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洪荒之榕植万界 (千古一傲人)



虽然在之后出现了数次内乱甚至连王室都被田氏取代损失了,但是又随着稷下学宫的建立及诸子百家的入驻使得齐国成为思想解放运动和百家争鸣的策源地,衰败的齐国力量在这百家争鸣的雏形之中再度焕发了力量。

然而在王诩看来,这齐国虽然目前非常强势,可是其立国已然不正又有百家争鸣互相争夺政治资源内耗国力,最终必然会因为治国之道的混乱而倒在七国战乱之中。而且作为百家争鸣的中心,纵横家也很难确定在七国自己的领导地位,将心力置于齐国殊为不智。

之后便应当考虑发展势头极强的魏国。

魏国在三家分晋之后独占中原最为核心的部分,资源兵力乃至士子在七国之中都是上上之选,在之前魏文侯又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又有李悝立下的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奉法、术、势为至尊与圭臬的秦晋法家国家发展的治国之道,魏国必然在数十年中成为七国之首。

但是《老子》有言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魏国虽然此时因为独占中原最为核心的部分而快速的强盛起来,在其后也会因身处中原中央之所受到四方强国的限制不得再有所发展,若是选择魏国在日后将会陷入四面皆敌的境地,虽然有天人之智亦难功成。

之后王诩又对正在由法家术派名士申不害执政改革的韩国进行了考量,在申不害法家术派的指导下,韩国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并制造了‘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的韩国强弩及“当敌则斩坚甲铁幕“的韩国利剑。

以王诩观之,申不害必然会指点韩国攻伐了郑国以吞郑国之地弥补本国资源不足的缺陷,于其后继魏国成为七国之首。

然而王诩认为,这韩国因地处中原,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在吞并了郑国之后便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依旧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偏这因为强弩利剑之因,如今的韩国国人失去了尚武之心,便是有兵家大能相助再想有所突破亦是难矣,以其为选择更为不智。

随后王诩再一一的对楚、燕、赵、三国进行了考量,楚国因封君贵戚吸食国力而终有一发展极限难以成就天下一统的大业,燕国因其地处险恶寒冷而缺乏资源,赵国因王室数次内乱陷入怪圈而难有发展的时间,这三国尽皆为王诩所弃。

最后只剩下目前最为贫困最为弱小的秦国了。

政治方面,在周王东迁之后,秦国就主要负责应对西边的游牧民族,戎狄甚强,秦国初年一直在挣扎中生存,但是在不断的战斗中,秦国逐渐强大,到秦穆公时期,西边的戎狄大多平定,这才开始图谋中原,两度扶植晋国国君复位,又一度战胜晋国,获得霸主之位,虽然秦穆公之后秦国日衰,但是秦国的大国地位已经完全确立下来了。

文化方面及军事方面,秦国处于西陲,常年和西边的游牧民族打交道,而和中原诸侯接触不多,民风近似西边的戎狄,和深受注重礼仪的中原文化不尽相同,相对中原诸国,秦国人大都淳朴,善战,注重实际,虽然这样的民风对于处于战争时期的国家来说,尤其适合变法。

秦国的地理位置,秦国立国西边,周王迁都后旧都附近的土地基本属于秦国控制,但是总体上秦国还是远离中原,尤其是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阻挡着秦国东进的脚步,所以虽然秦国在秦穆公时期一度战胜晋国,但是总体上秦国一直处于弱势,不能进入中原争夺霸权。但是等到了战国时期,这一点反而成了优势。因为进入不了中原,秦国就一直专心经营西陲,战国初年灭了巴蜀后,秦国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线作战。


------------

第三百七十六章鬼谷书院,谈话卫鞅

在选定了秦国为天下一统的最终归宿之后,王诩的思路便变得极其清晰,大罗金仙境的思维运算速度在这一刻完全的爆发了出来,商鞅、孙膑、庞涓、张仪、苏秦乃至徐福必等将顺应时代潮流影响人族天下大势最终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基础的人族贤能的命格全部都被其推演了出来。

其后顺着商鞅、孙膑、庞涓、张仪、苏秦乃至徐福六人的命格的明了,在王诩玄微衍算秘术以这六人为基点的威能观测之下,从今日起至两万年后的秦朝统一天下的历史事件于王诩的元神之中一一的浮现。

观未来之事若察己手之掌纹,这才是纵横家的鬼谷子最强的地方!

