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儿总觉得弘圣帝这话中有陷阱,低头思量半天,小心回答说道:“回皇上,臣媳目光短浅,只盯着东宫那一亩三分地,说的自然也是最没见识的话。”
“说来听听!”弘圣帝淡淡地道。
“能嫁给太子爷,臣媳三生有幸,”说到这里,又道:“关于以后会如何,臣媳并不敢妄加猜测。”
“三生有幸?”弘圣帝心叹一句,起身道:“行了,朕先走了!”说着谁都不瞧一眼,便自离开。
甄贵妃站在冯玉儿旁边,目送着弘圣帝离开后,转头瞧了瞧冯玉儿,笑道:“太子妃你倒是挺敢说的。”
冯玉儿心里犹豫,完全弄不懂弘圣帝是什么意思。
“臣媳说的都是大实话,其实人各有志,臣媳父亲的心不在仕途,勉强他,又有何意思呢?”
甄贵妃摇了摇头去,这太子妃没了做官的父亲,这位子哪里稳?
倒是一心为太子想,但是男人哪里能信?
安公公带着人进到御书房准备掌灯之时,弘圣帝已在御座上低头沉思好久。
“皇上,天色已晚上,不如回寝宫歇息吧?”安公公打量着弘圣帝的神色,小心翼翼地道。
弘圣帝头也不抬,甚至没有吭一声。
安公公有些紧张,走近了两步,叫了一声,“皇上?”
弘圣帝这时才抬起头来,看了看安公公,道:“冯继忠那头,让他立马滚回苏州,朕手下人才济济,何至于少了他一个庸官。”
安公公明白了弘圣帝的意思,忙点头,“是。”
“行了,回宫,今晚宣甄贵妃侍寝。”弘圣帝抚了抚自己的脸,健步走出了御书房。
半夜里,弘圣帝辗转难眠,终于坐起身来,披衣便要下龙床。
甄贵妃受了惊动,也坐起身,问,“皇上这是去哪?”
“朕有些事,你先睡吧!”弘圣帝趿上龙靴,随手披了件外褂便往外走。
半梦半醒中,甄贵妃愣怔地靠坐在床头,望着弘圣帝出了门,随即听到外头当值太监的惊呼,“皇上,您要去哪?”
其实弘圣帝也没去哪,只不过站在乾阳宫门外,往东南方向一个巨大的假山张望着。
那里是当年李贵妃鸾和宫的位置,就在她死后不久,老太后以鸾和宫挡了她慈安宫的风水为由,强令将鸾和宫拆得支离破碎,最后又在其上堆起了一座假山群,真不知这到底是多大的仇恨,让老太后一定要毁了李贵妃留在世上的任何一点痕迹。
弘圣帝苦笑了一下,文帝当日竟任由老太后这么折腾,弘圣帝以为,若是他,绝不会允许任何人这么伤害自己最爱的女人。
大概因为这一点,弘圣帝对于文帝,除了男人的崇敬之外,也多了几分轻视,他心中替李贵妃可惜,竟然会对这样一个懦弱无情的男人死心塌地,甚至还当着众人的面宣示,“嫁给皇上,我李翠儿三生有幸!”
对了,太子妃今日也说了“三生有幸“,弘圣帝心恨,为什么李贵妃还是不吃教训,活了两世,依旧瞎了眼,她就这么相信,太子能一生呵护得好她?
“皇上,夜色已深,还是尽快回宫吧!”匆匆赶过来的安公公紧着劝道。
弘圣帝立时清醒过来,哪来什么李贵妃转世,她们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女人,虽然都美丽耀眼得让人不能呼吸,她们爱着的,也是不同的男人,还有,她们与弘圣帝,毫无干系。
“老安子,明日一早把内务府的人叫进宫,”弘圣帝回寝宫之前吩咐道:“把那假山给朕平了,这么些年,越瞧越堵得慌。”
“遵旨!”安公公随了弘圣帝往回走,不免多问了句,“平了之后当如何处置?”
弘圣帝毫不迟疑地道:“将鸾和宫重修了!”
安公公不免身子一震,望着弘圣帝的背影,顾自愣了好一会。
王子胜得了应允,立刻进到川南提督府的正厅,又绕过几道回廊,才转到徒元升日常办公的书斋,一踏进屋,王子胜便拱手道:“三爷,在下不辱使命,这金蝉玉木,全找着了!”
徒元升淡淡点点头,说道:“这一回辛苦你了,本王会在皇上面前给你请功。”
“多谢三爷,三爷救命之恩,臣不敢忘!”
徒元升起身去前院看实物,看了许久,他满意地点点头。
“金蝉玉木的事可都交给你了。”
王子胜说道:“没想到皇上居然要重修鸾和宫,这可是大工程,竟是要这么多好料,在下虽身在边陲,可心向着皇上,如今三爷且放心,这事在下定帮您办妥,也算是尽点心意吧。”
“这一回你倒是来去挺快,听说这金蝉玉木可不太好寻!”
