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悟空看私聊 [精校全本] (李白不白)


  小岛遂莫名消失。
  一步踏错!
  功亏一篑!
  郭大路愣在当场,以他的道心也感到阵阵懵逼。
  唐三藏此时刚好赶到近前,望着眼前场景,感叹一声:“一步踏错,满盘皆输,只好从头再来。”
  说罢,场景迅速变幻,两人同时回到那座水墙的分界原点。
  等在此处的姜菩提、孙悟空、牛魔王和匡世棋等人见到二人,面面相觑,彼此相视一眼,旋即释然。
  毕竟二人是在渡佛祖苦海,出现几次反复,没什么大不了。
  唐僧佛心坚定,意志坚韧不拔,既然他已看到那座岛,知道自己的路是对的,那么他绝不会有一丝犹豫,立即按原路前行。
  郭大路沉吟许久,最终也抬起脚步,向前踏出。
  只要再次闯过那些幻境关隘,重新来到那座岛前,最后一步登岛时小心在意,一定能够成功。
  不出意料的是,第一个幻境果然还是“治水”。
  之后“填海”、“移山”、“射日”、“尝百草”、“刑天”以及“补天”……当这些幻境全部重新过一遍之后,郭大路还是先唐三藏一步来到岛前。
  他站在岛前,没有着急登陆,等唐三藏也来到近前时,两人对视一眼,微微点头,同时抬起右脚。
  有上次的经验,这次两人都很谨慎,确保这一脚可以踏踏实实地落在岛上。
  然而……
  唐三藏抬脚向前登岛。
  郭大路却是抬脚向后……稳稳地退了一步。
  一步三千里。
  小岛和唐三藏刹那从眼前消失,消失的瞬间,唐三藏一脚踏空。
  而此时出现在眼前的却是“补天”幻境。
  但那幻境与他再无关系,因为他不再“身处其中”,而是“置身事外”。
  他成了一个旁观者,好像在看一幕无声的戏剧。
  他心中有数,不动声色,又抬起左脚往后退一步。
  眼前出现“刑天舞干戚”的场景。
  刑天举着巨斧凶恶地劈向自己,但那巨斧和自己好像隔着亿万里,根本无法劈到自己面前。
  郭大路继续后退。
  “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以及“大禹治水”的故事画面一一呈现在眼前,那些画面自行发生,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再也困不住自己。
  当所有画面一一从眼前掠过,郭大路猛然转身回头,刚好看到那座小岛正在眼前,他向前跨出一步,双足稳稳落在小岛上。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一个白衣沙弥出现在郭大路面前,双手合十,礼佛一匝,“施主你来了。”


第536章 消失的佛祖
  郭大路初至苦海时,心里就一直在回味那句烂大街的佛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但他并没有把这句话和渡苦海寻灵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经历了那么多神话传说之后,根本就把这句话丢到九霄云外了。
  一个人在经历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关隘之后,脑子里在想的一定是下一步是什么,下一步要到哪里,这是人之常情和思维惯性。
  譬如修行,当你历经重重磨难,闯过密布荆棘,度过三灾利害,眼见破境的机会就在眼前,怎么会不想再进一步?
  修行界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讲的就是坚持到底的道理,因此当郭大路第一次一路闯到那座小岛前,只差最后一步就能登岛时,他机会没有任何犹豫就抬起脚步。
  然而事实是他仍旧错过了最后一步。
  对于一般人而言,这种结局无异于历经海潮飓风,最后却翻船于一条阴沟,不论出于哪种心理,都要从头再来一次,务必争取零失误,踏好那最后一步,不然就是对不起之前的所有努力。
  事实上,郭大路和唐三藏也是如此做的,他们再次从起点出发,沿着原路前行,重渡苦海。
  这一次,他们不仅带着寻找佛祖的任务,还带着对那“错失一步”的执念,因此相比于第一次,这次他们抵达彼岸的意志更为迫切和强烈。
  按照正常的逻辑,一旦此次他们顺利破关,来到小岛前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屏气凝神,算准距离,稳住双足,争取一步跨上小岛,从而一雪前耻。
  然而,郭大路经历海市蜃楼的二次“折磨”来到这里,却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回去。
  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和“事不过三”的原则也不符合,郭大路更加无法确定第一次“失足”是失误还是“设定”,他同样不敢保证这一退,会不会又再次进入那些神话幻境中……他纯粹根据自己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做出抉择,就像他每次面对重大关隘时所做的那样。
  道祖有句话就是说的这个事:“老道一生行事,讲究自然而然,顺势而为。”
  郭大路也是如此——他当然如此。
  好在结果还不坏,连环的神话幻境并不是渡过苦海的真正关隘,“回头”才是。
  他登上小岛,和那位白衣沙弥见了礼。
  白衣沙弥道:“郭施主辛苦了。”
  郭大路摇摇头,然后注视这那位白衣沙弥,开门见山问道:“小师傅你就是如来佛祖的转世灵童吗?”
