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上百官当然苦劝,但国君固执,全然不肯听劝。要求钟宁除非改口,支持他废太子,否则就不会收回成命。
钟宁也非寻常人,只吟道:“太子大义所在,国之根本,岂能动摇,为臣,不能奉诏!”
这将国君气得七窍生烟,最后真的是处死了钟家父子,问罪钟宁——这本来是真实的历史。
而此时,叶行远就走在这真实的历史线上。
他走进了步步生莲的吴宫,耳边还能听得到国君的怒骂,心中却只有一片迷茫。
叶行远算是接受了这个死后世界的设置,但是作为钟奇,他要做些什么?是想与历史一样,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还是顺应自己内心的选择?
钟奇在父兄死后,闭门读书,足不出户,直到越国来攻,才出斋救国——按说国君是害死他父兄的大仇人,也是无道的昏君,一般人做不到这样,至少叶行远肯定做不到。
当然如果他将钟宁的父兄视作陌生人,完全隔绝这种亲情,那或许可以勉强维持着钟奇的行为,但这种演戏一样的走完一生,又有什么意义?
叶行远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才迷惘了。
“嘘!”忽然有人拉了他一把,从背后绕过一根廊柱,手指按在他嘴唇上,示意噤声,来人低声道:“你怎么来了?现在父王正在盛怒之中,不要迁怒于你!”
那人衣衫华贵,面容凄苦,正是太子本人。钟奇原本应该与他朋友相交,甚为熟识。叶行远忙躬身道:“参见太子......”
“这时候了,还行什么礼!”太子伸手将叶行远拉了起来,苦笑道:“你也该知道,我这太子做不了几天了,只恨连累了你父兄,但愿父王不要太固执,能够放过令尹老大人。”
太子倒是豁达。叶行远看着他,知道他本身便是一个乐天知命的人,爱好音乐与文学,对治政反而没什么兴趣。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他可以做一个快乐的诗人。
只可惜卷入这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只能死无全尸。
叶行远记得,吴国国君杀死钟奇的父兄之后,还是蛮横的废了太子,将他幽居在冷宫之中。太子又是歉疚又是郁郁,没过两个月便死了。
叶行远心中长叹,钟奇与太子是知心好友,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居然还能忍得住仇恨,实在并非常人。
“你放心,无论如何,我也要想办法救下令尹老大人!”太子见叶行远不说话,以为他是担心父兄的安危,连忙安慰,“我这就去参见父王,主动辞去太子之位,只要...只要他放了老大人......”
他咬了咬嘴唇,神色坚定。
叶行远知道太子辞位意味着什么,这世上从来没有废太子能够善终的事,何况就算这样,也仍然救不了钟奇父兄。
眼看年轻的太子握紧了拳头,就要向大殿上奔去,叶行远伸手拉住了衣袖,轻轻摇了摇手,“且慢,我另有计较。”
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他始终是叶行远。
叶行远永远都不会认命,只会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算他现在扮演是钟奇,他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父兄死在自己面前,不能眼睁睁的等着悲剧重演。
第485章
钟奇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也是一个大悲剧。从他成年开始,家破人亡,近乎亡国,流落异乡数十载。尽管无论多么艰苦,他还是能够创造高光时刻。
但他内心深处,真的觉得快乐吗?叶行远并不觉得。
圣人曾经评价他“君子固穷”,也赞他为志士,但也仍然为他的人生遭遇而感慨,多次为此而落泪。
叶行远化身为钟奇,确实很想体会他内心深处到底在想些什么。但掌控意识和行动的,仍然是他自己,只能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
吴国的国君伯虞,乃是史上有名的昏君,老年时候倒行逆施,害死忠良。想要在这时候阻止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去劝谏,纯粹是把自己搭进去,太子白白丢了,也没办法救回父兄。想要救人,只有另想办法。
叶行远沉吟道:“现在百官都在劝谏,大王原本就已经怒不可遏,太子再上殿,那是火上浇油。”
国君最重视的是尊严,最怕尊严被挑战。他说要杀钟宁,一开始只是一时气话。正是因为有那么多人反对,他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才会一意孤行。
“那怎么办?”太子手足无措,老令尹是他恩师,钟平是他挚友,他怎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因为自己的事而遭不幸?
