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女皇之路 完结+番外 (郁郁葱葱2010)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郁郁葱葱2010
- 入库:04.09
李世民带着美酒牛羊,大肆犒赏了将士们一番,举行了盛大篝火晚会。
次日一早,李世民身披铁甲,亲自上阵,指挥将士用火箭进攻辽东城,然后登城……
三日后,辽东城破。
李二陛下像是憋着一口气似,攻下辽东城后就马不停蹄地带着十数万铁骑大军往前推进。
两个月之间被人连破数座大城,高句丽也慌了神,急忙派高延寿、高惠真两名大将带兵十五万来阻击唐军。
此时,李世勣已经势如破竹一路杀到了白岩城下,听说高句丽援兵已到,就亲自为先锋去攻击高延寿。
李二陛下则自己领着大军白岩城外一座山上驻扎,伺机而动。
结果,高延寿援军根本不堪一击,被李世勣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后主帅高延寿投降,白岩城被破。
李世民大喜过望,给他驻扎大军山取名为‘驻跸山’,并刻石记录功绩。
这事很就通过信件传到了定州。
“阿爹果然神武!令高延寿小儿望风而逃……”
李治听吴诩读着他爹信,兴奋地议政殿直转圈圈。
吴诩闻言暗暗翻了个白眼。
什么望风而逃啊……
分明是李世勣老狐狸怕李二陛下跑到前面去,不小心磕着碰着了,所以才让他爬到山上去待着= =
话说这高句丽名将也不过如此嘛╮╭
这么容易就被k了……
“圣人信上说了,要白岩城休整数日,前方安市城,易守难攻……”吴诩说到这里,就把书信递还给李治。
接下来内容一般都是李二陛下对李小九各种毫无营养思念之语,她要是再继续念下去,非活活肉麻死不可,还是让李小九自己去承受那甜蜜负担吧…………
李治大概也明白吴诩心中所想,讪笑着从吴诩手中接过厚厚一沓信纸,道:“辛苦你了,阿武……”
“太子若没有什么吩咐,妾就告退了……”吴诩一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屈膝告退。
本来,吴诩只是负责打理议政殿,管理物品工作,近却成了李治半个秘书,帮他磨墨执笔之余,还要兼任念家书差事……
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十几天前,李治一个侍妾杨氏擅闯了李治办公后殿,并且不小心弄坏了一份很重要文件。当时,李治大发雷霆,命人把杨氏立刻遣送回长安,然后下了禁令,不许任何女眷进入议政殿范围内!
那时正是李治忙乱一段时间,他大手一挥驱赶走了随侍宫人,可把小顺子等人忙坏了,即要照看着太子殿下个人生活,又要协助太子殿下办公……
天知道,他一个小内侍知道个什么协助办公啊?
他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好不好!
公事上根本帮不上任何忙,小顺子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子每夜挑灯夜读,第二天顶这个熊猫眼去上朝……
这样几天过去了,相公们固然赞赏太子殿下勤政,小顺子等随侍之人可担心死了:要是被圣人知道太子殿下读则子磨墨写字什么都要亲力亲为,还不削死他们啊!!
于是,小顺子就去求崔内侍了,请他帮忙找个执事女官来帮帮忙……
崔内侍想了想,心里倒是有个人选。
这行宫中女官还有哪个比吴诩懂文秘工作呢?
但吴诩好歹是个嫔妃,能留议政殿,已经是特例了……
崔内侍是个谨慎人,犹豫之下就私下问了当天值日相公。
那天正巧是刘洎值日,他听完之后只是哈哈一笑,表示武才人与晋阳公主有师生之谊,也曾指点过太子,说是师徒也不为过。而武才人如今还是万春殿执事女官,领尚宫分例。圣人既然许她留守议政殿,自然有其道理,请她过来佐助太子也无不可!
崔内侍听到刘洎这么说,心里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就让小顺子私下向太子殿下去举荐一下,看看太子意思。
李治自然是求之不得,立刻把这事跟几位留守辅臣说了一下。
几人里刘洎早就知道原委,自然不会反对,高士廉等人听说太子是为了好处理政务寻找帮手,也都没有意见,而且他们也多少听说了那个杨氏宫人事,当然不希望东宫后院人议政殿这样严肃地方跑进跑出!
既然圣人这么信任这个武才人,让她协助一下太子,也无不可!
