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的小组获得30灵石的奖励
第二名的小组获得20灵石的奖励
第三名的小组获得10灵石的奖励
最后王麟还神秘宣布第一名的小组会有特殊的奖励发放。
他刚说完这话,台下的五十几人就一片哗然,这是一个机会啊,第一名可是足足30灵石的奖励,就是那些身为队长的修士们也很是眼馋,但是他们却没有资格参加这场比赛。
王麟在宣布解散的时候,这些家伙还在热火朝天的讨论,有期待这笔灵石到手了怎么花,也有的人期待猜测王麟的特殊奖励到底是什么。
不管这些家伙,他开始和余年商量该如何制定比赛的规则。目前参赛的一共有十五个组共45人。王麟打算采取淘汰制,最后角逐出前三名。当然这还保证不了这场比赛的绝对公平,有一个假设的情况,就是十五个组里面一个本来可以得第二名的组,可是在第一场比赛就对上了本来应该得第一名的强组,结果就是原本第二的这个组在第一轮的比赛就被淘汰了,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王麟在和余年讨论过后决定采取积分制,每一个组在每轮比赛中都要接受三场比赛,得两分者可以晋级到下一轮。因为有十五个组,所以通过抽签可以有一个组作为幸运儿轮空,直接晋级到下一轮的比赛。
决定了比赛的规则,王麟就让余年将这份修改过的规则做一个文字的公告,让大家都明白三天后的比赛规则。
他之所以如此重视这次的比赛,就是想做一个典范,以后无论自己的商行做到多大每年都要定期举行这么一场大比,这对整个商会的武装是一个巨大的促进。还有预留下三天的时间,
第一百零一章 火箭筒
一是为了给这些上场的组留下一些准备的时间,二就是王麟觉的这个时候靠他自己的实力开始除妖计划还是有着很大的风险,作为一个武器专家,明知道对手强大还去和他死磕这就是傻了,扬长避短才是聪明的战斗方式。为保险起间,他应该再做一个专门对付这种大体型的妖兽的大杀器。
将比赛的事情交由余年去安排,王麟就去了实验室。其实这也不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才想到这个主意,而是在东平坊市的时候就有的一个构想。他想将法术的地雷的应用扩展一下,和地雷这这样被动的触发不同,王麟这一回想设计的是一个主动触发的单兵支援型的火力投射武器。也就是和前世大名鼎鼎的火箭筒类似。
火箭筒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发射火箭破甲弹,也可发射火箭榴弹或其他火箭弹,用于在近距离上打击坦克、装甲车辆、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运输车、军事器材和摧毁工事,也可用来杀伤有生目标或完成其他战术任务。火箭筒由于质量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在历次战争的反坦克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如雷贯耳的神器---rpg。在电影黑鹰坠落中最让人恐惧的就是那声拖着悠长声调的惊恐呼喊,还有那死神般的尖啸。
火箭筒由火箭弹及发射筒两部分构成。按发射使用和包装携行方式可分为:发射筒兼做火箭弹包装具,
打完就扔的一次使用型;弹、筒分别包装携行的多次使用型。按发射推进原理还可分为:火箭型和无坐力炮型,也有些学者将后者划归为无坐力炮的一种。
火箭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士桢制作的一种名为“火箭溜”的火箭发射装置,可赋予火箭一定的射向和射角,是现代火箭发射装置的雏形。(老祖宗的智慧是多么伟大,其实当时这东西还有个名字叫一窝蜂,或者喷火箱)
当然真正实用的武器级火箭筒是在二战时期,主要对付装甲目标。反坦克火箭筒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1942年美国装备的60毫米m1式火箭型火箭筒,美军士兵因其很象一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即称它为“巴祖卡”。这个俗称后来在欧美成了对火箭筒的习惯称呼。“巴祖卡”采用两端开启的钢质发射筒,靠弹内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推动火箭弹运动,发动机排出的火药燃气从筒后喷出,使武器无坐力。另一种是1943年德国装备的“铁拳“无坐力炮型火箭筒。它发射150毫米超口径破甲弹,靠发射装药在两端开启的钢质发射筒内燃烧形成的火药燃气压力,推动弹体运动,并利用火药燃气从筒后喷出产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后坐。这两种早期的火箭筒,均配有机械或光学瞄准具,有效射程10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120~200毫米,武器系统重量7~8千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还装备了大威力的89毫米m20型火箭筒,它采用铝合金发射筒,有效射程110米,垂直破甲厚度280毫米。