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这话一出,立刻又被那杨秀才抓住了话柄,当即冷笑道:“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你以为这天底下当真有什么百姓自发自愿‘捧’出来的神灵?当真是愚昧至极!话说此间莫谈国事,别的事我也暂且不和你理论,仅仅是对于关羽封神这一件事,靠的却如何不是权谋手段了?”
说到这里,这杨秀才也打开了话匣子,长篇大论地说道:“要说关羽封神,最开始的确是靠荆楚百姓编纂出的关公戏文,但却是为了赚取钱财、养家糊口。直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却并不被中土接纳,于是和尚们便想出一个绝妙的法子,将中土原有的神仙、乃至历朝历代的名臣勇将,尽数归纳了进佛教的体系,让他们在佛教里位列仙班,就连玉皇大帝也屈居在了佛祖之下。如此一来,百姓拜神,自然也便是拜佛,再经过近百年的潜移默化,佛家这才算是终于在中土站稳脚跟。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关羽,便是被南陈时的智颛和尚授以五戒,并尊其为伽蓝护法神,就此进入了佛教体系。所以关羽之所以能封神,始终和佛教脱不了干系,即便是前朝异族霸占中原时,虽然将汉人视做劣等,但对关羽却是推崇备至,便是因为前朝世祖尊崇佛教的缘故。”
“后来到唐朝,历代皇帝都信奉佛教,又看到三国时期的关羽也身列其中,便决定赋予他‘军神’的形象,并且列入国家祀典。所以待到唐高宗继位后,与孔子‘文庙’所并峙的‘武庙’里,除了主祀的姜太公,陪祀便是关羽。而这一番帝王权谋之术,则属于孔孟儒教的动作。”
“至于华夏本土的道教,在关羽封神一事上,相比起释儒两家,却是后知后觉了。直到宋朝时期,道家才真正重视起关羽的地位,宋真宗赵恒更是和第三十代道教天师张继先,合伙瞎编出‘关公大战蚩尤’的鬼话,而且还将这番鬼话写进了《广见录》、《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之中,关羽也从此摇身一变,堂而皇之地成为道教头号尊神,成为如今的‘关圣帝君’。而放眼整个宋朝,关羽更是连受四次加封,从‘忠惠公’到‘崇宁真君’,再到‘昭烈武安王’,最后则是‘义勇武安王’。”
说完这一番考证,那杨秀才虽然健谈,也不禁有些吃力,喘息着又补充了一句:“要不是儒释道三教为了各自的香火,从而推崇出今日的‘关帝爷爷’,嘿嘿,说到底关羽不过是个自以为是、自大成狂的匹夫罢了,亏得你们这些愚昧世人,居然还将神话传说和戏文故事当真了,真以为关羽是什么了不起的大英雄!”
杨秀才话音刚落,整个茶馆里已是哗然一片,那枯瘦老头猛地一拍桌子,直震得桌上茶盏倾倒,口中怒喝道:“你这鸟穷酸!老子生平最是瞧不起你们这些读书人,自以为读了几本歪书,便可以信口开河,恣意诋毁历代名人?比起关帝爷爷的所作所为,你杨秀才连一只臭虫都算不上,又有什么资格辱骂于他?”
说罢,那枯瘦老头似乎动了真怒,当即站起身来,高声说道:“我郝老汉说了半辈子的书,从来不和别人争辩,但今天即便是拼上我一条老命,也要和你这鸟穷酸辩个输赢!我且问你,什么是英雄?什么又是神祗?要知道不管哪朝哪代,也不管哪教哪派,那些令世人敬仰的英雄、叫百姓祭拜的神祗,且不论其形象真假,说到底都是为了要替我等树立楷模,好教大家存有敬畏之心,从而指引人心向善。你这鸟穷酸成天半死不活,这辈子倒也罢了,但是你的儿子呢?还有我的儿子、我们在座诸位的儿子,难不成我们从小便要告诫自己的儿子,说关帝爷爷是假的,说世间所有的英雄故事都是瞎编的,所有的神话传说都是虚构的,教他们从小失去楷模,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敬畏,好让他们长大以后去为非作歹?”
听到这话,谢贻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自称“郝老汉”的枯瘦老头,果然便是村里的说书人,难怪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和那什么杨秀才倒是棋逢敌手。此刻听到这两人的这一番争论,无论见识还是观点,居然皆在自己之上,想不到自己身为当朝第一大将军的女儿,居然还比不上这两个小地方的乡野村民,看来自己之前的确有些小觑世人。想来还是因为自己长居天子脚下的金陵城,所以才会心存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就今日之事来看,自己才是那杨秀才口中所谓的“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只听那杨秀才又骂道:“郝老头,你这一把年纪,也有脸和我提什么儿子?你要教自己儿子,大可以去读《三字经》、《弟子规》和《二十四孝图》,却拿关羽说什么事?”那枯瘦老头郝老汉毫不示弱,反击道:“却是我忘记了,你这穷酸今年也已三十有八,村里却没一家人肯将女儿嫁到你家,看来你这辈子注定是不会有儿子了!”
