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神话三国 (庄不周)



“臣等谨遵圣训。”

“伯珪,欲取冀州,幽州是重要的一环。你可曾做好准备?”

公孙瓒抱拳施礼:“陛下放心,易水之战后,臣痛定思痛,在钟君的协助下,已经补充了损失,随时可以再战,一雪前耻。”

刘辩笑笑。易水之战,公孙瓒被袁绍困住,险些折在阵中,对他的刺激不小。要不是因为这次失败,钟繇进入幽州,恐怕还会受到这位白马将军的排挤。凡事有利必有弊,这就是一个明证。比起刘虞,钟繇显然更有手段。

“胜负乃兵家常事,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你是不是真的痛定思痛,嘴上说是没有用的,还要用这际行动来证明。幽州的战事,以元常为主,你为辅,可有问题?”

公孙瓒虽然有些遗憾,却无话可说,谁让他之前打了败仗呢。

“唯陛下所言。”

刘辩转脸看着钟繇。“元常,伯珪是匹烈马,用好了,是国家栋梁,用得不好,也是一方祸害。朕希望你能和他平安共处,同舟共济,将来东方的事务,还要多仰仗二位。”

钟繇不动声色的行礼领命,心里却是汹涌澎湃。他不做九卿,来幽州做刺史,又主动上请刘辩亲自主持平叛的战事,就是想建功立业。他很清楚,刘辩虽然不好战,但是他重战功,对儒门又颇有微词,再想像以前一样凭经术封侯,可能性不大了。只有战功才能真正振兴钟家。

公孙瓒也非常高兴。刘辩夸他是烈马,既是对他的警告,更是对他的赏识。更重要的是刘辩说到东方事务,看来平定袁氏的叛乱并不是结束,将来还有更多的仗要打。有仗可打,公孙瓒心情立刻好多了。

“栖之,平定冀州,当然少不了并州的大军。不过,对付袁绍这种跳梁小丑,就不动用草原上的铁骑了。这样的利刃,朕另有大用。你多留心西域的事,别让和连等人有任何可趁之机。”

杨凤早有心理准备,当下大声应喏。

刘辩一一安排了各人的任务,最后设宴赐酒,君臣尽欢而散。

两天后,刘辩率领一千龙骑,踏上了归程。

……

十二月底,刘辩回到了洛阳。

早就接到消息的陈留王从长安赶来,亲自渡过黄河,赶到孟津北岸迎接刘辩。

再一次看到刘协,刘辩的心情很复杂。

他自己对皇位没什么兴趣,就算不能回到他那个时代去,他也觉得做一个活神仙比做皇帝舒服,在衣食无忧,又没有人能够威胁他的情况下,尔虞我诈的宫廷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如果刘协合格,他非常愿意把皇位让给刘协。

可是刘协显然不怎么合格。

平心而论,十一岁的刘协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如果是普通人家,他也许会很骄傲,可问题是刘家不是普通人家,他要交给刘协的也不是一分简单的家业,而是天下。

他可以不留恋皇位,一心想回到他的进代去,但是他却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历史又回到原来的轨迹上去。来自两千年之后,他知道这段历史充满了波折,充满了屈辱。如今有机会改变而不改变,他将后悔一生,就算回去也不能安心。他想扭转这个轨迹,要让刘协成为这个继往开来的明君,可是刘协却做不到。

刘协很聪明,可是仅仅聪明是不够的。汉桓帝刘志不聪明吗,汉灵帝刘宏不聪明吗,他们都是以童稚之年登基,面对着强大的外戚势力,孤立无援,最后却能夺回权柄,足以见得他们的聪明。可是聪明又能如何,桓灵已经成了昏庸的代名词。

他希望刘协不仅聪明,而且强大,不仅有精明的手段,更有高人一等的见识。只有如此,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兴之君,才能开创一个新时代。在这一点上,刘协其实比他更有条件,因为刘协原本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学问也比他好得多,和朝臣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相比之下,他空有一身强横的实力,在政治上却非常薄弱,和儒门之间的冲突也大于合作。

很可惜,刘协没能达到他的希望。

刘协的学问让他精通帝王心术,却没能提高他的眼界。照这个形势下去,他也许可以成为一个精明的帝王,却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明君,更不可能改变历史轨迹。

所以,他只能亲自操刀。

“阿协,一年不见,你高了,也瘦了。”

刘协低下头,惭愧的说道:“臣弟无能,未能完成皇兄的托付,就连剖鲧吴刀都没保住。”

“想过为什么保不住吗?”

