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有亲卫来报。
“启禀明王殿下,有几个士卒未战先怯,想要逃跑,被末将抓住了,请问殿下该如何处置。”
姬考想都不想的回答:“把他们都放了吧,任其离去。”
亲卫还以为是自己耳朵听错了,再三确认问曰:“殿下真要放了这些逃兵?倘若如此,军心大乱,怕是有更多士卒会效仿。”
姬考和颜悦色的说:“放了吧!此番出征也是难为他们了,明知敌强我弱,实力悬殊,却仍旧跟随吾至此,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哦,对了,尔等也自行离去吧,想必尔等的家小俱在西岐盼望着你们平安回去,此时正是时候,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周边亲卫尽皆大惊失色,你望我,我望你,茫然不知所措。
片刻迟疑后,亲卫们全都一起跪下,齐齐发誓:“吾等誓死保卫明王殿下。”
姬考一脸严肃的说:“吾意已决,此间不在需要尔等护卫,尽数散去吧,各归其家,若能见到武王姬发,告诉他,好自为之。”
此言一出,军心动摇,士卒大哗。早就想要开溜的那四千老弱残军,喜出望外,转身就走,比之来时不知快了多少倍!他们这一走,又连带起了蝴蝶效应,处于观望中的六千亲卫,也相继乘乱离去。
不多时,这万余人马只剩下五六个死忠于姬考的亲卫还留在其身边,看来是准备和他同生共死了。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姬考也有些动容,问道:“尔等何不离去,莫非是一心求死乎?”
这些亲卫们齐呼:“吾等誓与明王殿下共存亡。”
姬考叹曰:“真是患难见真情啊!”他又转头对申公豹说:“上大夫,你看这……”
申公豹哪能不知其所想,点头应承道:“此间留下者,皆忠义之士,不输于张桂芳等人,理应受奖。此事吾可以作保,让他们随殿下一道上天,享受万载元寿。”
姬考大喜曰:“如此大善。”
周围亲卫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明王和上大夫在说些什么。
众人继续前行,竖日便遇上了迎头赶来的郑伦先锋军。
郑伦以前是见过姬考的,他老远就认出了伪明王姬考,见其周围只有五六骑护卫,再无更多士卒,不禁心生疑惑-!“莫不是其中有诈?难道姬考是来投降的?又或许姬考身边有大能,可以敌万人?”
抱着诸多疑惑,郑伦还想派手下先过去试试劝降一番,却见那姬考等人像是吃了什么兴奋剂一般,高喊着口号,挥舞着兵刃,打马就朝自己大军冲了过来,明显是来拼命的-!
郑伦不敢大意,生怕对方有大能,举手投足间便能灭了自己大军,连忙命令手下三千乌鸦兵齐齐搭弓射箭,阻止对方逼近。
“嗖嗖嗖嗖~~~”
三千乌鸦兵一起搭弓,箭如雨下,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姬考和五六个亲卫直接被射程了筛子,立时一道真灵上榜。
郑伦茫然一片,犹自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这他娘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在这过程中,谁都没有发现,申公豹早已消失不见,他悄悄摄走了几个死去亲卫的魂魄,以便将来送他们去天庭继续效命于姬考。
过了好一会,郑伦才回过神来,狂喜不止,不管怎么说,自己旗开得胜,诛杀了贼首姬考,算是立下了泼天大功,做到了以前的武成王黄飞虎和闻太师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此番想不富贵都难。
郑伦及手下三千乌鸦兵一片欢腾,都知道前程似锦,飞黄腾达之日不远。郑伦一声令下,早有机灵者执刀上前,削去了姬考的头颅,盛装在木盒中,飞马向主帅报捷去了。
当苏护听闻郑伦急行军去援助青龙关时,他还为之担心,生怕郑伦中了西岐贼军的奸计,连忙派长子苏全忠领着五千马军,前往接应。可不多时,就见苏全忠领着五千马军转回了大营。
苏护忙问苏全忠:“你怎么回来了,莫非郑伦将军已经兵败身陨?”
