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摊牌了:我是重生者 (熊二先生)


  虽然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士人说三国演义是妖书,连带着后边的晋朝史书,南北朝史书,也被冠以妖书之名。
  但是,真正的聪明人都知道,历史和数学和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
  这两门课,是真的可以增长智慧的。
  其中,数学是直接增长智商。
  历史,是直接增长智慧。
  前提是,你真的学会了数学,你真的看进去了历史。
  真正的聪明人,给他一本史书,他就能自学成才。而此刻天下士人,都在努力的从楚轩书写的晋朝历史、南北朝历史之中,汲取智慧,吸收营养。
  按照楚轩的计划,他打算一直把后世历史都给写出来,最终写到近代、现代,然后在大结局的时候,揭露降临者的身份。
  至于这项举动有什么用?
  有没有用?
  有多大用?
  到时候就知道了!
  “仲达啊,我要是你,此刻直接自宫,直接从源头上断绝子孙后代,直接把他们杀光,免得他们诞生之后,为祸天下,实在是不为人子!’
  “诸葛村夫,你……”


第243章 :卧龙现身
  就在司马懿和诸葛亮打嘴仗的时候,何进带着朝廷高层,亲自来到了大农场附近。
  大将军府早就有人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过这些土地的平均亩产,也正是早就知道了这些,所以今天何进才会很开心的带着朝廷诸公前来亲自下田收割。
  一方面,可以证明朝廷确实重视农耕。
  大将军亲自下田收割,这还不够重视?
  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的震慑那些心怀鬼胎之辈。
  “总觉得咱们是在给大汉朝续命?难不成咱们辛辛苦苦的降临此界,就是为了造福大汉?”清微小声嘀咕道。
  “这些原本都是荒地,都是没什么人种的荒地。结果,咱们在这里辛辛苦苦的干了小半年,又是开荒,又是烧山,又是制作土化肥,又是建设水利工程,硬是把二百万亩荒地变成了寻常田地,这一次怎么也有五百万石的总产量。”
  看着再次嘀咕的清微,黄子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直接就摇了摇头:“这些迟早都是咱们的,如今不过是借助大汉的力量进行开荒罢了。”
  就算大汉朝不开荒,未来大夏占据了这里,该开荒还是开荒,该兴修水利,也还是要兴修水利。
  “更何况,粮食多了,未必是好事。”
  “为什么?”
  这一次,黄子兴却并未回答。
  确定这里没有任何问题之后,黄子兴便离开了此地,反而回到了洛阳,回到了皇宫之中。
  原本皇宫之中,充满了亭台楼阁,里面有着来自天南地北的种种奇花异草。
  可是如今,这些花园假山,都已经被拆了,土地也被平整,变成了一块又一块试验田。
  每一块试验田之中,都种植着不同品种的稻谷。
  有的是高产种子,有的是灵米。
  黄子兴除了呆在大农场之中,就呆在皇宫之中了。
  每一天群臣进入皇宫之时,都会特意朝这里看一眼。每当他们看到高产稻谷生长的非常茂密旺盛之后,心情就会好很多。
  比如何进,他经常闲着没事儿就来找黄子兴唠嗑。
  当初就是何进提议,把各种粮种,直接种植在皇宫之内。全天下,也只有这里稍微安全一些了。
  可即使是皇宫,最近也一直遭贼!
  因为黄子兴研究的灵米,有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散发特殊的米香,所有路过皇宫附近的大臣,都能闻到。
  大臣都知道了,世家也就都知道了!
  当世家知道,皇宫之中,黄子兴培养的灵米生根发芽甚至长成了之后,自然而然也就心动了。
  而灵米的数目是有限的,目前为止,整个大汉能培育新灵米品种的,明面上也只有黄子兴一个。
  所以,这就注定了在短时间内,灵米一定是小规模的奢侈品,给谁不给谁,就变得非常关键。
  有了高品质灵米,培养道兵,训练武将,效率都会大大提升,甚至直接形成代差。
  如果被朝廷垄断,以后这些高品质灵米,只给北军、西园军以及其他中央军使用,那么要不了几年,地方上世家豪强手里的私兵,和中央军之间的差距,就会再次增加一個层次。
  朝廷太强了,中央太强了,这显然是不利于世家的!
  纵然到时候朝廷经过思考之后,愿意售卖给世家,那肯定也贵得要死,甚至灵米会成为朝廷手里的战略威慑力量。
  谁听话就卖给谁,谁不听话,就不卖给谁!
