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剑典》之纲领,以“气主灵神心”五大要诀,“剑气长河”、“剑主天地”、“剑灵寰宇”、“剑神无我”、“剑心通明”。
其中剑心通明之境又分出心有灵犀这么一个小境界,当初梵清惠便是达到此境。
但从这要诀上来看,《剑典》乃是切切实实的以心为主,全靠心神明悟,以心御剑,以心驭气,通篇上下十三章,皆是玄之又玄的晦涩经文,全靠领悟。
楚牧在解读经文之时,心境亦是随着对经文的了解而出现变化,浑身之气亦是随之而动,从一开始“静”字三章一直看下去,到“守”、“虚”、“无”,心境越发平缓,犹如一面明镜,照彻大千。
然而随着参研的深入,楚牧身上的真气和气血也是越发沉寂,直到最后的第13章 ,精、气、神三元陡然一寂,整个人犹如死去了一般,陷入了非生非死之境。
这《慈航剑典》通篇以心为主,若要修炼便需进入相应的心境,而若是心境到了,那自身真气也会自动循着心法路线运转,让功力突飞猛进。
单从此处看,这门武功很有禅宗的特色。
禅宗讲究的便是一个见性成佛,全靠心证,心境若到了,那成佛作祖皆是可为。
修炼《剑典》者,只需心境到了,那么功力便会突飞猛进,论进境之快,甚至还要胜过魔功。
当年慈航静斋的传人碧秀心论年龄差了祝玉妍近二十年,却能和祝玉妍斗得旗鼓相当,便是因为她之心境带动功力,使境界水到渠成的突破,跨越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劣势赶上了祝玉妍。
而观阅《剑典》之所以可能会遭到重创,便是因为随着对经文的解读,心境随之变化,渐渐会让真气和气血,甚至自身心灵沉寂,进入做死关的状态。
观看者自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状态,若是无法及时醒来,怕是会直接坐死关做到死。
而若是观看者为男性,那就更坑了,因为这本武功是专门为女子而创的,男性修炼窒碍重重。
此刻,楚牧便是陷入了死关之境,三元沉寂,似是进入了假死状态。
他的目光渐渐变得涣散,好似如死人一般失去了高光,气机也是渐渐落到了谷底。
“《剑典》乃是纯阴之武,修的是至阴无极,正好和黄天大法相对。当年宋缺掳走梵斋主,便是欲要阴阳并济,巩固境界。老道本以为他参研《剑典》会直接真气走岔,阴气阳气相克,使身体遭创,却不想他直接进入了死关······”
宁道奇凝神观察楚牧的状况,叹道:“若是这般人物就如此轻易地死去,那未免也太过可惜了。”
宁道奇说了不出手,就绝不会出手,但此地乃是净念禅院,就算宁道奇不下杀手,也多的是人动手。
就在此时,楚牧眸中突然幽光暴闪,射出眼瞳三寸,整个人陡然充满一股邪异的气息,浑身上下百窍皆是如同黑洞一般,吞吸着天地灵气。
“这······”宁道奇这是真的受惊了,“这是魔功!”
他万万没想到,这位宋阀主竟然还暗自修炼了魔门武功。
不过在下一瞬间,幽光邪气皆是尽数收敛,楚牧轻轻合上手上书册,面色如常。
‘原来如此,剑典不愧是和道心种魔大法一体两面的武功,连境界突破也是如此相似。’
‘道心种魔大法我虽然并未获得,但从剑典之中,我却是已经看到了道心种魔大法的奥秘了。清惠啊,你送的这礼物,却是补全了我缺失的最后一块拼图。由至阳转至阴的法门,我明白了。’
楚牧信步走到宁道奇面前,将手中书册放入木匣之中,带着轻松的笑容和宁道奇擦肩而过。
“替我谢谢清惠。”
楚牧在宁道奇背后轻声道。
第197章 九字真言
楚牧和宁道奇擦肩而过,走入前方的白玉广场之中。
他的步履轻盈,落地无声,却在脚下踏出一重重波动,令光洁的地面上出现一层又一层的波纹痕迹。
剑典和道心种魔大法一体两面,道心种魔大法修至第十一篇“魔变之境”时,需明悟物穷则变,通过体悟死亡来将至阳无极转到至阴无极,而剑典则是要坐死关,以枯禅坐徘徊於死亡边沿,进行破关。
据剑典上记载,假若道行未够者妄自修行“死关”,便会全身精血爆裂而亡。
楚牧估计,在此之前那些坐死关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全身精血爆裂而亡了。
因为她们所需要的道行并非只是剑心通明,而是更在其之上的至阴无极。
道心种魔大法是通过体悟死亡来转变阴阳,而剑典修炼者则是连至阴无极都没练成就去坐死关,直接把坐死关变成了作死,这样能有成功者才怪。
至于缺失的那部分该怎么修补······
想想历代的成功例子,楚牧差不多就猜出剑典修炼者怎么练成至阴无极了。
目前有例可循的两个成功者,她们都和道心种魔大法修炼者双修过。要是楚牧没料错的话,剑典差不离就是初代邪帝留给后人的福利了。
“看似仅仅是一点小领悟,却让我悟通了一直以来的窒碍。”
楚牧身形舒展,天地间的阳气不住从他毛孔中进入,被其化为真气纳入体内,偌大的广场被劲风笼罩,一股股暖风在四周吹荡。
嗡!
