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母这一回学精了,绝口不提自己的打算,但是她不说,沈石还是发觉了不对劲儿,立即拒绝。
“啊!原来是这样。你爹从未参加过院试,我都不知道的。”
沈母打着哈哈,沈父躺着中枪。
“那行吧。不过,这回你带谁去?”
两天。女孩子家家的。沈母也觉得不太合适。所以只能从家中的男丁选了。
沈家还是有人的。不是说主家,而是说分家。汴京这支,可劲的生,男丁很是不少。沈石得了这马场,他们便进来帮忙了。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代就这样。而且养马本就是技术活,但凡技术是不会教外姓人的。
“大壮,大壮,你还在忙什么?还不赶紧陪少爷去院试。”女孩子不行,沈母便找起了本家的男丁。
沈大壮,男汉子,二十多到三十岁,主要是他自己不记得白自己哪年生人。是村子中的猎户。按辈分算的话,他得叫沈父爷爷。
爷爷对孙子辈儿,不用多客气。而且这三十左右的孙子一来,沈母一下子是当奶奶了,那么沈母这得多老?
求,沈母有一三十的孙子后,心理的阴影面积……
“妈,不用了。我与父亲一起去好了。”沈石也不想带一个比自己大的侄子。
“大壮,大壮……”沈母又喊,并一点儿也没回答沈石父亲的事。
“来了,来了。”
沈大壮应了声,急急忙忙小跑了出来,却见他抱着一场棉被,提着食盒,大包小包的一大堆,不是个打猎的汉子,旁人还真拿不动。当然,小青不是人,不算她。
沈石揉了揉脑袋说道:“母亲,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不过是两天时间的院试而已,又不是搬家,其他的东西都放下,带上食盒就够了。”
沈石知道这些绝不是沈大壮这么个糙汉子想到的,能想到的只会是当娘的。
“少爷,多带点东西总归是没错的,小的以前听城里人说,以前有个书生因为没有带锦被,在考试的时候冷病了,以至于发挥不利,没有考中。”沈大壮立即替沈母解释道。
他是糙汉子不假,却不是木头人,感觉的出奶奶不喜欢自己。如果不是姓沈的,自己估计都进不来。但是自己必须进来,因为猎户在大宋是不受待见的,是黑户,是山野人。
“把这些东西都放马车上,提着食盒更我走。”
沈石摇了摇头,那个书生是身子骨弱,但是沈石已经寒暑不侵。自己的主业是道士好吧!
自己真的不是走什么终南山捷径。道士是主业,书生是辅助。
然而他们不信,沈石也没办法。就像这次考举一样。沈家上下,无不看成是皇帝的恩典。沈石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
大壮听了,立即去放东西,从沈石身边经过时,他小声说:“少爷,不要再提老爷了。奶奶与太奶奶已经发过话了。说老爷没那文气,是考不上的。”
沈大壮也学会了春秋笔法。老奶奶与沈母可没说的这么不温不火的。
具体怎么说的,沈大壮也复述不出来。但是却可以从一句俗话看出来。
“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
从娶老婆暖被窝,到女儿成了父亲的小棉袄。这说明什么?说明老婆没温度了。
造成这情况的也就两种。一、老婆死了。死人当然没温度。二、老婆有孩子了。
有孩子的女人当然就顾不上老公了。不仅自己围着孩子转,同时也会要求老公,家中的雄性动物一起这么干。
如果不是孔老夫子发现了这点,并立即潜规则道:父不抱子。家中的男性,除了小的,真真是要凉透了。
从结婚时妻子围住自己转,到全家人都被强制性的围小的转。这落差,这冰冷,是会从心凉到脚的。
而这时候,任一对自己好一点儿的女性出现,便立即会成为小棉袄。
而从孕育到哺乳期,从来都是落差最大,诞生找小三渣男的高峰期。
不过自己家的反应是不是慢了一些?自己已经独自生活了十几年了啊!
第333章 读书花销
“咳咳,对了,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么?”
