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聊斋仙境 (力福海)


  礼,原本是古人事神祈福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在这种仪式上,献祭、颂神、祈福的各项活动都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西周初年,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礼便从宗教的制度转换成了基本的社会典章制度,规定着贵族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制礼作乐”。据《仪礼》记载,周初的礼,内容有十七项,包括士冠礼、婚礼、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聘礼、朝觐礼、丧礼、祭礼、凶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等。
  迎接张天师的便是宾礼。
  迎宾殿,恢弘大气,雄伟非凡,大显皇家气派,里面还有妖娆动人的舞女起舞,悦耳动听的歌乐之声飘来,四处更是香气弥漫,烟雾寥寥。
  这便是乐。乐原本是一种辅助性的原始宗教仪式,是古人将“颂神娱神”的愿望以舞和乐的形式“送达天听”的手段。周初,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乐便成了人们在宗庙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父子长幼闺门之内等等社交场合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唤起血缘亲情,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近感,从而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而引起的种种对立感和心理矛盾。荀子把乐的这种功能恰当地称之为“和”。
  如果是个没什么传承的人见了这场面,真的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了。
  但张天师是个有传承的。人家一看,便明白了。礼的本质是差异,也就是说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的各种人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肴。这种有差异的秩序叫“礼”,不可僭越。所以孔子曰:“非礼忽视,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
  但是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大同,社会就不会和谐。因而周公“制礼”的同时又“作乐“.乐讲和同,乐当然是指音乐,但已超越了音乐,以音乐激起人们相同的共鸣的喜怒哀乐的情绪。
  后来,用大园子里听戏代替了乐,甚至外国人来,已经没了乐,李鸿章只能让人唱什么茉莉花,真真是丢了传承。
  “现在,虽然经历了五代十国,但是传承还在。“这还是个汉人的国度。还才是汉家宫廷的样子。”张天师扫看一眼,心中立刻就有了定论。也是亲近不少。
  龙虎山天然便是亲汉人的,因为龙虎山的源头在汉,否定了汉,也就否定了他们自己。
  所以这阵式一摆出来。张天师看了,便是天然的亲近。
  如果是儒家学子在此,估计就要劝戒皇帝节简了。
  但是皇帝铺张浪费了吗?这场面也是你们定的好吧。大臣们,哪个家中没有歌伎。
  皇帝这边不叫歌伎,但是宫廷乐师也是一直养着的。用与不用,这工资照开。
  至于酒宴。呵呵,赵祯的酒宴还真不一定有他们那些人宴请天师时花费的大。
  大抵上,拿的出手,也就是说这帮女子了。一个个身姿卓越,貌美无比,就不是一般二般的人收集的齐的。
  甚至人家那气质,那放的开,扭动身躯的热辣与引诱,一般人家可养不出来。
  当然,这些受过专门陪训的女子,又有多少人是暗探,可就说不明白了。
  “真没想到,官家这宫廷如此的气派非凡,当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张天师感叹的说道。引出话聊。
  长生,他不想聊。女人,他不能聊。从汉代传承来的,一个貂大女间流传了多少年。皇宫的女人,那是白痴才碰的。
  “呵呵,天师过誉了。来,我先敬天师一杯。”官家举起手中的酒杯道。
  张天师看了看旁边的一尊琉璃杯,里面散发着红色的光芒。
  他问道:“这是什么酒?”
  官家笑道:“这是唐代皇宫之中的西域葡萄美酒,当年唐代的皇宫覆灭,有一些葡萄美酒埋在地下被人遗忘。如今天师到来,何该它们重见天日。”
  这么贵重的酒都弄出来了。看来官家所求不小。只怕是要施展一些手段了。
  张天师想着,对着酒杯隔空吃了一口。
  一股酒气被他吸进了腹内。
  “好酒。”张天师忍不住赞道。
  放下酒杯,里面的葡萄美酒却是已经没了酒气,宛如白水。
  “好!果然是天师传承。”见了张天师的手段,赵祯更是赞道。
  张天师的手段越好,赵祯越是喜欢。身为皇帝,政治改革,他做不了什么。前台有庆历诸君子,幕后有晏殊晏老相公。而军权,那是宁愿毁掉,也不愿意让皇帝碰到的东西啊!