“说来也是凑巧,不知三爷可听说过,咱这儿原本有个叫百玉国的地方?”
徒元升点了点头,说道:“知道,西南小国,夜郎自大,居然想进犯中原,结果被贾源同贾代善父子俩给灭了,对了,太子妃的外祖母是这小国的亡国公主。”
王子胜点点头,太子妃长什么样他不知道?不过一个六品官的女儿让风流好色的太子看上,定然也是绝色。
他神秘兮兮地对徒元升说道:“这百玉国便盛产金蝉玉木,那地方还盛产另外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徒元升诧异地问。
“美人。”
“子胜啊,怎么说你呢!”徒元升一时啼笑皆非,“难怪你一定要请这差使,合着是冲美人去的。”
王子胜对外头拍了拍手,不一时,便有仆人领着几名身段妖娆的女子走了进来,“爷,您瞧瞧哪个能上眼,回头让她侍候着,您也没带位夫人过来,总不能老这么素着。”
“我对这些不上心,下去吧!”徒元升瞧都没瞧一眼,挥手便让人走了。
王子胜也没再劝,继续留下来,同徒元升讨论过如何将金蝉玉木运往京城,这才告了退。
话说关于重修鸾和宫一事,朝臣们普遍不赞成,虽不敢上书明言,不过私下也有不少议论。
有人说,鸾和宫乃文帝的贵妃李氏旧居,当日奉老太后之命拆除,如今几十年过去,又要重修,难免不会被人诟病是劳民伤财。
更多的人是在猜测,弘圣帝突然重修鸾和宫,难道是准备给风尘出身的贵太妃正名,让这段几乎快被百姓遗忘的皇家秘辛公之于众?亦或是宫中又要添新人,弘圣帝这番作为,不过想要秀一秀恩爱,表示要学文帝皇帝,将美人放在眼前。
已被弘圣帝冷落了一些时日的徒元徽突然叫进御书房,一进到里头,便见弘圣帝横眉冷对,将一个折子扔到他面前,“太子,朕后宫之事,难道还得听你的意见?”
徒元徽接过折子看了看,免不得苦笑,因为他不结党,又口碑好,倒是聚集一些清流,清流文官不怕死,就爱上谏,血谏朝堂如果能有好名声,他们都有胆子做。
这会儿这些人可不就给给弘圣帝上折子,表示重修鸾和宫纯属劳民伤财,宫中那么大,他们不信连个娘娘都放不下,何苦害得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呢!
见徒元徽表情平淡,弘圣帝有些火冒三丈,道:“别以为朕不知道,白德恒是你的人,袁子信是你的人,还有秋儒那顽固老头常常夸赞你,怎么你们一个个当朕蒙闭了眼睛,竟是什么都不知道吗?”
“父皇息怒!”徒元徽心下一沉,“儿臣为太子多年,自忖从未有越矩之举,更无欺瞒皇上之心,这天下臣民,皆以皇上为尊,何来儿臣的人?只不过白德恒、袁子信之流,向来耿直清廉,儿臣欣赏他们人品才干,便走得略微近些,若因此让父皇误会了他们,便是儿臣之错。”
“不用一口一个你的错!”弘圣帝怒斥道:“你如今已是羽翼丰满,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了,是吧?想是朕挡了你的道,太子心中不忿,便指使手下人故意生事,难道不是存心要损朕的清誉吗?是不是催着朕给你挪位子?”
“儿臣若有此意,愿受天打雷劈!”徒元徽身子不由自主地发起冷来。
如今弘圣帝对他这个太子日趋冷淡,父子之间似乎越来越疏远,徒元徽曾想过要改善同弘圣帝的关系,却每每铩羽而归,不免有些灰心,甚至疑惑弘圣帝是不是早有意用徒元晔取代自己,只是后来发现,弘圣帝不仅对他这太子,对其它几个儿子也冷淡了。
“这白德恒未免太过狷狂,居然敢对朕指手划脚,他算个什么东西!”弘圣帝高声道:“传旨,东山府知州白德恒为官不正,妄议皇家之事,着令革职罢官!”
“皇上不可啊!”徒元徽大惊,白德恒自入了仕途,清廉自守,体查民情,甚至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微服乡间探访,深得当地百姓爱戴,吏部考评也是名列前茅,如今竟是因为几句直言得罪了弘圣帝,竟被夺掉纱帽,这样下去,岂不凉了百官的心。
“白德恒生性好直言,请父皇体谅他是为百姓着想,且放过他吧!”
“太子,可是朕动了你的亲信,你心中不喜,故意与朕对着干?”弘圣帝猛地一拍桌子,“行了,你跪安吧,此次公然顶撞于朕,朕不罚你,什么时候错了递给折子上来再出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