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宝跟几个娃儿都一夜酣睡,早上醒了才发觉冷得稀奇,巧娘子已起了喂过小七一回,小七裹了厚抱被在背巾里睡得香甜。孙大宝道:“怎么这般冷?这离入冬还远呢。”
巧娘子面有忧色道:“可不是,夜里风越发大了,我给点了炕才安稳。今日在夹衫外头套个小袄再出门吧。”转头看着几个小的,还连个像样的袄子都没有,实在忧心。孙大宝答应着,见巧娘子已烧好了热水,张罗着给几个小的擦脸洗手。
都收拾好了,巧娘子从大柴灶里锅取出热好的杂面馍馍,孙大宝去舀粥,却发现与平时的不同,巧娘子见他犹豫,轻笑道:“天儿忽的冷了,打的鸡蛋姜汤,喝了身上不冷。”孙大宝憨憨应了声,小二拿了碗给各人都打上一碗,小三小四帮着端,又招呼大牛吃饭。大牛打外头进来,一脸惊奇道:“菜叶子上都覆了霜了,都没见风,可冷得厉害。”
孙大宝把碗递给他,笑道:“啥没见风,昨儿风大的时候咱们都睡得沉呢,你娘半夜起来烧的炕,要不然都得冻醒咯。”大牛接了碗喝一大口,险些烫着,笑着道:“娘就是操心。”孙大宝递给他一个馍,笑道:“你娘不操心你能过得这么舒坦!”几个人说说笑笑吃了饭,都尽量捡厚的穿了,齐往庄头院子里去。
到了中午,却见了太阳,不过几个时辰,好似一下子从冬日到了春时。
李纨几个都在贾母处,说起昨晚的冷风来,李纨踌躇了会子,到底还是开口道:“今年夏日里就不怎么热,这还没入冬就来这么一下,恐怕要多备些东西过冬。”
凤姐听了笑道:“我的大嫂子,你恨不得伏天里就开始准备毛料衣裳了,还要怎么多备?”又指着平儿道,“这个好跟风的蹄子,见了素云几个忙着翻晒,就紧着倒腾,如今都晾上大毛的了。昨儿晚上一刮风,把她给吓得,恨不得把刚晾得的都给我穿上。幸好没由着她,要不这会儿我就得出痱子了!”
众人听了一笑,贾母便问:“今年的柴炭可够,别照上回似的,幸好没冷几日。”王夫人听了正要说话,凤姐已笑着道:“老祖宗放宽心!自从上回,咱们庄上这年进都加了三成柴炭,准定够使。”
贾母点点头。李纨心道:“今年可不一定能等到年进来的时候。”便开口道:“只盼这天好点,若是照着昨天夜里那样,恐怕到时候大雪封路了。”凤姐道:“昨儿那风可真邪乎,不过到底没到冬天呢,这会儿不就暖和了。大嫂子偏是心重。”
李纨道:“上回桃花雪,到底是春天了,地气一日日暖起来,就算天逆也逆不得多少时候。如今却是仲秋,这眼见着是一日日要冷起来的,昨儿这么来一下子,我心里就不怎么踏实,许我多心了吧。”
贾母上了年纪想得多些,听了这话心里也有些忧虑,便道:“这两年天时总不大好,有备无患,让今年年进提前些送来,这柴炭、年用这些备好了就直接送来,不用都等齐了。”王夫人忙起身答应了。
第106章 暖忘暖望
回到院里,常嬷嬷对李纨道:“奶奶今日怎么想起说这个来了,这太太跟二奶奶听了都不怎么自在。”李纨笑道:“这么想到就说了,提个醒罢了,今年这天不同往常,若是一个不小心,府里连柴炭都接不上,那乐子可大了。”
常嬷嬷道:“那也是当家人的事,奶奶私底下跟二奶奶提着也行,这么当着老太太面说起来,难免让人多心。”李纨道:“跟凤丫头说这个才让人多心呢,这么当着老太太说了,事情不就结了?我若私下找谁说,也没个人当真的。凤丫头跟太太都只当我多心多事。”常嬷嬷叹气道:“便是如此,也不该奶奶说这个。”
李纨转过身来看着常嬷嬷道:“嬷嬷的心思我晓得,放心吧,自在不自在的不过这么几天。若真的耽误了,到时候咱们自己也不得安生,总不能老太太挨着冻我们点暖盆子。”又道,“咱们的柴炭可够?今年可没有烘房了,得想别的法子呢。”
常嬷嬷笑道:“前儿素云想起来点了点,今年哥儿学里饭菜咱们自己做的多些,这余下的也不多了。要不,让许嬷嬷打外头采买些来?”李纨心里有计较,笑道:“总会有人送来的,最好还是等府里的柴炭到了再说,要不就索性早些。”
那头王夫人回了院里,跟凤姐抱怨道:“什么东西!上回就撺掇老太太去市面上买炭,她也不想想,什么好东西能在市面上寻着?弄了个灰头土脸,到了还是我们脸上不好看。今天不知哪根筋发作了,好好的说起这些来,如今可好,老太太发话了,让早备货进京!那庄子里人一年忙到头都是有时有节的,哪是她一句话的事儿?折腾得多少人不安生!就为了显她能!”
