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一刻,扶龙什么的,是不用想了。哪怕沈石看不清赵学的主子,受到人皇气运的影响,却也知道这汝州防御使与自家老子可没什么关系。
不仅没什么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关系恶劣。
没了扶龙气运是有点儿可惜,但是人教从来就不在乎什么人皇气运。有,不错。没有,也照样可以修炼。
赵学却被沈石忽悠惨了,心中是再也升不起对付沈家的念头,暗暗松了口气不说,不知不觉他心中的预期已是大大降低,根本就没怎么奢望再得到金华的那批战马,只要沈家不闹事就成,这一点他还是很有信心的,将门在大宋闹事的确实不多。
“好了好了,我没兴趣跟你继续罗嗦下去!”
沈石放下茶盏,起身就走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这份请柬,就由你转交吧。”
说完,一点儿也没理会赵学尴尬的脸色,招呼父亲与家中部曲一同离开,骑马直奔城外而去,这样的是非之地,还是早走为妙。
“将门,将门……”
赵学神情恍惚,站在酒楼二楼窗前,目送沈石一行的身影消失,心情一时复杂到了极点,今天沈石跟他说的一些事情,叫他隐隐触摸到了一些上层斗争的踪迹,将门的武力更是惊得他浑身汗毛倒竖直抽凉气。
这就是将门吗?深藏不露,千年的世家,底蕴非凡,哪怕自己是皇家的人,也不敢惹。
想一想开国的祖上,能收服这么一批人,他甚至有点儿为祖上骄傲。再看现在的大宋……这不是他可以置侩的,但他至少可以为小王爷举荐沈家。
好不容易稳定了翻腾的心思,他没有在外头多待,急忙匆匆返回城主府邸,找到主事的小王爷将这次的事情说了一遍。
“嘶--想不到将门还有这样的武力。你做的很对,没有发动大军……”
宁江军现在主事的是赵宗咏,他也是赵允让的儿子。
赵允让御任回京,却留下了儿子,为的便是郭北县的那批战马。大宋虽然没有战马来源,但是大宋的骑兵却并不是没有,只不过是掌握在了宗正的手中。
如果说大宋禁军是皇帝的力量,那么宗正的力量就是骑兵。
一开始宗正只是代掌骑兵,这支骑兵还是会时不时由大将率领,带出去打仗。
比如杨业出战时期,几场宋军参战主力竟是:精骑万余!
“雍熙北伐”更是有一万重装钢甲骑兵迎战反扑的契丹帝国最精锐的3万铁骑宫帐军。
可惜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开始,为了预防武官夺权,宋朝的军队方式往往是兵不认识将领,将领不认识兵就开始作战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文官领兵更是北宋的特色,以至于骑兵损耗惨烈,在西最崛起后,与西夏的“好水川之战”中全军覆没。一同覆没的还包括其他总共20万宋军。
这也是赵允让大力收刮地方战马的原因--宗正管骑兵,他现在做了宗正,他就需要骑兵。更不用说他还是差一点儿登上皇位的人。能从差一点儿登上皇位,退下来,不仅不死,却把儿子推上皇位的人,又怎么会什么都不做。
“小王爷,那些战马怎么办?”赵学问道。
赵允让这样的人并不会随便暴露自己的野心,但是他以宗正掌骑兵为由,让儿子,让他收留赵氏族是收集战马。儿子与手下同样不会不去做。
第83章 育马术
“石儿,你觉得这样行吗?毕竟对方是宁江军。”
一回来,沈家就加大了防备,就连沈石那些伤马,也加强了防备。
那些伤马虽说有受伤,骑着作战是不大可能了,但它们毕竟是战马,做匹种马也还是可以的。为此沈家与县衙的人不得不一分为二。
“父亲,这事不急,还是问过包大人的意思吧。”
除了加强戒备,沈石与沈良第二件事便是去见包拯,把这事告诉他。沈家是受了包拯的令出来的,这事没理由不告诉包拯。
赶到县衙正好遇到公孙策外出。“怕父,贤弟,你们来的正好,大人要见你们。”
进了县衙,便看到包拯正在内堂等他们父子。
“大人。”
“大人。”
沈石父子拱手见礼。
“二位请坐。”
双方分宾主坐下。
公孙策代包拯问道:“伯父、贤弟,你们为什么把人手抽调了回去。”
养马场有沈家的人,也有包拯的人,当王朝马汉把看到沈家人手调回的事告诉了包拯,如果沈石他们不来,包拯也会让人请他们来。
“大人应该知道前两日,我们去了一个地方。”沈良说。
他这话说的有点儿卖关子,这是文人的风格,怎么说他也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又和文人呆的多了。少了武人的直爽,多了些文人的卖关子,吊胃口。这不是什么大事,沈石也就没有开口,任老爸卖关子。