而且,几人都听说这个武才人比太子年长许多,多年教导公主,从无恶名,他们自然也不会往什么旖旎方面去想……
他们不会想,李治会想啊。
而且是克制不住地想一些儿童不宜事……
譬如,吴诩每天帮他念李世民来信时——
吴诩嗓音比较柔软,说话声会不自觉地带上南方人特有软软鼻音,只是她自己总觉察不出来,这种声音有多么勾人。
李治特别喜欢听她念信,也特别喜欢让她念后几页内容……
每次听她念到那些刻骨思念语句时,他就忍不住要硬了!
作者有话要说:开学了……
各种暴躁,好想写肉啊啊啊……
ps:要不要让小九大发神威把小吴同学给强了呢= =
估计他也憋很久了吧…………
第129章
第九章乱斗 17
一开始,不知就里吴诩还念过几次后几页信给李治听,可到了后来死都不肯念了,说是不想窥看他们父子之间情话…………
李治拿她没办法,但想着现还没到让对方明白自己心意时候,他也不想自作自受,也就罢了。
接下来长安传来一件事,让李治也无心再想这些有没了。
原来,李世民留房玄龄长安坐镇,令其便宜行事。
这可是吧整个长安都放了房玄龄手上啊…………
一些人难免羡慕嫉妒恨,有些心理阴暗,就想找点茬…………
于是,上密折状告房玄龄行为不轨,上密折状告房玄龄他家人违法,甚至上密折状告房玄龄谋反都有……
不论什么人,做官做到宰相,或多或少总会干一些违法乱纪事。
老房虽然一生谨慎,也免不了违点儿小法,乱把小纪……
再说,就算他自己清廉如水,奉公守法,可他儿子、媳妇、下人甚至远房亲戚可不见得就是乖乖守法良民,总有些小把柄落别人手里…………
若是往常,被人查出这些小事,老房顶多就是被李二陛下说上两句罚点钱了事。
可如今房玄龄身居要位,手掌京师,李二父子后路可都捏他手里呢,这种微妙时刻,出现像状告他谋反这样则子,又不能不处理,可怎么个处理法,实不好说……
留守辅佐太子五人中,高士廉资历老,可他也没敢轻易开口。
倒是性子爽直刘洎首先表态,不相信房老会有反心……
其他如马周等人都持保留态度。
李治不敢擅专,就命人马加鞭把密折连同几个大臣意见一起送到了军前……
结果,则子送去军中数日,也不见李二陛下有只字片语回复此事,众人不免惴惴不安。
李治反倒放心了,因为他还记得阿娘去世前曾经特别跟他爹提过房玄龄,让他爹无论听到什么谣言都不要随便罢黜他……
如今他爹虽然没有反馈意见,说明是不想理这则子,就当没看见过。
可李二陛下不理,别人心里还是要犯嘀咕啊……
李治于是向他爹建议,派个人回长安安抚一下房老,告诉他:组织相信你!
李世民回信表示同意,并且很欣慰儿子能考虑得这么周全……
这厢里,太子殿下已经着手安排慰问留守长安老同志事宜,长安那边,老同志却病倒了。
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说就是老房同志。
房玄龄足智多谋,当年跟好基友杜如晦两人,并称李世民麾下第一谋士。
可他就是过于谨慎小心,每次献计都准备了N个参考方案,并且犹豫不决,后总是让他好基友杜如晦来决定。
贞观四年,他好基友杜如晦不幸去世,老房就开始形单影只,每次跟李二陛下一起回忆老杜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本以为,他们君臣三人关系会一直延续到死……
谁知临老了,他还被人诬告要谋反!
这个罪名让他情何以堪?!
老爷子一时想不开就躺倒了,可把定州李治给急坏了……
上次岑文本死已经让他爹伤心欲绝,抽风了一回,要是再让他知道,留守家房老爷子也倒下了,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到时候要是抽起风来,不止高句丽要倒霉,随军将士们也会很惨很惨很惨…………
李治当机立断,不许众人把房老爷子病倒消息传到前线,令回京慰问人即刻出发,另加派了高士廉随同,争取他爹得到消息前,把老爷子稳住了……
高舅舅对李治安排完全没有异议,反正他定州作用就是稳定后方,真正干活还是下面那四个小子。
如今,既然太子殿下已经能压得住场了,他回长安也没什么不放心。
高舅舅走后,李治注意力就放了很大部分到庶务上去了。
大唐疆域辽阔,总有一些地方是政府照顾不到,天灾**,或者少数民族兄弟作一下乱,都让当政者头疼不已。偏偏此时长安坐镇房老爷子又病倒了,一堆政事就压到了定州这边。
祸不单行是,薛延陀听说大唐攻打高句丽,就想趁火打劫一下,赫然派兵骚扰大唐边境,烧杀抢掠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