对于不负责任的父母晚到十几年的关怀,而且还是丢弃掉老爹之后的关怀,沈石咳嗽一声,直接转移了话题。
“备下了,备下了,是上好的端砚。夫君,夫君,我前天让你准备的笔墨纸砚快拿来。”果然沈母并没有让沈父闲着。
沈石没有去看自己的父亲。父亲的表情,怎么看怎么那么孤独。
沈石立即点头道;“既然准备妥当了,那就走吧。”
汴京城内的百姓都知道今日是开院考试的日子,但凡看到书生打扮的人,不少路边的摊贩,还有过路的行人,颇为热情的开口祝贺他们是些士子顺利的考中秀才。
这也是天子脚下的特色了。正所谓天子脚下,百善之地。
而百姓们也认为,自己祝贺过的书生如果能够考中秀才的话,也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所以这一天起早的不仅仅是书生,还有着大量的想沾书生运气的百姓。
在大宋的宣传中,书生那可是天上的星君下凡。
至于是不是真的那就呵呵呵了。
不过这淳朴的民风真的是很不错,一生红总比路人黑要强。
当他来到贡院前的时候,这里已经汇聚了不少的童生,不是所有,人数太多,整个汴京城少说也有几千、上万的童生。都聚在一起也没法考,所以这是已经分流过的,汴京城附近的县城同样有这么多人。
既有年纪轻轻的少年,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甚至他还看到了几个已经双鬓发白的老童生在内。
这帮子老童生考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不可能再中了。不管是精力,还是注意力都已经到了人生的低谷。之所以还来参加,其实是为了皇帝的加恩。
每次考举,但凡这么老了,还没考上的,皇帝总是会加恩几个。而这几个名额,才是他们参加的动力所在。
否则考了一辈子都名落孙山,不要说家人,就是自己,又得是什么样的勇气,什么样的毅力可以坚持。
而在贡院附近则是小贩云集,贩卖着笔墨纸砚,各种吃食,甚至还有人开盘放赌,压谁能考中秀才,谁的名次更高。
当然,这与沈石就没关系了。在这儿,他是陌生人。熟人一个也没有。
倒是附近的书生门互相交朋结友,混个熟脸,也好留下一点情分。万一要是中了,这就是同年了。
时间过的飞快,差不多已经快到卯时了。
卯时一刻是贡院开门的时间,到时候所有的考生都要进入贡院,准备院试。
“啊!沈家大兄。”
刚刚才说这儿没什么熟人,然后便看到了熟人。
“是你们?你们这是参加院试来了。”沈石看见了朱孝廉与孟龙潭。二人都提着考试的篮子。但是沈石记得他们不是汴京人士。考试不应该回家乡考吗?
“大兄,是孝廉出了力,我才可以参加……”孟龙潭介绍着。
孟家由于做生意被人骗了钱,家道中落,弄的孟龙潭也没办法再读书。
读书人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这个阶层不像其他阶层那样单纯,如农民就是种地,铁匠就是打铁,瓦匠就是盖房,手艺可以直接拿来换钱。而读书人,读完书没人马上给他发工资,还需要转化一下,去具体做点事儿,服务他人,然后自己得利。所以,在古代,号称读书人的人,分布在各行各业,干什么的都有。这其中,有一些典型性行业,一般只属于读书人;又有一些行业,读书人占优势,数量居多。《儒林外史》是一本写读书人的小说,里面自然要写到他们的职业。梳理一下,大概有如下几种:
一是做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身份转换的必要条件就是读书。读书为做官乃天经地义,治国平天下只是一个招牌而已。哪有那么多的国家大事需要他们治理,更没那么多的天下需要他们平定。他们只要去做官,光宗耀祖、吃香喝辣,顺便吓唬一下升斗小民就足够了。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度,做官不再拼出身,也不用凭借武功和杀戮,只要苦读圣贤书就有一步登天的可能和机会。再往后,不读书考试就做官便不算正途,为人所耻笑。《儒林外史》描述的时代已到明朝,官员几乎都是八股出身。周进、范进、王惠、董知县等,一旦进取,各个志得意满,高人一等。但这部分人在读书人中毕竟只占了很少一部分。金字塔尖儿下面是无数做铺垫的无名者。
二做馆,即教书。古代启蒙都是从私塾开始的。一般大户人家喜欢单独请一个名儒来教自己的孩子,此谓私塾。在乡村,很多人家拿不出这么多钱,就几户人家一起凑钱,请一个教书先生来。读书人由读书转为教书,倒也顺理成章。教书人的收入差别很大,碰上慷慨大方的东家,好吃好喝好招待,还有大把的银子拿;小门小户的东家,只能让先生凑合个温饱。周进未发迹时,在薛家集做馆,日子过得相当紧巴。范进考上秀才后,也曾做馆,每年赚几两银子养活其老娘和老婆。而严监生的两个大舅哥王德王仁同样是秀才,却“做着极兴头的馆,铮铮有名”。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小道人 (楚骚) 创世VIP2018-04-30完结一页控制着主角穿越的金纸,让李小道开始了多个世界的旅程,小李飞刀、仙剑一、诛仙、红...
-
修真不败升级 (三横一竖的王) 创世VIP2018-05-13完结携带不败修真系统,王峰穿越到了神州大陆,开始了一段‘狂拽酷炫吊炸天,秒天秒地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