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东方的城邦数量,如同繁星,那么广大的土地,绝不可能统一起来,各个城邦应该是拥有各自的君主,这个东方之王的头衔,应该也是名义上的。
但她失望了,并且惊愕了。
妘载解释:“事实上,这些城邦....不,不叫城邦,城邦是独立的,而这些标示,只是城池而已,小的那些叫做据点或是村落。”
“我们的社会形态和你们不一样,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央集权,并且进行到了大一统的前提状态,天下的人都书写同样的文字,天下的人都说着相互通用的语言,大地被我们划分为数个区域,以州牧为管辖者,州牧之下还设立有其他的官职,层层递下.....”
“氏族的社会已经解体,村落代替了它;道路沟通了东西,桥梁连接了南北,马车行驶在平坦道路中,轮子滚起来不受到阻碍,一路上沿途有无数的据点与贸易市场,商人的活动使土地拥有强大的活力,自北方到南方千里之远,只需要八九天就能到达。”
芬尼斯听得茫然,她对于那种社会制度完全不了解,也听不懂,她看到眼前的主人停下了讲述,并且又道:
“当你去神庙上课的时候,我会仔细的讲一讲社会的制度的。”
“不同的制度,能在不同的时代中发挥强大的威力,它甚至可以改变人的阶级,只不过付出的代价,是某些人无法承受,而另外一些人可以为之奋不顾身的。”
芬尼斯有些口干舌燥,艰难的道:“所以,所有的城邦,不会自己独立,也不可能选出自己的君王,而是完全听从王的调遣?”
她无法想象这种权利,真正的一言可以撼动所在的天下,这才是金字塔的顶端,比起尼罗河的君王来说,手中握紧的权利更为巨大。
而君王不会世袭,也不由任何一个家族所掌握,这让她更为吃惊。
这种制度真实存在,且是有效的?
或许正如这位主人所谓的一样,她以及本地的苏美尔君王们,都还难以理解这些制度的根源。
而这位主人也开始进入正题,却又是一道询问:
“那么你的故乡,应该是有一条泛滥的大河,我不知道它应该叫什么名字,说一说你的故乡上,在你离开之前,所遭遇到的剧烈气候变化吧。”
“让我猜一猜,那条河,断流了?”
芬尼斯错愕不已!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尼罗河的水变成血”
说的当然很对!
尼罗河断流了!
而且已经足足数十年没有大泛滥过了!
埃及的平原,是依靠尼罗河的年年泛滥,才能得到良好的谷物收成,可以保证庄稼一年三熟,可以让人们吃饱,可以供养数十万的人口,甚至能在修建金字塔的时候,那些劳工每天都能得到面包和洋葱,甚至是肉类的供应!
但,现在没有了。
几十年没有大的泛滥,这几十年是河水极其平稳的时期,是埃及最难以渡过的年份,而且一持续往往就会持续好几年。
而近年来,水位甚至下降了,然后...断流了!
现在的埃及,天灾与人祸不断发生,每天都有人饿死,尼罗河也断流干涸,无数的祭司趁乱自立为君王,第九王朝与第十王朝南北相望,中间还有无数的城邦君主在骑墙。
人们吃着自己的孩子,而第二天就有刀兵降临在他们的头上,要把他们做成食粮。
“尼罗河的水变成了血。”
圣经中所谓埃及的第一个灾难,尼罗河水变成了血,在此时出现,虽然现在还没有圣经,但是有阿载。
阿载已将此事记下了。
芬尼斯在诉说:
“自我记事的时候,就没有见过平民饱满的模样,我无法想象过去尼罗河大泛滥的丰收景色,所有的人都是皮包骨头,饥饿到互相吃人。”
“整个埃及处于垂死饥饿状态,以至于所有人开始吃自己的孩子,人肉是丰盛的佳肴。”
“统治者们驱使民众做工,第九王朝的内部已经要崩溃,在我被捉走成为奴隶之前,上埃及已经在和下埃及进行战斗。”
“很多地方都在动荡,贵族与祭司垄断了上层的权利,却又要假装对平民进行恩赐,在各种雕刻和石碑之中,他们书写自己的功绩,讲述自己是如何帮助那些灾民的,而不曾去迫害,他们想要死后不被奥西里斯所审判。”
“埃及的南部,草正在消失,沙子布满天空,雨水也见不到了。”
芬尼斯讲述了此时埃及的情况。
她能看到眼前东方之王脸上的错愕之色,随后她听到了让她苦笑的一些赞扬。
“我本以为那片土地是终年丰饶的,落日余晖应该照耀在君王的金字塔顶端,人们的气色应该是红润而饱满的。”
“现在看来,终究是奴隶制社会,难以应对大型的天灾,缺少必要的赈灾能力。”
奴隶制的王朝的一个巨大缺点就在于此,和封建王朝并不同,封建王朝拥有强大的赈灾与救援能力,即使部分地区爆发起义也能尽快平定与镇压,而奴隶制王朝往往在一两次大规模的恶性事件之后,就开始从巅峰滑落到低谷,并且这些恶性事件,往往来源于老天,而不是外敌。
古东方也有同样的情况,商朝末期遭遇过大旱,并且在黄河拐弯口发生了大地震,渭水洛水伊水都全部断流,被认为是不详的征兆,于是接下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就是武王伐纣。
周代商,天下进入分封制时代,先进的社会制度开始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顺应了时代的更替,表现在东方大地上的形式,就是王朝更迭。
这就像是一次大重启,然后再度循环往复,等待下一个气候剧烈波动的时期到来,再来一次重启....