苏全忠一脸激动的说:“父亲明鉴,天佑我军,郑将军旗开得胜,力斩西岐叛逆的首脑伪明王姬考,他已派人将首级送回。”说完就让郑伦派回来的信使即将姬考的首级呈上。
苏护定眼一看,果然是姬考无疑,差点高兴得晕了过去,忙问信使曰:“郑将军是如何建立这泼天大功的。”
信使添油加醋的回答:“郑将军及部下三千人,与伪明王姬考所部战于旷野,我军上下同仇敌忾,以一当十,无不奋勇当先,终于阵斩逆首姬考,此役敌军折损不下五万余人,其部尽溃。”
苏护大喜过望,连忙向朝廷报捷,说是自己指挥大军与西岐叛逆大战一场,双方杀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幸得祖宗保佑,先锋郑伦于阵中力斩伪明王姬考,西岐叛军大败,被杀得溃不成军,死者不下十余万人……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突如其来的舆论战
姬考身死上榜,主持封神榜的姜子牙第一时间便知道了,他悄悄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武王姬发,后者一声叹息,不做多说,只吩咐姜子牙为明王准备发丧事宜。
姜子牙一面命人准备白衣素缟,一面派出哨探去寻找好友申公豹的下落,因为据老姜推算,申公豹并未身死,只是不知道其去向。
另一方面,朝歌城中的纣王接到前线的八百里捷报,差点乐晕过去。
在反复验明了姬考的首级后,纣王很是满意,先是用其告慰了之前战死的闻太师和武成王,然后就准备大加封赏冀州军。
百官朝议,俱是满脸激动,谁都没料到冀州军会如此勇悍,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一出手就把叛逆头子给咔嚓了。
首相商容甚为激动的上前一步奏曰:“陛下万福,祖宗庇佑,此番大捷一雪前耻,不但重创了西岐贼子,斩首姬考,还威慑了四方诸侯。八百诸侯俱都上书朝廷,歌颂陛下威名。”
纣王大喜曰:“冀州侯果然骁勇,朕要重重的犒赏于他。首相举贤有功,也应嘉奖。”
商容连忙回应:“老臣微末之功,不足言道,全赖陛下圣明,破格重用苏护,若论首功,当以陛下为先。”
群臣也连声附和。
纣王大笑不止,近些天来的郁闷心情一扫而空。
“传旨,冀州侯苏护,统军有方,调度得当,大败西岐叛贼二十余万人(真是越吹越玄乎-!),斩首贼酋姬考,收复失地千里,大功于朝,特加封苏护为平寇王,封地百里。先锋郑伦,以寡击众,奋勇当先,当为众将之楷模,加封为上大夫,封地三十里。一众将士,另有嘉奖……望卿等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彻底平定西岐叛匪。待还军之日,朕不吝重赏。”
洋洋洒洒上千字的一旨加封诏书,将所有参战人员都封了个遍,最后则是要苏护等人继续加油,斩掉姬发和姜子牙等人的头颅。
朝歌上至纣王、百官,下至黎明百姓都以为姬考才是西岐的首脑,此番贼酋毙命,西岐贼军定会土崩瓦解,平顶叛乱指日可待。但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姬考其实是权力游戏中的牺牲者,真正的西岐之主乃是武王姬发。但不管怎么说,殷商一方都要通过这次大捷,大肆渲染一番,好人四方的诸侯们都明白,犯上作乱者的下场是什么。
于是乎,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将此役说得越来越玄,什么样的版本都有-!有的说冀州侯自领五万大军与西岐叛逆三十万决战于青龙关外,一举击溃贼军,斩首敌酋姬考;有的吹嘘先锋郑伦单骑破敌,于万军中力斩姬考,一举奠定了胜局;更有人夸张的说,其实此役就是郑伦所部三千乌鸦兵对阵西岐三十万叛逆,他们都是天神下凡,以一当百,大胜对手,直将贼军杀得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最后传来传去,越传越夸张,连纣王都有些看不过去了-!
别说,这样一来,还真的把原本蠢蠢欲动的四方诸侯们给唬住了,他们生怕下一个会是自己,连忙备置贡品,准备孝敬纣王。
西岐周军大营,姬发和姜子牙等人也傻眼了(~囧~),他们万万没料到姬考身死会带来如此大的政治效应。
原本姬发以为姬考死了就死了,自己为他发丧后,立志报仇雪恨,便能名正言顺的成为西岐之主,却不曾想到殷商一方竟然利用姬考的死来大做文章,硬是把一场小得不能再小的遭遇战说成了一场旷世大战,简直把那捡了大便宜的郑伦吹嘘成了天下第一名将,把冀州侯苏护捧成了当今天下第一帅才。
姬发猛的一锤案板,说:“人怎么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亏得他们还是庙堂之人。”(姬发这厮完全忽略了他自己之前的无耻行为,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哦-!)
姜子牙也叹了口气,回应道:“唉!是啊,看来吾等小瞧了殷商朝廷的无耻程度,他们这样一番动作,还真是把四方诸侯给暂时稳住了,连向来倾向于我们的北伯侯崇黑虎也开始首鼠两端了,听说连他也悄悄给纣王准备起贡品来。”
姬发失声曰:“什么!崇黑虎安敢如此,要知道他的这个侯位可是我们帮他谋来的,不然怎会有今时今日这般光景。”
相似小说推荐
-
御龙九天 (卟哥) 纵横VIP2017-12-31完结打怪夺丹,智斗兽王。抱着王元姬长大,护着武媚娘称皇。拥刘邦,立大唐,一界一藏龙,逐层帝王...
-
恒古世界 (我有一梦) 纵横VIP2017-12-08完结金永生自小在金家庄长大,虽然读书不多,算是孤陋寡闻,不过在四爷爷的文武堂听课时,什么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