扬眉吐气之感,贾敬带着正主儿贾赦在门口迎接亲朋,贾政跟在父亲身边儿应酬,兄弟俩也算是分工明确。
这会儿上门道喜的基本上都是族人和最为亲近的几家,比方说史家,比方说张家,王家这几家,不过陆陆续续地便有老亲,四王六公的或者是带着子侄上门,或者是打发管家送上了贺礼,总之便是各种的忙碌。
荣国府的酒席只摆了一天就散了,对外的言辞便贾赦要备考,准备殿试的,所以只能怠慢亲朋好友了,等殿试结束了,再摆酒庆祝便是了。
这样的言辞谁家也不会有意见,众人都点头表示赞同,不管如何,殿试不过是个名次的问题,贾赦一个进士的名头绝对是跑不掉的。
至于殿试会排在什么样的名次上,一切只能看贾赦自己的表现和圣意了。
殿试啊,贾赦其实对于读书,尤其是这种制式的书籍已经完全没有多大的兴致了,甚至翻开都有一种想吐的想法。
可惜啊可惜,自己这还有最后的一哆嗦,绝对是不能倒下去的,只能捏着鼻子上了。
春闱之后,太子竟然从东宫出来了,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朝堂上,不管是朝堂上还是民间,皆是一片哗然……
所以皇帝到底想要做什么?
这样一声不响地坑人真的好吗?
朝臣们心思复杂,可也比不上皇子们。
这样的大起大落,完全出乎意料,甚至有些人已经要绝望了,开始破罐子破摔了。
随父皇高兴呗,自己不折腾了还不行吗?
相较于之前的尖锐和阴郁,如今的太子平和的让人侧目不已,不过有心人发现,有不少人对于太子出现在朝堂上并不多么地惊讶,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这可真是奇了怪了。
明明之前毫无征兆的啊!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君臣默契?
一个两个的有默契倒也可以理解,可是这么多的朝廷重臣,大家怎么怎么地就觉得诡异呢!
不过既然这是秘密,那么显然自己是不可能探究出来的。
大家除了郁闷之外,又能如何呢?
太子殿下处事公平,处理政务也是干脆利落,有了他的参与,皇帝明显地就轻松了许多。
有传言说,如今的折子都是太子批的,不过皇帝和太子二人的笔迹十分地相似,还真是有些分不太清楚。
不过跟着皇帝几十年风风雨雨过来的人自然是一眼地就能看出来这其中的差别来。
从前些日子的绵软到现在的刚硬,除了太子之外还有谁?
大家忙着讨论太子去了,恍然间才发现,原来殿试已经到了眼前了。众人又将太子一事儿搁置在了脑后,开始谈论起了殿试,谁最有状元相,会不会有帮下捉婿的好事儿等等。
民间的舆论淡了,密切关注此事的皇帝和太子放松了许多,他们打的可不就是这个主意么?
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殿试开始,贾赦目不斜视地盯着自己眼前的纸笔,完全地将自己身后的太子给忽略了个干净,提笔一气呵成。
这文章他已经改过很多回了,只要将那些观点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清楚即可,他从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毕竟自己是个半路出家的,才读书几年呢,若是辞藻过于凝练华丽,万一出了什么幺蛾子呢?
他不想出风头的!
如贾赦所愿,他是第七名,虽然进了前十,也是挺风光的,不过这次所有人的风光都被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人给夺走了!
十七岁的探花郎啊,简直是文曲星下凡呢!
众人都是这般众口一词地称赞着林海,翩翩才子,遗世独立,倾倒了一大片人,果然江南出才子啊!