刘协愣了一下,心头有些不安。他抢先请罪,不过是一个姿态,刘辩却顺势抓住不放,是准备在朝臣面前问罪吗?这也未必太心急了些。

“臣弟……境界低微,不堪大任。”

“境界低微,那该怎么办呢?”

“臣弟愿向皇兄学习,潜心修行,争取早日破境,夺回剖鲧吴刀,将功赎罪。”

刘辩点了点头。“如果能这么想,那剖鲧吴刀的丢失就不是一件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古人诚不我欺。”

第425章百年树人

刘辩把目光转向刘协身后的荀彧,温和的笑笑:“我这个弟弟就托付给你了,希望你多费心。<”

荀彧躬身还礼:“臣竭尽所能。”

刘辩伸手揽着刘协的肩膀,一起登上楼船。楼船开动,向黄河南岸驶去。看着浊浪滚滚的黄河。刘辩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你想过海宴河清的景象吗?”

刘协应声说道:“臣弟盼着皇兄能够早日平定天下,一见海宴河清的盛世景象。”

刘辩眉头一皱。“要看海宴河清,不需要等到太平,现在就可以看到。黄河清不清,与是不是太平盛世没关系,而是看它流经地段的含沙量。河套一带,进入并州之前,黄河水就是清的。海水平不平,也与天子圣明不圣明没关系,而是看当时的天气状况。如果没有风,海水就是平的。”

刘协尴尬的笑了一声:“原来是这样啊,臣弟愚笨,想得差了。”

“不是你想得差了,是你一直没往那个方向想。你是不是觉得,我每一句话都是在试探你的忠心?”

刘协的嘴角抽了一下,没敢吭声。

“其实,我只是想看看你能不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看问题,而不是一心想着怎么揣摩我的心思。阿协,你明白了吗?”

刘协有点犹豫,不知道该说明白,还是该说不明白。站在他身的的荀彧见了,知道他这个习惯一时半会的还改不过来。便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圣人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兄弟之间,殿下有一言一,有二言二,无须掩饰。”

刘协脸一红,连忙说道:“多谢先生提醒。协确实并不明白。”

刘辩微微一笑:“现在不明白没关系。我相信荀彧明白了,你以后也会明白的。”

“多谢皇兄。”刘协出了一身冷汗,和荀彧交换了一个眼神。荀彧鼓励的冲他点了点头,刘协这才心安了些。

刘辩打量着刘协身后的卫士。心里有些不舒服。他认识这些卫士。这些都是他挑选出来的禁卫营。可以说是大汉帝国高级将领的摇篮。当然也是最核心的力量。他离开中原的时候,将这些人一分为二,一部分交给刘协。一部分交给长公主。可是现在粗粗一看,不少应该在长公主身边的人也出现在刘协身边。

他知道其中的缘由。这是刘协借着戏志才带来的危机,从长公主那里讨来的。他早就知道保不住剖鲧吴刀,却不妨碍他借此机会从长公主那里夺来这些卫士。一门心思不是用在对付强敌上,而是尽可能的为自己谋利,又怎么可能真正强大。

现在,他回来了,当然要将这些卫士全部收回。他就是要让刘协明白,靠各种小心思得来的利益,终究是不牢靠的,只用把心思用在切实提高自己的实力,才是正道。

半个时辰后,楼船靠在黄河南岸,太傅皇甫嵩、司徒杨彪领着百官上前迎接,一一寒喧。这里不是朝堂,不是研究问题的地方,大家只是客气一番,刘辩除了当众对杨彪等辅政大臣的工作表示认可之后,没有说其他的话。可是这一句话,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设立辅政大臣主政,并参考其他群臣的意见来决策国家大事,这是皇权让步的一个象征,虽然微不足道,却代表了刘辩的诚意。杨彪之所以认可刘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刘辩愿意主动限制皇权。荀彧认可刘辩,同样出于此。可是辅政大臣的设立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刘辩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而刘协又年幼,暂时承担不起这个重任,所以才能辅政大臣来分担责任。

现在刘辩回来了,如果刘辩就此撤消辅政大臣,那他和汉武帝任命霍光等人为辅政大臣一样,不过是一个过渡手段,儒门空欢喜一场。如果刘辩依然保留这个制度,那才是真正有意让权,儒门的希望才有可能得到满足。

杨彪原本一直想找个机会和刘辩商量一下,没想到刘辩当着众人的面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认可,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这就是要将辅政大臣的制度继续推行下去了。杨彪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而亲耳听到这个消息的百官也因此松了一口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