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摊牌了:我是重生者 (熊二先生)


  在董卓被迫提前造反的前提下,一定会殃及很多无辜百姓,而无论是河东还是河内,都和黄河有着直接联系。
  所以,接下里彭炳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黄河的机动性,出售大量工业品从董卓那里换来人后,然后利用黄河水系的便利转移大量人口。
  这些人口,会在这座小城接受初步的培训,然后就是找机会起兵了。到那时,彭炳会以黄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而去。
  他既可以往北攻略冀州,也可以往南攻略司隶之地,还可以向东南而去,占据兖州的PY、官渡等地,还可以往西北而去,摸一摸太原的屁股。
  在这个极为原始落后的时代里,交通是非常不便利的。很多现代人往往无法理解,为什么有的时候,一座小小的城市、关卡,就能够拦住数万大军甚至十万大军半年一年呢?
  难道不能绕过去吗?
  真不能!
  古时的道路是非常少的,能供应数万大军通过的道路,更是只有寥寥数条。所以,大军的粮草,也只能从少数几条路经过。
  这就是劫粮时常发生的缘故,因为大批量的粮食运输队伍,只能从固定的几条大陆走。
  而黄河的机动性,才是彭炳接下来一系列行动的核心所在。


第217章 :陛下你是了解我的
  三国演义第一回发布的时候,洛阳城内的百姓,讨论此事的非常多,毕竟是都城百姓,讨论政治不过是日常生活中诸多习惯中的一个罢了。
  没法真正的治理天下,那么喝点儿黄酒之后,就开始指点江山, 就成了都城百姓的爱好之一。
  所以,三国演义第一回出来的时候,到处都能见到有喝多了的百姓,在那里讨论三国演义剧情,讨论刘备的经历。
  那时的百姓,还能以一个看客的角度来看待此事。
  有的还一本正经的分析了刘备的血统,最终得出结论, 刘备这老小子是正儿八经的大汉宗室, 如果大汉朝亡了,他来三兴大汉也是有可能的。
  而当第二回发布出去之后,随处讨论的百姓就消失了,谁让第二回涉及到了宦官、士人、大将军他们呢?
  这一次,就只有一些胆肥的才敢讨论了,普通人已经不敢公然讨论了。
  而当第三回发布出去之后,已经没有谁敢讨论此事了,就算商讨,那也要把门关上,把窗户关上,小声的讨论。
  大家都在等,等灵帝的反应。
  如今已经是三月底了,距离四月没几天了,而按照三国演义里面透露的说法,灵帝已经没几天好活了。
  在这种时候, 谁敢冒头呢?
  谁又敢违反灵帝的命令呢?
  就不怕被灵帝临死前一换一?
  就算是何进,此刻也是不敢胡乱搞事儿的。
  第四天清晨,张让在宫廷侍卫的保护下,大张旗鼓的带着圣旨来到了何进府邸之上, 圣旨的内容非常简单,宣大将军何进入宫!
  此刻,何进居于主位,一动不动,什么都没说,而主簿陈琳、谋主何进还有曹操等何进的幕僚,分布于四方。
  张让手持诏书,立于何进面前,神色阴沉无比,背后则是衣着华丽的大汉将军。
  何进没有说话,也没说这圣旨到底是接还是不接。张让也没有多说,他就静静的站在这里。
  作为十常侍之首,如今的宦官势力领头人,张让当然清楚,自己等人的未来和灵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别看他在人前之时势力滔天,一句话就能决定两千石大员的生死,但只要灵帝一句话,就能决定他的生死。
  主簿陈琳直接对着何进拱了拱手:“大将军,此诏, 必是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去必有祸。”
  听到这里,袁绍还没来得及开口,张让就嘲讽的露出了笑容:“下面是不是该本初站出来说今谋已泄,事已露,将军尚欲入宫耶?”
  然后张让就看向了曹操这么一个身份立场非常复杂的两面派:“然后便是孟德开口,说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
  听到这里,众人面面相觑,一阵无语。就连一开始说话的陈琳也暗暗自责,自己怎么一不小心就把三国演义里面‘自己’说的话说出来了?
  难道是最近看三国演义看的太入迷了?以至于脱口而出,就是三国里面的话?
  不过,自责之余,陈琳也必须承认,张让所说就是众人担心的关键。
  三国演义里面的剧情发展,是何进被太后召入宫,然后宦官狗急跳墙,杀了大将军何进。
  这事儿吧,虽然听起来很惊悚,但是读过书的,熟悉大汉朝政治的,都不会陌生。
  为什么?