在其后的三百年时间中,王诩于云梦山脉中的清溪鬼谷之处建立了鬼谷书院开始宣扬传播纵横家学说。

因王诩对于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等尽皆明了,于凡人士子而言,几若无所不通。三百年的时间,鬼谷书院便成为了人间有数的学院,无数的文道士子心向往之自四大部洲的各处纷至沓来,王诩更是因为其高深莫测的学识智慧被尊为当世圣贤,文道修士皆尊称其为‘鬼谷子’。

在鬼谷书院成立后的第三百六十一年之后,王诩终于迎来了将会影响天下大势的第一位门徒‘卫鞅’。

此时的卫鞅虽然资质极佳,但是因为阅览的书卷不多又还未选定自己的道路的缘故,在拜入鬼谷书院的时候还是一名文道学徒,与其他的士子没有任何的不同。

但是在进入鬼谷书院的三个月后,卫鞅便脱胎换骨了一般晋入了文道学者境界,成为了鬼谷书院几十届诸多士子中的第一人,其光芒更是比早进一百年已经达到文道大师级并将会著书《尸子》成就人道圣贤业位的尸佼更为耀眼,也因此王诩有了借口私下约见卫鞅。

鬼谷书院最深处的一座瀑布之上,王诩与卫鞅并肩而立,伴着声声虫鸣,谛听流水潺潺,观望着水流从高处泻下,奔珠溅玉,有若万马奔腾的美景。

过了一会儿,王诩开口道:“昔日有老子孔子二人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立而谈道问德成以儒家之根基及老子至贤之美名。今日吾两人共望瀑布,不知卫鞅你又有何问?”

卫鞅先是一愣随后才反应过来,明白鬼谷子有心要收其为徒并授他学问。于是认真思考片刻之后将心中最大的疑问道出。

:“昔日孔子有言曰‘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其后方立儒家欲以仁恕之道再兴成康之治。

如今已是时过万年,天下形势却依旧未有改变,弟子敢问先生,如何方可终结这乱世,还人族亿万兆生民一个太平盛世。”

不得不说,如今战乱不休却文道兴盛的年代,几乎每一位有志之士心中都怀着一颗终结乱世、再现人族太平盛世的赤诚之心,卫鞅会问出这个问题倒也还在王诩的预料之内。

王诩已然推演出了两万年之内中的人族大势,此刻也是没有遮掩的回答道:“吾昔年有感天地运势,以玄微衍算秘术推演,算的唯有一国一如当年黄帝征伐九黎定鼎天地之故事,征伐天下、一统人族方可终结乱世、再现太平。”

卫鞅的神色严肃,心中对于王诩的回答非常的认可。王诩的回答其实也是如今大部分文道修士的共识,毕竟之前已有黄帝故事、先王之道可循。、

不过王诩如今的回答只是大纲,其细节却没有说明,卫鞅又是问道:“先生又可知何种学说、那家学派可行此事,造福天下万民?”

此刻王诩明白,自己的回答也将会对卫鞅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几乎直接决定了卫鞅未来的道路。

所以他也并没有完全独断专行,按照自己之前所看到的未来直接说出自己对他的安排,而是问道:“百家学说那种不是为万民而立,又有谁敢说某家可为、某家不可为?不过看个人相性喜好罢了?你若有终结乱世、再现太平之大志,便当习最合适自己的学说。”

卫鞅拜倒在地,请教道:“还请先生指点于我。”

王诩望着远处的天际说道:“你既然有如此大志,我又怎么会不助你。如今天地之间有学说百家,其学说皆有其纲领、目标、组织及纪律,然遍观之,却皆可三问区分之。何德为之本?何言为之形?何术为之纲?”

卫鞅心中不知为何升起一股浓重的历史使命感,仿佛如今所答三问及之后鬼谷先生所授学识将会影响整个人族的未来。细细思索,谨慎设问,最后终于遵循着自己的本心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学生以为若欲终结乱世、再现太平,当以信为本,以刑名为形,以律法为纲!”

说完之后,卫鞅不由得有些脸红,作为鬼谷书院之中的士子他当然知道院长鬼谷子立下了自己的纵横家学说,如今他‘欲终结乱世、再现太平,当以信为本,以刑名为形,以律法为纲!’的回答几乎就在当面在否定院长的道。

王诩沉默着感叹了一会儿天道大势的恐怖如斯之后,终于转身看向卫鞅说道:“你当知吾立下纵横家一脉,今日约见于你便是打算要收你为关门弟子并倾囊授你纵横家精义。现在我再问一遍,若是你的答案不变,我怕是不能收你为关门弟子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