庞然波动自前方而来,犹如当日场景再现,铺天盖地的精神异力向着楚牧侵来,但在靠近楚牧三丈之时,却又有另一股波动出现,与其相抵,更有无俦至阳之气顺应楚牧的意念,与那精神异力相抗。
“道心种魔大法?”
广场中心的那座骑在金毛狮背,高达两丈许的文殊菩萨铜像后边悬空转出一位盘膝而坐灰衣老僧,手持着一个打开的铜匣,看向楚牧的目光惊疑不定。
以他的定力,本不该如此失态,但楚牧此刻表现出的武功,却是大大出乎了老僧的预料。
“非是道心种魔大法,而是参悟《剑典》所悟得的一点小手段。”
楚牧展颜露齿,笑道:“谁又能想到,剑典和道心种魔大法竟是一体两面呢?要我说啊,慈航静斋当可称之为魔门两派六道以外的第九支传承。”
“佛也好,魔也罢,只消不着外相,便皆是真如般若。施主若想以此乱老衲之心,却是白费苦功了。”老僧竖掌道。
“大师倒是好佛法,比起那些个所谓圣僧之流却是有见地多了,”楚牧闻言问道,“不知大师如何称呼?”
“老衲真言,忝为沙门护法。今日,便由老衲来一阻宋施主之路了。”真言大师回道。
“宋施主,请了。”
“临。”
只闻真言大师一声低喝,手中铜匣飞至顶门之上,两手高举过头,紧扣如花蕾,无名指斜起,指头贴合。
刹那间,这干瘦的老僧犹如崇山峻岭一般不可逾越,身形似是无限膨胀,比之他身后的巨大铜像都要雄伟。
与此同时,和氏璧散发精神异力,广场中的所有铜像皆是犹如活过来了一般,无尽的压迫自四面八方而来。
这座通体由白石所建的广场广阔达百丈,其正中处供奉了一座文殊菩萨的铜像,旁边则是药师、释迦和弥陀等三世佛。
然后在四周,五百罗汉平均分布,每一座雕像均以金铜铸制,个个神情姿态不同,但无论睁眼突额,又或垂目内守,都是栩栩如生,与活人无异。
随着真言大师一声低喝,此地霎时便如庄严佛土,五百罗汉,横竖三世佛就如同活过来了一般,现出庄严法相,齐齐注视着胆敢擅闯佛门胜地的不速之客。
“三密加持,天人合一,明心见性,即身成佛。”
楚牧环顾四周,视那些佛像如无物,淡淡道,“天竺的三脉七轮和中原的经脉修行合一,大师当真是好本事。”
他也曾研习过天竺佛门武功,那本得自岳山的“换日大法”也是同样修行三脉七轮,并通过十指结手印和天地沟通的武功,自然看得出真言大师的根基。
身、口、意三密,凝聚精气神三元,沟通人身与天地,更因此地乃是佛门圣地,以助其势。
“佛门之中,竟然还有你这么一位大宗师,这倒是出乎我的预料。”
到如今,楚牧又怎会不知眼前这位才是佛门真正的底牌。
当日,便是这位真言大师引动和氏璧中的精神异力,救走三大圣僧,今次又是他引动和氏璧,意图在此地和楚牧一较高低。
先前站在广场外的宁道奇不过是一个幌子,他所负责的只是消耗楚牧一波罢了。
若是楚牧不答应观阅《剑典》,宁道奇便出手消耗楚牧一波后离开。若是楚牧答应观阅,那自然是最好,知晓《剑典》内幕的佛门众人自是明白这门功法有多坑,要是不参悟还好,一旦真进行参悟,那么随着进境加深,心境也会不断变化,自动开始修炼功法,导致功体有损。
偏偏这还是楚牧主动参悟的,哪怕明知有坑也不一定能避免得了。
只是脸真言大师和宁道奇也不会想到,楚牧竟是通过剑典反推道心种魔大法,如今看样子是又有所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