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装甲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破甲技术、发射推进技术、高燃速推进剂和新材料的发展,各国研制装备了许多新型火箭筒。如美国的m72,中国的70式,苏联的пг-18等火箭型火箭筒,武器系统重量都在7千克以下,垂直破甲厚度280~310毫米,对活动目标的有效射程达150米。苏联、瑞典、联邦德国等还在无坐力炮型火箭筒的基础上,应用火箭增程技术研制出了пг-7、m2-550卡尔·古斯塔夫、pzf44“长矛”等型号的火箭筒。该类火箭筒系统重量9~18千克,垂直破甲厚度300~400毫米,对活动目标的有效射程达300~700米。为了减小发射痕迹与噪声,70年代初联邦德国根据平衡抛射原理,采用封闭发射技术,从筒后抛出塑料薄片作平衡物质以抵消武器坐力,研制成“弓弩“型火箭筒。该火箭筒为一次使用型,系统重量7.29千克,
有效射程300米,垂直破甲厚度300毫米,发射时仅有微声,无烟、无光、无后喷火,可在堑壕等狭窄空间内发射。火箭筒重量轻,造价低,使用方便,易于大量生产和装备。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是步兵近程反坦克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破甲威力,火箭筒的口径有增大的趋势。为了提高对运动目标的命中率,出现了测距、瞄准、计算提前量三合一的瞄准具,有的国家还研制了带试射枪的火箭筒。为了增强步兵反坦克火力的机动性和反坦克火力密度,一次使用型火箭筒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重视和发展。
火箭筒通常由发射筒和火箭弹两大部分组成,它是利用火箭弹自身携带的推进剂从发射筒内发射无控火箭弹。按射程,它可分为超近程、近程、中程和远程;按质量,可分为轻型和重型。
火箭筒这东西号称是单笔大炮,因操作简单威力大的特点,所以大到国家,小到转山沟的游击队都算是标配的武器。王麟就打算研究一款功能差不多的异界版火箭筒。当然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火药,这就让本来简单的火箭筒变得复杂了起来。王麟的想法是借鉴法术地雷的运用,以火球符篆为杀伤方式进行的一种研究。
很早以前王麟就琢磨应该用什么东西来替代火药,在这里最好的使用方式其实是能量武器,但是王麟手里的能量武器的核心--能量压缩器还只是一个雏形,远没有达到使用的水品。那么获得不那么先进的火药武器就是首选了。而且火药武器也不是没有优点,那就是威力大,这一点是一些激光武器所不能替代的。哪怕是二十二世纪末期火药武器在人类军队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第一百零二章 技术验证(为艾妮絲加更【五】)
但是苦于这个世界没有火药,王麟就想到了和火药性质相差不多的火球法术。同样是靠爆炸和热量来宣泄能量的两种物质有着天然的相识性,这就让王麟看到了用火球代替火药的希望,法术地雷就是其中一种算是成功的尝试。但是也不完全,只是初步的验证了利用符篆的原理可以在人不干预的前提下被动触发符篆,达到地雷一样的效果,但是应为时间仓促,在很多细节方面还有很多的改进余地。
这回的火箭筒算是另一种尝试,而这回也和法术地雷的一样的思路,不拘泥于传统的火药武器方式死板硬套。而是根据火球法术的特点,因势利导,比如地球上的火箭弹因为是火药驱动,所以必须得有一个钢制的用来压缩火药从而产生爆炸,但是火球是天然就带有爆炸的性质,完全不用什么包裹钢铁,当然火药的威力因为并不大,所以各种炮弹的主要杀伤方式其实就是火药爆炸后被高温燃气推动而出的硬制弹头碎片。
而火球术则是靠着爆炸和热量达到杀伤的目的,有点类似地球上炸药包的杀伤方式,不说这威力的大小,要击中目标才是一个好武器,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高武世界,身体极度开发的修炼文明,这神经反应速度那是没得说,地球一般的火炮可打不着他们,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能量武器这种接近光速一样的攻击了。
王麟就打算做一个使用火箭筒原理的异界版本的rpg。
思路是很早以前就有的,王麟现在就是要将这种思路变成一件实用的武器。
相似小说推荐
-
蒸汽时代的道士 (雪满林中) 起点VIP2018-08-31完结总推荐15.5万古老诸神留下的遥远传说早已经无踪!蒸汽的战车却驰骋于大地之上,列强的飞...
-
洪荒之蝎噬天下 (将风云) 创世VIP2018-09-05完结总推荐:11375秦朝穿越洪荒,成为了天地间的洪荒异种,这是一个带有了后世记忆的人在洪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