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满意苏晓宁的悟性逆天,一言就开窍。
但是哈雅公主与晴儿还在云里雾里,觉远大师喝了一口茶,开始侃侃而谈:
“万法皆空,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并没有单独、固定、恒常的存在。
所以在究竟上,是不可得的。
这里讲的一切事物,就是万法。包括了看得见的实物,也包括了看不见的思想、甚至也包括了佛法本身。
所以是一切一切的事物都是遵循这个规律,正因为遵循了这个规律,所以万法缘起缘灭。
其实缘起缘灭就是因果。因为因,所以果。
换句话来说,其实这两句话就是一句话。万法皆空就是万法缘起缘灭。因果不空也是万法缘起缘灭。
我们的法师方便说这句话,是为了慈悲发心,想告诉三界有情众生。万法缘起缘灭。万法因缘生。这样的道理。
第一、是为了让众生看破万法存在的本质是空。
因为万法是有条件的,条件一旦变,则万法变,也可以说是诸行无常。
第二、佛开示的四谛:苦集灭道。
这是苦,我已离。这是集,我已断。这是灭,我已证。这是道,我已修。
知道这是苦,就必须知道苦的因。
苦的因就是集。
那怎么消灭集呢,就是灭。
那么修行灭的道路是什么呢。就是道。
这些话逻辑贯通也是因果。
因果的道理在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娑婆世界、其他世界都是必定存在的。
要知道我们的定光古佛也是因地发愿,修行菩萨道,果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位。
所以也就可以来推算:在我们所能知道世界中,万法皆空,因为万法都是因缘生。因果不空,也是因为万法因缘生。”
这一番话下来,苏晓宁彻底明白,不自觉的浑身出现豪光,令满屋生辉,空气流香。
哈雅公主与晴儿惊呆了,
王子殿下成佛了?
苏晓宁睁开眼睛,口中说出一偈:
“菩提道上来,
随缘现镜台。
妙有续慧命,
真空无尘埃。”
觉远大师大喜,立即回了一偈:
“恰恰用心时,
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
常用恰恰无。”
苏晓宁听了哈哈一笑说:
“好湿好湿!”
觉远大师拍了一下苏晓宁肩膀也是哈哈大笑说:
“恭喜恭喜!”
哈雅公主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嘟着小嘴说:
“看你们两个乐得像过年一样!师父你念的什么诗?我一句都没有听懂!”
觉远大师念的是证道诗,他解释说:
“无心,自然就能明白万法皆空的道理。”
有所用心就有所牵系,有所执著,有所对待;
无所用心,心才能扩大。
无心则不为一切万法所系缚,而无处不在,无处不自在。”
为了让弟子加强理解,觉远大师说了一个故事:
“在三百年前时,迪湃有一位德善禅师,对金刚经有极深的造诣。
当时南方禅宗正流行“即心即佛”,德山认为这是外道魔说,便发愤著了一部金刚经青龙疏钞准备到南方破邪说。
他路过吉拿州时,见到一间卖油糕的小店。
德善刚好肚子也饿了,便走入小店对卖油糕的老婆喊道:“老婆子,弄一些点心来!”
老婆婆心中想:这位师父居然这么无礼!
便指着德善的担子说:“师父,你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德善说:“说了你也不懂,这是我注释的金刚经疏钞,到南方来弘扬金刚经。”
于是,老婆婆说:“我有一个金刚经上的问题要问你,你如果回答出来,我就供养你油糕;如果答不出来,就不用弘扬金刚经!”
德善心想:一部金刚经我已经滚瓜烂熟,还有什么答不上来。
于是,德善哈哈大笑说:“你问吧!”
老婆婆问道:
“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师父要点心,究竟要点哪个心呢?”
德善没有办法回答。
“后来呢?”