便是皇帝,对着林海这样的少年英才也是赞叹有加,亲自赐字,如海,据说陛下有心将公主下嫁的……
☆、第60章
殿试结束,整个京都都陷入了一种狂热之中,追捧各种的才子啊,念叨着十七岁的少年探花,聊着突然没事儿人一样出现在了朝堂上的太子殿下。
这样的氛围内,贾赦中了第七名这样的好消息并不多么地显眼了。
尽管如此,贾赦还是在亲朋好友中大大地露了一回脸,成为了不可思议的存在。
贾赦自己并非是最为高兴之人,他倒是稍显平静,挺让人诧异的。
代善虽然各种的欣慰,可终究是经过大风大浪之人,过了刚刚得到好消息的那一刻之外,其他时间他很是平静的。
若是贾政中了进士,成为了世人赞叹的大才子的话,史氏高兴疯了都有可能,可惜的是,竟然是老大,虽然听着别人恭维庆贺的时候她也是欢喜的,可是这种喜悦是打了折扣的。
至于贾家的其他人么,张氏也高兴,可毕竟她的父兄都是进士出身,大哥甚至还是传胪,而且她也不能表现的太过了,生怕别人说她轻狂。
所以除了几个孩子的各种欣喜崇拜外,贾府上下都处于一种举重若轻之中,倒是让不少人刮目相看,赞叹不已,到底是国公府呢,不是那般轻狂,没骨头的。
饶是如此,荣国府还是摆了三日的流水席,庆贺贾赦科考成功。
不过这一届士子们的风头都被据说皇帝有意下嫁公主的林如海给夺走了。
十七岁啊,三元及第,而且林如海也是列侯世家,书香门第,本人容貌也是丰神俊朗,颜控可不止是后世人的专利,从古至今,国人一直就走在看脸的道路上,从未松懈。
如今也是这样的情形,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林海,小少年林海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一朝成名天下知,无数的闺阁儿女都在憧憬,若是自己能成为他的妻子,那么这一辈子真的就完满了。
随即,又为自己这种胆大包天的念头弄的面红耳赤,总之种种的迹象表明,林海才是人生大赢家,比起贾赦这个重生人士来说更像是男主的人设,苏炸天的节奏。
林海自己也欢喜,自从自己成了探花的那一日,母亲欣喜的眼泪,亲朋,甚至是舅家热络的表情,“朋友”们熟稔的表现,成功,胜利的滋味儿可真好!
少年人也算是隐忍多年,如今一朝得志,尽管他自己强力压制,不过骨子里的那股子快意却也是要溢出来了。
代善隐隐地有些失望,不过想想这样的表现才是年轻人呢,林海的年岁毕竟还小呢,相较而言,人家的孩子比起自家的已经强出一万倍了。
欣赏林海,爱才惜才的人着实不少,所以想要将闺女许给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不过这些都是传言,不过是因着前头的那个流言,当今亦然惜才,所以有心以公主下降林家。
这样子的话,纵然众人再如何地喜爱林海,也决不可能和皇帝抢女婿的。
所以外面的传言是挺热闹的,可惜的是,林家母子二人骤然发现,虽然听着是挺热闹的,可是林家的处境并没有改善多少。
林海虽然是少年英才,虽然注定了未来的前程可期,不过跟现在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今的林海,包括林家最为需要的母子二人几乎一点儿也没有得到。
果然能娶到公主,那也很好,毕竟本朝对于外戚的态度就摆在那儿,唯才是举,并不过分地防备外戚,所以林海真的能娶到公主,哪怕是郡主也行,只要是天家贵胄,林海的起点就算是很高了,他们母子只怕比谁都高兴,比谁都欢喜的。
虽然公主,郡主的脾气秉性一般都不太好,所以难伺候了些,又是天家之女,国法重于家法,所以这感情上稍稍地有些难以接受,可是母子二人也想的明白,只当是娶了个祖宗回来好了,好生地供着即可,只要儿子能好,林母觉得自己什么委屈都能受的。
林海自己想的更好,左右公主,郡主的一般都有自己的府邸,自己两头跑即可,左右不能让母亲受了委屈的。
母子二人想象的都挺好的,然而世事难料,很多的事情绝对不会由着他们的心思来就是了。
外面的传言沸沸扬扬,可惜的是,当今毫无动静,这下子林家倒是给架在了半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让他们请了官媒主动去提亲贵族千金么,总是有那么一丢丢的不甘心的。
总是希望下一刻,陛下的旨意就会来了。
林家的热闹却是与贾家无关,目前除了代善和贾赦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将林家和贾家联想到一起,文武一直不对付,这是其一,依着代善的脾性,他很有可能将嫡女许给武将之家,毕竟是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闺女也好适应些。
至于其二么,林家虽然看上去挺煊赫的,可其实能拿的出手的也就一个林海,现在的林海才十七岁,将来的仕途如何,谁也不知道。
宦海凶险,恼不得一个不注意,然后赔上了全家的不知凡几,林海又有什么根基呢?况且林家还不像别的世族那般,有互帮互助的族人和姻亲,所以一旦林海玩完了,林家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