“去了什么地方?”而包拯也吃这套,直接捧了哏,而且他比一般的文官更注意武人的感受,所以他又说道,“如果可以,不知可不可以告知本县。”
包拯这么给面子,沈良非常高兴,他不仅说了他们在宁江的所见所闻,他甚至连沈石的猜测也说出来了。“包大人,这批战马恐怕是汝州防御使大人想要。”
这是武人的特点,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沈石知道这点,他才没有说历史,没有说赵允让的事。就父亲那武人的特点,他要知道了,很难不说出去。
沈石穿越在沈家身上,他不可能让沈家不好的。以他的能力,他有信心把沈家带到西北种家的高度,哪怕不是土皇帝,也要做一个地头蛇。
这不是沈石的野心,这只是沈石的因果,不管是人子,还是穿越者,这都是他必须还的。
这也就是包拯,如果对方是赵允让的人,恐怕老爹这句话一出,就把沈家卖了个干净。
“不,汝州防御使已经回京。现在的宁江军还没有军使大人。”
比起沈家,包拯知道更多更快朝廷的消息。赵允让返京,对包拯来说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包拯知道的只是当下,他不可能知道赵允让的一生是累任宁江军节度使的。一个“累”字,就说明了他对宁江军的掌控。包拯不知道,自然也就不会去细想。而且现在仁宗的儿子出生了,还没有死,赵允让也是赵家的大家长,至少历史书上没有写他有任何的问题。包拯又怎么会知道。
更不用说,包拯只不过是个县令,他就算是知道,先不说他信不信,他一个县令也没有发言权。
当然,作为一名这时代的“名”侦探,他问了许多宁江的情况。“沈司马,你们抽调人手,可是防范他们。”
宋不是汉唐,所以诸州别驾/长史/司马也不是汉唐那样的大官儿,司马在宋是一个职官,正九品,与后来宋江的保义郎是同级别的职官。
沈良司马一职,就是包拯给的。至于沈石的封赐,那是武散官,是个荣誉,不是做事的职官,差不多也就是后世的县人大代表的性质,是没有权力抽调任何人手的。
“是的,大人。”沈良实话实说。
“既然是为了防范,把所有的人马集中一起不是更好吗?”公孙策代包拯问道。
沈良看向沈石,因为他完全没想到这点。
“包大人,公孙先生。”沈石没有职官,但到底有散官,说话还是可以。“二位有所不知。动物的世界与人不同。马群中的伤马病马,并不会受到马群的照料,马群只会抛弃它们。”
“竟然是这样。”包拯表示很神奇,儒家的教义,一直都是“虎毒不食子”、“狐死必首丘”这些。
“是的,大人。”
对此,沈石肯定说“是的。”
“想不到竟然是这样。”包拯再度惊叹。
“它们真的不可以呆在一起?”公孙策问道。
“不可以,它们呆在一起,它们只会死去。”沈石很肯定的说。
包拯点了点头又问道:“看来这马与本县所学并不一致,这便是将门的育马术吧?”
将门立世之基,除了练兵,还有这养马术。特别现在的大宋,没有游牧民帮助养马,真正的养马术,也就将门知道一点了。
作为庆历新政的祟拜者与执行者,包拯想的是说服沈家,拿出无私奉献精神,交出养马术。所以他直接道:“只是沈家调走人手,本县手下没有精通马性的人选,不知沈家可否教授一下本县的人手。”
“这……”
沈良为难了。
“沈司马,本县想要养马术,不是为马本县自己,而是为大宋上下……”
一旦搬出了为国大义是最让人为难的,沈良也一样。一边是国家,一边却又是家族的存世之基,一旦说出去,将门就更是没有什么价值了。
“包大人。”在沈良为难的时候,沈石站出来道,“其实战马并不是关键,只要大宋一天是文人领军,有没有战马都一样。”
石破天惊!
沈石这句话可是置疑大宋的国策,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沈良。但是沈石一点儿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他现在是将门,就得为将门说话。而且他说的也没错,哪怕是后世,口口声声是文人统军,但是实际上他们哪一个是一点儿兵法不知道,没受过训练便直接领军的?一个也没有。这是与大宋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小道人 (楚骚) 创世VIP2018-04-30完结一页控制着主角穿越的金纸,让李小道开始了多个世界的旅程,小李飞刀、仙剑一、诛仙、红...
-
修真不败升级 (三横一竖的王) 创世VIP2018-05-13完结携带不败修真系统,王峰穿越到了神州大陆,开始了一段‘狂拽酷炫吊炸天,秒天秒地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