  原历史长河中,他只是在当个大好人,仁君。太后时,他是放权太后的孝顺儿子。庆历诸君子,他是放权的贤明君王,看他们改革,看他们失败。也就是有人反了,有胡人打进来了,他这皇帝露露面儿。
  嘶--真真是文人眼中的贤德君王。
  现在,沈石来了。恍惚间,他似乎发现了现世上所隐藏的另一种力量,妖魔鬼怪。
  更妙的是,这是一股没人利用的力量。敬鬼神而远之,可不是简单的让人远离鬼神。这里面也是有政治的东西。理解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最关键要明白一点——他是子姓。之所以要强调这点,是因为要理解他说这话,不并不是从他儒家教主身份出发,而是夹杂着他殷商遗族的身份。
  为了防止神权外泄,商王族对旗下诸侯方国的祭祀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商人自诩为天神赐予的与神沟通唯一合法代表,严令禁止他人未经许可私自与“神”聊天。甚至连商代著名贤相伊尹之后,也不能擅自祭祀伊尹,必须得经过商王室同意后才能祭祀先祖。
  但是这有用吗?
  没任何卵用,周人还不是干掉了信神的商人。


第326章 操蛋的历史
  不过身为既得利益者,哪怕是先祖鬼神没用,也还是要敬的。这大抵也就是中国人与世界不一样的敬祖风俗的由来了。比如像白人,他们就不敬祖,至少不像他们信神一样的敬。
  中国人感情上割舍不了,又知道这样的政体没用,已经被周人打碎了,理性上,就只能远之。
  这才是本质的利害关系。至于其他一些冠冕堂皇,什么孔老夫子提出“敬鬼神而远之”不是完全否定鬼神的存在,而是在反思殷商残酷祭祀文化之后,认识到“民”为“神”之主的客观现实,不再认同祖宗的“神权独尊”——这是无疑人类文明史的一次巨大进步。
  这真的就是冠冕堂皇的东西。
  胡人都可以合作的学说,鬼神为什么不可以?
  而大赵的皇帝们不就是这么干的吗?从道教为国教开始,再到用道士守城。
  当然那是宋钦宗。
  按照文人的记载,那是在汴梁保卫战进行到关键时期,有个叫郭京的道士,自告奋勇说自己能作法守城。宋钦宗一听,兴奋不已,说怎么作法?
  郭京说自己会“六丁六甲之术”,给我七千七百七十七个人,我在城上作法,立马杀得金军片甲不留。
  宋钦宗竟然信了,下诏悬赏,给郭道长这些人。郭京带着这些人开始做法,还告诉把城门大开,然后开始装神弄鬼。
  金军正愁攻城怎么也攻不进来呢,一看,城门自己开了,管你什么法不法的,挥刀杀进城来,东京汴梁就这样沦陷了。
  看这点,北宋灭亡,统治者实数咎由自取。
  然而问题来了,这是发生在什么情况下的呢?
  金兵便第二次南下,这次直接把汴梁城包围了。
  当时金军有八万多人,但女真人只有一两万,其余都是被征服的契丹人、汉人和渤海人,而汴梁城有多少守军呢?汴梁城有守城军民百万,按说不主动攻击,坚守一下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金军也意识到了自己人少,汴梁城太大,所以只能围了西面和北面,从这两个方向进攻,也没有能攻下城池的把握。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说郭京想搏上位,欺骗一下皇帝,是有可能,但是有没有可能自己明知道自己是骗子的情况下,还自己主动打开城门的?
  就算是开了一道门,大宋的汴京结构,防守的瓮城去哪了?被未知的法术擦掉了吗?
  诺大的皇城就一道门,而且一个道士就打开了。这得是写这事儿的文官多看不起世人的军事修养啊!
  至于说皇命?呵呵,不过是又一背锅的罢了。
  历朝历代,见惯了为了争夺皇位尔虞我诈、骨肉相残的故事,人人都想当皇帝,但这个赵恒,也就是宋钦宗,绝对是最不想当皇帝的一个。
  他这个皇帝无权,也无奈。
  后来是一帮大臣硬把黄袍披在赵恒身上,抬着哭晕了的赵恒登上皇位的,赵恒可能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昏迷状态上登基的皇帝。
  这样的皇帝要是有人听他的,也就没那郭京什么事儿了。
  正因为没人听,所以才有了郭京的出头。
  不过这样一来,不免恶了文官,打开城门,用金军揭露其“本来面目”,然后他再力挽狂澜。
  不要怀疑,以大宋那许多家文官干的操蛋事儿,坑一道士,真心没毛病。
  如果打赢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跳出来刷存在感。比如第一次金兵南下,宋史记载的就是丞相李纲的拼死抵抗,至于那些莫名其妙死掉的勤王大军,为什么按朝廷的命令行军,会让金兵围了。宋史上可有任一文官背锅?没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