  没料到对方会如此直白,白衣沙弥愣了一下,随即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不要说笑。”
  郭大路闻言,也愣了一下,因为他不用追问也可以明显地察觉到这位小沙弥的确不是佛祖转世灵童。
  “那小师傅您是?”
  “小僧颖然,在这空空岛修行。”
  “哦,那这岛上还有什么人?”
  “还有小僧的师父海慈禅师,不过恩师出岛游历已有数载,故而如今岛上只有小僧一人。”
  “确定只有你一人?”郭大路问。
  “出家人不打诳语,施主若是不信,尽管搜岛,若是发现有第二人存在,尽可以将小僧舌头拔下,并将小僧丢入海中。”
  郭大路:“……”
  “既然这岛上只有你一人,刚才我登岛的时候,你为何要假装深沉地说什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和什么‘施主你来了’,搞得好像在这等我似的。”
  颖然抓了抓后脑勺,有些尴尬地说道:“这空空岛位于苦海之中,故而能登岛的客人都可以说是回头是岸,至于后面那句是,是师父临走时吩咐下来的。”
  “你是说,尊师吩咐你在此等我?”
  小沙弥赶紧点头,“没错。”
  郭大路又问:“那你师父还有没有其他话交代。”
  小沙弥摇头。
  郭大路皱起眉头,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若就此离去又觉得不甘心,而且直觉上暂时也不能离开这座空空岛,因为自己想要的就在这座岛上。
  白衣小沙弥把郭大路引入一座简单干净的寺院,请他落了座,并为他泡上茶。
  “师父说郭施主精通佛家之外诸子百家之学,有任何疑问均可请教。”白衣小沙弥谦虚地看着郭大路,语气诚恳。
  郭大路心中一动,想起佛家最爱在对话中打机锋,然后一不小心透露出奥义真谛,于是和蔼道:“小师傅但问无妨。”
  小沙弥果然不客气,开始向郭大路请教,他问的问题倒不是多么复杂深奥,但非常散乱,东一句西一句,没有什么重点,只是会在郭大路解释到末尾的时候补一句:“佛经上对此也有解释……”
  在白衣沙弥看来,佛经包罗万象,囊括百家之学,可以说是非常虔诚了。
  两人正进行着漫无目的的问答,小沙弥忽而站起身,道:“第二位客人也到了。”
  郭大路也站起身,道:“去看看。”
  第二位客人自然就是功德佛金蝉子唐三藏。
  唐三藏在一脚踏空之后,也是幡然醒悟,顿时明白过来“回头是岸”的真谛,但他没有像郭大路那样原路返回,而是在起点时便直接向后倒退,结果也成功找到这座小岛,顺利抵达彼岸。
  有时挂在嘴边的道理反而最容易被忽略。
  唐三藏登岛之后,一番寒暄客套,在确定白衣沙弥不是灵童,且此岛再无其他人时,也非常惊讶,和郭大路交换了一下眼神,一般的茫然不解。
  两人悄然释放神念,搜索空空岛,发现岛如其名,果然空空如也。
  经历那么多折腾,最终得了这个结果,多少让人有些沮丧,但出于心中仅存的那一丝不甘,两人还是在岛上陪那位沙弥待了一天一夜,结果就是……
  彻底确认灵童不在此处。
  次日,二人离去,临行前,郭大路问白衣沙弥:“令师尊外出云游,有没有说过要去何处?”
  白衣沙弥道:“彼处。”
  郭大路一笑,点点头,“好。”不再多问。
  不料那白衣沙弥补充道:“师父还说,此处即彼处,天边即眼前。”
  郭大路现在并无心思打这种机锋,道:“嘚,嘚,讲得嘚……”
  言及于此,忽然住嘴,心中劈过一道闪电,猛然转头望向唐三藏。
  唐三藏这时恰好也转头看向自己。
  渡过苦海,抵达彼岸,必见灵童。
  这是佛祖佛偈中明确点明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