叶行远偷眼看来看殿上的情况,国君正挺着肥硕的肚子,站在高台上骂得声嘶力竭,不时有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父兄垂手跪在阶下,双手被反剪绑在背后,一众文武百官都跪在地上求情。
“吴国到底还是不是孤说了算?你们再敢如此,还有没有把孤放在眼里?”国君的咆哮声在大殿上回荡,底下的官员扑通磕头,哀求不止,谁也不愿意让步。
这种时候,其实只要钟宁肯低个头,改弦更张,就不至于惹上杀身之祸。但叶行远也知道这位老令尹同样是一个坚持之人,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都不会妥协。
就连圣人后来都评价钟氏有节,估计钟奇的“节”之德,也是从父亲那里遗传下来的。
“而今之计,为国为民,太子当挺身而出......”叶行远鬼使神差般口中说出这句话来。不过才一说他就后悔了。
太子怔住,他确实是个孝子,但身在此位,哪里会听不出好友的弦外之音。
他不敢置信的望着叶行远,蹙眉道:“连你......也觉得只有这条路了吗?”
叶行远默然。他现在顶着钟奇的身份,钟奇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他本质上还是那个肆意妄为的叶行远,在这种绝境时刻,又怎么肯束手待毙?
早在国君宠信安姬,生下幼子的时候,支持太子的老臣就开始暗中谋划。希望太子能够奋起夺位,架空昏庸无道的国君,带领吴国走上正轨。
其实这些年国君懒政,太子处理朝政,如果真的有心反抗,至少应该有自保之能。不至于落到现实中最糟糕的结局。
只可惜太子为人,优柔寡断,顾念父子之情,再加上钟家的强烈反对,所以迟迟都未有动作。
如今从钟奇口中,听到这话,太子当然惊奇万分。
他犹豫道:“以子谋父,是为不孝。以臣谋君,是为不忠。我本无用之身,也不避污名,但卿家一门忠烈贤人,为我所拖累,我何忍也?”
太子真心是个好人,直到现在,他担心的还不是自己,而是钟家的名声。钟家世代忠良,是天下公认的贤者,拥戴太子夺位的话,总会引起非议。
但是不走这一步,就要家破人亡了。叶行远心中叹息,他无法得知钟奇当年的心理活动,但如果易地而处,他本心绝不会束手待毙。
便喟叹道:“事急从权,君子亦有权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今为吴国百姓,为了吴国社稷,也顾不得那许多了。”
太子眼睛一亮,赞叹道:“好一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你从圣人所学,果然如今气象不同!”
叶行远这才想起来钟奇生活的年代尚无孟子,自然还没有这句民贵君轻的名言,便笑道:“只是一时感悟罢了。”
他心中隐有所动,钟奇不破大节,当然是了不起。但是以叶行远对圣贤道理的理解,“节”的意义却并非就是死板固执这么简单。若不能引导天下、国家与百姓进入更好的渠道,一味迂直的“节”又有什么意义?
这时候朝堂上的争执也告一段落,在众臣苦劝之下,吴王伯虞只能强忍怒火,先将钟氏父子打入天牢,愤愤宣布退朝,拂袖而去。
这当然只是开始,如果一切都没什么变化,三日之后,吴王会再召令尹钟宁上殿,问他有没有改变主意。钟宁老而弥辣,性子坚定,犯颜力谏,最后被盛怒的吴王活活在殿上打死。
留个叶行远与太子的时间,只剩下三天。
“今夜亥时,请太子召集人手,就在钟府集合,共商大事。”话已说出口,叶行远也就咬牙打定主意,不管如何先这么走一遍。至于是不是合钟奇的心意,能不能通过考验,那是后话,欲求圣人之道,至少不能违背自己的本心。
太子喏喏而去,神情中还是有几分茫然,大概还没转过弯来。叶行远也不去管他,施施然离了朝堂,回到府中书房,细细思量。
决定了要豁出去,其他纠结便不去多想,琢磨的是该怎样一击必中,提高夺位的成功率。
吴国是个奴隶贵族联合体的国家,钟家便蓄有数百兵甲,上千私奴。算是国中豪族世家,太子手上也有些兵,再加上零零散散的支持者,能凑出三千兵马。
直属于吴王的禁卫军有万人,他们都是天生勇士,战力强大。又有强弓硬甲,正面想要攻打宫城几乎不可能成功。
禁卫军统领乃是安姬的亲生弟弟仲求,也就是后来继承吴王之位,安姬之子佐迟的舅舅。这是铁杆反太子派,更无办法拉拢。
事实上伯虞与安姬就是靠着禁卫军的悍勇,倒行逆施多年,败坏国家,导致民不聊生。这才让越国进攻,吞并大半吴国国土,钟奇求救周天子,最后方能犁庭扫穴,拨乱反正。
相似小说推荐
-
灵符仙途 (商沉) 起点VIP2021-10-07完结1.26万总推荐小小家族普通子弟,没有足够的修仙资源,没有出色的天赋,只能依靠自己打拼,闯...
-
这次我要做执刀人 完结+番外 (严轻) 起点VIP2021-11-15完结热血风格,沙场开局,硬汉修真。他练箭,天阔星河,羽箭飞过血染余波;他学拳,外象显化,寓拳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