  因为大约在那么一二十年前,灵帝刚刚从一個汉室侯爷变成大汉天子的那一年,这一幕就发生过!
  当时,就是宦官们发动政变,杀死了当时的窦大将军,那位窦大将军,也是外戚,所不同的是,他的女儿是当朝太后。
  当然了,当时的新君灵帝和窦太后之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所以,何进这个大将军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肯定比窦大将军和灵帝之间的关系强一些。
  所以,宦官发动政变,杀死大将军这事儿,老熟悉了,属于传统艺能,大家仔细一想就觉得,这事儿宦官真的干得出来!
  所不同的是,二十年前的那场政变之中,宦官的背后有着已经登基半年的天子灵帝暗中支持。
  他们发动政变之后,直接掌控了洛阳城,掌控了中枢,还立刻还政于天子,还政于灵帝。最终,天下间的大臣们表示支持。
  那个时候,洛阳城被宦官掌握了,中央朝廷被宦官掌握了,天下间的士人,也只能老老实实接受了,不接受那就是反贼!
  然后,士人就迎来了长达十几二十年的第二次党锢之祸。
  所谓的党锢之祸,本质上就是天子借助宦官的手,来打压天下士人,禁止士人做官,禁止士人的学生、亲人做官,可以看作是一种天子妄图改变天下政治格局的尝试。
  结果,这种尝试维持了十几年之后,终于在黄巾起义到来之际,维持不下去了。
  为了保证大汉朝的统治,灵帝只得向士人认输,亲自下诏,解除党锢之祸。
  而按照三国演义的预言,宦官们这一次的政变,还没有来得及掌握洛阳城,然后袁术袁绍两兄弟为了活命,就直接攻打皇宫,还他娘的成功了。
  用屁股想也知道,此事之后,皇室的尊严直接被踩在地上践踏,任何一个天子,都无法容忍此事。
  简而言之,如果不改朝换代,那么袁绍袁术的上限也就那样了,会被每一代天子记在心里。
  所以,现在的关键是,谁能保证,这一次何进入宫之后,就能好好的活下去呢?
  谁能保证,这一道诏书不是宦官的阴谋呢?
  万一是宦官假传圣旨,想要杀掉何进呢?
  万一是灵帝临死之前,想要一波流带走何进呢?
  万一,这又是一个阴谋诡计呢?
  这就是陈琳、袁绍等士人担心的关键!
  “大将军,士人已经输不起了!”
  值此关键时刻,袁绍终于顶着众人的质疑,站了出来:“今日我袁本初实话实说,第一次党锢之祸,士人还对天子抱有期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沉冤得雪。”
  “而到了第二次党锢之祸的时候,士人就开始有了换一个天子的想法,并且有部分行事激烈的士人,真的这么做了,他们支持太平道,妄图改天换地。”
  “最终,陛下下诏,明发天下,说解除第二次党锢之祸,然后大将军又公然征召天下士人,这才有了短短数月之内,便平定太平道作乱的结果,才有了今日的和平。”
  “如果,大将军此次没有出来,那我袁绍袁本初,八成也活不了,宦官是不会放任我活着离开的。”
  “所以,这一次如果大将军一定要进攻,那么我请求充当大将军的护卫,一起前进。”
  “同时,也请大将军做好必要的准备!”
  说到这里,袁绍顿了顿:“因为,士人已经经不起第三次党锢之祸了。”
  “天子是君父,士人是臣子,彼此间是父与子君与臣的关系。父亲第一次犯下严重错误的时候,儿子可以忍耐一下,甚至还会期望父亲做出改变,再次回到当初的父慈子孝的局面。”
  “父亲第二次犯下严重错误的时候,暴烈些的儿子就会制止父亲,让父亲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孝顺的儿子也会直接离开父亲,免得遭受损失。”
  “可是,当父亲第三次犯下严重错误的时候,即使是最孝顺的儿子,也会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限制父亲的行为,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这还是亲爹!
  你灵帝,真的是天下士人的亲爹吗?
  不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儒家核心价值观之一。
  但是如今还是大汉朝,所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犬儒思想,如今是没有的。
  如今大汉朝的士人,讲究的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所以,一旦第三次党锢之祸爆发,那么大汉朝必将灭亡,这就是袁绍想要表达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