东方之王的语气开始带着失望。
芬尼斯自己也是很失望的。
在过去,无数的祭司与那些军阀,都在吹嘘古老王朝时期的强大,但这一切的强大,都取决于尼罗河,事实上,这条大河才是使那片土地丰饶而没有战争的源头,一旦尼罗河不再泛滥,处于平静的时期,那么人们就会挨饿,乃至于爆发严重的社会动荡。
“真是奇妙啊,在我们的土地上,也有巨大的河流,一共是三条,而最北方那条大河脾气暴躁,它一旦泛滥,自西向东,万物都要被淹没在洪水当中,谷物不能生长,人民皆成鱼虾。”
“我们费劲了千辛万苦,把大河的水疏通,治理了它,让它以后数百年都不会再发生动荡,而在你们的土地上,如果河流不泛滥,你们反而没有东西吃,这真是令人惊异啊!”
妘载的话,充满着感慨与惊叹,是真心实意,而不是带着嘲笑。
天地是神奇的,东方和西方的气候不同,环境不同,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走向,在东方头疼的洪水,在埃及居然是天赐的丰饶。
其实世上许多的河流一旦泛滥,都会引起洪灾,唯独尼罗河的泛滥不会成为灾祸,反而有利于灌溉。
因此,埃及农民的劳作真可谓太轻松了,他们甚至不必犁地和锄地,只需等待河水灌满田间,水退后就可以播种了....有些时候,他们把猪赶下田地,这些肥胖的家伙在地里乱窜,种子被结实的踩到泥土里,埃及人等待收获即可。
所以后来古希腊的学者希罗多德,才会不无感叹的说,这条河是天赐给埃及的至宝。
在东方,前赴后继,自三皇开天地,五帝到如今,多少人死在黄河的洪水之下,又有多少的首领为了治理洪水而呕心沥血.....
上古文明想要快速进行发展,拥有一个优秀的出生点,实在是太重要了。
大河周围有众多资源,有利于初始文明的快速发展,但也会带来相应的洪灾风险,可即使这样,大河也是出生点中的第一梯队。
如果出生点不好,周围一片贫瘠,那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今的东方大地,迎来了上古时期,一个文明所能抵达的极盛时代,即使没有妘载的推动,在原定的历史路线中,尧舜交替,砖瓦出现,手工业繁荣,后稷种植百谷,番禺改进舟船,大禹治水合万邦于涂山,夏朝成立,天下归一,群山既通,四海会同,九河疏导,人民安居乐业,也是一个古之盛世!
而另外两片人类文明的摇篮,在这个时期,却分别陷入了大动荡与大深渊之中,苏美尔还好一些,它的动荡是持续的,现在的黑暗时代,是万邦分裂,属于外敌入侵的战争,所造成的仅仅是神灵信仰的更迭与政权的交替,而并非天灾。
而埃及地区,那是真正的深渊时期。
以东方人的话来讲,此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粮食柴草断绝的时候,百姓交换孩子当食物吃,剖了尸骸当柴烧了来做饭。
这就是古埃及极为凶残的“第一中间期”!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气候变迁的迥异
这是一个深渊时代,军阀与祭司各自称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地方贵族开始世袭化与独立化,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人肉成为粮食,除去金字塔不能吃之外,几乎没有现在的埃及人不愿意吃的东西,从土到草根,至尼罗河水中的淤泥。
当然,深渊时代,却也有一些微弱的亮光。
相似小说推荐
-
洪荒:开局暴击天赋满级 (与君共浮白) 天地中文网VIP2021-11-11完结穿越成先天葫芦藤,七个葫芦已经被人摘走了?本想拜三清为师,抱个金大腿,却惨遭元始...
-
霸器 (东方行云) 逐浪VIP2021-06-19完结没有什么可以长存不灭。无论是绝代风华的女帝,还是修为惊天的武祖,亦或是气吞天地的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