哈雅公主想知道答案。
觉远大师笑道:
“后来德善禅师开悟,他终于找到答案。
答案只有两个字
无心。”
见哈雅公主与晴儿还是有些迷惑,苏晓宁补充了一句:
“过去心已过去,未来心尚未来,而现在心念念不停,生灭相续。
如果能以无心对治世间假有、虚有的妄执,便能享受随缘放旷、任运不系的逍遥。”
第142章 慧刀斩情丝
苏晓林当然不会那么容易成佛。
他只是对佛法最精髓的部分有一种领悟。
溺水三千取一瓢饮。
佛法浩瀚,他从觉远大师这里,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那一部分,就够了。
至于他口中所说的那些偈语,以及禅机,都是系统在帮他装逼。
系统想要掉书袋,简直太容易不过了。
在哈雅公主与晴儿的眼里。现在的苏晓宁显得高深莫测,就像一个得道高僧,加上身上散发出醉人的香气,让两位女士看苏晓宁的眼神都是闪亮闪亮的冒星星。
觉远大师找了一个与苏晓宁单独相处的机会。
苏小林当然表示感谢:
“多谢大师。”
“为何谢谢我?”
“佛法与我们道法其实是相通的。今天经过大师的指点,我有一种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的感觉。
以前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现在都豁然开朗起来。”
觉远大师摆摆手说:
“其实我也要感谢王子殿下。”
“为何?”
“有幸与王子殿下会面,让贫僧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神子,什么叫做天选之子。
王子殿下将是引领万灵大陆走向繁荣昌盛的领袖人物。
我们佛门会在王子殿下的庇护下,更加发扬光大。
我替佛门感谢你,替整个万灵大陆的人民感谢你!”
苏晓宁被觉远大师的这番话反而觉得窘迫起来。
他一心只想提高自己的修为。并没有过度的人关注整个万灵大陆的人民的前途。
不过修为高了,责任就大。
这一点苏晓宁的师父早就有教导。
责任越大,造福万民,就会获得天道赐予的气运,反过来又会提升修为。
气运,
是道家的说法,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强者何其多,整个宇宙又何止苏晓宁一个天选之子。
他们彼此之间的实力与机遇都差不多,如果一定要在两人之间分出高下胜负的话,气运,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与觉远大师分别之际,觉远大师有些犹豫说:
“临别赠言,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说。”
“王子殿下浑身上下,从里到外堪称完美。
然而过于完美则招损,王子殿下唯一的不完美之处,就是长得太帅了。”
苏晓宁听了不知道觉远大师是在夸自己呢?还是真的在提醒什么。
觉远大师合掌说:
“男人太帅,就会陷入异性的爱慕与情网中,并不利于修行。
我有一刀赠送王子殿下。”
苏晓宁顿时来了精神,不知道佛门有什么宝贝送给自己。
觉远大师竖起右手手掌凌空虚劈一下,然后微笑说:
“慧刀斩情丝,
定心觅大道。”
苏晓宁一愣,这和尚管得也太宽了,居然干涉自己的私生活!
“和尚,你这一辈子就没有爱过什么人吗?”
苏晓宁微微一笑,开始反击。
觉远大师一愣,不过他还是认认真真的回答苏晓宁的问题:
“这贫僧自幼出家,一直在佛门内修行,学习戒定慧三宝,早已经跳出红尘外不在五行中。
贫僧的眼里,世上并无异性同性之分,美丑贵贱之别,因此不会对异性有过爱慕之情。”
苏晓宁脑海中闪过一副副画面:
一个三岁小孩从小在寺庙里面伴随着青灯古佛长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也曾有过青春期的萌动,但是他师父告诉小和尚: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你见了千万要躲开。”
小和尚很听话,即使踏入红尘也没有正眼看异性一眼,他的眼里,美丽的女人都是红粉骷髅。
他很有修佛天分,
他成就为一个大寺庙的住持。
他的确一辈子没有爱慕过异性,他的眼里“众生平等”,男女没有差别,都是待度化的“工具人”。
“那么,请问觉远大师,你知道自己的出处吗?
换句话说,你还记得自己的父母亲吗?”
苏晓宁问这话的时候,心中突然隐隐作痛。
他自己穿越过来之前就是一个孤儿,他也很想知道自己的父母亲。
“这”
觉远大师顿时语塞,
表情落寞复杂起来。
良久他感叹说:
“我自幼跟随师尊生活,未曾见过生父生母一面。”
苏晓宁似乎在对自己喃喃低语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