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魂促进肉身的成长,肉身反过来又支撑心魂的壮大。
心身都必须同时兼备双修,否则身心平衡打破,这样的修行也是误入歧途,是不行的。
所以心魂境界修练上来之后,肉身也要随之跟上来节奏,身和心的修行既要区分开来,又要双方互相结合。
世上不管什么法门,离开了心去修,离开静去修,都是邪法。
一直心无所住,心无所求,心无所迷地坐禅,才能打通气脉,修有所成!
倪琦也是静中参修,坐悟圣胎。
这个圣胎前期要打通全身气脉,祛除百病,基本开始入道。
后期还要参悟阴阳,明白宇宙天地的阴阳二道,使自身逆转阴阳,鼎定乾坤,打下最扎实的根基。
所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这个二,一是指混沌,二就是指这个阴阳,或者说是天地。
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
当真气化生时,其一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上颚的龈交穴时,会化成“金津”;其二由任脉上行到口腔下颚的承浆穴,会化成“玉液”。
“金津”和“玉液”在口腔内混合后就是唾液(俗称口水)。
唾液清且甜,俗称“甘露”,吕洞宾有诗为证: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甘露也是修士练功夫到一种境界的时候,从脑下垂体下来的一种甘味的液体,从头顶下来。
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
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注意应在呼气时吞下,在吸气时吞咽容易风邪。
唾液不甜,虽然不能计为圣胎凝结失败,但也有润脾胃的作用。
道家叫人要经常咽津液,咽津液则自然纳气,气跟着津液一直送到胃再到丹田。
但怎样才知道津液是化了气了呢?
当气由督脉上升到达头顶,慢慢到舌头牙齿缝,甜甜的津液,不是白糖的甜,而是自然的甜味,源源而来。
不要经常咽,等满口时,舌头翘起,不要像喝茶般地粗咽;要轻轻地、慢慢细细地咽,送下胃,自然气下沉,自然到达丹田。
女人则沉到胃(中宫)为止。
神凝气住,此即化了。
津液变甜了,佛法谓之甘露,甘露未来即气未化,这是说的咽津纳气。
咽津纳气,久而久之,皮肤及全身都是另一番滋润了,有如温玉。
咽津纳气如蒸馏水,精化气,气化神,乃至神还虚都是化学作用。
炼精即身上后天之精变成先天之精;炼气即是由转河车,在此轨道上再蒸馏一番即是。
何谓蒸馏?
水蒸馏后,最干净的蒸到锅盖上,由顶上一滴一滴地滴下来,干干净净的,一点杂质都没有。
故炼精化气,即是将此后天之精蒸馏、提炼,化了,变成甜的津液下来,才是化了气。
然后此津液配合上各种荷尔蒙,在身中若再经过一段时间“定”的酝酿,依天然规律,气脉会再起变化。
此类精气所化的津液再变而为“神”,即光明。
人坐禅时,心亦不可动,心动则气动,气动则气散,真气元气散乱了,不能进入任督二脉化为唾液。
当心昏沉欲睡时,真气元气也化不出来。
像人的思想散乱一天,那一天口都是干的。人睡觉睡一天,口也是干的。
只有心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时,真气元气才能化生。
初坐禅时,未入真定前,如果心处于不散乱又不昏沉时,一刻钟能化满满一口清甜唾液。
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
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
饮食要调合得中,饥则加餐,食可则止。
此节即饮食之道,凡修真者,不可不知也。
道家炼精化气,要洁净脏腑,真气清纯,远声色,薄滋味,才返先天。
荤腥之物,乃血肉有情之品,味厚气浊,经脾胃消化吸收,所化精气,皆后天浑垢,不堪采用。
其二多食则生痰动火,蒙蔽清窍,使人好生贪欲之心,争斗之念,故真心修道者,要多远之。
修行到达了圣胎之后,就算清淡饮食依然效果已经不佳了,最好还是要辟谷,以丹药取代饮食,补充体力。
丹经有云:气满任督自开。精气神充足,自然会冲开全身气脉而得道。
耳泄精,口泄气,眼泄神,心虑伤血。
