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长叹一声:“自然是因为温度变高了。红火的温度最低,不足以融化铁。青火的温度更高,所以要等到火的颜色变成青色,才可以用来铸剑。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还好意思自称儒门领袖?”
荀彧尴尬的看着刘辩,一时不知道怎么反驳。他的确没有注意过这些问题,因为他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根本不会关注这些事。可是现在听刘辩起,他才发现这问题似乎并不简单,炉火的颜色和彩虹的颜色,以及赤霄剑的颜色变化是融汇贯通,一以贯之的。
刘辩用赤霄剑在地上划了一条线,从中截取一段,又将这一段分成七段。
“赤霄的剑光也好,彩虹也罢,其实都是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代表不同的能量,而能量的范围很大,我们能够用眼睛看到的,只有这一段。这一段光让我看到了地万物,看到了英雄美人,已经让我们眼光缭乱,但是,这仅仅是一段。在这一段之外,还有大量的未知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刘辩抬起头,看着荀彧:“你们连这一段光都不了解,还怎么了解更多的光?”
荀彧眉头慢慢的挑了起来,多了几分警惕之色。“陛下是,我们只是坐井观的井底之蛙,不知东海之大。应该跳出这口井,放长眼量?”
“对。”
“那陛下是不是还想征伐四夷,开疆拓土?”
刘辩很诧异:“咦,你怎么扯到这儿来了?”
荀彧长叹一声:“陛下,你知道东方朔当初为什么要北海屠龙吗?”
“知道,你过,他不希望霍去病征讨西域。”
“儒家本来是支持孝武皇帝征伐的,为什么后来却如此激烈的反对呢?”荀彧激动起来。“孝武皇帝以七十年的积储征伐三十年,就已经让下十室九虚,动荡不安,险些重蹈暴秦后辙。如今下不安,陛下如果还要效孝武皇帝旧迹,臣恐怕大汉不仅会有黄巾军,还会有青巾军,红巾军,再现当年赤眉、绿林席卷下之事。陛下,万万不可啊……”
刘辩哭笑不得:“我什么时候要现在就去了?”
正准备泼出性命苦谏的荀彧听了,一脸愕然:“那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去?”
“要想打架,先得锻炼好身体。要想征伐,当然要先巩固国本。”刘辩打量着荀彧:“你不会以为我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
“呃……”荀彧尴尬的道:“陛下真的等得?”
“当然等的。学不了孝武皇帝,我学孝文、孝景行不行?再不行的话,我学高皇帝行不行?”
荀彧如释重负,羞愧不已。“如果陛下能够持重,效孝文、孝景之旧迹,那也是大汉之幸啊。”
刘辩讥讽的笑了一声:“是的,我的确是想学孝文、孝景,至少那时候没那么多腐儒。”
荀彧语塞,心头涌过一阵悲哀。看样子儒门独尊的可能是越来越了。刘辩如果重登帝位,对大汉来,好坏未可知,但是对儒门来主,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啊。
“荀彧,你一直由董仲舒一派代表儒门,是儒门运气不好。我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做贾谊,让你荀氏儒学成为儒门的正统,你有没有这个信心?”
荀彧一怔,心头涌起一阵狂喜:“当真?”
“当然是真的。”刘辩笑笑:“不过,我要的荀氏儒不是你以为的那些文字,而是你先祖那种能够富国强兵的真本事。荀彧,你是不是该把你先祖从稷下学宫得到的那些秘本透露一些给我,让我看看值不值得信任?”
荀彧沉默片刻,咬了咬牙。“如果陛下愿意听,那臣就不揣妄陋,一稷下学宫,以及稷下学宫以前的那些事。”未完待续……
...
...
第390章天道与人道
“先祖在稷下学宫最大的收获,jiùshì发现了天道的秘密。<陛下,看到zhègè字,你会想到什么?”
荀彧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天字,然后目光炯炯的看着刘辩。
刘辩yíhuò的看看荀彧,又看看那个字:“你这是……测字么?”
荀彧眼神一闪,他不知道测字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略一思索就明白了,点头道:“差不多吧,从六的角度来看,陛下看到zhègè字,能想到什么?”
汉代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六的理论,对字的结构予以分析。zhègè理论一直用到后世,以汉语为面语的人大多都能理解这种成字理论。刘辩也不例外,他试探着说道:“天是二人?”
荀彧眉心微蹙,摇了摇头:“天字不是二人,而是一大。”
“一大?”刘辩不fúqì:“为什么不能解为二人?”