  为了防止这样的未来发生,世家也只能不断派人偷盗了!
  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偷窃、抢劫、明抢、明着拿、夹带……
  外界在收割,黄子兴在种田!
  外界收割完毕,黄子兴还在种田!
  世家们看到总产量之后在思索未来,黄子兴依然在种田!
  黄子兴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种田的做法,让世家和朝廷,都很放心。
  于是乎,他就从屯田中郎将变成了大司农。
  但大司农依然在种田!
  ……
  “这一次总产量是五百二十八万石,这都是脱去了谷壳之后的产量,整整五百二十八万石啊……”
  (汉代一石六十斤左右,所以,亩产两石多,其实也就是一百多斤,真的不算开挂。)
  皇宫之内,何进和何后正在算账。兄妹俩附近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账本,而刘辩这个天子,则是在一旁静静的听着老妈和大舅是怎么算账,怎么处理大汉天下各种政事的。
  何后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就在桌子上翻了翻,找到了一个账本,翻开之后说道:“这是洛阳最近一月以来的粮价记录:石米一百钱、石米九十九钱、石米九十五钱、石米一百零一钱……”
  “五百二十八万石,一百钱一石,那就是五亿多钱!就算去掉成本,也起码还有两亿多钱。”
  “而这次成本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因为开荒、兴修水利、制造农业器械所致,等到下一次,成本就只剩下人力成本,近乎于无,那时岂不是种一次就是五亿钱?”
  听到这里,何进直接就摇了摇头:“帐不是这么算的。”
  这个妹妹,还是没经验。
  大汉朝的米价,其实是一个很神奇的玩意儿,处于薛定谔状态,农民卖出去的价格和豪强卖出去的,有时候可能差一倍。
  史书记载,幽州在刘虞的治理下,曾经出现过石米三十钱的盛世。
  根据各种史书记录,大汉朝正常情况下,各地粮价是石米三十到石米一百,具体多少,看地方。
  一般而言,产量地方粮食肯定低于非产粮地区。另一方面,豪强会压榨百姓。
  豪强低价收购百姓粮食,普通百姓,有阻拦豪强低价收购的办法吗?
  这个真没有!
  石米三十钱,这八成是豪强压榨老百姓之时收购价。
  豪强以三十钱的价格收购,转手卖给其他人,那不得涨价啊?
  至于洛阳,洛阳城总人口就算没有一百万,起码也有个六七十万吧?
  这么多人口不事生产,整日里聚集在城市之中,每日里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些粮食,全都要靠从外运输,路上的运输费用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可能粮食在陈留的时候,还是八十钱一石,可到了洛阳,就变成了一百钱一石。
  “你也知道,洛阳附近早就没地了,荒地也没有。而中原之地,从上古之时就是天下中央,开发到如今,怎么也有两三千年了,所以中原之地,也是人多地少,没有这么多荒地。”
  “所以,这一次是在关中找的荒地。关中距离洛阳不远不近吧,陆路的话怎么也有上千里之遥,这么长的距离,运过来路上的消耗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实际上,如果把这五百万石粮食全都运过来,可能到了洛阳就只剩下三百万石了。”
  千里运粮,到地儿之后,能剩下五分之三,那都是能吏!
  如果运粮官贪污一些,能力也差一些,说不定就只剩下五分之二甚至五分之一了。
  “那不是还赔钱了?怎么种田都种成赔钱生意了?”何后不解的道。
  “不,其实过往之时,关中疲敝,以至于连自给自足有的时候都会遇到困难。”
  这就很难想象,四百年前秦朝之时,关中还是天下粮仓之一,二百年前西汉之时,关中也是天下中枢,可如今,关中就变成一块破烂了。
  “为了平定羌人,大汉前后在凉州投入了二百四十亿钱,直接把朝廷打破产了不知多少次。”
  “之所以花费这么多,大头都花在运输粮食上。”
  那个时候,军队食用的军粮,全部都要从内地抽调。
  粮食从内陆运输到洛阳,根据各地远近不同,损耗也不同,但是当粮食从洛阳运输到关中,再从关中运输到凉州的时候,其中的损耗率,非常感人。
  可能地方收集了一百石粮食,经过这么一波转运,到达凉州的时候,就只剩下十石粮食了,这还是建立在官吏都很清廉的前提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