所以道门有训:不根植于虚静,即是邪术。
人体的一切机能,都是在静极状态下恢复的,万物也从静中生长,这就是老子所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但是,要知道静须在动之后,否则这个静就不是静,而是枯、滞、死,也就是老子所言:动者,静之基。
所以,切不可只打坐而不运动,圣胎须动静双修。
动以强体,静以安禅。
只知静坐修禅,不知习武强身,坐禅既久,体羸病生,病体何能载道,体弱常遭魔侵,此即前人所言“静坐孤修气转枯”。
要知道,动则生阳,不动则气血凝滞,身体阳气不足,进入迷定。
第121章 正反定律之变化
迷定久住,容易坐化,大家以为证道,实乃阴气太重,神识已迷,不能归体而亡。
有的在定中能出阴神,因阳气不足,不能化阴,故而能感阴邪外魔,堕入魔道,有的人在中阴,即刻感缘投胎。
人在迷定之中不能出定,打坐气血凝固而亡,偶有出定者,也要大病一场。
习武乃生阳健体之道,体不健,阳不生,则难入定,偶尔入定,也在迷定。
人在迷定,阴气更浓,离道远矣。
如此,阳气盛而阴气化,阴气得化则禅悦生,元气长,丹田火炽,万孔生春,周身阳和,如沐春风,遍体美快,无以言喻。
昼动机也,万物皆动,而我亦动之,夜静机也,万物皆静,而我亦静之。
一动一静,与物消长,此乃天地自然之气机,生生不息之道也。
世人每多俾昼作夜,以夜继日,是违天地自然之气机,大悖乎生人之理,自绝乎化育之能矣。
故昼而兴,夜而宁,固而精,养而神,与物无竞,寡欲清心,能知静摄,可冀长生。
圣胎还有一个要点尤其要关注,这就是所谓千古丹经传丹道不传的火候。
有人长期打坐内视下丹田,结果得了性病;
有人长期打坐内视上丹田,后来脑溢血突发死亡;
更有人运河车周天走火入魔,这是火候不对所致。
火候就是意念,真火才能用于练功,凡火只会焚烧精血。
什么是真火呢?
黄元吉真人直白道出:“迫切之心即属凡火,不惟无益,且有焚身之患。”
“所谓不疾不徐,勿忘勿助,斯为天然真火。”
“诸子勿求速效,须知急成者非大器,躁进者无大功。”
“故曰:凝其神,柔其意。”
“盖神不凝,则丹不聚;意不柔,则火不纯,火不纯,而丹亦难成也。”
“要必本于谦和退让,稍有自矜自强之心,小则倾丹,大则殒命。”
总结而言,圣胎筑基之真火,关键在守窍练功之意念“不疾不徐,勿忘勿助,似守非守,有意无意”。
不只是做功夫的心力要淡,做任何事,心力都要淡,要自然,守柔,否则就是“心牵于事,火动其中,必摇其精”。
故老君想尔戒中的上品戒行为:“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
而马丹阳真人也有训言:“身中之气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
“何由得气不散?身无为。何由得神不昧?心无事。”
“道者行往坐卧,不可须臾不在道。”
“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宁神于太虚,坐则调息于绵绵,卧则沉神于幽谷。”
“久久无有间断,终日如愚。”
其中“心无事”三字,是保持真火的关键。
真火务必固守谦卑之道,道以柔弱谦下为本,谦德为修士第一功德。
水性善下,道在低处,人若不谦,则必有气浮堵于胸口,故欲从口出,必然火邪,不可用于练功。
反之气沉丹田,自然谦虚寡言,即老子所言“虚心实腹”,此时真火绵绵生神,正是练功的好时机。
一个人能于日常保持真火,即使不用于练功,也有练功一半的效用。
之所以说只有一半,正如黄元吉真人所言:“凝其神,柔其意。盖神不凝,则丹不聚;意不柔,则火不纯,火不纯,而丹亦难成也。”
这里,除了“神不凝,则丹不聚”,还有一个关键,意守下丹田或穴窍。
即丹经所言“进火”,而“进火”与“采药”不可分割。
否则就只能“壮旺下元,冲举肾气而已”。
采药并无难处,眼睛微微上视,意到气到,真气就已经搬运上去了。
注意心意要淡,仍然只是微微上视。
相似小说推荐
-
那小厮 (见那黛眉似远山) 纵横VIP2021-12-10完结那座天下的南方,有座小县城,出了南面城门走上三十六里山路,就会看到一座虽小而五脏俱全...
-
剑在江湖 (风影云影) 百度小说VIP2021-01-13完结七星剑的每一次出现,就会在江湖上掀起血雨腥风,有人说,这把剑里面藏着一本天下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