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侧?”刘贺收到这封邀请书的时候,差点没笑掉大牙!
这燕地是不是有毒?这么早就开始玩清君侧的把戏了?
这隔着后世可有千把年呢!
“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所有这些,是为推翻昭帝,自立为帝......以上种种,都表明霍光老匹夫图谋不轨,意欲废立皇帝,还请贤侄同王叔一并入朝勤王。”
实际上,这封信发出来之前,刘贺就已经收到消息,燕王的兵动了有一个多月了。算算日子,他早已到潼关附近了吧?
上官桀趁霍光沐浴之机,将奏章送到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
次日早朝,霍光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武帝所赠“周公辅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
昭帝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昭帝下诏召大将军。
霍光进宫,二话不说,直接就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
昭帝面无表情地说:“将军戴上冠,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将军无罪。”
霍光问道:“陛下怎么知道的?”
昭帝说:“将军到广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
昭帝也不是傻子,知道即便霍光真造反,自己也没办法的。军权全部在霍氏集团手中,上官桀?他根本就靠不住。
昭帝怒道:“大将军是忠臣,先帝让他辅佐朕,敢有诋毁他的按罪处置。”
霍光只默默立在一旁,心思却不在这里。
上官桀的阴谋他早已知道,只是以不变应万变,没什么好应付的。上官桀扳不倒他,因为兵权全在他手上,谁手上有武器,谁才是老大。
这是他还是一个孩子时,霍去病就教会了他的道理。
他此时此刻真正在想的是,远在昌邑那个闲散的王爷,怎么会知道远在京城的事情?他当然不会愚蠢地认为,刘贺是在收到阎王请帖后,才上报给他的。
“这个小子,倒是有点意思。”
实际上,这也是刘贺故意为之。既能引起霍光的注意,又不会太过于出挑。
因为霍光没有心思多想了。
他告诉霍光,上官桀图谋不轨,但他没告诉霍光的是,上官桀和燕王的部队已经到了京城。
就在第二年,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准备发动武装政变。他们计划,由长公主设宴邀请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
鄂邑长公主门下的稻田使者燕仓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向谏大夫杜延年告发。长公主绝不会想到,这个燕仓其实就是刘贺安排的间谍。杜延年上奏检举。
“真是狗急跳墙!”霍光也被吓了一大跳。
他打算先发制人,直接派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但在这场看似风平浪静的未成功政变中,霍光却遭遇了他人生最凶险的一次。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刺客,险些要了他的命。
惊吓过度的霍光,起了杀心。
他直接诛灭了这些叛臣的家族。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后自杀身亡。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
千里之外的刘贺,站在台榭上看着西方的落日,遥望着看不见的长安城。
这场风波传入他的耳中,行刺的刺客就立在他的身旁。
“霍光......”刘贺轻轻歪着浅浅的胡须,笑道,“这个惊喜够大的吧!英雄总有迟暮时,长安城......”
第515章 入京
昭帝在位期间,刘贺没有进过一次长安城。
他二十二岁这年,终于等到头了。
元平元年,刘弗陵因病驾崩,时年二十一岁。
而这时的刘贺也才二十二岁,只比刘弗陵大了一岁。
刘弗陵二十多岁正值青年,死因本就是个迷。只是刘贺心中明白,也不多问。
霍光是不是乱臣贼子,后世自有说法。刘贺不在乎真相,他只知道,挡自己路的所有人,都得挪开。
这几年间,霍光真正实现了权倾朝野,“威震海内”。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统率宫卫;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的势力网。
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霍光秉政后,前后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只是这样的局面,距离刘贺所希望的黄色洪流还差了许多。
汉昭帝和他的小皇后没有子嗣,因此继任者成了一个问题。
霍光秉烛坐在长安宫内,苦思冥想,此时昭帝的棺椁都还未下葬。
该选谁呢?
他想来想去,忽地,想起了几年前那个胖小子。
昌邑王刘贺?
他是武帝孙子,血统纯正,法理上也毫无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他是否会听话?
如今的朝廷,已经是铁板一块了。在霍光的安排下,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霍光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按部就班上朝的形象代言人。
今天的大汉王朝,不需要武帝那样的强势存在了。
天下还是刘姓的天下,但霍光却需要借助皇帝的名义,来治理这个天下。
他才不是谋逆之臣。
“来人!”
霍光忽地大喝一声。
外边恭候已久的亲侍赶紧走了进来。
“将这道诏书送去昌邑。”
昌邑王被邀请前往长安吊唁昭帝!
这个消息传之四海,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是什么信号。
而此时的朝廷当中,也有一股暗流在涌动。
相比外廷,内宫一直都不为人所注意。但谁也别小瞧这深宫之中隐藏着的力量。
武帝时期就一直隐藏着的内宦势力感觉此时此刻,就是自己发挥的时候了。
霍光的意图很明显,他要册立昌邑王,扶持一个新的傀儡。
内宦的目光落在了广陵王身上。
刘胥是燕王刘旦的同母弟,刘旦自杀后,碍于颜面,昭帝不能深究。
刘胥也被牵连削了一级,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身份。
如今昭帝的同辈和长辈死的死,失散的失散,就只剩下广陵王一个长辈了。
他进京吊唁,谁也挡不住,哪怕是霍光,不能违背这样的宗亲礼法。
内宦不敢和霍光撕破脸,他们只能暗中同刘胥联系,通风报信。
刘胥是习武的。
他身材高大,体魄壮健,喜好游乐,力能扛鼎,能空手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风闻可见他的武功境界不亚于宗师。
不过脑子是不大好使的。
手下人一撺掇,他想不也不想,就拍板要进京。
“那昌邑小儿,都能坐皇帝宝座,老子为什么不行?论辈分,也轮不到他。”
刘胥越想越觉得有理。
于是,带着金银珠宝,手下侍卫,连夜出发,就往长安赶。
而这边,刘贺接到霍光的诏书,却是不慌不忙的。
到这一年,黑龙卫已经训练到第三期了,人数不多,也就三千多人。这些黑龙卫各个都是精英,虽然后面的武功大不如第一期那三十二个精挑细选的。
但好歹也是经过精英化训练的,从事谍报工作还是绰绰有余。
而这张网铺下去,刘贺也没打算收回来,他要的是能够顺利掌控整个大汉。他要黑龙卫的触角遍及大汉每一寸疆土。
跟在他身边的,是黑龙卫里面位数不多的七个女子。这七个小女孩对他也是言听计从。
倒不是刘贺好色,只是这些女子出去行事多位不方便,跟在他身边照顾倒也算还好。将来他入主宫廷之中,这些女子也方便得多。
“主人,我们该出发了。”一个英姿飒爽的黑衣女侍柔声道。
刘贺点点头,仍牛有些肥胖的身子往马车上一坐,招了招手。
他家这基因还真是强大,不过这表相就得这样。
他这些年自然没停下练武,如今的武功有多高,估计也就天花板吧。但更为重要的是,他故意保持这个五短身材。
一路风尘仆仆到了长安,刚一下车,想象中的大场面都没有。
长安门外,只有几只单骑。各个都披白戴麻。
“昌邑王,大将军命我等在此恭候,请昌邑王随我等入城。”
刘贺身边的将士,约莫有几十人,虽然人不多,但各个都是精心培育出来的高手。
他们对视一眼,都不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