荀彧诧异的看着刘辩:“天字中哪有人?”他说着,又在旁边写了一个篆“人”字,刘辩一看就明白了。汉代虽然已经通行汉隶,但是学者认可的文字之源还是篆,不论是考据还是辨义,都以篆为准。而篆中的人是一个侧身而立,俯首躬腰的形象,与汉隶中的一撇一捺根本不是一个字。
“天者,太一也。”荀彧接着解释道:“天道,jiùshì一大。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zhègè一,jiùshì天地人一以贯之的王。”荀彧又在地上写了一个王字,“现在的解释是王乃天子,可是在以前,王jiùshì天。”
刘辩心头一动,他想起了荀彧说过的那句话,“天道。是以万民奉一人。人道,是以一人奉万民。”原来出处在这里,所谓的天道,其实jiùshì绝对的**。绝对的独裁。王不是天子。jiùshì天本身。所以天才是一大,王才是天地人一以贯之。
见刘辩色动,荀彧的嘴角微挑。有几分苦涩,又有几分欣慰。“陛下,这还不是最后的真相。天字还有一层更残酷的意思。”
刘辩的眉毛挑了起来:“这还不够,还有更残酷的?”
“是的。”荀彧又写了一个“夫”字,然后用手抹去夫字出头的部分:“天者,夫去首也。”
刘辩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这是什么意思?”
“天道的一个重要核心,jiùshì祭天的时候要杀人,杀人以殉,动辙以百数,甚至以千万数,而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祈求上天对王的垂怜,让他jìxù以一人治天下。”荀彧有些jīdòng起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bǎixìng为刍狗。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人殉这种祭祀礼仪制度。人殉制度起自蒙昧,盛于夏,至周而衰,战国时便成了一种野蛮落后的象征,记载曲指可数。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jiùshì因为儒门兴起,反对人殉。陛下想必还记得孔子那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儒门重孝道,崇尚厚葬,他反对以俑陪葬,不是因为制俑耗费钱财,而是dānxīn会有人从俑再huīfù到人殉制度。”
刘辩暗自叹了一口气,他果然猜中了。在天的眼里,除了王之外,所有的人都是刍狗,都是可以敬献给神明的祭品,和牛羊猪犬没什么区别。
“可是,为什么天道要用人祭天呢,难道就因为不把人当人?”
荀彧有些犹豫,似乎不太想说,可是他看看刘辩的眼神,还是说了出来。“人是万物之灵,以人祭天,最具诚意,也最容易得到天的眷顾。古代炼剑,通常要以人的指甲毛发为引,甚至用人血,更有甚者,要以人为牲,才能炼出真正的好剑。各种道术也需要以人血甚至人命为引,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刘辩一拍大腿,恍然大悟。他想起来了,第一次与匈奴人作战的时候,大巫师金国就曾经杀人祭祀,招来了风鹰,险些逆转战局。他当时以为只是匈奴人野蛮,所以才杀人作法,现在看来,这才是巫术的本质。汉人崇尚儒学,不再杀人作法,文明固然文明了,可是法术也渐渐的成了摆设,发挥不出真正的作用。
戏志才在龙渊之战时,就曾经以自身的血为引,将波荡壑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几乎能和巨龙相抗衡。
原来如此。
刘辩想起那些杀人祭天的原始部落,头皮yīzhèn阵的发麻。原来在文明的初期,还有这样的事情。
“陛下……”见刘辩神色变幻,荀彧有些dānxīn,试探的叫了一声:“你……还觉得天道……可行么?”
刘辩明白荀彧在dānxīn什么,不禁笑了一声:“你不用dānxīn,我没你想象的那么残暴。”
荀彧如释重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如果刘辩因为更加信奉天道,那他可就弄巧成拙了。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为了取信刘辩,他根本不会把zhègè秘密透露给刘辩。
“齐国原本是姜氏,姜氏与周王室多有通婚,龙系血脉较浓,田氏代齐,原本jiùshì儒门以凤系代替龙系的一个布局。发现了zhègè秘密以后,两代齐王就指示稷下学宫的学者以整理经籍为名,对以前流传下来的典籍进行修改,尽可能的将天道的秘密掩藏起来。从那以后,天道隐,人道显。龙系血脉渐渐衰微,而凤系血脉大盛,并形成了对龙系血脉的包围。”
刘辩微微颌首。后来的故事,他已经听不同的人说过,南有楚,北有赵,东有齐,西有秦,战国七雄,凤占其四,不管最后谁统一天下,凤系血脉都是赢家。
相似小说推荐
-
斗战西游 (悟空道人) 起点VIP2015-04-09 古典仙侠 佛说众生平等,为何又高坐灵山之巅,颐指气使? 如来,要你还我五百年! 一个能知前世...
-
神级破烂王 (龙门笑笑生) 起点VIP2015-04-06完结洞察三界太复杂,道法自然佛拈花。敢问仙道如何修?捡捡破烂品品茶!本书到了一个临近突破...