凤姐听里头还牵扯了贾母,便不便开口,只好扯开了话头道:“上回桃花雪,听说只有大嫂子院子里一个病的也没有,她什么都想在前头,也有些好处。”
王夫人冷笑道:“就这么一遭,还抽冷子让我们给和生道好大一场买卖呐。如今不晓得又要打什么主意了!”正说着,外头道老太太有请太太,王夫人心知是要说提前让庄头送年用柴炭进京的事,心里越发气闷,到底也不能不去,略坐了坐平平气便带着凤姐往贾母处去。
贾母见了两人,果然说的就是年进柴炭的事,凤姐才说了几句又有旁的杂事来报,匆匆离去,贾母方对王夫人道:“今儿珠儿媳妇一说,我才想起来。这两年年景不好,最急的自然不是咱们这些人。第一,如今天气又古怪,恐影响稼穑;二来,要备今冬大寒,需紧着些贫苦生民;三一个,家里已备下救济银子。这几句话,你让人捎给元儿。”
王夫人初听还觉古怪,听到最后一句立马灵醒了,细咂摸咂摸,面带着笑意赶紧应承。却又一忧,问道:“老太太有什么打算,或者给元儿说细些儿。”贾母笑道:“你自个儿姑娘什么本事不晓得?只说这几句也罢,就算被人打听出来也没什么。就等着元儿给我们消息,跟着话音行事就好。”王夫人也只好作罢,急急回去寻人递话进去。
草田庄上,许嬷嬷与蕴秋墨雨商议了一下,让人唤了闫钧和彭巧过来,说起李纨早先的安排,如今看来不如提前。几人想起昨日夜里的寒风,道也该是时候了。这日午间,作坊里的人就得了消息,庄上有些多余的棉花布料售卖,还是老样子,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可按价折工。这开了太阳虽暖和了,早间的那股子冻人劲可没敢忘,听了这消息都跑去看个究竟。
晚上巧娘子回了家,跟孙大宝合计起来,道:“都是弹好的棉绒,棉胎一斤合五十五文,棉绒都打成卷了,一斤合五十文,如今镇上最次一点的灰棉也要四十文,昨天这么一冷,只怕这个价都不够。”孙大宝便道:“这主家让出来的东西,哪有贵的。看看老白头家修的那房子,用的都是好料子,都合不到八十工。如今就算咱们家的房子最寒碜些。”
巧娘子知道他一直惦记这事,便道:“咱们家要动就得大动了,通共就这么点地,若是要拆了这屋子,一时可住到哪里去?不如等明年买块地再盖,这回翻了屋顶补了墙,总等撑过这一年。”孙大宝听了也知道是这个理,便点头不语。
巧娘子又道:“大家子的人懂的比咱们多,如今庄头院子修了那样古怪的房子不说,我听秋嫂子几个说起,连带着她们住的屋子都重新拾掇了一遍,加厚了墙,翻了瓦,还加了烟道。都是往暖和里收拾。我看啊,咱们今年,都做一身厚袄子,一身稍薄些的。被子也加两床。”
孙大宝点头道:“刚修了南炕,没有被子可分不开睡,孩子们都大了,一个炕上睡着怕挤着小的几个。”挠挠头道,“只是……咱的钱够吗?”
巧娘子从床头捧出个藤匣子来,孙大宝看了那分量,心里有些发灰,巧娘子轻笑道:“你还真是不上心,瞎急不是。你算算,你跟大牛小二一天一百一十文,我跟小三小四一天也有一百三四十,多的时候超过一百五十文,再算算都连着做多少天活了?除了咱家里收荞麦种麦子那阵我歇了几天工,余下的可是一天没歇过。”
孙大宝迷惑道:“那钱都在这儿了?我虽没算过那些,看你这个分量,实在没多少。”巧娘子拉长了话音笑道:“分量是没多少……”
手里打开了匣子,从里头掏出个荷包来,递给孙大宝道:“你看看这个可不是没什么分量!”孙大宝接过来掏出来一看,是两个银锭子,巧娘子悄声道:“是许管事给我换的,我想着这个轻便些,也好收藏。”
孙大宝脸上已乐开了花,哪里想到还能摸到银子,这一下子就有十两,忙道:“这个收好了,以后给大牛他们娶媳妇使。”又感慨道,“咱们都挣上银子了!”巧娘子道:“咱们种地的时候,手里都是粮食,去换钱就亏一层,拿了钱再买东西又亏一层,一年到头能剩下个什么。今年有了这作坊,你跟二子他们也得了活儿干,一日日都是实打实的钱,自然大不同了。别说你了,我也跟做梦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