就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之际,旁边桌子上那个脸带刀疤、腰跨弯刀的中年男子忽然开口,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两位见识非凡,又何必为些许小事争吵?说起这位关二爷,在下却有一事想要向两位请教。”
那郝老汉和杨秀才听到有人发问,顿时停下争吵,回过头来异口同声地问道:“何事?”看他们这般反应,想必平日里早已争吵惯了,所以此刻虽然骂得恶毒,却并未当真伤了和气。
那刀疤脸男子微微一笑,淡淡地说道:“在下曾听人提起,说昔日关二爷所用的‘青龙偃月刀’,当中这‘青龙偃月’四个字,其实不仅仅是刀名,更是一招天下无双的绝招。不知两位可曾听说过?”
第428章 万人敌青龙偃月
刀疤脸男子问出这话,整个茶楼里顿时安静下来,就连谢贻香心中也是一动,暗道:“是了,关公昔日威震华夏,武功定然不弱。同样是用刀之人,关公既有如此武艺,倘若说他有一套刀法流传下来,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江湖中却如何从来没听人说起过?”
过了半响,才听那说书的郝老头笑道:“听这位客官的口音,却是外地人了,想必也是为了龙洞山毕府里的那桩命案,这才赶来此间?”
听到这话,谢贻香心中又是一动,暗道:“想不到毕府的这一惊天命案,居然连茶馆里这个说书老汉也知道了,可见此事到底还是流传了出来。这对眼下的朝局而言,的确是有些麻烦。”可是再转念一想,此案据说乃是发生在三个月之前,经过这三个月的谣言闲话,这才流传到当地百姓的耳中,倒也在情理之中。
当下谢贻香又望向那个刀疤脸男子,只见他身形削瘦,约莫四十岁左右年纪,腰间斜跨的那柄弯刀长达三尺,通体呈银白之色。谢贻香自己便是练刀之人,师父更是当世的一代刀王,所以对各式各样的刀极为敏感。她一早便觉得刀疤脸男子的这柄弯刀有些古怪,此刻再定睛细看,终于想了起来,原来却是河北“银刀门”所用的独门弯刀;而这个刀疤脸男子,自然便是银刀门”】里的高手了。听他言下之意,如今之所以现身在此,难不成竟是要寻访关公流传下来的绝招“青龙偃月”?
那刀疤脸男子已笑着回答道:“老丈莫要误会,在下本就是习武之人,练的也是刀法。听说蜀地时常有关二爷显灵,以这一招‘青龙偃月’除暴安良,所以闲来无事,便想打听打听。”
那个和郝老汉吵架的杨秀才忽然叹了口气,冷冷地说道:“据说关羽杀人,从来不用第二招;而他的这一刀有个名堂,正是唤作‘青龙偃月’。至于那柄所谓的‘青龙偃月刀’,其实本是唤作‘冷艳锯’,却因为关羽万人难敌的这一招,所以才被世人顺理成章地称之为‘青龙偃月刀’,继而以讹传讹,一直沿用至今。”
这话一出,那刀疤脸男子顿时双眼放光,忍不住将身子往前凑,说道:“不错不错!先生果然博学古今,此话更是一点也不假!所谓的‘青龙偃月’,根本不是什么‘青龙偃月刀’,而是万人难敌的绝招,施展出来,可谓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当年关二爷手中青龙刀,胯下赤兔马,勇冠三军、战无不胜,仰仗的正是这一记杀招!”
说到这里,刀疤脸男子却又叹了口气,说道:“只可惜战场猛将,所用的皆是长刀重剑;而我江湖中人素来谨小慎微,所用的兵刃则多是短刀轻剑,以便随身携带。所以时至今日,关二爷这招‘万人敌’的长刀绝招,竟然失传于武林,当真可惜得紧。”
听到刀疤脸男子将此事说得有板有眼,就连谢贻香都有点信了。要知道“通神的财富”、“倾国的美人”和“绝世的武功”,这本就是江湖中人竞相追逐的三大恶源。若非当真存在什么“青龙偃月”的绝招,堂堂银刀门的高手,又何必千里迢迢从河北赶来蜀地?
谁知刀疤脸男子话音刚落,那杨秀才却忽然仰天大笑起来,笑得在场众人都有些莫名其妙。那郝老汉更是忍不住喝道:“你这鸟穷酸,又发什么神经?”那杨秀才当即止住笑声,阴阳怪气地说道:“好笑!好笑!当真是笑死我也!方才我分明讲得清清楚楚,当今世上所流传的关羽故事,乃至关羽的身形样貌,都不过是儒释道三教编纂出来鬼话罢了!别的不说,单是这一柄所谓的‘青龙偃月刀’,便是彻彻底底的胡说八道,也只有你们这些蠢人才会相信!”
相似小说推荐
-
谷阳仙侠传 (金不换大王) 纵横中文vip 2020-08-26完结光怪陆离的异世旅程,废柴大师兄误入古阵深处,接受圣者传承,从此踏入迷局…&h...
-
镇国医神 (老黄羽) 纵横中文vip2021-05-05完结总推荐 2.6万他是个武者,曾吊打八国战神;他是个医者,也曾悬壶济世!林浩曾经说过: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